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物理信息:是指通过 传递的信息。
(1)举例: 、声、温度、 、磁力等。
(2)来源:① ;②生物。
2.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
息的 。
(1)举例:植物的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
等。
(2)来源: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过程 光 湿度 无机环境 化学物质 生物碱 性外激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 ,在同种或异种生物
之间传递信息。
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等。
特殊行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维激活1] 农民常在农田中捆扎“稻草人”以驱赶鸟
类,这是利用了哪种信息传递作用?
提示 “稻草人”对鸟类构成了“物理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特别提醒 (1)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
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作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
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
环境之间的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巩固1】 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
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
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
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
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
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题干中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很
明显属于化学信息;鸟发现天敌后,做出了很夸张
的动作,强调的是特殊的行为,所以属于行为信息。
答案 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蝙蝠的
,烟草等种子的萌发生长。
2.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植物开花、
昆虫交尾。
3.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命活动 “回声定位” 生物种群的繁衍 种间关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提高 或畜产品的产量
举例:如果能模拟动物的信息吸引大量的 ,就可
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
举例:利用昆虫的 诱捕或警示害虫,降低有害动
物的 。农产品 传粉动物 信息素 种群密度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维激活2] 从传递方向看,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
循环相比较,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 从传递方向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
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是
“循环往复”的,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则往往是“双
向”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像物质流动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
的流动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
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入者到输出者的反馈(如下图)。1.信息传递的模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的作用或应用(见下表)特别提醒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其模型一般表
示为: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巩固2】 (2011·浙江温州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
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
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
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
都是密不可分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形式: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
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此外,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
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项中光照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 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及其应用【例1】 如图是上世纪九十
年代在棉铃虫大爆发时期,
棉区农民设计的高强度荧光
灯灭虫法,地面挖一大坑,坑中灌满水,水上方吊一300
W的荧光灯,远处各种能飞的昆虫就会飞来,围绕灯飞
舞,后来便落入水中被淹死。此种方法采用的是什么信
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水信息思维导图:深度剖析 昆虫对灯光感应,应属物理信息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
答案 A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的辨别
(1)涉及光、声、温度(热)、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
传递的信息应为物理信息,其接收途径包括动物的听
觉、视觉、皮肤及植物的叶、芽或细胞中光敏色素对光
信息的接收等。
(2)涉及“化学物质”(包括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
产物、动物的尿液、性外激素等)的信息为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
言”来传递和表达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及功能【例2】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
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的位置。当声音大
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
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
(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维导图:深度剖析 题中描述的特殊声音与扬子鳄的繁殖有关,
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
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读单一变量,确定变量关系技法必备
1.单一变量原则:即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其他因素(无关变
量)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自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
(因变量)的影响。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
小误差。
2.解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又叫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又叫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的结果或结论。
两者的关系: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它们是因果
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3.在实验探究中对变量的处理
(1)控制变量
①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分组(编号):随机把样本材料分组、实验器械分组。
设置对照组: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并在适宜条件
下进行实验。
②操纵实验变量
(2)检测反应变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如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能力展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
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
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
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
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
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________。从生态系
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
(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
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
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Ⅰ.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
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
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
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
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
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
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
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Ⅰ.(1)行为信息 (2)捕食和种间互助 调节种间关系 Ⅱ.(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不同 (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物理信息既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
生物;植物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还可通
过一些物理过程等来传递信息;信息在物种之间和物种
内部进行传递,进而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答案 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
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解析 候鸟南飞是鸟感受到光照的刺激而出现的行为,
光属物理信息。
答案 C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若下图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
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由题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属于捕食关
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
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
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C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下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流)模型,请据图回
答下面的问题。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在方式和方向上不同于物质流和
能量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
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
________机制,从而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
(3)生态系统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________与
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因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1)物质循环是循环往返,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而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2)信息传递将生态系统的各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
(3)营养信息是建立在各种生物营养关系基础之上的,所以
营养信息的传递系统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发生于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
答案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而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2)自我调节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 生物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93张PPT。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后限时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请做: word部分: 练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85张PPT。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 4 节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一定的频率或声音,属于物理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C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C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A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D[答案] 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42张PPT。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答案: 物理信息 ? 物理过程 ? 化学信息 ? 行为信息 议一议:信息传递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答案: 种间 ? 稳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看一看:如何从结构和功能上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 结构和功能 ? 自我调节 ? 负反馈 干扰
物质、能量投入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想一想: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哪种: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哪种?
