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第一章1~4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D
B
B
B
C
A
C
C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C
B
D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5分)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7小题,第30题6分,第33题10分,第35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
30、(1)吸收生成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破裂。
(3)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且热量不易散失,使温度不会低于着火点。
31、①二氧化碳的制取 ACG
②2KClO32KCl+3O2↑ 催化
32、(1)B D
(2)开始瓶内水未装满,留有气泡(或刚开始产生气泡时就收集气体)
(3)再加点双氧水
32、【实验探究】保持不变
【反思交流】(1)< (2)2NaOH+CO2═Na2CO3+H2O
(3)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4)装置气密性差、集气瓶中气温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等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下载“精品科学工作室”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QQ:1617369420)交流。更多精品资料,请查看“精品科学工作室”。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4节测试卷B
说明:本卷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共36题,10页。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
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2.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测定室内甲醛的含量是否超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MnO4 + 5CH2O + 6H2SO4 = 2K2SO4 + 4MnSO4 + 5X + 11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H2CO3 D.K2CO3
3.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 )
A.
B.
C.
D.
4.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a克水受热形成a克水蒸气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铁大
C.10克食盐溶于70克水得到80克食盐水 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
5.“速力菲”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琥珀酸亚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琥珀酸亚铁中C、H、O、Fe的原子个数比为4:4:4:1
B.琥珀酸亚铁由4种元素组成
C.琥珀酸亚铁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琥珀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6.Mg(OH)2分解需吸收热量,生成耐高温的MgO和水蒸气。利用这一性质,可将Mg(OH)2添加到易燃性材料中做阻燃剂。关于Mg(OH)2能起阻燃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Mg(OH)2分解要吸热,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能够降温,使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C.Mg(OH)2分解生成的MgO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了空气
D.Mg(OH)2分解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7.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www-2-1-cnjy-com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温度有关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有关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有关
D.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研究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
8.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1*cnjy*com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9.对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H2+2NiO(OH)=2Ni(O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H2是单质 B.NiO(OH)是氧化物
C.Ni(OH)2中Ni化合价为+2价 D.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1∶92
10.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12.在今年的科学活动周中,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
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
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
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3.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21*cnjy*com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肯定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A与C的式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15.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加热后,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升高至25%,则氯酸钾的分解百分率为( )
A.64% B.75% C.80% D.85%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下列用字母表示的五种物质均由H、O、C中的几种元素组成。
(1)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A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写出B分解为A的化学方程式: 21教育网
(2)D、E在常温下均为气态氧化物,其中D可以作燃料,写出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7.M、N是由相同元素组成,M的化学式为FeaOb(a、b均为整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a:b为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N+4CO====3Fe+4CO2,则N的化学式为 。
18.某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的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 ;
(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
19.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
(1)肼(N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放热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可用作火箭燃料。肼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火箭推进剂时,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偏二甲肼(C2H8N2)也是一种火箭燃料,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0.如图是八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实验装置。本实验通过测定氧化汞分解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否相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已知:氧化汞分解的反应方程式:2HgO === 2Hg+O2↑
请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在组装实验装置时,欲调整试管的倾斜度,应调节图中A、 B、C哪个旋钮?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哪些?
A.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可以减少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塑料管口放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后才能收集气体
C.氧化汞未分解完全就停止加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本实验中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可能不守恒
21.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下。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推动注射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
(2)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
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 体积的二氧化碳。
(3)若在注入CO2气体后的试剂瓶中滴加石蕊试液,瓶内液体将呈 色。
22.林林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他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氮气中燃烧!于是他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的粉末。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方程式 ;
(2)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的作用是 ;
(3)结合燃烧的条件,你有何新的发现? 。
23.小明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其原因是 。
24.化学反应A+2B=C+3D中,5.6克A和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在要得到0.4克D,所需A的质量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25.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O2,应选用上面图中的
26.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来源:21cnj*y.co*m】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2)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
(3)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27.由实验测知:取3.5gKMnO4晶体加热到220oC,分解放出的氧气多于按下式计算的理论量。按下式计算的理论量为放出氧气0.354g,21·世纪*教育网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溶于水呈紫红色) (溶于水呈绿色) (黑色,不溶)
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48mL,而实际测得的氧 气为308 mL(标准状况),超过理论量为:(308-248)m1=60 mL。试回答:2·1·c·n·j·y
(1)怎样用实验证明:超理论量的氧气不是来自M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用实验证明超理论量的氧气是由K2MnO4分解产生的?(要求用KMnO4制取氧气后的残渣实验,如图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从“最后残渣”中分离出Mn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上面右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以上三个实验中,B、C两个实验有明显现象,请你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B:
?? 实验C:
②实验A因选用的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烧瓶,使实验获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29.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 装置更易成功。
(2)利用图二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二氧化碳 。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 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 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0题6分,第33题10分,第35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
30.A、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请回答:
(1)A图中水的作用是 ;
(2)B图中水的作用是 ;
(3)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31.某中学进行的实验操作考查,制定了四个考签:a.O2的制取;b.CO2的制取;c.配制50g10%的NaCl溶液;d.粗盐提纯。每个同学抽取一个考签进行实验。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甲同学抽到的考签应该是 (填实验名称),应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代号)。
②乙同学抽到的考签为用氯酸钾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过程中所用二氧化锰起 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32.小明在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甲、乙两图是他们设计的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虚线方框中缺少的是添加药品的漏斗,及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让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实验,甲的虚线方框中最好选 (选填字母序号,下
同);如果想测定收集一瓶氧气所需的时间,乙的虚线方框中适宜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2)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丙所示)。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一种解决的方法: 。
3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一些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探究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25℃(室温)、101kPa下,100g水可溶解0.1366gCO2。
【提出问题】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
【猜想假设】若各装置都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木炭燃烧都转化成CO2、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忽略导管中的空气和进入导管中的液体对测量的影响,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实验探究】
方案
甲
乙
丙
丁
装置
操作
①关闭旋塞;
②将足量的铜网加热至红热状;
②将足量的红磷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②将足量的木炭点燃;
③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④充分反应,待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旋塞;至烧杯中液面 时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几分之几。
记录
约1/5
约1/5
≤1/5
约1/5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远小于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反思交流】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 b(填“>”或“<”或“=”)。21·cn·jy·com
(2)丁方案所测数据与猜想假设数据基本吻合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丙方案所测数据远小于1/5的主要原因是
(4)以乙方案为例,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两点)。
34.16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g
16g
20g
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30g
32g
32g
回答问题:
(1)以上数据说明,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3)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5.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克,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每2分钟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分钟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克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克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如图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 。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
的理由: 。
(3)当反应进行到18分钟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36.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用一些植物的器官来代替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记录数据如下表。21cnjy.com
序号
H2O2溶液的
质量(克)
H2O2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
收集气体的体积(毫升)
收集气体的时间(分钟)
1
34
15%
大颗粒胡萝卜16克
80
18
2
34
15%
大颗粒马铃薯16克
80
10.5
3
34
15%
小颗粒马铃薯16克
80
4
请依据上述信息分析:
(1)要使胡萝卜能够更快地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2)当量筒内的水达到80毫升时,打开广口瓶的橡皮塞,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却发现木条不能复燃。请你解释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是:
。
(3)计算:34克15%的H2O2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分解,能制得氧气多少升?(氧气密度是1.43克/升)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