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社统编教材 情思哲理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 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第一课时 《背影》
2 第二课时
3 第三课时 《白杨礼赞》
4 第四课时
5 第五课时 《短文两篇》
6 第六课时 《昆明的雨》
7 第七课时 习作:语言要连贯
8 第八课时
9 第九课时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10 第十课时
3
(
36
)二、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背影》
作业 1
( 一) 作业内容:初识中外“大文豪”
“……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同学们, 你还记得这几句话出自那里吗?作者是谁?请同学们先把图中信息补充完整,
再根据图表内容,用一段文字概括朱自清的生平, 不超过 100 字。
朱自清
人物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后改名 ( ),字 ( ),原 籍浙江绍兴。现代杰出的 ( )、( ) ( ) ( )。
个人作品 散 文 集 :《 》《 》 诗 集 :《 》 论文集 :《 》《 》,在七年级的时候,你 还学过他的《 》。
人物精神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 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 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 时间要求: (1) (书面作业) 4 分钟; (2) (交流分享作业)1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人物简介概括准确 1. 2. 3.
个人作品书写正确 4. 5. 6.
作品影响概括语句通顺 7. 8. 9.
朱自清的生平概括全面准确,标点符号使用正 确,能反映朱自清的重要人生历程。 10. 11. 12.
总体评价结果:
7
(
36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其中的填空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朱自清的作品的了解程度;概写作者生平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 (预习) 会读会写我能行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个穿着黑布mǎ guà ( ) ,pán shā
n ( ) 前行的背影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由此我想起了带给我们千里
稻香的袁隆平爷爷。在许下“禾下乘凉梦”的愿望后,他从来没有卸 ( )
下这个重责,只要是关于提高水稻产量的决策,他从来没有chóu chú ( )
过,即使是在实验失败的时候,也没有tuí táng ( ) ,他坚定前行的精
神,真让我敬佩。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3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汉字书写正确,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结构合理、端正、美观、大方、大小匀称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会结合语境恰当运用, 会写会读会用。
作业3
( 一) 作业内容:
(情景练习---口头描述) 《背影》中,父爱之深沉,父子分离之感人,无 过于买橘子一段,请补充下列两处心理活动 (不少于30字)
A、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 ) 过了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8
(
36
)B.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 ) ,我的眼泪又来了。
(二) 时间要求: (口头作业) 3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通顺流畅, 有条理,表述完 整
用语得体,符合 当时语境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体会父、子此时的心理活动,锻炼学生临场发 挥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 《背影》
作业1
( 一) 作业内容:
(合作探究作业) 想象一下父亲爬月台的画面,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想一 想,为什么这么选?并自己模仿这段表演一下,如果是你在同样的情况下去买橘 子,请仿照这段写一写。再想一想,你用的动词和父亲的有何不同?
我看见他 (戴、带) 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
利索) 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那边 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攀、按)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蹬) ;他肥 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 (抱、 提) 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轨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搀、接)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10 分钟
9
(
36
)(三)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通顺流畅, 有条理,表述完 整
符合当时语境, 用词准确,体会 老人的不易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年老的人的不易,锻炼学生想象 能力、表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自清父子一别经年,又是一年重阳,朱 自清先生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亲,回忆起了父亲在南京送他时的点点滴滴,声声 叮咛如在耳畔。
1.请把下文改写成一段对话,加入表情、动作。 (提示:对话中有三个人, 我、脚夫、父亲)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 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 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 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 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想一想,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 “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3.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拳拳之心,他写下了如下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旅馆再三嘱咐叮咛现父爱,
下联:
10
(
36
)(二) 时间要求: (口头和书面相结合作业-----小组探究作业) 10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通顺流畅, 有条理,表述完 整
符合当时语境, 用词准确,体会 老人的不易、父 母的不易
对联要结合本文 内容,注意对联 格式,可以独立 思考,也可小组 合作,意在浓缩 本课知识点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年老的人的不易、父母的不易, 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意,锻炼学生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 及写作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白杨礼赞》
作业1
(一) 作业内容:朗读课文一遍。
(二) 时间要求:大声朗读,读出激情与豪气。 6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大声朗读。
总体评价结果:
1 1
(
