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闻 (活动 ·探究) 单元作业设计
一、 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社统编 教材 活动 ·探究
单元组织方 法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看世界知新闻 新闻阅读
2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新闻 结构与要素 消息二则
3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新闻 语言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4 新闻特写——凝视心动时刻 “飞天”凌空
5 新闻通讯——直击事态全程 一着惊海天
6 新闻评论——瞬间永恒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7 看世界集新闻 新闻采访
8 看世界写新闻 新闻写作
9 讲述见闻——阐述事件发展 口语交际:讲述
二、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看世界知新闻——新闻阅读
作业 1:
1.作业内容: (预习) 初步认识“新闻”。
(1) 出示八种中外新闻学界对新闻的定义,请学生结合自己剪选的新闻谈一谈 个人对新闻定义的理解。 ①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弗兰克 ·莫特) ②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中国著名新闻记者范长 江)
③对一个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观念或事情,在不违背正确原则下所做的最新报 道,皆为新闻。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卡迪斯 ·D ·麦道高) ④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 重要性,或兼而有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 ·查莱) ⑤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德 国柏林大学教授道比法特) ⑥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评,是用最短的时距有 规律地、连续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东西。 (日本新闻学者小野秀雄)。 ⑦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新 闻学院教授甘惜分)
⑧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美国著名报人查尔斯 ·丹纳)
(2) 小组内交换、传阅组员剪选的新闻,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讨论。
①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②新闻具有哪些社会功能
③新闻的价值是什么?
④新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什
么是新闻?
) (
新
闻的特征
) (
新闻
) (
新
闻的主要功能
) (
新
闻的现实意义
)
新闻是经由 传播的、为广大受 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 的信息。
(
、
、
是新闻的主
要特征
。
)
(
、
、
、
是新
闻
的主要功能。
)
(
新闻的价
值
)新 闻 的 价 值 主 要 指 新 闻 能 够 、 、 或 。
(
新
闻的现实意义在于
,从而产
生
社会效益和社会作用
)
1. 时间要求:
(1) (书面作业) 5 分钟
(2) (交流评价、书面作业) 5 分钟
2.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材料阅读仔细
新闻概念概括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材料阅读仔细
新闻特征概括准确
新闻功能概括准确
新闻价值概括准确
新闻的现实意义概括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
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中外新闻学界对新闻的定义,从而认识到什么 是新闻。其中的填空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程度。
(2)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新闻的特征、功能、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全 面具体地了解新闻的要素。其中的填空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闻要素的掌握 程度。
作业 2:
1.新闻阅读作业:每个同学可以选择新闻类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新 闻媒介,来阅读新闻了解新闻。课上以模拟电台主持的形式,带出新闻内容的介 绍。 (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准备主持稿。)
2.时间要求: (课后作业) 20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根据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撰写主 持稿
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新闻的主要内 容
能有条理地结合新闻的播报谈谈自 己的感受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新闻阅读作业”意在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与新闻阅读有 关的知识。其中,旨在考查学生的辨别新闻能力,能从新闻播报中考查学生的总 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新闻结构与要素
作业 1:
1.作业内容,知媒体并记忆新闻结构与要素。
(1)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 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媒体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
比例 5.7% 1.6% 20.5% 72.2%
根据表格内容,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
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基础知识】根据消息的知识点,完成下列判断题,正确的打“ √ ”,错 误的打“ × ”。
①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 )
②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 “六要素”。 ( )
③新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是:主体、背景、结语三个部分。 ( )
④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进的原则安排的,即“金字塔结构” 。 ( )
2. 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结合新闻的获知途径,补充结论
是否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
是否明确新闻的“六要素”
是否掌握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 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 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你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神舟十三 号安全着陆”为陈述对象。找到“媒体” 、“比例”栏目,可归纳出新兴媒体已 经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途径。 (2) “基础知识”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积累与 新闻有关的专业知识。其中,判断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作业 2: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 3 月 4 日电 教育部 4 日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的指导意见》,明确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 学或“补课”。
意见提出,课后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以及 娱乐游戏等。同时,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 学校统一的工作机制。
意见指出,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
势,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 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
1 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 2 结合课本《消息二则》所学,探讨本则消息标题的特点。
。
3 找出本则消息的导语部分,用横线画出来。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否用文字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拟定合理的新闻标题
能否概括新闻标题的特点