答案:热带雨林 基础较好、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信息流模型(中国地图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此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但是信息流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不仅是四个基本组成成分间及内部的流动,也不仅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水平的信息流动,而且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正是由于这种信息流,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动调节机制,赋予生态系统以新的特点。化学信息的种类及破坏后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提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和性引诱剂甚至粪便等均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化学信息的破坏常导致群落成分的变化,同时它们还影响着群落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以及生物间的彼此联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信息的种类2. 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
信道(信息传输)→信道(信息传输)→信宿(信息接收)
生态系统信息流动的基本模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4.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1.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均为物理信息,信息素、有机酸为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则为行为信息。
答案:D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业害虫的出生率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解析:农业生产中除利用信息传递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外,还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答案: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图解: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稳定性的比较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5)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①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②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③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④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比较如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特别提醒:①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②生物圈中生物间复杂的营养关系是生物圈稳态维持的根本原因。
③源源不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的结果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用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受四季更替作用的影响
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C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
解析:草地发生火灾,说明遭到破坏,第二年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得到恢复,即恢复了原状,符合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答案:B【例1】(2009·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路点拨: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和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属于物理信息。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题后反思: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判断的关键是分析信息传递的过程,并且是作用于接受信息的对象上的过程。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就会错答。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例2】(2009·天津卷,5)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分别比较甲生态系统和乙生态系统的曲线与气候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由图可知,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所以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新的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
答案: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试题探源:
例2与2008年四川卷的第3题相似: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
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这两道题均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故该题答案为B。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实验原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将少量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封的生态缸中,便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3)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基本操作要求
(1)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①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③如果生态缸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则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强,在没有巨大外界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例】(实验设计)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路点拨:密闭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合理搭配。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为消费者——浮游动物和小鱼提供氧气和食物。泥沙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者,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瓶内物质循环。乙瓶缺光,丙瓶缺分解者,两者都不能长久地维持稳定,甲瓶无小鱼较丁瓶有小鱼稳定的原因可能是生态瓶较小,小鱼的存在和长大会引起生物间的竞争加剧,打破原有的平衡。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自主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降 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 (3)减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点击此处进入 随堂双基演练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53张PPT。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信息?问题探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什么是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蛛网的震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萤火虫则以闪光来告诉同伴自己的位置、现在是否有交配的要求等。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海豚的回声定位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超声波) 夏天,黄昏以后,常常可以看见蝙蝠在空中低飞,捕捉蚊蝇等昆虫,在黑暗中蝙蝠能看见昆虫吗?如果不能,靠什么定位?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太阳位置
地球磁场候鸟长途迁徙、信鸽千里传书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蛇的热感受器(红外线感受器)信息种类——温度响尾蛇的红外探测器含有约7000个神经末梢(属三叉神经),十分敏感,极轻微的温度变化,如升高0.002℃就能导致神经兴奋。 鱼的侧线(感知水流速度和方向)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温度、湿度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有的动物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貂 鼬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有的动物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鹿 山羊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声波阳光热量水的振动温度、湿度磁场物理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通过___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物理过程(1)概念:(2)来源:① 无机环境 ② 生物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狮、虎、狼、狗等动物撒尿圈地作为领地记号。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藻类的生长。 水葫芦化学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当蚜虫被捕食时,被捕食的蚜虫立即释放报警信息素,通知同类其他个体逃避。化学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某些雌虫腹部末端能释放出性外激素来吸引雄虫,如家蚕、蛾等。只要雌虫分泌数量极其微小的性外激素(每毫升空气中存在几千个,甚至几百个性外激素分子,大约十亿分之一克左右),就能被距离数百米以外到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找到伴侣进行婚配。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是种独特的化学武器。当黄鼠狼遭到猎狗紧紧追捕,难以脱身时,在猎狗接近的一瞬间,黄鼠狼会突然施放出一股臭液来,臭味难闻。化学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904年,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子里,他把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法布尔在雌蛾周围撒满樟脑丸和汽油,但一点也不影响雄蛾找雌蛾,可见性外激素的作用有多大,昆虫感受性外激素的能力有多强!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称为化学信息 化学物质2、化学信息:(1)概念:例如植物的___、____等代谢产物,动物的 等.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2)举例:(3)来源: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素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求偶行为求偶行为行为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炫耀 这种行为多见于水鸟。如雄鸭子经常在雌鸭面前脉脉含情,不时用喙梳理羽毛,并涂擦脂肪,使羽毛平伏光洁,以炫耀自己的美丽姿态。有些鸟则只梳理色彩鲜明或者色彩别致的地方。最进步的是鸳鸯,它只象征性地用喙触碰一下翅翼上一根特别大的橙色羽毛。鹑鸡类雄性凭着花丽的外表、雄健的气魄,常在雌性面前展翅、度步、开屏等,以炫耀自己的健美。有些鸣禽则以歌舞的方式进行炫耀,从而取得配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送礼或献食方式的求偶加拿大北极鹅的求爱雄性北极雀的求爱行为信息问题探讨讨论: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 动物的____,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即生物的__________可体现为
行为信息。
特殊行为3、行为信息:(1)概念:(2)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等行为特征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鸣叫;
(3)孔雀开屏;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外信息素;
(9)紫外线;
(10)蜜蜂跳舞;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鸣叫;
(3)孔雀开屏;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外信息素;
(9)紫外线;
(10)蜜蜂跳舞;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练习: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分析资料1资料2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3资料分析许多动物都能在
特定时期释放用
于吸引异性的信
息素,用来传递
性信号。
作用: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资料分析4作用:通过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但这种信号往往被第三者狼蛛非法利用,结果双双被捕,成了爱情的牺牲品。资料分析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来躲避猎捕。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生命活动的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调节生物的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正常进行繁衍种间关系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不仅是四个基本组成成分间及内部的流动,也不仅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水平的信息流动,而且生态系统所有层次、生物的各分类单元及其各部分都有特殊的信息联系。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正是由于这种信息流,才使生态系统产生了自动调节机制,赋予生态系统以新的特点。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态系统信息流模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又称信息流,此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但是信息流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而往往是双向的,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也有从输出向输入的信息反馈。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 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在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当蜜蜂感受到电子仪器发出的信息后,就会受到诱惑,飞到苹果园去采蜜。这就有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产量。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昆虫性信息素 防治病虫害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村民在麦田里设置草人,预防野鹿来侵。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对紫外线敏感,根据这一现象,人们常在夜间用黑光灯来诱杀这类农业害虫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利用人工合成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传粉昆虫,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利用光信息调节,调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如使菊花在夏季开花,改变某些动物的繁殖时间;