36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朗读对一个人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理解力、思考 能力、记忆力等多个方面都很有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利于理清文章的 总体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作业2
(一) 作业内容:
801班江城同学摘录了《白杨礼赞》1-4段内容,帮助大家设计课后作业,你 能回答这4道题目吗?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毯子。黄的是土,未开恳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 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 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
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 ( ) 着,无边无垠( ),
坦荡如 (dǐ)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 (这些山峰
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 ,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 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 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 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 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问题1:给加点的字注意,或者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主宰 ( ) 无边无 (yín) ( )
外壳 ( ) 坦荡如 ( dǐ) ( )
问题2:文段中有别字的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4分钟
12
(
36
)(三)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拼音、汉字6空书写皆正确,卷面整洁。 13. 14. 15.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会结合语境恰当运用,会写 会读会用。
作业3
( 一) 作业内容:梳理文段内容
问题3:作者在2、3段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色和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4分钟
(三)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等级
能找出景色的3个词语:望不到边际,黄绿错综、麦浪、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能找出感受的3个词语:雄壮、伟大、倦怠、单调、傲然地耸立、 惊奇地叫了一声 A
能找出景色的2个词语:望不到边际,黄绿错综、麦浪、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能找出感受的2个词语:雄壮、伟大、单调、傲然地耸立、 惊奇地叫了一声 B
能找出高原景色和作者感受的词语各1个。 C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梳理文段内容,学会根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
13
(
36
)作业4
( 一) 作业内容:理解写作手法
问题4:本文第1段开篇点明赞美的主题,为什么2、3段不直接写白杨树,写白杨 树的可赞美之处,却转而写高原景色呢?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6分钟
(三)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等级
能够理解烘托、抑扬、为后文写白杨树作铺垫其中两个并作些解释 的 A
能够理解烘托、抑扬、为后文写白杨树作铺垫其中一个并作些解释 的 B
能够理解烘托、抑扬、为后文写白杨树作铺垫其中一个但没作解释 的 C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理解烘托、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等写作手法及 其作用。
第四课时《白杨礼赞》
作业 1
(一) 作业内容:理解过渡句、外形特点、内在品格及其象征意义。
问题1.《白杨礼赞》第4段和第6段在文章的结构上起 作用,第5段重 点写白杨树的 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欣赏之情;第7段写白杨树的 内在品格并揭示其 意义。
问题2.白杨树外貌形态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 突出其内在品格的?其内在品格又是什么?阅读课文并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下面
14
(
白
杨 礼 赞
) (
态
内
在 品
格
)
15 36
结构提纲: 外 貌 形 干: 枝:靠拢 叶: 皮:光滑 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挠 旺盛,要 ,有斗争精神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问题 (1) 3 分钟 ,问题 (2) 5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能根据课文内容写出8个空格的正确答案 A
拼音、汉字书写5空正确,卷面整洁 (六空正确 ,卷面不整洁) 。 B
拼音、汉字书写4空正确,卷面一般。 C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会结合语境辨析同音字、形 似字,做到会认、会写、会读、会用。
作业 2
(一) 作业内容:
理解过渡句、外形特点、内在品格及其象征意义。白杨树具有阳刚之美,这
种美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
36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4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等级
能根据课文内容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品格、对比衬托、语 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语言准确。 A
能根据课文内容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品格、对比衬托、语 言修辞等方面其中的1-2方面进行分析,但条理清楚一般,语言准 确一般。 B
能知道内容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品格、对比衬托、语言修 辞等方面其中的1-2方面突出其阳刚之美,但未作分析。 C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根据写作目的而采用相应的写作措施, 为作文创作服务。
作业3
( 一) 作业内容:
2022年春天,新冠病毒再一次肆虐吉林、上海等中华大地,我们的家乡安徽 也受其波及,其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你说一个你家乡的或是自 家小区的令人感动并具有阳刚之美的抗疫故事。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8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等级
能运用环境烘托、细节描写、对比衬托并配以语言修辞、结构章法 等写作手法写出具有阳刚之美的抗疫故事。 A
能部分运用环境烘托、细节描写、对比衬托并配以语言修辞、结构 章法等写作手法写出与抗疫有关的故事。 B
能写出与抗疫有关的故事,但缺少相关的写作手法,缺乏文采。 C
总体评价结果:
16
(
36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根据写作目的运用相关 的写作手法创作文章,加深对文章主旨、选材、结构、语言、艺术特色等要素的 理解与运用,实现语言运用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五课时《散文两篇》
作业 1
(一) 作业内容:词语、文体类识记与运用。
1.有同学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留言: “新冠病毒的再次变异,在全世界传播速 度加快,死亡人数上升。这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新冠病毒不会凭空消逝。只有 积极防控,有效接种疫苗,新冠病毒的肆虐才会被遏止。 ” 该同学觉得“消逝” 与“遏止”用得不太恰当,你觉得呢?
