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习题课件: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习题课件: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16 07:20:22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______和______会保持相对的_________,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其自动调节能力的__________不同,稳定性也存在_________。结构功能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强弱差异知识点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4分)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法错误的是( )
A.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平衡
B.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相对稳定平衡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外来物种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2.(4分)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 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DC3.(4分)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校园内师生栽培的绿化林
B.我国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C.我省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
D.长江流域的针、阔混交林
4.(4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D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5.(4分)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的数量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D6.(12分)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问题:(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_________制造的。
(4)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球藻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光合作用自动调节能力7.(8分)某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原“绿水绕人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据专家介绍,投入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内河属于________(填“湿地”或“河流”)生态系统。
(2)过度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有一定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B9.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C10.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浏览胜地。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 )
A.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
B.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
C.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
D.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A11.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段时间之内会引起( )A.丙、丁数量增加,甲数量减少
B.甲、丁数量增加,丙数量减少
C.甲、丙数量增加,丁数量减少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A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问题:(1)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鼠→蛇→猫头鹰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3.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它们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太阳能化学能生产者垂直(3)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结构,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收污水中的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它们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4)该生态系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但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盐分解者(微生物)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课件15张PPT。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2课时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______的、______的稳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________的,一旦外来的干预________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______。
2.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实施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动态相对限度超过破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强化弱化人类活动知识点1 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4分)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 )
A.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A2.(4分)如图是广东某人工混交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种类的变化图,该图可以说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A.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不同的植物种群恢复的快慢相同
C.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与人为因素无关
D.所有植物种类的数量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3.(4分)我国长白山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 )
A.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 B.旅游资源
C.冰川遗迹和褶皱断层 D.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A知识点2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4分)许多自然灾害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的破坏,人类的活动也在严重地干预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人类活动对保持生态平衡没有负面影响的是( )
A.稻田养鱼
B.围湖造田
C.放宽农产品进口检疫
D.森林中修建一条高速公路A5.(4分)在6 000年前,黄土高原上森林的覆盖率高达69%,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但如今,自然植被遭受破坏,森林的覆盖率下降到6%,黄土高原变成了危害黄河流域的黄土地,黄土高原发生这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台风袭击 B.过度开发
C.常年干旱 D.暴雨冲刷
6.(4分)发生在印度洋的大海啸给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专家发现:受损严重的国家,其沿海的珊瑚礁过去受到破坏的程度也更高,而生态良好的珊瑚礁对海啸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减弱海啸的破坏力。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最科学的是( )
A.自然灾害不可预料,海啸受灾国应多填海,建防护堤
B.人为因素是造成这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C.受灾国当地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差
D.人为因素会强化自然因素的破坏力BD7.(16分)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和“泥雨”主要源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自动调节生物的多样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_____________代替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____________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动调节能力减弱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物防治抗虫基因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制生产活动
B.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
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
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B9.原产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性植物被引入我国后,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迅速蔓延,它在生长过程中会争夺其他植物的水分 、养料和阳光。研究表明,在同一片生态林中,没有被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区域,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而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密集的区域,其他植物都消失了。根据以上事实说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引起生态结构的改变
B.对外来生物的引进,需要结合本地生态系统综合考虑,并严格加以监控
C.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体系,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D.完全可以根据人为需要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以丰富生物的多样性D10.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B.南沙湿地遭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保持不变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种类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湿地生态系统易受污染,说明自动调节能力较弱D11.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
A.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土壤污染物浓度越大,动物类群数越多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种类越多C12.当今许多都市建筑出现“屋顶绿化”,它一般分为屋顶花园和植被屋面两大类。屋顶花园的植物种类丰富,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性和稳定性高,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要求高。相比之下,植被屋面是屋顶绿化最简单的形式。植被屋常选择一些地被植物种植,种类相对单一,对环境条件要求低,维护成本小。
(1)整个植被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屋顶花园,其成分简单,所以_____________能力较弱。
(2)考虑屋顶环境特征,适合屋顶植被的植物应具有的特征是____。
A.耐干旱        B.喜阴湿
(3)下列不属于屋顶绿化的生态效益的是____。
A.改善空气质量 B.预防火灾
C.缓解温室效应自动调节AB13.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用甘蔗浆、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研究课题,终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请回答问题:
(1)普通地膜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从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来看,这应属于_______因素的作用。
(2)专家们研制出的“共混膜”可以被微生物吃掉,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充当的成分是__________。人为分解者(3)“共混膜”最终将从生态系统中消失,避免了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普通地膜使用过多最终成为祸害是指残留的地膜数量过多,超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自动调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