3、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4、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 1、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消灭害虫;
2、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动物;
3、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4、利用人工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下一步,科学家捕捉一些雄蛾,剪断它们的触角:有的把两根触角全部剪掉,有的剪掉一根,有的则剪去半截,结果,没有触角的雄蛾丧失了寻找雌蛾的能力而只有一根触角的雄蛾和触角剪短的雄蛾,还是向饲养笼飞去,在上面爬行! 科学家将快要化蛹的幼虫捕回实验室,置于饲养笼内,并留心观察其羽化的过程。一般来说,雄蛾比雌蛾早羽化一两天,于是,科学家放掉雄蛾,将雌蛾养在笼内。到了傍晚,打开窗户,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很多雄蛾飞进实验室,成群地围在饲养笼的附近,有的干脆落在饲养笼上面,有的绕着饲养笼飞来飞去。显然,这些雄蛾是被笼中的雌蛾吸引而来的。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谢谢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22张PPT。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问题探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问题探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对于蜘蛛来说就是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声波阳光热量水的振动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_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温度、湿度磁场物理过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三、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例如植物的___、___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____等,称为化学信息。 化学物质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
昆虫学家发现,一只雄飞蛾能够接收到几公里外雌飞蛾发出的某种信号,从而赶去相会。它们敏锐的触角能捕捉空气中不足1/3盎司的由雌飞蛾发出的该种信号(一种无色无味的特殊化学物质)。 信息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____或____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__________可体现为行为信息。同种异种行为特征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植物:有机酸,生物碱
动物:性外激素等信息素生物体的行为特征无机环境或生物体生物体的产物或分泌物生物体的动作行为化学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分析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三、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分析许多动物都能在
特定时期释放用
于吸引异性的信
息素,用来传递
性信号。
作用:通过信息传递,植物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萤火虫发出的萤光是一种求偶信号,以此与异性取得联系。但这种信号往往被第三者狼蛛非法利用,结果双双被捕,成了爱情的牺牲品。资料分析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来躲避猎捕。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分析作用:通过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四、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 利用温度和湿度延长蔬菜的种植期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五、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昆虫性信息素 防治病虫害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8巩固练习1.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鸣叫 3.红外线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性信息素 9.植物开花
10.蓟的刺 11.紫外线 12.蜜蜂跳舞1,5,122,3,4,6,7,9,10,11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巩固练习
2、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种信息 (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C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
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不同
A.温度 B.盐度 C.含氧量 D.光谱成分
⑵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看,这属于 信息。
D物理巩固练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39张PPT。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例:DNA→mRNA→蛋白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日常生活中,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05~106页,完成下表: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比较表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电磁等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性外激素等动物的特殊行为特征无机环境、生物生物动物判断下列图片所示内容表示何种信息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荧火虫发光发光的水母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深海中会发光的鱼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鸟类的鸣叫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长鼻蝙蝠靠发送超声波, 折回后, 再接受来探路 电鳐放电电鳗放电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蛛网的振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章鱼显然看到了装在玻璃瓶中的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鸽子喙部发现感应磁场器官 识途靠地磁导航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许多昆虫能释放性外激素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蚜虫接受警戒信号后逃避危险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美洲猎豹用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狗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在繁殖季节,公鸡 “抖抖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资料1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合作探究】9:49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2资料2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3【合作探究】9:51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许多动物都能在
特定时期释放用
于吸引异性的信
息素,用来传递
性信号。
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资料3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资料4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合作探究】9:54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障生物种群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应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蛾类传粉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控制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传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EP93 要点3,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诱蛾灯捕杀园林害虫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频振诱蛾灯诱捕害虫 一盏灯可管四五十亩农田,一夜之间可消灭成虫五六百个,每亩可减少农药成本50多元。”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消灭害虫。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干扰昆虫的交尾,降低害虫的出生率。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本节小结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保障生物种群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后作业 1.课本108页的练习
2.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件20张PPT。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学.科.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夏天,黄昏以后,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蝙蝠在空中低飞,捕捉蚊、蝇等昆虫,在黑暗中蝙蝠怎么可以看见昆虫?是它的视力特别发达吗?如果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学.科.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
(1)含义: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信息来源:可以是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________,如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__________等。光、声、温度、湿度、磁力无机环境生物化学物质性外激素学.科.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行为信息:动物的_____行为,对于_______________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特殊正常进行繁衍种间关系稳定学.科.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
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时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举例说明。
【提示】 双向的,如捕食者追赶被捕食者的过程。学.科.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_______________的产量
实例:地球上许多被子植物的传粉都是由动物完成的,利用模拟的_________吸引大量的_________,可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信息传递防治有害动物的方法为_____防治,其优点是无污染。农产品或畜产品动物信息传粉动物生物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1.信息的种类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作用:决定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2)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3)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
①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②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③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的减少,又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性的数量变化。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A.各种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都有信息传递
B.部分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也是双向的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知道信息传递发生的范围。
②明确信息传递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③掌握能量流动的范围及特点。【尝试解答】 __D__
【解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且这种传递都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是单向的,所以某些箭头不能代表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状态及方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跟踪训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1)养鸡业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2)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3)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粘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对蜡味特别敏感,生产上常利用这一特点,在杀虫剂中调以蜡类物质以诱杀之。
(2)人们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
方法: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提醒
(1)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
