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2.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如光、水、温度、食物、风等的影响,而另一方面,生物的__________(包括人类的活动)又对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造成一定的影响。
2.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现存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________,即适应的__________。如仙人掌的叶刺、肉质茎对干旱环境的适应;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对光照强度、水分蒸腾作用方面的适应;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土壤穴居生活的适应;极地狐和沙漠狐的体形等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此外,更具典型意义的是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既要______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_______环境。非生物因素生命活动无机环境其他生物适应性普遍性保护色警戒色拟态适应影响知识点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4分)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叶表层具有较厚的角质层
D.叶面积较大
2.(4分)栽种于某市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土壤DC3.(4分)近几年,由于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4.(4分)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最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B5.(4分)一位同学在调查本地动物资源中,发现本地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那么当地环境可能是下列几种环境中的( )
A.炎热多雨 B.低温干燥
C.常年寒冷 D.工业化大城市A知识点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6.(5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
A.共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7.(5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环境BA8.(5分)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秋风扫落叶
9.(5分)人们常将一种叫做“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河流来净化水体。每年高温季节,这种植物很快在浙江境内的许多河道蔓延,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只会破坏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会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而不会受环境影响BC10.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11.“地衣能在岩石表面上生长,同时,地衣的生长又会风化岩石。”这说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 )
A.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
B.生物的生活能影响环境
C.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DD12.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可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13.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 )
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
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C.仙人掌的茎变得非常肥厚,叶成刺状
D.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DD1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关系,请填写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15.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做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4)实验步骤: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中。均在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温。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清水AB(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促进抑制无影响16.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5 ℃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答出两个)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株柑橘苗,将它们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株。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温度、水分①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答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实验用的柑橘数量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