2. 语文课代表张洁同学在学习了《散文两篇》后,发现本文与前几篇的散文 有着较大的不同。总结出这两篇散文的特点: 以 形式讲哲理;表达方式 以 为主;句式上一般十分 ,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8分钟
(三)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正确辨识、清楚 说明理由
准确区分散文类 别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区别常用近义词,加深对生词的理解;有意识地引 导学生区分散文类别,对于理解文本与散文写作都有益。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探究与创造
17
(
36
)《散文两篇》后的阅读提示: “篇幅短小,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有许多语 句都值得认真揣摩”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试着写一写,与大师们比肩?
仿用“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 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的句式,试试吧。
(提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的学习动力来自哪里?或你对某一学科特别感 兴趣的原因等,都可试着表述。)
(二) 时间要求: 10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结合
评价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格式正确、逻辑严密、内容主流、文笔优美。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准确理解例句结构 逻辑关系,品析大师的语言魅力,并尝试运用。
作业3
( 一) 作业内容: 与时代同步。
801班同学学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语文老师展示了另外两则材料:
材料1:《长津湖》 电影中,指导员梅生说的话: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 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 ”
材料2:2020年10月24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 会上,老英雄们回想起当年在硝烟弥漫战场时的念头: “我们身后就是祖国,为 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音犹在耳。
问1:罗素、梅生、老英雄们,他们分别是“为什么而活着”?
问2: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期间,如果你有幸邂 逅老英雄梅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问3:如果让你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英雄谱” 封面上绘一朵花作为底色花,你觉得画哪一种花最合适,为什么?
(二) 时间要求:书面或口头表达、绘画等形式。20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18
(
36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文章主旨理 解与探究 领悟主旨并书面表达,准确、流畅。 ☆☆☆☆☆ ☆☆☆☆☆
即兴表达 内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清楚。 ☆☆☆☆☆ ☆☆☆☆☆
能力迁移 美术能力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美观 、切合主题、有创新。 ☆☆☆☆☆ ☆☆☆☆☆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对文章主旨有更准确、广义的理解、感悟,体现文 化传承及人文素养提升,也是语言的实际运用、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六课时《昆明的雨》
作业1
( 一) 作业内容:学习课文,阅读下面的小语段,完成以下问题:
①《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怀旧之文,在他的笔下,昆明的雨季 、
、 。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 、 。
②《昆明的雨》全文细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悬空倒挂用以辟 (
) 邪的仙人掌。味极鲜腴的青头菌、牛肝菌,如同一球烧得炽 ( ) 热的火炭
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满池清水的莲花池,密匝匝 ( ) 细碎绿叶的木香…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
③写吃菌子的人:干马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可是下点功夫, 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精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写卖杨梅的女孩子: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带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绣了
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娇娇的yāo he ( ) 一声:“卖
杨梅……”;写房东母女: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养女,会送来带着雨珠 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满是喜悦;写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zhuó( ):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雨下大了,坐到了午后。