能够从新闻中找出新闻的导语部 分,理解新闻的结构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知识点是提取材料信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 料内容,筛选相关信息答题。概括新闻标题并结合所学内容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可根据具体的标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标题特点:简明、醒目,概括力强等。找出 导语部分, 旨在考查学生对新闻结构的理解。
作业 3:
1.【话要素】阅读下面新闻资讯,请从中提取新闻内容的“六要素”,并完成表 格
我市推出建团百年微电影《红旗下的青春》
本网讯 5 月 3 日上午,记者从团市委获悉,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 我市发布“五四”主题微电影《红旗下的青春》,让青春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
据了解,《红旗下的青春》选取了蒋光慈、洪学智、许芳华、苏明娟、余静 等在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六安杰出人物,以时间发展脉络,将有关他们的一个 个场景故事先后呈现,展示出红色大地上的青春风采和铿锵脚步。该片由共青团 六安市委主创,共青团安徽省委、中共六安市委组织部联合出品,安徽星灿文化传 播有限公司摄制。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推出这部微 电影, 旨在充分宣传六安广大青年在党领导下的光辉奋斗历程,团结引领广大团 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六安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瑞)
要 素 内 容
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2.时间要求: 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是否明确新闻要素内容
概括是否清晰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闻“六要素”掌握情况,对于时 间、地点、人物,找起来相对容易。而“何事”“何故”“如何”则需要学生在 阅读文本后,提炼信息并加以概括,最终得出结果。
第三课时 从新闻的角度读新闻——新闻语言
作业 1:
1.作业内容: (课内阅读) 新闻语言分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 1901 年 12 月 10 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 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 大贡献的人。 ”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 射线; 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 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 1864 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 个机构(瑞典 3 个、挪威 1 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 12 月 10 日诺贝 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 1867 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 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 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 5 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 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 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 这则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 从消息语言特点方面,赏析文中划线词语“发现”“发明”的效果。
(3) 熟读这则消息,说说其语言特点?
2.时间要求:8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概括是否简洁
新闻语言赏析是否准确
新闻语言特点是否理解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新闻电头的分析能力。新闻电 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的特点。 (2) 本题考察了学生对新闻语言的感知能力,让学生能从新闻的角度 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 考查了新闻的语言特点:客观、准确、简练、平 实和通俗。提升学生对新闻语言特点的理解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综合性学习
大别山国家风景道:六安旅游“金腰带”
初春的大别山区,群山如画,色彩斑斓,和煦的阳光映照下的大别山国家风 景道宛若银蛇在山间游弋,串联起一出出山区的精华风景,吸引着五湖四海游客 纷沓而来。
大别山国家风景道贯通皖鄂两省,连接大别山南麓与北麓,其间红色旅游与 绿色自然风光相融合,风景迤逦。 目前,以该风景道为纽带建设的“1+N”风景 廊道体系,连接起六安三区四县,将全市重点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资源串联一体,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别山“黄金观光线”。
(六安新周报 2022.03.20)
(1) 选文第二段,划线词语“ 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2) 阅读上则新闻,请从语言的角度,比较其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异同。
(3) 外省来玩游客,打算从“金寨站”出发,游览大别山风景道,请你为他设 计最佳游览路线,结合上图,试着说一说。
2.课时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新闻语言赏析是否准确
新闻语言特点是否理解
组织语言的思路是否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此题属于新闻语言特点分析题, 旨在通过限定性 词语来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 通过文本比较,感知不同新闻类型其语言 的共性和个性。本则新闻语言在客观准确的基础上,多了文学性的特点。学生可 以在阅读中比较,进而感知文本语言的特点。 (3) 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答题时, 首先需要明确起点并尽可能多地游览大别山风景道上的风景。故而学生在组织语 言时思路要清晰,这样才能指示明白。
作业 3:
1. 作业内容: (课后) 班主题班会“小小播报员”
4 月 20 某校八 (6) 班举办“小小播报员”的主题班会活动,要求你阅读下 列新闻,完成班会任务:
苏翊鸣成为中国最年轻冬奥冠军 2 月 15 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比 赛中,已在本届冬奥会夺得一枚银牌,即将年满 18 周岁的小将苏翊鸣决赛前两轮以完美的发挥奠 定胜局,以 182.5 的高分再夺一枚金牌,成为我 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祝贺苏翊鸣!这是他献给自己最好的成人礼! 是送给全国人民元宵佳节最好的礼物!
(1) 请你为此次评委列评分标准表,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测评
(2) 班会最后,为鼓舞学生的运动热情及为国争光的斗志,请你拟写结束语。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是否准确把握新闻播报的语调、语速
是否围绕材料内容播报
是否抓住新闻语言特征播报
结束语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播报新闻应注意语调、语速、内容等, 同时要把握住新闻语言特点。故在列标准时要从语言标准、播报态度、语气语调、 重音等方面考虑。 (2) 此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亦能考 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热爱运动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 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课时 新闻特写——凝视心动时刻
作业 1:
1、作业内容: (课内阅读)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 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 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 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 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 流星,又潇洒自如,1.7 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 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 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 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 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 几位裁判亮出了 9.5 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 不已。他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
(1)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是抓住哪一个瞬间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的?
