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1 18:4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 )
A.由水生到陆生 B.由单细胞到多细胞
C.由低等到高等 D.由简单到复杂
2.在生物的进化树上, 最高等的植物是( )
A.裸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3.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 它可能()
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 D.灭绝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和( )
A.需氧到厌氧 B.变温到恒温 C.植物到动物 D.水生到陆生
5.能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 一般根系特别发达, 或叶片变为刺, 而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
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A.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
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
D.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的个体易生存
6.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从植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 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 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
B.能否使用工具, 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C.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 但不能制造工具
D.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在一定地域内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第 1 页(共 10 页)
8.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 最有力的证据是( )
A.马化石研究的成果 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C.种子蕨化石的发现 D.同源器官的存在
9.由于某种原因, 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
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 )
(
A.
)B.
(
C.
)D.
10.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
述不合理的是( )
A. 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
B. 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子
C. 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 不同毛色兔子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 、填空题
1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
第 2 页(共 10 页)
括 , , , 。
12.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 请分析回答:
(1)哺乳动物(B~G)都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所以它们具有 。
(2)由于原始哺乳动物不同的个体 的不同, 产生的变异中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有利生存
的变异,也有一部分在 过程中被淘汰。
(3)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以解释生物界进化的结果是 , 。
13.如图植物代表不同的植物种类, 据图回答:
(1)把上述植物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序为 (填写字母)。
(2)对植物分类时主要依据 特征。
(3)A~F 各类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三 、实验题
14.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 体色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 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 中得以生存、繁衍。环境对斑马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
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2)上述现象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 。
第 3 页(共 10 页)
四 、解答题
15.细胞色素 C 是由 104 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 之间存在差异。下表是以人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作标准, 其他若干种生物的细胞色素 C 与人相
比较的结果。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猕猴 1 鲨鱼 21
袋鼠 10 天蚕娥 31
马 12 小麦 35
响尾蛇 14 酵母菌 44
请根据上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 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
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
(2)表中的数据是 的证据。细胞色素 C 的差别越小,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 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由此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3)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将上述生物排序
为 。
第 4 页(共 10 页)
1.4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B
【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 化石: 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 差别较大, 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 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 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从简
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 B 表述错误,ACD 表述正确.
故选: B.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2.D
【解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 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
后代的成活率更高, 适应能力更强, 也就更高级。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进化历程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D
【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 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 又要与其他生物进 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因此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 它可能自然选择所淘汰, 导致绝灭。故
选D。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 要求学生识记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属于常考题。
4.D
【解析】:A.高等生物都是需氧呼吸,不是厌氧呼吸, 因此需氧到厌氧, 不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A
不正确;
B、变温到恒温,不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B 不正确;
第 5 页(共 10 页)
C、植物不会进化为动物,因此植物到动物不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C 不正确;
D、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D 正确.
故选: D.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
在地层中, 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 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 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 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
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 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5.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
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 斗争, 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 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 亡。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 一般根系特别发达, 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或叶片变为刺,可以减 少水分的蒸发, 是适应干旱环境的有利变异, 是适者生存。而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
生存, 是不适者被淘汰。
故答案为: D
6.B
【解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 化形成的。科学家发现,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 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1861 年,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 ”化石, 是爬行类进化成鸟 类的典型证据。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一蝼特征,又具有与爬行动物相同的身体结构特征,说明它是一
种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类群。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 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
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 因此证明生物进化
第 6 页(共 10 页)
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7.B
【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 森里束缚, 开拓新家园的标志, 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 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 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 前肢解放出来, 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 上肢更加灵巧, 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早期的人类发展到现代的人,大致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8.B
【解析】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 最有力的证据是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等,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 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 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马是哺乳 动物, 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最进化的类型, 马最原始时就像狐狸那么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肢体都有 了较大变化,最重要的是挖掘到的化石能够证明这种变化是连续的,因此马化石研究的成果是同种生 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的最有力的证据; 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 而比 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学上的证据(如鳃 裂)只是说明了古代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这些证据(包括分类学、遗传学上的证据) 的证明面都比较窄; 种子蕨化石证明了种子植物是由古代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种子蕨是蕨类植物向
种子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故答案选 B。
9.D
【解析】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 不易被敌害发 现而容易生存下去, 这是适者生存, 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 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 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符合这一特点是 D,故选 D。
第 7 页(共 10 页)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C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掌握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学说, 源于达尔文于 1859 年发表
的惊世骇俗的鸿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A.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兔子毛发的白色与黑色, 浅色与深色, 都是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正确;
B、从图中 数据可知,甲图中白色兔少, 而乙图中没有白色兔,这说明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
白色, 正确;
C、为了不易于被敌害发现,动物把体色变得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 保护色。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 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容易在生 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 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 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不是环境 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所以不是浅色兔子为
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错误;
D、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 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这就是
自然选择。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正确。
故答案为: C。
二 、填空题
11.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 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②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 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 就要进行生存斗争。③遗传和变异:遗传和 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 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 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 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 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④适者
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
这就是适者生存。
第 8 页(共 10 页)
12.(1)共同祖先
(2)生活环境;自然选择
(3)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解析】根据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自然选择的内容解题即可。
解:(1)据图可知: 哺乳动物(B~G)都由 A 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所以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A 原始
哺乳动物;
(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由于原始哺乳动物不同的个体生活环境的差异,适应环境的有
利变异个体能存活下来;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不利变异则被淘汰;
(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故答案为:(1)共同祖先;(2)生活环境、自然选择;(3)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13.(1)FCABDE
(2)花、果实、种子的结构
(3)BDE
【解析】根据植物的分类相关知识解题即可。根据植物的分类: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 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 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 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据图可知:A 是蕨类植物、B 是裸子植物、C 是苔藓植物、D 是被子植物、E 是被子植物、F 是藻类植物。 解:(1)据图可知:A 是蕨类植物、B 是裸子植物、C 是苔藓植物、D 是被子植物、 E 是被子植物、F 是
藻类植物。故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序将他们排序为: FCABDE;
(2)通过分析可知,对植物分类主要依据种子、果实、花的特征;
(3)A~F 各类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BDE。
故答案为:(1)FCABDE;(2)花、果实、种子的结构;(3)BDE。
三 、实验题
14.(1)生存斗争;方向
(2)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解析】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 ①过度繁殖; ②遗传、变异; ③生存斗争;④适者生存,不
适者被淘汰。
第 9 页(共 10 页)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 体色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 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生存斗争中得以生存、繁衍。环境对斑马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
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上述现象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适者被淘汰。
故答案为:(1)生存斗争;方向;(2)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
四 、解答题
15.(1)原始祖先
(2)生物进化;近;远;黑猩猩
(3)黑猩猩、猕猴、袋鼠、马、响尾蛇、金枪鱼和鲨鱼、天蚕蛾、小麦、酵母菌
【解析】根据细胞色素 C 的差别判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
的差别越小,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远,细胞色素 C 的差别越大,据此解题即可。
解:(1)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 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
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
(2)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 C 的差别越小,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 差别越大,则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由此可以推测: 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3)根据细胞色素 C 的差别判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 的差 别越小,生物之间亲缘关系越远,细胞色素 C 的差别越大;据此推知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
将上述生物排序为: 黑猩猩、猕猴、袋鼠、马、响尾蛇、金枪鱼和鲨鱼、天蚕蛾、小麦、酵母菌。
故答案为:(1)原始祖先;(2)生物进化、近、远、黑猩猩;(3)黑猩猩、猕猴、袋鼠、马、响尾蛇、
金枪鱼和鲨鱼、天蚕蛾、小麦、酵母菌。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