(2)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经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011年南京质检)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尝试解答】 __D__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解析】 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黑光灯可以发出引诱某些害虫的光线,使其“自投罗网”。D项中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敏感,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却促进生长。虽然2,4-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探规寻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般包括5个环节,其模型一般表示为: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1.?标题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学习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是新版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作用与前两节所学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了一个整体。并且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还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对整章知识起到了延续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内容并不难理解。
本节课主要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其中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发送、接收不同的信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乃至生态系统都需经过信息的传递保持恒定的水平。本节内容以对生物现象的描述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的形式理解这些内容。
3.?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确定知识和技能目标,根据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确定过程和方法目标,根据知识背景、知识所承载的信息和学生学习心理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a、识别信息(概念)及辨别信息的种类; b、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并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c、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应用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a、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的能力; b、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图文转化能力; c、增强交流协作、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和应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对自然现象本质的揭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生活的环境,学会如何与自然界和平相处。
4.教学重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
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让学生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在教学中,还采用启发式引导法,在学习每个知识点前,我都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这样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形成理性直观教学。高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注意力不持久,在学习中需要直观材料和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信息,课中用练习题巩固,课后通过习题综合检测,做到及时反馈矫正。本节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内容。因此,分析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良好的教学策略。同时,学习本节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自主地查阅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生物防治)的资料,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来源
时长
应用方式和作用
信息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非常常见
PPT课件展示手机通讯图片
图片
下载
1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动机
蜜蜂之间的
信息传递方式
播放“蜜蜂跳舞”
flash动画以及《动物世界》中与“蜜蜂跳舞”相关的一分钟影音视频短片
视频+文本
下载
3分钟
阅读、讨论和交流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播放“蛛网振动”flash动画;使用PPT课件展示“北雁南飞”图片;播放“鸟类鸣叫”影音视频剪辑
图像+视频
下载
6分钟
阅读、讨论和交流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使用PPT课件展示“凤眼莲根部分泌物抑制藻类生长”、“臭鼬放臭气驱敌” 以及“小狗撒尿占地盘”等图片
图片
下载
6分钟
阅读、讨论和交流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播放“孔雀开屏”flash动画;使用PPT课件展示“白鹭跳舞求偶”、“羚羊争斗”等图片
视频+图片
下载
6分钟
阅读、讨论和交流
个体的生存离不开信息传递
播放“蝙蝠回声定位”flash动画;使用PPT课件展示“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波长关系图”
视频+图片
下载
5分钟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总结
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播放“植物在光信息刺激下开花”flash动画,以及“性外激素调节昆虫行为”flash动画
视频
下载
5分钟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总结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播放“烟草与蛾信息交流”flash动画;使用PPT课件展示“草-兔-狼”关系图
视频+图片
下载
5分钟
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总结
6.?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课题(4min)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往往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出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传递。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通过手机通讯和“蜜蜂跳舞”,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
?
?
?
?
?
?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8min)
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吗?你怎样去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2.你能举出这些信息类型的其他实例吗?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以下案例:
[案例1] “蛛网振动” “北雁南飞”
“鸟类鸣叫”
[案例2] “凤眼莲根部分泌物抑制藻类生长”、“臭鼬放臭气驱敌” 以及“小狗撒尿占地盘”
[案例3] “孔雀开屏” “白鹭跳舞求偶”
“羚羊争斗”
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判断上述3个实例分别是什么信息?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课本和老师提供的素材,讨论、交流。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通过给出的案例,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内容。
?
信息传递在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5 min)
教师组织学生看教学素材,并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对资料分析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1. 个体的生存离不开信息传递
2. 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3.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学生通过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
对资料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归纳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
?
信息传递在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min)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的应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
讨论。
学生总结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引入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4 min)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案
高级中学示范课
生物学科教案
授课题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授课教师
吕芳
授课班级
高二.23班
授课类型
讲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任用;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的,搜集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精彩实例,激发兴趣。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运用类比、综合的方法分析资料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 学 过 程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究竟什么是信息?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信息传递的方式,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却没有语言,它们又是怎样进行信息的传递呢?
【板书】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展示实例,明确信息的分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下发的“资料分析”,要求学生把信息归类,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归纳出得出信息的种类。
阅读分析资料,思考:
1.每个资料中的信息传递的形式分别是什么?(在资料中画出关键词)
2.尝试把资料中的信息归类?可以归为几类?(说明理由)
最后总结出信息的种类
【板书】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分析资料: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下发的“资料分析”,要求学生从中得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挑选资料分析,分析出各个资料中信息的作用,最后让学生把作用分层次归类。
阅读分析这资料,思考:
1.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每个资料中信息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信息在生态系统的三个作用。
带着问题,讨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后,教师适时进行话题的转移,“我们学习信息传递,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谁能说出信息传递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方面的例子”?
思考和讨论:
北京郊区有一个集农林、园艺、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的生态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玉米、水稻等),栽培了多种果树和花卉,同时也饲养了家禽(鸡、鸭、鹅等),家畜(猪、牛等)。如果你是这个农场的负责人,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实现以下任务?①花卉布展(秋菊夏开)。②优质农产品供应(提高粮食、蔬菜、禽蛋、肉、奶等产量)。③提供绿色农产品(生物防治害虫)。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信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两个方面。最后让学生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了哪几个问题?哪些是重点问题?利用板书总结
寄语未来
信息传递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精巧的信息传递和联络,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认识自然界的这种“对话”。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希望同学们将来有人加入到这个科研行列中来,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广泛地用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课外实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板书设计
物理信息 生命活动
种类 作用
化学信息 种群繁衍
行为信息 应用 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增产 减害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生 学科:生物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教材105页—108页;弄清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2)学生分组在互联网上搜索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http://jpkc.zju.edu.cn/k/525/netlesson/12/12-5-4-1.htm)、信息传递的例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086965.html)。
教学课题: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与旧人教版教材相比,本节内容是新增加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在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中的素材,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搜索互联网列举生物间传递信息的实例,然后指出,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
学生通过搜索资料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后,教师适时让学生举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例,并对提出的实例进行讨论,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自学,了解本节的相关内容。再结合课本中问题进行讨论,紧紧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鲜活实例实施教学。最后,和学生一起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深化、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课外实践,培养科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视频,学生较为容易地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本课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百度搜索,再把搜索了许多有关信息传递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组展示课前运用互联网搜索的本节的知识。
学生展示一:什么叫信息?