(2) 运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一例分析。
(3) 作者除了从正面直接描写运动员的瞬间跳水动作,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
法,请对此做分析。
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思路清晰,表述流畅
能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能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本
感受深刻细致
分析合理透彻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理解新闻特写的能力。可按“什么人什 么事”的模式作答。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再现了吕伟夺取桂冠时的生动画面。(2) 本题考查语句鉴赏能力,可从修辞手法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3) 本题 考查分析描写角度及其作用的能力。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 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特征的手法,其作用是使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点更加鲜 明突出。
作业 2
1.作业内容:
2022 年春晚舞台舞蹈诗剧节目《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为灵感,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让观众赞叹不已。请你阅读下面相关新闻 特写,完成练习。
在青绿山水画的背景里,一群梳着极简的宋代宫廷发式的舞者出场了。秀发 高耸如山峰,如岩石,乌黑的发髻上没有任何的珠翠,花钿,干净纯粹。而山峰 发髻和远山眉以及朱唇衬托出她们清冷如雪的面容。她们身着极简青绿色调的长 裙,也没有任何装饰,静如一座座青山,动如一弯弯绿水。她们用动态的舞蹈, 曼妙的身姿演绎静态山水的画卷,也演绎着山水的神韵。她们或如群山俯仰,或 如层峦叠嶂,或如青峰倒影,或如云缠山腰。无论舞动水袖还是下腰,转体,眉 目之间肃穆端庄又洋溢着活力和蓬勃的精神。她们优雅大气里透露出山水生动的 神韵,有着宋瓷般的简约质朴清幽雅致的高级美学特点,更有宋词中的婉约优雅 灵动的境界。整个舞蹈让观众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宋朝的文化精神,沉浸式地走进 大宋青绿山水画卷里。
(1) 这则对舞蹈表演者展开的特写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2) 请结合新闻特写的特点,从本则特写中找出一句加以赏析。
(3) 《只此青绿》演活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向广大观众展示了中华文 化之美。你认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呢?
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文本
能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能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能掌握“文化传承”的做法
表述清晰合理
感受深刻细致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解答时需 认真阅读文本,再结合以往所学,可以得出采用了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 (2) 本题考查语句鉴赏能力,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发现文段中使用了比喻及排比的修辞 手法,抓住每种修辞的特点,依据一定的格式来回答即可。 (3) 本题意在让学 生掌握“文化传承”的做法,使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五课时 新闻通讯——直击事态全程
作业 1:作业内容:新闻通讯题
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生动、具体、形象地 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有三个显著特点,即新闻性、 文学性、评论性。请你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练习题。
当冰刀的刀尖冲过终点的时候,武大靖挥舞右手,纵情怒吼。首都体育馆泛 起“ 中国红” 的海浪,宛如惊涛拍打白色的冰面,久久不能平息……
一吼风雷动,王师踏冰来!
2022 年 2 月 5 日晚,北京,首都体育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决 赛中,以 2 分 37 秒 348 为中国军团拿下北京冬奥会首金。这也是这一新增项目 的奥运历史首金。
范可新哭了,武大靖哽咽了,伤病、疫情、年龄、状态……他们扛着所有的 压力和期望走到了最后。这四年的坚守,这四年的磨砺,汇聚成一句话“中国是 冠军”!