1) 在①段中,请用课文中的词句填空:
2) 在②段中,请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辟 ( ) 邪 炽 ( ) 热 密匝匝 ( )
19
(
36
)3) 在③段中,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āo he ( ) 小zhuó( )
4) “鲜腴”在文中的意思是:
(二) 时间要求: 5 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重点语段的关键词句
重点生词的书写
重点词语的读音
重要词语的释义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设计为小语段形式。设计意图有二:1、概述昆明的雨、雨季的景物、雨季 中人的活动,考查重点语段的关键词句,从而全面把握文章内容;2、考查本课 字词音义等基础知识;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在学习《昆明的雨》之后,同学们都对作者汪曾祺及作品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开展以“了解汪曾祺及作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 该班学生,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文中有诗意:汪曾祺作品充满着诗意,在本文描绘昆明雨季中的景象,就分别 引用了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 和陶渊明读<山海经>》 的诗句“ ”。文末昆明雨季的回忆更是引发了他的诗情。他写 道: , , ,
。
20
(
36
)3.诗中有乡思:汪曾祺 1939 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昆明被作者视为第二故乡。 作者在文章中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的乡愁的”。请补写下列关于 乡思的诗句:
1) 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景中有情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诗歌散文常见的手法,《天净沙 ·秋思》。 与《昆明的雨》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性作品,请就“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仿 效《天净沙 ·秋思》的示例,写一则对《昆明的雨》的赏评文字。
示例:一个秋月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干枯的藤蔓 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梢头;潺潺的流 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炊烟袅袅;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 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这首元曲寄情于景,表达了长期
飘泊在外的游子们孤寂愁苦以及思念家乡的情感。
赏评《昆明的雨》:
(二) 时间要求:15分钟;
(三)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家作品
文中诗句 (熟悉文本)
乡愁诗句 (复习旧知)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语言特色 (拓展迁移)
21
(
36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设计形式为综合性学习。结合文本并加以拓展,重点考查作家作品、 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设计意图如下:
1.以填空形式掌握作家作品; 2.填空形式考查诗句对“思乡”诗进行同类拓展,并以此来理解文中诗意;
3.以比较的形式,借助于《天净沙 秋思》的诗文题解,来对《昆明的雨》 进行仿评,意在考查“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方式
4.考查汪曾祺作品风格,通过两个选段,品析两处作者关于动物的描写,来 归纳总结作家的语言特色。
第七课时 习作:语言要连贯
作业 1
(一) 作业内容:写作任务情境
被骗16万报警后又被骗5800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在近期我市反电诈警情通报中,刷单类 诈骗在同期电诈案件中占比较大,值得市民关注。记者从芜湖市公安局获悉, 日 前,我市一位居民轻信刷单能获利,结果损失近22万元。
日前,湾沚区居民陈某通过QQ添加了一名自称是“相遇 (恩颐资本) 公司员 工”的陌生人,听其介绍可以兼职刷单赚点小钱,遂通过对方发给的链接下载了 “相遇”App。陈某在该App内多次小额充值刷单获利后,便深信不疑。想着多投 入才能多获利,在尝到甜头后,陈某在对方蛊惑下又果断大力跟进,陆续充值了 16万元。就在陈某盘算着这一次能赚多少时,对方却告知他“某单超时,刷单失 败,需充值该单五倍的金额才能返现”为由要求陈某继续转账。陈某这时意识到 被骗,遂报警。
警方接警后,对陈某进行了回访,止付了涉案账户,就刷单类电诈向陈某做 了普法宣传,并反复嘱咐陈某千万不要再向对方账户汇款。当日下午,陈某又接 到诈骗人员电话称“若不在下午六点钟前充值58000元,你之前充值的16万元将 会被冻结,再也无法提现。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已经知道对方是骗子并报
22
(
36
)案的陈某竟然对对方还抱有“一线希望”,对警方的千般警示完全抛在脑后,又 向诈骗人员汇款58000元,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此案警方还在侦办中。同时警方就刷单类电诈流程做了梳理,“下载 App—发布刷单信息—蝇头小利诱引—继续刷单—加量加钱—无法提现—谎称任 务失败—需增加金额—不继续就无法返现—钱财被骗—拉黑跑路” 。此外,警方 还再次表示,国家反诈中心App一定要下载安装,对防范电诈的确有效。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写作要求:
