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基础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取句子主干为:评议权属于评委会。
B.“巨款”是名词,“投资”是动词。
C.“这”是代词,“但”是连词。
D.“设立诺贝尔奖金”是动宾短语,“合法拥有者”是偏正短语。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3.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
C.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形象,详尽生动。
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B.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C.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地存在。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采 督战 浩瀚 偃旗息鼓
B.潇洒 默契 泻气 屏息敛声
C.酷似 殷红 绽放 无愿无悔
D.敬佩 搬发 慷概 锐不可当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 )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起qiáo( ) 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节选自《“飞天”凌空》
(1)请把加点字的拼音规范地写在拼音格里或根据拼音把汉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①掠过
②qiáo首
(2)“从容不迫”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
(3)文段中的“转体三周”是 短语,“特别慷慨”是 短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甲】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乙】动作急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丙】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撩乱中(反映/反应)过来,【丁】“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这时,整个游泳场沸腾了,(恍然大悟/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①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②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③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④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
7.文段中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而望(qiào) 急如流星 B.屏声敛息(bǐng) 眼花撩乱
C.悄然不惊(qiǎo) 震耳欲聋 D.刹那(shà) 潇洒自如
8.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容不迫 反映 恍然大悟 B.从容不迫 反应 如梦初醒
C.慢条斯理 反应 如梦初醒 D.慢条斯理 反映 恍然大悟
9.将“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句还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下面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比喻)
B.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比拟)
C.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比喻)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拟人)
11.文段最后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三、综合性学习
12.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到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 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 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 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 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 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 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 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是这则消息的 ,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
14.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15.第 句中,“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语能否互换使用?为什么?
16.“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五、作文
17.学期过半,语文学习经历丰富。阅读下列表格,完成写作。
课文单元 写作任务 写作提示
第一单元 新闻写作 校园生活;新闻格式;标题作用
第二单元 学写传记 普通人或名人;以真取信、感人;闪光之处
第三单元 学习描写景物 多角度观察;多感官感受;多修辞手法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单元,根据相应写作任务,自拟标题,进行写作。要求:①注意格式;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1)lüè 翘
(2)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3) 动宾 偏正
7.C 8.B 9.D 10.C 11.D
12.清明假期北京120万人游园(清明假期北京“赏花游”“红色游”红火)
13. 电头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14.不能。“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 15.不能,因为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已解放,为我军所有,故用“占领”;江阴要塞尚未攻克,还在敌人手中,但敌人不能随意活动或超出该范围,故用“控制”;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人想从长江逃跑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 16.我军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17.例文一:
青春的乐章在校园中奏响
在阳光洒满大地的清晨,随着第一缕晨光的照亮,一段属于青春的故事便开始在XX初中的每一个角落上演。一群年轻的面孔,朝气蓬勃,灵动的生命之花在这里绽放。
校园的操场,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碧草连天,郁郁葱葱,仿佛是青春的海洋在涌动。在这片草地上,学生们尽情挥洒汗水,奔跑、欢笑、追逐梦想。一队队身着校服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开展各类运动,踢足球、打篮球、跳绳……青春的热情在阳光下燃烧,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走进教学楼,仿佛进入一个知识的殿堂。教室的窗口,新叶抽芽,那是希望的气息。教室里,老师热情洋溢地讲解着知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目光炯炯、神态专注,时而哄堂大笑。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他们如饥似渴地吸取养分,成长为未来的花朵。
在这个阶段,年轻的学子们充满热情和追求。他们喜欢追逐时尚,喜欢谈论流行的音乐和电影,喜欢尝试新奇的食物和活动。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敢于表达自我,敢于追求梦想。这些年轻人,就像春天的花朵,充满生机和活力。
然而,青春并非只有欢笑和快乐。在这片乐土上,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面对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纠葛、成长的困惑,他们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坚持梦想。正如春天的雨滴落在花朵上,让他们更加坚强,更加美丽。
面对未来,他们也有自己的期待和憧憬。有的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有的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有的梦想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他们怀揣着梦想,带着希望的光芒,走向未来。
青春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生命中最鲜艳的色彩。在这段美好的岁月里,他们或许会经历风雨,或许会跌倒受挫,但他们永远不会放弃梦想。因为,这段旅程中的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都是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生活的火花,用勇敢的坚持为未来的道路铺路。在这里,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
例文二:
清洁工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寒冬来临,漫天的雪花飞舞着,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格外得冷,不时地用手捂住嘴,好暖和一些。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老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去。
虽然是在对面,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手被冻得通红,那红色,好似火一般。当她认真地清除了好几张广告纸之后,又继续走到另一张跟前。但是,我看到,她右手举起来,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她微微摇了摇头,便离开了。
怎么回事?她为什么不清除它?她是在偷懒吗?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我刚想去看个究竟,却又见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我原以为她会把那张纸清除,却没想到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见此,我更加疑惑了,便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何某某,78岁,女……疑窦揭开,我瞬间明白了一切。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雪花仍如鹅毛般飞舞着,让我不再觉得冷了,而是感觉格外地温暖。
冬天是寒冷的。但它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正如那两位清洁工一般,这世间的那种浓浓的暖意,是源自于那火一般炙热的心。正是这种“神圣”的火,点燃了我心中的那一瓣瓣心香。我想,它的温暖足够激励我的一生。
例文三:
我爱冬天
冬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踏入人间,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冬天,万物沉睡。百花凋谢,树叶凋零。却有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然挺立。“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它没有玫瑰般艳丽,却能在风雪中傲立;它没有茉莉般芬芳,却能在严寒中开放。一团团,一簇簇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还有那素有“凌波仙子”之美名的水仙花。在争奇斗艳的百花都凋谢时,迎着寒冬开放。那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犹如哪亭亭玉立的少女,十分惹人喜爱。
冬天不仅有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和在严寒中竞相开放的水仙,还有那洁白无瑕的小天使——雪花。
冬天的早晨是那么的安静,鹅毛般的纷纷扬扬地下着。“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洁白无瑕、千姿百态的雪花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又好似一只只晶莹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宛如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图形。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呀!
一夜之间,大地被银装素裹。瞧,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房屋像被施了魔法,屋顶全变白了。
树枝上的雪花千奇百怪。瞧,有的好似白色的棉球有的宛如绽放的花朵,还有的形似蝴蝶。
雪停后,我们像刚出笼的小鸟奔进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惠。男孩们把雪揉成一团。扔向对方。瞧,那个人的头上绽开一朵银色的花。这就是好玩又刺激的打雪仗小游戏。女孩则在一旁乐不可支地堆雪人。不会儿,雪人堆好了。她们围着雪人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校园里,不时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课间,安静的操场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做游戏有的互相嬉戏打闹……
有人喜欢那百花盛开的春天,有人喜欢那炎热的夏天,也有人喜欢那硕果累累的秋天,然而我却喜欢这银装素裹的冬天,更欢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和水仙,还有那洁白无瑕的雪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