——节选自《一吼风雷动 王师踏冰来》 (2022 年 2 月 6 日新华社通讯)
(1) 概括这则新闻通讯的主要内容。
(2) 以上材料体现了新闻通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 划线句语言精彩生动,请你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内容概括是否准确
能否准确把握新闻通讯特点
表述清晰合理
能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总体评价结果: 。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明
确以下新闻要素:人物及事件。抓住关键词句“拿下北京冬奥会首金” 。 (2)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特点的掌握。一般来说通讯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新闻性、 文学性、评论性。 (3)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通读句子可以发现文段 中使用了两处比喻,一是“‘中国红’的海浪”,二是“惊涛”,通过赏析可以 体会到在场观众激动澎湃的心情。
作业 2:
1. 作业内容:
2022 年 4 月 16 日 9 时 56 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 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 3 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 重回地球的怀抱。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 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 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
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神舟凯旋之时,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也是第 6 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 幕。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些天来,神舟十三号进入到返回准备阶段,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 富也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程。
来自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摄像机传回的一组画面显示,他们逐一整理舱内的 设备器材,分门别类归置各类物品,对舱内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维护,收拾各自 卧室的小挂件……回家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4 月 15 日晚,3 名航天员向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恋恋不 舍地回到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返回舱。
16 日 0 时 44 分,神舟正式告别天和,踏上回家之路。离别之前,他们把天 和核心舱设置成无人飞行模式,这是为了保证稳定在轨运行。绕地球飞行 5 圈后, 9 时 6 分,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指令,神舟十三号飞船轨道舱 和返回舱成功分离。9 时 30 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 离。在中国航天人的实时监测和全程跟踪下,神舟飞船化作一颗流星再入大气层。
此时此刻,位于戈壁沙漠的东风着陆场早已准备就绪,等候亲人九天归来。 为了实现“舱落机临”的目标,连日来,直升机分队、固定翼飞机分队、地面分 队等 3 支专业搜救力量,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进行了多次演练。
此时此刻,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资料,着陆场区域无大风、沙暴、雷电等天 气,气象条件满足返回要求。
此时此刻,神舟飞船正在穿越归途中最危险的一段路程——黑障区。返回舱 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舱体外部燃起高温火焰,像是一团火球。
随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红白相间的主降落伞迅速打开,牵 引着神舟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缓缓垂落。
4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9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飞船在预定区域着陆,落点近乎完美。
时隔 183 天后,太空“出差”的 3 名航天员平安回家。
打开舱门,面带微笑,开舱手苏黎明热情地对他们说: “神舟十三号乘组, 欢迎你们回家。 ”
欢迎回家,同样也是亿万国人想对他们说的一句话。
(1) 请简要概括这篇通讯报道的事件。
(2) 作为一篇通讯报道,本文具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对于资料内容了解是否详熟
内容概括是否准确
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能准确把握新闻通讯特点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通 读这篇通讯,首先要明确一些要素。人物:3 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事件: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然后对信息进 行整合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特点的掌握。一般来说通讯具有以下特点:
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效性 (相对新闻消息而言);描写的形 象性;议论色彩较浓。学生可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第六课时 新闻评论——瞬间永恒
作业 1:
1.作业内容: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 体。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表现为:新闻性、政治性和群众性。请阅读下面的新闻 材料,完成练习题。
“12 ·13”,永难忘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国家公祭日。当幸存者讲述 南京大屠杀惨状时,句句剜心。2021 年已有 11 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见证 者正在凋零。但国家的伤,民族的痛,历史的真,忘不了也埋不住。时间是永恒 的证人。以国之名,祀我殇胞,让每一秒都能留住历史记忆;以正义之名,祀我 殇胞,任何罔顾侵略历史、美化侵略罪责的言行都是徒劳;以和平之名,祀我殇 胞,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家难、城劫、 国殇,没有人能删除记忆的历史,我们更需要铭刻历史的记忆,把遇难者名单墙 上渐次熄灭的灯点亮。1937-2021,历史昭示:山河动荡,国家羸弱,人民遭殃: 山河稳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今天的中国,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强大能 力;今天的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民族复兴,吾辈自强 !
(人民日报评国家公祭日:国运兴乃人民幸)
(1) 请结合材料具体说一说,以上新闻内容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哪些特点?