(1) 假如你是接警员,值班时接到了陈某的报警电话,陈某因情绪不稳定,说 话不太连贯,现在需要你把这段话整理录入系统,请条理清晰、语句连贯地对情 况进行说明。
陈某报警内容:警察同志您好!他们一直叫我充值刷单,我都充了16万了, 现在他们告诉我还要再充58000才能返现。哎,我是不是被骗了啊?我之前很信 任他们,每次充值刷单都能获利,这次就不行了。我就是点进对方给我的链接, 下载了一个App,然后就能刷单挣钱了。
你的说明:
(2) 如果你是警察,需要去社区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请你组织一段发言稿, 并尝试用这段话劝服你身边的人下载软件。
(二) 时间要求:要求 (1) 10 分钟,要求 (2) 15分钟
(三)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中心明确 是否让人明白报警内容 ☆☆☆☆☆ ☆☆☆☆☆
条理清晰 是否有条有理地交代事情的始末 ☆☆☆☆☆ ☆☆☆☆☆
衔接语句 是否运用关联词语 ☆☆☆☆☆ ☆☆☆☆☆
是否运用过渡性词语 ☆☆☆☆☆ ☆☆☆☆☆
是否有过渡提示词 ☆☆☆☆☆ ☆☆☆☆☆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23
(
36
)将习作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连接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判断句子 中不连贯的现象,并运用本次习作所学知识修改语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关注时事,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八课时 语言要连贯
作业 1
( 一) 作业内容:课前准备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每人带一个自己的创作物件,可以是平时美术课或 生活中制作的手工艺品,如面具、泥塑、粘土、DIY手工编织品等,也可以介 绍自己印象深刻的物理实验,依次将自己的制作过程讲给小组成员听,听者 可以提出疑问,并进行点评。
写作要求
将自己的制作或实验过程,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为保证文内容的充实,不少于600字。
(二) 时间要求: 45 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作文互评、 自评量表
写作内容评价 等级
1.能语言连贯、条理清晰地写出制作过程。 2.能运用各种关联词语。 3.熟练自然地使用过渡性语句。 4.能写出手工创作或实验对自己的意义,蕴含一定 的情思或哲理。 A
1.能写出制作过程。 B
2.能运用表示顺序的提示词。
3.有过渡类词句。
4.能有生活感悟。
24
(
36
)1.语言不连贯。 2.无先后顺序。 3.叙事不具体。 4.无生活感悟。 C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探究中锻炼学生的 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写作,将学习 的成果落实到生活中。同时,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让学生更立体地感受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九课时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作业1
(一) 作业内容:探究互联网时代——走进芜湖书房
“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民阅读值得推广吗?下面是选自芜湖《大江晚报》的 一篇文章,阅读材料后完成相关问题。
“逛书房”成为芜湖人的新时尚
芜湖市文旅局公共服务与艺术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城市书房建设 实施方案》,我市首批23座城市书房按计划有序推进。 (A) 2021年下半年以来, 芜湖书房.悦享书吧、赤铸书院、中江书苑、峨山书舍、以及占川书局、马饮书 房等先后开放。 (B) 名家讲座、阅读分享、英语沙龙、DIY亲子活动、电影放送 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引起了许多市民前往打卡。12月18日,芜湖书房.南 陵毕家桥书房正式开放; (C) 12月22日,芜湖书房.49号书房在湾沚区开放运营, 则标志着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公共文化交流空间。在“书房”的悠悠书香中,捧一 本书、觅一处角落,放松身心、给头脑充电,正成为江城市民度假的一种新时尚。
1. (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 。 2. (B) 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3. (C) 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 。
(二)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8分钟
(三)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25
(
36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标点使用
语病修改
总体评价结果: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以当前芜湖热点话题“芜湖书房”为切入口,给学 生情景化体验,设置一些常见的基础性语病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又 可以巩固基知识。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探究电子阅读VS纸质阅读 (材料与作业一相同)
1. 801班开展“阅读形式倾向调查统计”活动,以万春中学5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 通过以下问题,做一份调查统计,看看每种阅读形式有多少位老师,并制作成“ 饼状图”。
(阅读形式: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网络在线阅读、习惯
从网上下载并打印出来阅读、在手机上阅读。)