“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7.htm
学生展示二: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四种。http://jpkc.zju.edu.cn/k/525/netlesson/12/12-5-4-1.htm
学生展示三: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
http://wenku.baidu.com/view/ed513e27482fb4daa58d4b0a.html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的有关Flash动画(或类似题材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讨论:
1.一只蜜蜂在找到蜜源之后,如何告诉巢中的其他同伴蜜源的位置呢?
2.“100m以内”,对于我们来说这几个字的含义就是信息。同样信息的内容, 蜜蜂是怎样传递的?
3.你还能举出生物间信息传递的其他例子吗?
[板书]: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三)师生再思考、交流、归纳
生:就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以评价和总结,同时并指出: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在社会中十分重要。大家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生:消息、情报。
师生共同总结: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板书]:一、信息的概念
例1: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信息是指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上面的信号,在生态系统中没有信息
B.信息是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在生态系统中也偶尔存在
C.信息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且时常发挥着奇妙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就是指蜜蜂的“舞蹈”
学生阅读课本P105—P106页以及思考与讨论题,对自己身边生活实际中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进行分类,指出哪些是物理信息,哪些是化学信息,哪些是行为信息。
生1:是物理信息的有:蝙蝠的回声定位、含羞草的小叶合拢、老鹰在高空中通过视觉发现地面上的兔子等。
生2:是化学信息的有:狗通过撒尿来识路。
生3:是行为信息的有:孔雀开屏。
用多媒体展示查毒犬查毒、雄蛾的触角可以“嗅”到11公里外雌蛾发出的气味、十分鲜艳的花朵等视频,让学生判断各属于哪种类型的信息。
[板书]:
二、信息的种类:
例2.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干净无声,也引起了其它椿象的逃跑。此现象是因为在椿象之间传递了-------------------------------(B)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语言信息
例3.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种信息-------------------------(C)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师让学生先阅读P106资料分析并结合讨论题进行讨论。
师:根据资料1和资料2,分析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
生(经过讨论得出):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蝙蝠的回声定位以及莴苣的萌发等生命活动将不能进行。
师: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经过讨论得出):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
师:信息传递能够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生(经过讨论得出):烟草、蛾和蛾幼虫的天敌。
思考: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于生物具有什么作用呢?
师生共同总结:1.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信息能够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板书]:
三、信息传递的作用
例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D)
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讨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生1:举例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P108相关信息。
生2: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
师:能再举一例吗?
生:用昆虫性外激素或类似的化学物质来引诱昆虫出来,起到传粉的目的。
师:很好。看第二方面,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然后回答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1.防治害虫的方法有哪些?
2.我们可以用生物间的营养信息可以用于防治害虫吗?
生1: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
生2:可以。利用营养关系,放养害虫的天敌,可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板书]:
(四)归纳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与课前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进行比较)
2.用多媒体展示信息传递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例子。激励学生课外通过查询图书资料、网络等调查信息传递在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教学反思: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拉近了学生和社会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阅读,小组讨论、表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学习习惯,更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对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更加提高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利用网络资源,生动再现了某些画面,使课堂有声有色,气氛和谐,课堂效果得到较大的提高。
附:相关教材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学习目标】:1.掌握并学会辨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种类。
2.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1.掌握并学会辨别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种类。。
2.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与重难点,认真研读教材P105-108,完成学案可以自主完成部分,不懂的做好标记。
2.积极展示,回答时声音哄亮。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信息: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息传递的一般过程: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信息________。
考点1: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种类型。
类别
概念
信息来源
实例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对应训练1:请将下列信息进行分类: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鸟类的鸣叫 (3)孔雀开屏 (4)萤火虫发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6)电磁波 (7)昆虫发出的声音
(8)昆虫的外信息素 (9)紫外线 (10) 蜜蜂跳舞
属于物理信息的有:
属于化学信息的有:
属于行为信息的有:
考点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 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对应训练2: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D.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考点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地记述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_______
对应训练3: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一位鸡蛋养殖场的技术人员,随着冬天的到来,日照时间越来越短,鸡产蛋也越来越少,你如何提高鸡的产蛋量呢?
2.假如你是一位农业专家,云南砚山县(盛产花红李)一位农业人员向你反映如下情景:由于雨水过多,高温高湿天气频繁,10月李树上挂满袋鼠蛾护囊,造成李树枝皮层被啃食,而且还有扩散的趋势。 你如何利用信息传递的知识控制袋蛾,以提高李树的产量?
【知识小结】
【反思总结】易混淆知识的比较
(1)三个基本功能及其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基础
基本功能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2)三大功能的关系
比较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范围
地位
联系
【当堂检测】
1、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哪种信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2.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
A.有些侯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星座确定方位的
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
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地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5、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传递防治害虫效果太差
学案完成情况: A.差 B.一般 C.好 D.很好
【学习反思】
1.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导学案上的哪些内容,未解决的内容集中在哪儿?