(2) 材料中加横线词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倾向,请你联系历史史实做出 简要分析。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否准确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
能否正确把握新闻的情感
思路清晰,表达流畅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评论特点的掌握。通过阅读 材料,再结合前面的提示信息,可以得出这则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政治性、群
众性的特点。 (2)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新闻情感,根据加横线的词语可 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悲愤,再结合所学历史,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理解。
作业 2:
1.作业内容:
(1) 下图是书本“读读写写”环节当中的词语,请完成以下任务:
请找出你认为最容易读错的词语,查字典写出正确的字音并找出你认为最容 易写错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家庭作业本上。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请你针对以下新闻节选发表自己关于历史 见解的看法,写一段新闻评论,不少于 50 字。
【新闻节选】
岁末寒冬,祭我殇胞。在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古都南京警 报长鸣、举城同悼,以国之名、寄托哀思。有人说,“今天每一条关于南京的热 搜,我都不敢打开",不敢打开的背后,是痛不忍睹,却铭心刻骨。南京大屠杀 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84 年过去了,时间在流逝,但我们从未忘记。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这段历史。尽 管它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屈辱和伤痛,尽管这道巨大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尽管 每次回望、翻阅和触摸,都令人倍感痛楚,但我们不敢稍忘,不能稍忘。我们不 忘,这些死难的同胞便还“活着”;我们不忘,民族记忆才能代代相传;我们不忘, 苦难的历史才能照亮辉煌的未来。
《铭记,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节选新华日报)
【新闻评论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常见的形式有: 以中央和上级指示为内容写评论;配合中心任务和 重大决策写的指导性评论;针对一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想或者是模糊观点来写的 评论;为突出新闻、通讯的思想性为其配发的评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评论; 有关节日、纪念日以及重大活动的新闻评论。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注音是否准确
是否有错别字、书写工整
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新闻评论见解是否明确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要查字典、书写规范。
(2) 本题考查学生新闻评论知识点是否掌握。新闻评论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 选取其中任何一种形式发表自己的新闻见解。
作业 3:
1.作业内容: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壮丽的回声。回顾中国五 千年的历史,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我校准备开展以“祖国的记忆”为主题的爱 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我 国 以 立 法 形 式 确 定了 以 下 3 个 国 家 级 纪念 日 , 请 你 浏 览 人 民 网网 站 (http://www..com) 关于以下三个纪念日的新闻。选择其中一个并在 留言区发表评论或感悟。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4 月 15 日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 月 24 日 中国航天日
8 月 8 日 中国体育日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是否有错别字
所发评论是否具有明确的态度
感悟是否深刻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发表对某一纪念日的评论和感悟。新闻评论 要具有导向作用,就事论理,新闻性强,同时要有的放矢,科学合理,便于传播。 发表评论时可以紧扣所选纪念日的主题,从积极的方面阐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七课时 看世界集新闻——新闻采访
作业 1:
1.认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适于传播的新闻事实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 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它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的方式一般包括现场访谈、观察、调查、材料收集、笔录、摄影、 摄像、录音等。采访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采访的多种方式,可以使新 闻事实形成不同的层次。
采访的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准备、现场问答和后期整理。采访前要确定采访主
题,选择、联系采访对象,搜集相关材料,拟出采访提纲。现场采访要守时赴约, 仪表大方;彬彬有礼,机智倾听;有效提问,讲究技巧;过程流畅,轻松自由; 做好记录,重视笔录。后期整理要去粗存精,在与采访对象共同确认后确定成果,
然后发表。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师生之间交流互评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是否了解新闻采访
能否准确把握新闻采访流程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同学们是否清楚了解新闻采访,以及新闻采访 的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为接下来拟写新闻采访提纲奠定基础。
作业 2:
1. 作业内容:
草拟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 对象、目的、方式等,另外还要注明采访需要的器材用具。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 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 辑联系。可以读一些访谈文章,看一些有关视频,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对 一些医生人员的专访。
时间、地点 5 月 10 日放学后,鼓楼社区居委会办公室
采访对象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干部刘阿姨
采访目的 了解刘阿姨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情况和所思所感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 纸,笔,相机或手机
示例问题 (1) 您在疫情防控中承担哪些工作? (2) 疫情防控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有哪些事? (3) 您在疫情防控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4) 经过这次疫情防控,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哪些新的 理解?
2.时间要求:20 分钟
3.评价设计:
师生之间交流互评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问题是否抓住重点
采访结果是否记录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草拟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 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另外。还要注明采访需要的器 材用具。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 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作业 3:
1. 作业内容:
我校初二年级准备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活动,以“校园双减”为报道 题材,请你参加。