2.小组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小组研讨: 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请结合材料“‘逛书房’成为芜湖 人的新尚”,谈谈你们小组的对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不同阅读方式的态度。 (二) 时间要求: (书面调查报告) 调查:30分钟 /饼状图10分钟/小组研讨: 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调查过程 是否准备充分,从哪些角度调查。 ☆☆☆☆☆ ☆☆☆☆☆
调查结果 是否清晰明确,结果有充分的根据。 ☆☆☆☆☆ ☆☆☆☆☆
26
(
36
)小组研讨 说出理由,证据充分,语言流利。 ☆☆☆☆☆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活动类作业可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以合作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动,真正理解纸质阅读的意义, 以及形成对互联网阅读的正确观点。
第十课时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作业 1
( 一) 作业内容: 寻找网络新词汇
以2021年终盘点十大网络用语为研讨话题,请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 以手抄报的形式,汇总2021年度网络词汇,并选择一到两个说说你对网络用语的 看法以及变化的原因。
1.小组寻找——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词汇。
2.小组探究网络词汇的来源: ( 一两个示例)
例如: (1) 觉醒年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觉醒年代》无疑成为一部现象级 爆款,今年2月《觉醒年代》在央视首播,这部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进程的电视剧。这部剧一开始并未受到网友广 泛关注,随着二轮、三轮的陆续热播,好剧的长尾效应显现。不少观众自发成为 《觉醒年代》的“自来水” ,隔三差五便将《觉醒年代》的剧情与选角推上热搜。 该剧豆瓣评分9.3,之所以口碑如此之高,是网友认为其制作精良,服化道还原, 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让伟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拉近了年轻人和历史的距 离。
(2) YYDS
也被称作歪歪滴艾斯,网络流行语,即“永远的神”的缩写。
词语来源于前职业选手山泥若对Uzi的称呼,他把Uzi称作永远滴神。后在直播中 多次说道“uzi永远的神” ,因此创造了2020年至2021年的流行语“yyds” 。后 来扩展到饭圈,后常被粉丝用来赞赏自己的爱豆 。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 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也可以用来赞美一切事物 。东京奥运会期 间,不管是杨倩夺得首金,还是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三个满分,或是“苏神”站
27
(
36
)上百米决赛跑道,全网齐喊“YYDS” ,奥运期间一度刷屏。EDG夺冠时,“EDG牛, yyds! ”。
3.谈谈对网络词汇的看法:请小组谈谈你们对网络词汇的看法,在作文中你觉得 是否可以运用网络词汇。
(二) 时间要求:书面 (手抄报、汇报材料等形式) 10分钟/10分钟/5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寻找过程 搜寻网络词汇是否详尽,能否归类。 ☆☆☆☆☆ ☆☆☆☆☆
调查结果 分类寻找这次词汇的来源,整理材料 。 ☆☆☆☆☆ ☆☆☆☆☆
小组研讨 小组谈论对网络词汇的看法,能否有 材料,形成小结报告。 ☆☆☆☆☆ ☆☆☆☆☆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综合性学习其实是部编版教材对学生开拓视野,锻 炼自己表达能力,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这项学习真正体现了语文核心 素养的要求。因而在作业的设计方面,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发现问题, 总结原因。
作业2
( 一) 作业内容——关于“散文”的点滴
用互联网学语文——《我的散文小册子》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善用互联网,对提高学习效率 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让我们利用网络,制作一本《我的散文小册 子》。
1.利用网络,搜索一下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包括散文的文体特征、发展历史、 分类、阅读策略等,小组合作制作一本《关于散文》的小册子。 2.《我的散文小册子》设计封面。选择一位你喜欢的散文家,如朱自清、汪曾祺 等,为你的小册子设计封面,可以邀请本组有绘画能力的同学,将本组对人物的 形象,作品的理解,融入到封面设计中,还可以配上一小段文字。为你们小组的 作品增色吧!
28
(
36
)(二) 时间要求:书面汇报材料 ( 一周准备) 汇报时间:10分钟/20分钟
(三) 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制作散文册子 条理是否清晰,分类是否明确。 ☆☆☆☆☆ ☆☆☆☆☆
封面设计 色彩、人物、文字等各方面搭配 ☆☆☆☆☆ ☆☆☆☆☆
(四)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既有对散文知识的总结,也有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能力考察,同时,利用网络学习语文。本课时的作业是设计还有跨学科的思想, 将美术与语文结合,让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做作 的兴趣。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第四单元 质量检测作业
芜湖市万春中学八年级一班组织学生开展散文学习研讨活动,活动任务如下:
[任务一:我忆散文]