2.预习中不明白的通过课堂学习弄清楚了吗?课后还应进一步深化哪些知识?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21世纪教育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高中生物必修③《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案
【课 题】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课时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本节聚焦】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结构】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 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 ,也可以是 。
3、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 的化学物质,被称为化学信息。
4、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 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5、 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
【合作探究】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哪些种类。并且说明你列举的例子中的信息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分析课本中的资料,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对于该种生物的意义。
3、结合以上资料分析,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结合课本提供相关信息,举例说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规律总结】 物理信息
生 态 系 统中信息 的 种类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典题讨论】
1、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 )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
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
2、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地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所释放的化学物质分别是 ( )
A、种间互助,告警外激素 B、种内互助,告警外激素
C、种间互助,性外激素 D、种内互助,性外激素
3、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课堂巩固】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
2、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 )
A、光 B、乙烯 C、蜜蜂跳舞 D、生物碱
3、下列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 D、孔雀开屏
4、动物具有各种行为,这些动物的行为又可作为影响其他动物行为的信息。就你的所见所闻,从物理、化学、动物行为诸方面列举能影响其他动物行为的信息。
⑴、物理信息
。
⑵、化学信息
。
⑶、行为信息
。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6×6)
1、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
2、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 ( )
A、种群和种群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
C、生物和环境之间 D、以上三项都有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的是 ( )
A、太阳光 B、声波 C、空气的湿度 D、昆虫的外激素
4、农民向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目的是 ( )
A、杀死昆虫 B、延长昆虫的发育期
C、干扰昆虫间正常的交尾 D、干扰昆虫正常的新陈代谢
5、下列不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是 ( )
A、动物的耳朵 B、植物的叶
C、细胞中的光敏色素 D、昆虫的前列腺
6、某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组织一次采集昆虫成虫标本的活动。他们白天捕获的昆虫数目为120只,夜晚捕获的数目为220只,他们捕获的蛾类成虫约有( )
A、120只 B、340只 C、220只 D、280只
二、多项选择题(10×2)
7、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的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
8、昆虫的性外激素在个体之间所起的作用为 ( )
A、促进个体发育 B、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C、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D、传递物理信息
三、简答题(计44分)
9、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请回答:
⑴、资料中的信息能够将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
⑵、烟草释放的信息激素,在白天和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
⑶、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传递能够
。
⑷、资料中显示出的生态系统的信息主要有 。
10、一只猎豹悄悄接近一鹿群,其行为被一只雄性鹿发现后,引起鹿群奔跑,猎豹丢弃健壮的雄鹿而捕捉到一只体弱的小鹿。小鹿被捕食后,又引来一群鬣狗,鬣狗之间又开始了争夺。试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上述现象中的生物关系和信息传递方式:
⑴、雄性鹿发现猎豹后“通知”鹿群逃跑,这种现象叫做 。这种信息属于 。
⑵、猎豹与鹿之间的关系是 。猎豹捕食小鹿的信息属于 。
⑶、鬣狗之间的争斗属于 。
答案:
【合作探究】
物理信息 如:蜘蛛网的震动频率 使蜘蛛区别落进蜘蛛网上的物体类别
化学信息 如:性外激素 引诱雄性昆虫前来交尾
行为信息 如:笑容 告诉人们你高兴了
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一方面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例如:动物的传粉对于农作物的结实不可缺少。另一方面应用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如:将人工合成的有害动物性外激素施放到田间,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典题讨论】
1、D 2、B 3、D
【课堂巩固】
1、D 2、A 3、ABD
4、(至少列举一例) ⑴、响尾蛇发出声波信号,警告敌害。电鳐遇到敌害时,能发出高压电流,抵御敌害 ⑵、狗在去的路上排尿,狗尿中的化学物质的气味可以作为狗回归的信息。昆虫可以产生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⑶、蜜蜂跳起“8”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雄孔雀以开屏的行为,向雌孔雀求偶
【课后检测】
1、D 2、D 3、D 4、C 5、D 6、C 7、ABD 8、ACD
9、⑴、3种 ⑵、是 ⑶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⑷、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10、⑴、种内互助 行为信息 ⑵、捕食关系 营养信息 ⑶、种内斗争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 ( )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萤火虫发荧光
C、蚊虫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D、雄鸟的“求偶炫耀”
2、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
D、孔雀开屏
3、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化学信息的是 ( )
A、太阳光 B、声波
C、空气的湿度 D、昆虫的外激素
5、农民向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目的是 ( )
A、杀死昆虫
B、延长昆虫的发育期
C、干扰昆虫间正常的交尾
D、干扰昆虫正常的新陈代谢
6、下列不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是 ( )
A、动物的耳朵 B、植物的叶
C、细胞中的光敏色素 D、昆虫的前列腺
7.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大天蚕蛾扣在笼子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风狂雨骤,还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 )
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
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
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
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联系,这种信息
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
8.“孔雀开屏”是一种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9. 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必须接受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 ( )
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信息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10.利用性引诱剂扰乱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的繁殖力下降,利用的信息是 (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二、非选择题
11.动物具有各种行为,这些动物的行为又可作为影响其他动物行为的信息。就你的所见所闻,从物理、化学、动物行为诸方面列举能影响其他动物行为的信息。
⑴、物理信息
。
⑵、化学信息
。
⑶、行为信息
。
12.有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两只成熟的但是尚未交尾的雌性蚕蛾放在南北相距50多千米的A、B两地,然后将一只成熟的雄性蚕蛾放在A、B两地之间连线的中点C,如图所示。
A C B
实验时候的风向是北偏西风,请预测这只雄性蚕蛾飞行的方向最可能是 ,
判断的理由是
,雄性蚕蛾的这种表现说明昆虫之间可以通过 来传递信息。
【师生互动】
***学生质疑
***老师回复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答案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D 2.C 3.D 4.D 5.C 6.D 7.D 8.D 9.D 10.B
二、非选择题
11. (至少列举一例) ⑴、响尾蛇发出声波信号,警告敌害。电鳐遇到敌害时,能发出高压电流,抵御敌害 ⑵、狗在去的路上排尿,狗尿中的化学物质的气味可以作为狗回归的信息。昆虫可以产生性外激素,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 ⑶、蜜蜂跳起“8”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雄孔雀以开屏的行为,向雌孔雀求偶
12.向北 雌性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可以通过风传播,为雄性蚕蛾感知 化学信息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利用的信息是(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 A
[解析] 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是物理信息。
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灌木与其他被抑制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物种
[答案] B
[解析] 某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体现的是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灌水与它抑制草本植物之间会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是竞争关系;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物种。
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飞蛾扑火是通过光,属于物理信息;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是通过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而心猿意马是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并不能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传递信息。
5.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状态,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作用及应用。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故A项正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故B项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故C项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均属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密切联系,信息传递既可从输入到输出进行信息传递,又可从输出到输入进行信息反馈,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贝克是英国一个农场的经营者,他在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他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农场中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以下是他采取的一系列增产措施:
①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使作物达到早熟高产。