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报道的题材 要有意义、有价值、彰显正能量。最好与你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交流学校的学 习生活的变化,近期发生的重大教学改革等制定采访方案。明确组内分工各有侧 重,如了解事件的总体情况,采访事件经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新闻照片等。 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
请你为本次采访活动设计三个采访问题。
(1)
(2)
(3) 活动二:选定采访方式
请你为本次采访活动设计一种采访方式,并说说这种方式的好处。
活动三:交流采访体验
初二年级将召开本次采访活动的总结会,向参加活动的同学征集本次活动的宣传 标语,请你写一写。
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指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采访问题是否抓住重点
宣传标语是否紧扣主题
总体评价结果: 。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对新闻采访能力的展现。所提问题要具体、 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 体。
第八课时 看世界写新闻——新闻写作
作业 1:
1. 作业内容: (新闻抢答题)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同学们准确找出新闻要素和结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 规定时间内进行抢答。
即将交付的首架 C919 大飞机首飞试验成功
本报上海 5 月 14 日电 (记者余建斌、沈文敏) 据中国商飞公司消息:5
月 14 日 6 时 52 分,编号为 B—001J 的 C919 大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于 9 时 54 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用户的首架 C919 大飞机首次飞 行试验圆满完成。在飞行中,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协调配合,完成了预定的各项 任务,飞机状态及性能良好。 自 2019 年起,6 架 C919 在上海、阎良、东营、南 昌等地进行飞行试验,开展了一系列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2020 年 11 月,C919 获型号检查核准书 (TIA),全面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目前,C919 大飞机试 飞取证和交付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 人民日报 》2022 年 05 月 15 日 01 版)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学生是否积极抢答
能否准确找到相关要素和结构
表达是否流畅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察同学们是否熟练掌握新闻要点,为接下来 学会撰写新闻作品夯实基础。
作业 2:
1.作业内容:
【写作借鉴】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本单元第二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首届 诺贝尔奖颁发。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则放在新 闻事实的后面。
【撰写新闻】请你运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就“双减”政策下校园学习环境改 善情况写一则新闻。 (150 字左右)
2.时间要求:15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标题是否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导语是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主体是否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新闻语言是否准确、精炼、易懂
视角新颖,能否吸引读者
总体评价结果: 。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消息的撰写。根据题目要求,以学校或周边 新近发生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写一篇简单的新闻稿,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 景、结语等结构,突出新闻稿用语准确的特点即可。
第九课时 讲述见闻——阐述事件发展
作业 1:
1. 作业内容:
【讲述题】:日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 要求全市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演讲活动。学校举办了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 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会课上发表获 奖感言。要求语句通顺,至少引用一句经典爱国诗,不超过 100 字 (标点符号不 占字数)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要求:5 分钟
3.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表述是否清楚,有条理
是否引用爱国诗句
讲述是否生动具体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属于即时讲话口语交际题 ,通过此题来提升同学 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爱国热情。讲述的时候要注意对象和场合,要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运用一些说话技巧。
作业 2:
1.作业内容:
【实践讨论题】和同桌一起阅读以下内容,谈一谈你对我国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受。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 55 颗卫星全 部发射入网,以北斗命名的中国自主研发导航系统,正在以硬核科技的实力把“光 芒”洒向中国大地、馈赠世界人民。据介绍,我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 合作, 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表述是否清楚,有条理
感受是否深刻有感染力
讲述的氛围是否活跃
总体评价结果: 。
4.作业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了解时政,不断提升学生阅读新闻能力,口语表达 能力。口语交际有很强的交互性,对人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口语交际 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们的“听说”能力需要共同提升。此题 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讲述能力,也提升了他们“听”的能力。
作业 3:
1. 作业内容: 【口语交际题】
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讲故事给你的同学听。
(1)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2) 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3)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
(4) 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 一本书)
(5) 我最爱听的一首歌
(6) 一个美丽的梦
2.时间要求:10 分钟
3.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表述是否清楚
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是否突出
讲述是否生动具体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按照何时、何 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的顺序讲述,条理清晰,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内容有趣,能使听者如临其境,不禁也沉浸在温馨、快乐中。口语交际教学不可 以“任由他说”。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应“综合考查学生的参与意
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本题设计要同学们能够明确自己讲述的得失,进一 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借助新闻这一媒介,我们了解了许多载入中国史
(
.
)册的大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度长江,控制军事要塞;跳水姑娘吕伟 (líng)