801班语文老师: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本单元是散文单
元,同学们在学完这些散文后,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写上几句话。 ”
小李同学: “我在学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对朱自清父亲的印象极为深
刻,他那黑布大马卦,那pán( ) shān( )的步伐,让我难以忘却。父亲
的差 ( ) 使虽然交御,又经历丧母之痛,却仍对儿子关怀备至,文中父亲为 子买橘的情节让我尤其感动。 ”
小明同学: “我喜欢《白杨礼赞》,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既没有pó ( ) suō
( ) 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 ( ) 枝,他倔 ( ) 强挺立,不折
不饶,更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或缺的精神。
小倪同学: “通过学习《永久的生命》,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它分开 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生命的个体是短暂的,然而生命的长河是永恒 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 ”
29
(
36
)小夏同学: “读了《昆明的雨》,我对汪曾祺的散文很喜欢,所以课下又读 了他的其他散文,如《故乡的食物》、《端午的鸭蛋》,他的语言如话家常, ,却饶有趣味。
1.书写时,有些同学用拼音替代了词语,请你帮他补写完成。 2.同学们朗读了一遍,发现有些加点字的拼音不确定,请你提供帮助。 3.小李和小明因为书写过快,存在错别字,请你找出并帮他们订正。
---- -----
4.对文中画线的词语, 他想请你对其作出解释。
。
5.小倪同学的这段话,出现了一处语病,请你帮他修正。
。
6.小夏同学对汪曾祺的散文很感兴趣,老师也很欣赏他读了很多汪老作品,这里 小夏特意卖了一个关子,你知道汪老的散文语言有什么特点吗?请填写在横线上。
。
[任务二:我品散文]
语文老师: “我们801班的同学们太厉害了,对课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 好。但是学散文,只有基础知识可不行,我们还要学会品散文。下面老师就来带 领大家品读几篇非连续性散文,共同感受散文的语言和情思。 ”
材料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 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轨,要爬上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30
(
36
)材料二: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 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 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 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 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 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 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 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 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 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三:
芜湖——我美丽的家乡
长江之畔,璀璨明珠,半城山半城水,乃吾家乡之佳境,形成芜湖之美景。
城中镜湖,碧波荡漾,湖畔垂柳,柳丝轻舞,相传,南宋状元张孝祥,隐居 家乡芜湖之时,捐田百亩,掘田成塘,始有今日之镜湖。是芜湖美景之“镜湖垂 柳” 。湖侧是闻名全国的商业步行一条街—— 中山路步行街。街两旁商店林立,
商品琳琅满目。湖与街相依相伴,集购物休闲于一体。湖的另一侧,是赭山,山
与湖相映成影,湖光山色。山峰倒映水中,湖中游鱼,似在山顶嬉游。南山半腰
31
(
36
)有一座庙宇,传说,地藏菩萨路经此处,留连于此处美景,建庙修行,起名“广 济寺” 。寺后有宝塔,夕阳西下,落霞相映于塔,即是芜湖美景之“赭塔晴岚”。
城北有山,名曰“四褐山”,是芜湖最高之处。登上山顶,极目远眺,长江 蜿蜒流经山脚,城中之美景与江上旖旎之风光尽收眼底。真有“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之胜境。山腰有庙宇,曰“西云寺”,与赭山“广济寺”南 北相对。此处即芜湖美景之“褐山揽胜”。
站在褐山山顶,向北眺望,不远处,长江流经之处,江两岸有山相对耸立, 这就是“天门山”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流连于此,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直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的千古绝唱。山下江中, 烟水濛濛,江流回旋,惊涛拍岸。这里就是芜湖美景之“天门烟浪”。
城东,离城较远处,有一水乡,每至盛夏,十里荷香,弥漫空中。碧绿的荷
叶,衬托着朵朵盛开的荷花,荡舟于碧荷之中,沉醉在荷香之境,有如凌波仙子, 美不胜收。这里是芜湖美景之“陶辛水韵”。
城南有白马山,乃“渡江侦察记”之原址。山中有洞,虽未去过,但据说洞 中藏锦,风景优雅,美妙无比。是芜湖美景之“白马洞天” 。再往南,即到繁昌, 是解放战争百万雄狮过大江第一船登岸所在地。
城西可隔江相望。一桥飞架南北,恰似长虹卧波,成就了多少牛郎织女的美 梦。江北是三国时,著名的古战场,孙权、曹操曾隔岸相望,兵戎相见,可而今 英雄安在。
家乡之美,美于人杰,美于地灵,美于美境之不可胜收,非笔墨之能描述。 身临其境,方能感受之。
——摘自《小故事文章》 7.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材料一是朱自清对父亲买橘情节的描写,这是一个极其爱 孩子的父亲,他的爱是无言的,是深沉的。你能为这段文字背后的朱自清配上一 段内心独白吗?