②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③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④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⑤在稻田中竖立人工扎成的稻草人,风吹稻草人转动,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增产措施中,涉及的信息依次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措施,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2)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能 力 拓 展
一、选择题
1.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生物信息 D.行为信息
[答案] A
[解析] 声音属于物理信息。
2.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
B.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近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C.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也需光信息刺激
D.生物种群的繁衍无需信息传递
[答案] D
[解析] 种群的繁衍也需要信息的传递,如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光信息刺激才能完成。
3.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孔雀开屏 B.蜜蜂跳舞
C.雄狮怒吼 D.鸟类发出的声音
[答案] D
[解析] 鸟类发出的声音是物理信息。
4.夏季既是鱼类摄食与生长的旺季,又是昆虫大量滋生的季节。有些养鱼专业户发明了一种夜间在鱼塘水面上方安装黑光灯诱集昆虫喂鱼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了昆虫的什么特性,给昆虫传递的是何种信息( )
A.趋光性 物理信息 B.向光性 物理信息
C.趋光性 行为信息 D.向光性 化学信息
[答案] A
[解析] 黑光灯发出的紫外光对昆虫来说属于物理信息,生物对光作出的应激性通常区分为向光性(对植物而言)和趋光性(对动物而言)。
5.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答案] C
6.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①所描述的是能量流动,③所描述的是信息传递,④所描述的是物质循环。②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
7.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气味,从而使得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孵化为成虫。对于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
B.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
C.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和蚂蚁之间只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
D.蓝蝶幼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
[答案] C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物质,所以属于化学信息。但是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和蚂蚁之间并不是只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还会通过发出声音、做出动作相互联系。
8.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
①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②防止环境污染 ③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④容易操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作用。用生物防治原理解题。生物防治的优点:无污染、效果好且持久、成本低等。
二、非选择题
9.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1)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草释放的化学物质,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________。
(3)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甲种蛾幼虫与天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5)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6)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7)写出图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链。
[答案] (1)化学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是 (3)生物 不污染环境 (4)捕食 (5)捕食 (6)竞争
(7)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乙种蛾
10.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说明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可以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2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传播的消息、情报 B.许多指令、数据
C.很多信号等 D.人的想法
2.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3.春暖花开,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声信息
4.下列不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孔雀开屏 B.蜜蜂跳舞
C.雄鸟的求偶“炫耀” D.鸟类发出的声音
5.下列哪一种是物理信息
A.光 B.乙烯 C.蜜蜂跳舞 D.生物碱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特征的描述,正确是的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7.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狼根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不利于兔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利用的信息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① 生产者的残枝、遗体、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 蜜蜂发现蜜源后,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 根瘤菌将大气中氮气转化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所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中,不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的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植物
1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蓄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12.生态学中对生态系统成分的划分主要依据是( )
A.结构特点 B.营养结构 C.对环境的适应性 D.生理功能
13.一条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磷虾→海豹→虎鲸,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1Kg体重的话,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
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
14.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
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和动物
15.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分析下列四个选项,其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的是(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取
16.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通常以哪个水平为前提( )
A.生物个体水平 B.营养级水平 C.种群水平 D..群落水平
17.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化顺序是( )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18.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
其碳元素循环如右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
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中
正确的是( )
A.夏季 a>b+c+e
B.秋季 e+fC.春季 g=b+e+f
D.冬季 d>c+f
19.在某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 )流向第五营养级
A.1/5 B.1/100 C.1/125 D.1/50
20.在一条食物链中,如果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时共产生了6a mol 的氧气,当生产者固定的这些能量传递到次级消费者被利用时,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最多是( )
A.46.44a B.232.2a C.9.328a D.11.61a
二.简答题
21.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草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①该弃耕农田与你调查过的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
②请依据调查情况,在方框内表示该农田中可能形成的食物网。
植物
③杂草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去向有 、 、 。
④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对于蜘蛛来说是 信息。
⑤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
22.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 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 ___。
(4)由上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①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____利用。
23.“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危险变化。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请分析并作合理解释。
(1)据图写出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中出现上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原因是: 。
(3)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类型主要是: 。
(4)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对鸟类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
(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练习18.参考答案:
1-5.DCCDA 6-10.DCCAD 11-15.DBCCC 16-20.BAACA
21.①人的作用非常的突出
②如下图: ③流向下一营养级 自身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分解
④物理 ⑤次生演替
22.(1)111 生产者A (2)13.5 20 (3)60% (4)被呼吸作用所利用 未
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 分解者
23.(1)橡树→毛虫→鸟
(2)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峰值数量提前,但鸟类哺育幼鸟时间不变。
(3)物理信息
(4)哺育幼鸟时期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
(5)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一、选择题
1.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不属于物理信息传递的是…( )
A.有些候鸟的迁徙,在夜间是靠天空中的星座来确定方位的
B.含羞草在强烈声音的刺激下,就会表现出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的运动
C.鳗鱼、鲑鱼等能按照洋流形成的电流来选择方向和路线
D.鼬遇到危险时,由肛门排出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起到报警和防御的功能
解析:D项属于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答案:D
2.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说明( )
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解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大量有用信息。这些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3.(2011·北京西城)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防护林区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是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解析:题干提供的信息是“单一”“松毛虫肆虐”,根据所学知识,物种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越低,故松毛虫肆虐。
答案:D
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植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
解析:性外激素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D项中生长素类似物如2,4D等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定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原理是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时可将其杀死;而对单子叶植物却促进生长。虽然2,4D是化学物质,但不是生物体自身产生的,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D
