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三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三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2: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三单元基础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
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行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dù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乙】
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练,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dù量( ) 跋涉( ) 脊梁( )
(2)下面短语结构类型和“少年时代”相同的一项的是( )
A.衣食住行 B.徒步跋涉 C.忠于自己 D.艰难困苦
(3)语段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4)【甲】【乙】两个文段选自美国作家 的《 》,书名的含义是 。【乙】段中的“他”是 (人名),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 的品质。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 ,游山是为了 ,玩水是为了 ,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几△乎(jǐ)提炼 B.强△调(qiāng)淘冶
C.特殊△(shū)鼓厉 D.匹△夫(pī)夸耀
(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C.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交代了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不可多得的边塞诗之名作。
(2)请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作简要赏析。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链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互相轩邈 (2)横柯上蔽 (3)四时俱备
5.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
急 湍 甚 箭,猛 浪 若 奔。
6.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述。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②,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③,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己卯上元:宋哲宗元符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曾被贬至此。②民夷杂糅: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 。③韩退之:韩愈,字退之。曾写诗《赠侯喜》,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8.上述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苏轼,他是 (朝代)文学家,他因散文成就而位列“ ”之一。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归舍已三鼓矣( )
(2)更欲远去( )
10.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B.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D.庭院下的月亮像积水那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丙】文中的画线句。
予欣然从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部作品所述事件均发生在元丰年间,中秋月夜之时。
B.三部作品中,与作者同游之人是子由、怀民和老书生。
C.三部作品都借月下自然美景,抒发赏景时的喜悦之情。
D.三部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仕途不顺时的复杂情感。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甲】词上阕“ ”和“ ”两个字,【乙】文末“ ”一词,都可以看到诗人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
(2)【丙】文中写作者“放杖而笑”,请结合全文内容与注释,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笑”的原因。
① ;②
六、现代文阅读
评 语
①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②“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③“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④“害群之马?”我说。
⑤“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⑥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⑦“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⑧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⑨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⑩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 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4.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___________;
(2)十多年后,___________。
15.第⑧段画线句反映了“我”当时__________和_______的心理。
16.第 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17.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18.读完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南开大学是天津得到美国教会支持的一所大学。他在班上成绩优异,在南开的三年都靠奖学金维持。接着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全国爆发起义,产生了争取民主和社会改革的运动,最后是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天津关了一年监牢。
《红星照耀中国》
【乙】
①然而,不管如何困难,要想知道我所渴望知道的事情,我就必须进入到这种可怕的蜂群里,而且,必须在那里站上几个钟头,必要的时候,甚至是一整天的时间。
②当我看到它们一个个如此兴奋、充满激情的时候,我便自然而然地猜想到,驱使这些有生命的小动物如此忙忙碌碌地工作的原因,一定是饥饿,也只有饥饿才能让它们本能地不辞辛苦。
③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恰恰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昆虫记》
19.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这部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甲】文段的“他”指的是毛泽东,他是个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的人,选文中“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指的是五四运动。
C.【乙】文段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D.【乙】文段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昆虫的世界,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20.结合甲文联系原著,谈谈你对文题“红星照耀中国”的理解。
21.说说你从【乙】文三个选段中得到的生活启示。
八、作文
22.你留意过自己的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景物描写要生动,描写时融入自己的情感;(2)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1) 度 bá jǐ
(2)B
(3) 锻练 锻炼
(4) 埃德加 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将照耀全中国 毛泽东 吃苦坚韧、自强自立
2. B ABC 示例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寂示例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3.(1)C
(2)诗人以“蓬”、“雁”自比,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 比高远 树枝 四季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1)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2)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7.示例:两篇文章都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思想感情,同时寄情山水,派遣愁怀,抒发不满现实、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等情怀。
8. 宋代 “唐宋八大家” 9. 归来、返回 又、还 10.C 11.我高兴地跟随着他们。 12.D 13. 欲 恐 闲人 ①为自己身处逆境的超然洒脱而笑(为自己能放下得失而笑) ②为韩愈不得志无奈远去而笑(为韩愈放不下得失而笑)
14.(1)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一学期后,我才突然得知是误读。(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15.急切、疑惑。 16.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阿益对我无意的挖苦的厌恶。 17.从结构角度来看,“评语”这个题目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老师的评语对我的作用”和“十多年后我作为老师写评语给学生”两部分,如果改为“误读”,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评语”这个标题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角度来看,“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18.①写字端正清楚很重要;②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③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19.B 20.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21.科学研究需要巨大的勇气、睿智的猜测及敢于怀疑的精神。
22.窗外
大概是因为临近学期末了,这几天的作业特别多,这个周末也不例外。我把头埋在书堆中赶着作业,心想:这个周末大概又要这样度过了……
外面寒风呼啸着,窗户关得紧紧的,但那风似乎漏了进来,吹乱了我的心思。一阵凉意袭了上来,我浑身上下打了个寒颤。大概是因为坐得久了,手和脚都快僵住了,于是我把手缩进了棉袖管里。窗外,藤架上的茎蔓随着风飘舞起来,连高大的桂花树也在轻微摇晃着。“老天也太不给情面了,这样就算我做完了作业也不能出去玩。”我不禁埋怨道,“要是春天早点来该多好啊!”就在那对春天的无限憧憬中,我回想着:春天,阳光,草地,嬉戏,伙伴,欢欢……
欢欢是一条纯种的苏格兰牧羊犬,他那华美的金色皮毛和脖子那儿一圈雪白的颈毛就像是一件尊贵的皇袍,而他就像一位王子。可他却还是一个孩子,成天想要到外面去玩耍,如果不应了他,还会闹脾气。而我也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他玩。我想起了他在窗外自由地奔跑的身影,想起了那与他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就在去年春天,憋了一个冬天的欢欢终于有机会能到外头野一圈了。他感到分外的激动。一开门,他就冲上了一个小土丘,上面已稀稀疏疏得长出了一些青草,土也解了冻,脚踩着软软的,很舒服。当他撒开腿,奔跑起来的时候,初春温暖的阳光就照在他身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我也会追着他跑上几圈,暖一暖身子。欢欢很调皮,他来到了我跟前,示意让我去抓他。他天生矫健灵活,我自然是抓不住他的。“啊!”我又扑了一个空,趴在了地上,阳光使泥土变得温暖松软,感觉就像是扑在了棉被上,一点都不疼。我笑着责备自己的笨拙,一旁的欢欢看着我,也咧开了嘴。他似乎在笑:笑我笨手笨脚;笑,这茵茵青草;笑,这灿烂阳光;笑,这盎然春意;笑,那片自由的天空。
这块被我和欢欢视为天堂一般的乐园就在窗外,只是它被秋姑娘用凉风刷成了枯黄色,不再是那充满生机,让人感到快乐的绿色了。自从欢欢走失了之后,渐渐地,我似乎不再留恋窗外了。因为那值得留恋的窗外已存入心里,任我回忆品味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