8.材料二展现了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精神,可是老师觉得文字过长,将它改写成 了一首小诗,但是还有些部分需要同学们帮助老师一起完成。
32
(
36
)白杨礼赞
我爱白杨树,
爱你那 的干;
爱你那 的枝;
爱你那 的叶;
也爱那 的皮。
我爱白杨树,
不仅爱你 的外形,
也爱你 的精神。
你的伟岸、 、
、严肃、
也不缺乏 ,
让我想到了北方的农民;
也想到了 ;
更让我感受到了,
在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表现出的 和 。
你是如此 ,
却又是如此 。 9.在那段让我们永远铭记的抗战时期, 白杨树的精神鼓舞了一代人,那么在我们 今天和平繁荣的新时代,还有“白杨树”吗?接着前面的小诗,再续写两句。
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我更爱白杨树
你让我联想到 的航天精神,
让我想到 。
10.杭州树人中学八年级的语文老师带领部分同学来我校做交流研讨活动,活动 结束后,杭州的师生希望我校的同学推荐一个芜湖游览的景点,作为一名芜湖人, 请根据材料三,选择一处,融入你对家乡的情感,写出你的推荐理由。
33
(
36
)11.散文的类型有很多,结合三则材料,以完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次活动内 容做一个小结。
[任务三:我写散文]
12.对于汪曾祺来说,那昆明的雨,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 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 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你记忆中感到芬芳的片段,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性散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语言连贯,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34
(
36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说明
任务 时 间 要 求 认知 能力 层次 作业 难易 程度 作业 分析 设计 意图
基础类作业 任务 一: 我忆 文 5分 钟 识记 积累 、理 解感 悟 容易 参考答案:1.蹒跚 婆娑 2. chāi qiú jué 3.卦——褂 御——卸 4.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5. 学习《永久的生命》,使我感受到 了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 合起来却是永久的。或:通过学习《 永久的生命》,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奇 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 永久的。 6.平淡自然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 学生复习本单元学 习的几篇散文,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考查学生对字 音、字形、词意、 句子成分、作者语 言风格的掌握。
品析类作业 任务 二: 我品 散文 20 分 钟 理解 感悟 、分 析综 合、 鉴赏 评价 中等 参考答案:7.语言通顺,心理独白自 然感人,能表现作者的心酸以及对父 亲的理解,评定为三等;能表现对父 亲的理解为二等;次之为一等。 8.示例:笔直 靠紧 向上 光滑 倔强 挺立 力争上游 正直 朴质 温和 守 卫家乡的哨兵 精神 意志 普通 不平 凡 9.示例:你让我联想到 拼搏 进取、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让我想 到刻苦扎实、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 10.材料三中任选一处风景,写出其 特点,表达出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即 通过课内外几种不 同类型散文的比读 ,检测学生对散文 情感表达方法的掌 握,激发对散文的 阅读兴趣,同时考 查学生的价值观导 向。
35
(
36
) 可。 11. (1) 写人记事类 (2) 背影 (3) 白杨树 (4) 对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 及其民族解放战争中体现的质朴、坚 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的赞美。(5 ) 借景抒情 (6) 对家乡的热爱与赞 美
探究类作业 任务 三: 我写 散文 40 分 钟 运用 表达 艰难 12. 三等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 健康,内容充实,语言连贯,能运用 本单元的写作手法。二等:中心明确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语 言连贯。一等:中心明确,语句通顺 ,情感真实。
八、作业设计分项说明
评价主体 评价标准
评 价 设 计 教师评价 解释性 1.设计意图已经得到体现。 2.每道题的考察目标与作业目标相匹配。
结构性 1.题组的针对性 (巩固率) 符合设计要求。 2.题组的覆盖度 (综合性) 符合设计要求。 3.题组的难度分布符合设计要求。 4.题组的容量符合设计要求 (用时控制)。 5.题组的题型、类型符合设计要求。
科学性 1.作业指向明确,语言规范、简洁、准确。 2.作业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评价 1.能按时间要求完成对应作业题。 2.通过作业,能结合自身的体验加深对习作主题的理解。 3.通过活动探究,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说 明 题组说明 基础类作业:夯实基础知识,以字音字形病句等题型为主,但在题型的设置上,尽量做到 丰富,不再以机械的抄写,以情境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更有兴趣愿意参与。
36
(
36
) 赏析类作业: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对散文语言的品析和情感的渗透都是本单元的重点,因 而在作业的设置上,通过文段字词句的赏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题型的 设置上不拘泥于单篇课文,采用群文阅读、对比阅读等方式,知识的价值在于迁移和运用 ,让孩子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 探究类作业: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必须让学生多实践,在活动中探究问题的实 质,这才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真正体现。因而我们在题型的设置上,多联系当地 热点话题,热门影片,焦点人物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以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 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认知能力 层次说明 (结合“ 双向细目 表”形式 ,考查学 生的认知 能力层次 。) 识记积累:识别、搜集、整理、储备的能力,是语文能力最基础的层级。 理解感悟:借助语境和自身生活体验,理解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在 一定程度上领会主旨的能力。是比识记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是在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运用表达: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以识记积累、理解感悟和 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赏析和评价,是以前面四种能力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 的能力层级。 创新探究:是基于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基础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 养学生探究作品内涵,结合自身体验,有更深的感悟。在前面五种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 在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创新等高级思维能力的层级体现。
作业分析 等级说明 一等:答案全面,能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问题,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进一步拓展想象 。 二等:最少能从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等:只能从单一方面思考问题。
作业难易 程度说明 容易:题型较简单,考查基础类字词以及对课文基础的理解。 中等:考查语句的品析。 较难: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