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是根据家畜、家禽的生活习性,不属于信息传递。
答案:A
6.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与信息传递没有关系。答案:C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反比,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则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相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而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供某种牧草的产量,则需对该草地进行除虫、除草等,使该草地的成分变得单纯,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B
8.(密码改编)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生物数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各营养级的数量保持稳定
解析:生物种类越多,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稳定性,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瓶中小鱼死亡较快是由于鱼的数目较多,快速耗尽瓶中的氧气,所以比另外两瓶中的鱼存活时间短。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0.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产生的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间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无机环境(如光照)和生物(如天敌)。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化学信息(如物质X)和物理信息(如光照)。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感知蜘蛛网的震动来实现,属于物理信息。本题特别注意问的是甲的信息来源和乙的信息种类。
(3)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也能驱赶乙昆虫,使乙昆虫减少,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
班别: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2009·广州模拟)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2.(2009·鸡西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荒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极地生态系统
3.(2009·湛江模拟)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4.(2009·徐州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干扰和利用
5.(2009·合肥模拟)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2.(2010·淄博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例1】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植物开花属于化学信息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相互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一块农田疏于管理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一块农田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后,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降低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物理信息
D.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例2】(2008·上海高考)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 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所示。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_______。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_________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_________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容易受到破坏。
答案:(1)细菌
(2)①藻类、大米草 ②食草虫、线虫、海螺
③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可)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生物《创新设计--2012高考总复习》必修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精品练习
第5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0·盐城调研)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 )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答案:B
易错提示: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方式判断的关键是分析信息传递的过程,此类题目
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如本题学生看到机油、
黄油等会马上想到属于化学物质,误答为化学信息。
2.(新题快递)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只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动物可以通过
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进行传递信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行为信息,例如棉花遭受棉铃
虫侵害时,会产生某些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虽然放出的信息是以化合物为载体的,但植
株平时体内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只有遭受棉铃虫侵害时才会释放,所以这种自我保护的
机制也是一种行为,可以称为行为信息。
答案:B
3.(2010·南通一模)下列哪一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形成多倍体
D.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
解析: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播放鸟鸣录音招引鸟类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
用,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是化学信息的应用。
答案:C
4.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例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全部能量
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
控制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同化的
有机物的量,包括积累的有机物中的全部能量和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生态农业实现
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D
5.(2009·盐城摸底)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 “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
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内的信息传递;草
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
信息传递。
答案:C
6.(2010·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
→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
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
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①所描述的是能量流动,③所描述的是信息传递,④所描述的是物质循环。②所
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
答案:B
7.(2010·哈三中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
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
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
答案:A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答案:B
9.(2010·北京海淀期末)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制作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成分和条件见下表。表中“1”表示有,“0”表示无。下列相应的评述正确的是 ( )
编 号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河泥
甲
1
1
1
1
0
1
乙
0
1
1
1
0
1
丙
1
1
1
1
0
0
丁
1
1
1
1
1
1
①乙成分缺失,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 ②甲和丁的成分全面,设计合理,可
以长时间地存活下去 ③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
④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均是封闭的,而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 ⑤丁的结构
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乙成分缺少光照,功能不健全,存活时间可能最短;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设计合
理与否,均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甲和丁的成分虽然全面,设计合理与否,也需要经受
时间的检验;四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封闭的,能量的流动是相对开放的,需要
有光照,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
答案:A
10.(2010·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答案:A
11.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
答案:D
12.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解析:A项中体现的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C项说明山区植被遭到破坏
或掠夺式砍伐后该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D项反映的是群落演替。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8分)(2010·徐州模拟)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
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
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
于难。
(1)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
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都是有限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自我调节能力
(3)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
理答案也可)
14.(22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
的极大兴趣。
(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
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
________。
(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
上为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
Ⅱ.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
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
组别
假 设
操作步骤
预测结果
结 论
1
通过花的味道识别
2
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3
通过花的外形识别
(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的“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跳舞是蜜蜂的一种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
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Ⅱ.(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
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有味道,形状不能与花
的形状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
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
答案:Ⅰ.(1)行为信息 (2)种间互助和捕食 调节种间关系
Ⅱ.(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不同
(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