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诗词五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诗词五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09:56:5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姓名:
籍贯:
身份: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
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漱玉词》
作品:
走近词人
李清照,以词著名,是婉约派的代表。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有《漱玉词》传世。
此词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等。
词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词的流派:包括婉约派和豪放派。
(1)婉约派:代表词人有秦观、李清照、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等。主要内容是书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等。风格特点是: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2)豪放派 :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等均可入词,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任务一:诵读诗词
yīn
jiē
màn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zhuǎn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帝的话语。
【上片】写梦境及天帝的问话。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
任务二:读懂诗意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同“漫”,空,徒然。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学写诗空有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片】写自己的苦闷及词人与天帝的对答。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吹得。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译文: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仙山上去吧!
1.词人梦中见到什么样的景致?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
任务三:赏诗悟情
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营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梦幻境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海天相接,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哪个字写的较好?
2.对“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理解?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并殷勤垂问,在这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你打算到哪儿去呀?”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化用
典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诗谩有惊人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上下求索之心
满腔悲愤之叹
3.词人李清照因何求索,又因何而叹?
回到现实
李清照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元花后四学士之一。母王氏是宰相、歧国公王理的长女。
夫赵明诚为宰相赵挺之之子。夫妻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赵明诚后来能成为与欧阳修齐名的金石考古学家,离不开李清照的支持和帮助。
1126 年,金军入侵,攻占东京汴梁,虏徽国破钦二宗,北宋灭亡。
1129 年,赵明诚病重亡故。
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据考证,本词作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李清照已47岁。
国破
家亡
舟车劳顿、流离失所
满腔悲愤之叹
国破家亡
对现实的厌弃与不满
上下求索之心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鸟借助旋风的力量直冲云霄)
——庄子《逍遥游》
上下求索之心
逍遥自由
浪漫洒脱
1.本词被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本词首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任务四:合作探究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谩”是空的意思,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运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词人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自己鹏飞之志,表达了作者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4.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梦境”
对现实的不满
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对自由的渴望
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李清照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人间”
鲜明的对照
通过记梦的特殊方式,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结构新颖
(1)人神对话
(2)云涛和三山暗接,千帆和蓬舟相应,我报和问我结合
2、浪漫豪放
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风格浪漫豪放  
这首词中,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和奇妙的设想,倾诉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基调豪迈,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代·李清照
《声声慢》
拓展阅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1.词中描绘繁星闪烁,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孤独无依的痛苦,奋力挣扎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比喻腾飞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课堂检测
渔家傲
梦中所见
海天相接
瑰奇雄伟
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渴追
望求
自光
由明
板书设计
雄奇瑰丽,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