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拔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拔高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2 12: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拔高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锐不可当(dǎng)
B.翘首(qiáo) 镌刻(juān) 绯红(fēi) 筋疲力尽(jīng)
C.喝采(hè) 佃农(diàn) 不辍(chuò) 杳无信息(yǎo)
D.侏儒(rú) 吹嘘(xū) 黝黑(yòu) 藏污纳垢(gò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泻气 由衷 延续 灵活 如梦初醒
B.颁发 仲裁 巨额 潇洒 屏息敛声
C.凌空 默契 浩瀚 桅杆 一丝不苟
D.溃退 业已 要塞 娴熟 白手起家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以排山倒海之势歼灭了敌人的残余部队。
B.这次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我们要发扬一往无前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D.体操比赛开始了,我们班的队伍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地进场了,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B.“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C.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6.不属于《“飞天”凌空》一文中采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的一项是( )
A.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B.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
C.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使文章有起有伏。
二、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__了惨绝人(huán)______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______。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_死难同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铸兹宝鼎( ) 祀我国殇( )( ) 惨绝人(huán) 杀(lù)
(2)下列各组短语结构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祭日的初衷 南京的历史 人类的记忆
B.侵华日军 集会广场 事实真相
C.讲述史实 辱没良知 篡改教材
D.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警钟长鸣
(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
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
三、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18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珠海市图书馆发起了名为“书香传递 爱满珠海”大型公益行动,以公益活动普及阅读文化,引发全民阅读的热潮。
活动现场,李先生刚好领到一张工作人员派发的书愿卡,他准备换一本《中国简史》。
“很早就想买本了解中国历史的书,可以用书愿卡免费换一本,真是太开心了。”李先生表示,通过书愿卡,再把书本传递给其他人,这样不仅自己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把书香一路传递下去,意义非凡。
“未来,这样的书愿卡还将走出珠海,走向广东省乃至全国。”承办单位总经理刘春景表示,这次公益行动的书愿卡,传递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且是帮助广大市民完成美好阅读心愿的爱心之卡,它将传播全民阅读的大爱精神,点亮美丽珠海书香之城的阅读之灯。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书”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四、现代文阅读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①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XXXX起飞,预计XXXX临空!”
②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极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④“航向XX,航速XX节省略号”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⑤X时XX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⑥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解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⑦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⑧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⑨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XXX!”
⑩着舰指挥员:“航向XX,航速XX……”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堪称完美。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正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跟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版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文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9.选文⑧到 段写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10.请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 段划线的句子。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11.你是如何理解第 段中“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这句话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贾永 白瑞雪 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
⑥中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名字,取自敦煌壁画。而保存着这些古代壁画的西北大漠,正是“神七”43个小时前起飞的地方。
⑦“出舱,是‘神舟七号’最重要的使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中国将要开展的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⑧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时,航天员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
⑨13天后,翟志刚将迎来他的43岁生日。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
⑩“在太空中,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有信心以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12.请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13.第①段“从这一刻起”中的“这一刻”具体指哪一刻?第④段中的“麻烦”具体指什么?
14.第⑨段中“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1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次出舱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16.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中国人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D
7.(1) zī sì shāng 寰 戮
(2)D
(3)B
8.(1)珠海举办“书香传递_爱满珠海”大型公益行动,发放书愿卡传递书香。(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9.通过对话交代着舰的进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听着两人的对话,富有现场感;突出飞机着舰过程紧张而有序。 10.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生动地写出舰载机逐渐下降,准备着舰的轻巧灵活姿态,表现飞行员技术的精淇。
描写的角度:动作描写,运用一系列动词,具体展现舰载机逐渐下降,准备着舰的过程,准确地表现飞行员技术的精湛。 11.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已经盼望半个世纪;(1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无数中国海军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终于成功了;表现了人们的激动和自豪之情。
12.示例: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 13.“这一刻”具体指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时刻。“麻烦”指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 14.将翟志刚的出舱活动与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联系起来,说明了翟志刚的这次太空行走意义重大,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突破。 15.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出舱活动,我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表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16.示例:我国目前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很多技术都已经跻身于世界的先进行列,这一切都源于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和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坚持不懈、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等角度作答)
17.我最喜欢读书
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知识的源泉。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每天读书给我听。上学后,妈妈仍然每天坚持陪我读书,渐渐地,我读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
在我的家里,有好多地方都放着书,书房里、客厅里、卧室里、厕所里,到处都有我喜欢看的书。每当闲暇时,我会随手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贪婪地允吸着书中的营养。
如今,读书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小到现在,我已经读过好多本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苦儿流浪记》《窗边的小豆豆》《笑猫日记》全集、《青铜葵花》《猎犬冰狐》《屋顶上的小孩》……从这些书中,让我领悟到: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让我们走出困境,引导我们走上新的道路;它为我们解开难题,让我们获得新知;它给以我们启示,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让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积极向上的心……
说起我读书的感受,就像是一个心情的口袋,变化无穷,有时害怕、有时担心、有时高兴、有时伤心。就拿《苦儿流浪记》来说,读完这本书,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书中的小主人公雷米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他从小无依无靠,流落街头,生活的磨练铸就了他刚强的性格,面对人生,小雷米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从未轻言放弃过,最终,幸福、快乐齐向他而来。在学习中也是一样,只有战胜种种困难,勇敢的去面对,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读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还让我在心灵上获得了其他所不能给与的东西。书,好像是一艘非凡的战舰,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间遨游;书,又好像是一匹神奇的坐骑,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喜欢读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