_____ 空 飞 跃 , 勇 夺 亚 运 会 桂 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关注社会生活,在信息世界尽情翱游!
(1) 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要塞 ( ) (líng) ____空飞跃
(2) 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为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上文语意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 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 和核糖核酸 (RNA) 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 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3.某校八年级开展以“你好,冬奥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 题,请你参与解决。
(1) 下图是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标志,请你向班上同学简要解说标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同学写了两句话,以此向世界各地朋友发出诚挚的邀请,请你仿照示例 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示例:用那方块字,把盛情书写,片片雪花做请帖,请你来滑雪。
编个中国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来联欢。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新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阅读下面的图表,下 面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某校学生关注新闻的频率图
某校学生关注新闻的种类图
A.该校学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高、主动性较强。学校一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 的了解新闻的途径。
B.大部分同学每天都会关注新闻,特别是国际国内重大新闻,这表明该校学 生关心国家大事,有社会责任感。
C.该校女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比男生稍高,而且男女生关注的新闻种类有很 大差异。
D.该校男生多喜欢政治、体育类新闻,而女生多喜欢娱乐新闻,说明女生关 注新闻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那道闪电 那抹红霞
此刻要尽情欢呼,此刻让泪水 流淌!39 秒 584!中国选手武大靖 像一道闪电划过冰面, 以打破世界 纪录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期盼已 久的平昌冬奥会金牌。
时间退回到决赛前。场上开始 介绍运动员: “武大靖。 ”武大靖
举起右手,向观众席挥动了两下,耸耸肩膀。他眼神专注,神情轻松,如赛前训 练一般,戴上防护头盔,轻轻滑向起点。
发令枪响,站在内道的武大靖如离弦之箭,如猛虎下山,第一个弯道前就抢 占了领滑位置。他的身后,两名韩国对手和一名加拿大对手紧追不舍。直道,武 大靖紧背双手,加速前行;弯道,武大靖单手抹冰,快速过弯。一圈、两圈、三 圈、四圈,武大靖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他在终点线前高举双手,高速冲线,给对 手留下一个红色的背影。
冲过终点线的武大靖没有停留,径直滑向场边。在那里,51 岁的中国队主 教练李琰飞身跃上防护墙,师徒二人紧紧相拥!没有语言,只有激动的泪水。 观众席沸腾了!在看台上为武大靖加油助威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和中国观众挥舞国 旗,为中国男子短道的突破欢呼雀跃。
武大靖双手把国旗举过头顶,沿着冰面面向观众席缓缓滑行,所到之处,观 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五星红旗在武大靖的手上飘扬,映红了他的脸庞,映红了冰 面,映红了江陵冰上运动场。
颁奖典礼上,武大靖指着胸前的五星红旗站上最高领奖台,他努力不让泪水 流出,露出淡淡的微笑。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刻要尽情欢呼,此刻让泪水流淌! ”中的“此刻”具体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令枪响,站在内道的武大靖如离弦之箭,如猛虎下山,第一个弯道前就抢占 了领滑位置。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冲过终点线的武大靖没有停留,径直滑向场边。在那里,51 岁的中国队主教 练李琰飞身跃上防护墙,师徒二人紧紧相拥! (这段话中哪两个词语用得好,请 赏析其妙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篇特写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依据摘取文中语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标题“那道闪电 那抹红霞”的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1.本单元学习了新闻,相信大家一定对新闻的特点有所了解。请将我们学校或 社区最近发生的事情写成一则新闻,内容要真实,语言要简明准确,500 字左右。
【写作指导】
写作新闻时,要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可读性。可写身边新 鲜发生的、有价值的、正能量的、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事件,比如班级里组织的活 动、家庭生活的新鲜事儿。写作新闻时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标题,简洁醒目,突出 重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其次注意正文的结构 (包括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分清主次;还要注意语言要做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时间要求:30 分钟
使用方式: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评选出 A,B,C 等级。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写作内容评价 等级
1. 立体、真实地突出新闻的特点。 2. 新闻的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正文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主次鲜明。 4. 新闻的结尾富有感染力,引人深思。 A
1.能够突出新闻的特点。 2.能把握住新闻标题的简洁、醒目。 3.能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体现新闻结构。 4.能在新闻的结尾部分,注意与主体内容的衔接。 B
1.新闻特点模糊。 2.新闻的标题不够简洁、醒目。 3.新闻内容不具体,正文结构不完整。 4.所写的结尾与新闻主体部分关系不清晰。 C
参考答案:
1. (1)sai 凌 (2) 度—渡 翱—遨
(3) 示例:歼-15 舰载战斗机惊天一着,彰显“强兵”方面的巨大进步
