【周周清 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周周清清课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清 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周周清清课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16 18:12:49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检测内容:2.1~2.3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
A.只是光、温度、水和空气
B.是指所有的非生物因素
C.是指所有的生物因素
D.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DC3.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片1500 米2的海滩进行动物数量调查,得到单齿螺15只/米2,蟹守螺120只/米2,寄居蟹5只/米2,海豆芽12只/米2,其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
A.单齿螺 B.蟹守螺
C.寄居蟹 D.海豆芽BB5.某国家妇女的生育年龄大多在20~35岁,如果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加的比35岁以上年龄段慢,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在的水平,那么该国家的人口将( )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下降,人口数量下降
C.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下降
D.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B6.在酵母菌培养实验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合理的是( )A7.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A.种群的密度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C8.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③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不同的自然区域内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CD10.某地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试推断( )A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降低蒸腾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11.凤鲚俗称“子鲚”,是温州的物产之一。每年三月,生活在浅海的凤鲚洄游到瓯江产卵。(1)生活在瓯江里的所有凤鲚,可以构成一个________。
(2)凤鲚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人食用凤鲚后,蛋白质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_________。种群氨基酸12.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三种藻类合计数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_。
(2)图中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因素有关。4月份温度13.实验室里用一定的容器培养某种酵母菌,每隔4小时统计容器中酵母菌的个体数如下:(1)在0~4小时,酵母菌的数量增长较快,其原因是这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酵母菌在容器里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要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增长,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充足,种内斗争不激烈空间和营养有限,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激烈增大酵母菌的生存空间,及时补充食物和氧气等14.如图所示一种怀孕蜥蜴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______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温度是影响幼仔性别百分比的因素(或温度越高,雄性幼仔的比例越高)15.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渐_______趋势。
(3)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C减少多于课件15张PPT。检测内容:2.4~2.51.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弃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分解者很少 B.没有消费者
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D.温度太低CA3.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在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其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AA.甲 B.乙
C.丙 D.丁5.如图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图中的( )A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乙 D.丙和甲6.如图所示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C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简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A.D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A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C.若D为二氧化碳,则碳元素在②③④⑤过程中均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
D.①过程中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②⑤过程中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8.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D9.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列举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成分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11.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B是指________,D是指________。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________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分解者化合物呼吸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2.“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请回答:(1)“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随着________积累,最终将危害_________的健康。
(2)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__________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食物链人类自动调节基因13.学校生物小组对某池塘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池塘中一些鱼类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三者的数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所有完整的食物链(用题干中的名称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______(填序号)。
(3)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浮游植物→某种鱼类①生物群落14.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藻、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A、B瓶置于有光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请回答:
(1)针对“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吗?”这个问题,请你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1)所提出的问题,应选择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______开始的。
(4)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瓶。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或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无影响)C太阳能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