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8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8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20 12:47:30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八)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8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途径的是(  )
A.生物呼吸作用      B.物质的燃烧
C.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 D.水蒸发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的是(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小郭热衷于植树造林,他说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其理由是(  )
A.光合作用吸收氧气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D.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某年春天不同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形成臭氧洞。臭氧(O3)属于(  )
A.氧气 B.空气污染物 C.有机物 D.稀有气体
5.2013年冬季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即PM2.5。PM2.5的性状因含不同种类的工业污染物、微生物等而有很大差异,能被肺吸入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PM2.5(  )
A.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化合物 B.因悬浮在空气中而不受重力作用
C.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 D.是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
6.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下列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7.下列过程中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循环无关的是(  )
A.氟利昂破坏臭氧层B.呼吸作用 C.煤炭燃烧 D.光合作用
8.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⑥
9.在自然界中氧气会不断被生物所消耗,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保持稳定,这和自然界有效进行氧循环有关。以下关于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氧气
C.大气→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大气→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
10.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
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
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
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
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1.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
A.过滤空气尘埃 B.降低环境噪声
C.调节碳-氧平衡 D.涵养土壤水源
12.2012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下列选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B.随手关灯、关水龙头
C.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碗筷 D.随意燃放鞭炮,大量烧纸钱
13.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 B.森林的减少对碳的循环没有影响
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
14.去年,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等6项指标,在发布的6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SO2   B.NO2   C.CO2   D.CO
15.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时,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降低温室内的温度 B.在温室内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往温室内注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D.往温室内注入过量的氧气
16.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发展利用氢燃料
17.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8.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19.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D.氯氟烃(一种用于冰箱的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祸首
20.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
颗粒物
65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煤作燃料
C.太阳能发电 D.用洒水车洒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21.生物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 ,排出大量的 。但是,大气中氧气却没有减少,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释放 ,这样会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22.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界中消耗氧气的途径有 。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 (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3.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当a过程大于b过程时,植物体内的物质得以积累,并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1)过程a和b分别表示植物的 和 。
(2)通过a过程,光能变成了 。
(3)a过程顺利进行的原料和条件分别是 。
(4)在a、b两个过程中, 过程对于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4.近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压减化石燃料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活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25.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 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
26.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进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 、 (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  )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27.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填编号)。
(2)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3)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反应而消耗。
(5)请写出一个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
(1)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的是 。
(2)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
(3)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4)图中AC瓶中生物一定时间内会发生 作用。
(5)图中B和D构成对比,探究 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29.认真分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 ,此装置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 。此过程的表达式为 。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27分)
30.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 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
31.如图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写出图中存在的“氧循环”(任一个) 。
(2)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有一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2.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
(2)上图显示:大气中CO2产生途径有多种,其中化工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 。
(3)上图显示:大气中CO2消耗途径有 和被海洋吸收。
(4)下面是大气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请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时,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这比2000年CO2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 %。

(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一个重要后果是 。根据上图CO2生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你提出2条建议是:① ,② 。
八年级(下)科学阶段测试卷(八)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8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B
B
D
C
A
B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C
C
D
C
C
D
C
二、简答题
三、实验探究题
30.(1)大于; (2)植物的呼吸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3)增强;
(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31、(1):氧气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
(2)
(3)催化剂
(4)C、O2;HCl
32、(1)①②③指向大气中的CO2,④指向大树
(2)煤和石油
(3)光合作用(或被绿色植物吸收)
(4)0.043;0.008
(5)温室效应(或大气温度升高,或全球变暖,); 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气体的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 ; ②植树造林(或禁止乱砍乱伐);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凡是下载“三人行名师工作室”资料的朋友,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交流(QQ:55399510)。资料如有差错,本工作室均负责调换。并免费赠送无水印版答案或指定资料一份,谢谢配合!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www.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