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1 22: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白杨礼赞
作者介绍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
作品:主要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赴延安参观、访问,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借用某一具体事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者表达作者的思考。因此,这类散文往往会细致描绘某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志向,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托物言志散文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词语。
2、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赞美、崇敬之情。

qiú
suō

yín
yān
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虬枝
无边无垠 婆娑 秀颀
词语理解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词语解释
1.“礼赞”是什么意思?
2.课文第二段用了大量篇幅写黄土高原,是不是赘余呢?
3.文章结尾处写楠木有什么用意?
课文引入
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描写黄土高原的 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⑤、⑥段):描绘白杨树的形 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⑦、⑧段):揭示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初读感知,段落划分
课文品读
何为“礼赞”?
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课文题目有什么意思?
“白杨”是本文描写和讴歌的对象,礼赞之怀着敬意赞美,题目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起笔有力,总领全文,点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课文品读
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
 

  
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为什么要描写黄土高原?
  
 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
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土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辽阔平坦的高原图景,这是白杨树的生存背景。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
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
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拟人,作者运用“倔强”“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对抗”
这些词语将白杨树人格化,集中表现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之美,
赞美其特有的气质和品格,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义做铺垫。
为了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烘托
第二段描绘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烘托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对比
将楠木和白杨树进行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深化了主题,呼应了开头。
文中有多处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开篇点明题意,总起全文。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过渡段,直接点出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此处二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照应开头。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再次过渡,为下文解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蓄势。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呼应开头,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第7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8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作铺垫。因此,不多余。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构上,呼应开头。
总结白杨树的不平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倔强、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精神。
课文主旨
象征运用,托物言志,线索清晰,结构精巧,
手法多样,特征突出
本文写作特点归纳
课文导图
白杨礼赞
力争上游
紧靠团结
倔强挺立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滑
坚强不屈
朴质严肃
力求上进
生长环境——“雄壮”“伟大”(景美)
外形特征——
内在气质——
(形美)
(神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