【解析】:本题考察字音字形以及语句的衔接。新课标指出,当代中学生应熟练 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查字典,学生能够找到所给字词的音和形,根 据自己的语文积累,来完成此题。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首先通读五句先要 确定中心句,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什么是“核酸检测”,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判定第一句为句④,然后紧接着写出核酸的作用⑤承接句④,接着进一步引出病 毒的组成句③ ,最后交代了核酸检测①②。所以正确排序为:④⑤③①② ,据此 可知选 C。
3.答案 (1) 标志上部是由一个在曲折的滑道上滑行的运动员形象和 2022 中的第 一个数字“2”组成的汉字“冬”字。图标中部是拼音字样的“北京”、英文Candidate City 和数字“2022”,标示着 2022 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为“北京” 。图标下部的 奥运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
(2) (示例) 把友谊传递,长长红丝牵万线
【知识点】图 (表) 文转换、拟写对联、标语、广告词等
【解析】 (1)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题,可先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徽标 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简洁、形象、生动的语 言描述出来,再根据徽标的命题意图答出其寓意。本图中除了字母之外,还有“冬” “滑道和人物形态”“2022”和“奥运五环”,要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展开说明。
(2) 本题考查仿写。答案不唯一。要注意做到:结构一致;话题一致;修 辞一致;格调一致。这里仿写句子,要抓住例句“把盛情书写,片片雪花做请帖”。 前一个分句是把字句,后一个分句是主谓宾结构的短句,且头两个字是叠字。仿 写的内容要与“中国结”相关。一定要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能力,以及对图表内容的概括能力。A 项,“学校 一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了解新闻的途径”在图表中未呈现,且表述过于绝对; C 项,应是男生比女生了解新闻的积极性稍高;D 项,“说明女生关注新闻往往 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图表中未呈现。故,本题选 B。
5.答案:描述了武大由决赛预备到比赛,再到领奖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通读这篇新闻特写,明确记叙要素:人物—— 武大靖,事件——男子速滑比赛夺冠。根据“时间退回到决赛前……”“发令枪 响……”“颁奖典礼上……”可知具体写了武大靖由决赛预备到比赛,再到领奖 的过程。
6.答案:“此刻”具体指“中国选手武大靖像一道闪电划过冰面,以打破世界纪 录的成绩获得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冠军,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期盼已久的平昌冬奥 会金牌”的时候。
【解析】本题考查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能力。首先从文中找到该句,句子在文章首 段;然后细读该段,明确“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关键语句可从文中摘取。
7.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武大靖比作“离弦之箭”“猛虎”,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武大靖在发令枪响后起滑动作的迅猛,暗含着作者的敬佩、赞美 与自豪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能力。①根据“如离弦之箭,如猛虎下山”可确定采 用了比喻修辞;根据喻体“离弦之箭”、下山“猛虎”的特点,体会该句所表现 的武大靖此刻动作的迅猛,饱含着作者赞美与自豪之情。
8.答案: (示例 1) “冲”“径直”用得好。“冲”表明动作之快,“径直”表 明没有丝毫犹豫。表现了武大靖冲线夺冠后,急于与主教练共享成功喜悦、表达 感激之情的迫切心情。
(示例 2) “飞”“跃”两个动词,写出了 51 岁的主教练李琰动作的敏 捷,突出了他看到徒弟成功后的激动、喜悦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能力。该语段是动作描写,抓住其中能体现人物动作 特点及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等分析其妙处即可。
9. 答案:倒叙。依据是“时间退回到决赛前”。
【解析】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把握能力。作者开篇写的是武大靖夺冠的场景和 事实,然后在第二段开头写“时间退回到决赛前”,据此可确定采用了倒叙的记 叙顺序。
10. 答案:标题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武大靖比作闪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 大靖速度之快,将映红了脸庞、冰面、江陵冰上运动场的五星红旗比作红霞,表 达了在场国人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该标题采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那道闪电”指武大靖,“闪电”的特点是快,此比喻写出了武大靖 速度之快。根据“五星红旗在武大靖的手上飘扬,映红了他的脸庞,映红了冰面, 映红了江陵冰上运动场”可知“那抹红霞”实指五星红旗,这一比喻,暗含着国 人自豪之情。
11. 作文
写作新闻时,要注意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可读性。可写身边新 鲜发生的、有价值的、正能量的、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事件,比如班级里组织的活 动、家庭生活的新鲜事儿。写作新闻时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标题,简洁醒目,突出 重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其次注意正文的结构 (包括导语、主题、背景、结语), 分清主次;还要注意语言要做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作文自改小支架:
评价标准 A 步骤 关注要素
1.立体、真实地突出新闻的特 点。 2.新闻的标题简洁,醒目,吸 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正文结构完整, 内容充实, 主次鲜明。 4.新闻的结尾富有感染力,引 人深思。 初读 “删” 1.是否能立体、真实地地突出新闻的 特点 如果不能,请重新构思。 2.是 否选择典型事件,展现新闻的精神内 涵 ?如果有不能突 出新 闻价值 的事 例, 应删去。
再读 “添” 1. 为了突出新闻特点,能否再增加别 的相关事例 ,如果需要 ,应添加 。 2.在事件主体叙述中,是否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能否再增加别的描写方法 等, 来突出新闻人物的特点,如果需 要, 应添加。 3.有没有一个引人深思,富有感染力 的结尾 如果需要, 应添加。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检测表
题 号 题型 对 应 单 元 作 业 目 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综合 1 √ 简单 原创 60 分钟
2 选择 2 √ 简单 改编
3 语言表达 3 √ 简单 改编
4 选择 6 √ 中等 改编
5 内容概括 3 √ 中等 改编
6 内容分析 3 √ 中等 选编
7 修辞赏析 4 √ 中等 原创
8 词语赏析 1 √ 中等 选编
9 叙述顺序 2 √ 较难 原创
10 标题理解 3 √ 较难 改编
11 新闻写作 4 √ 较难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