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习主题】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3章《体液调节》第3节
【学习主题】
生物组
【课标要求】
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构建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
2.结合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深化稳态与平衡观。
3.运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统一机制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关注自身健康。
【核心素养】
1.通过建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模型,训练建立模型的思维。
2.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
3.通过学习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养成关注人体健康的习惯。
【评价任务】
1.完成活动一、二、三(检测目标1、3,核心素养1、3);
2.完成活动四(检测目标2,核心素养2)
【学法建议】
以水盐调节为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決问题、构建新知:分析食物过咸、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血钠过低时机体的调节过程,构建水盐平衡调节的概念模型;分析水盐平衡调节中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与配合,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以“食物过咸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要等渴了再喝水?”“长期饮食过于清淡有什么影响?〞等与健康相关的现象为解决问题的重点,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建模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渗透健康教育。
【学习过程】
活动一:水的摄入和排出
思考: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较少。你能解释这种情况吗?
活动二: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形成包括 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原尿的成分主要有 、 、 、 。原尿中没有 和 ,因为它们不能滤过。
3.尿液的成分主要有 、 、 。尿液中没有 和 ,原因分别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小分子蛋白质被重吸收, 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到血液。
活动三:构建水盐平衡调节的模型
1.某同学问“我今天吃的食物太咸了,所以总是口渴想喝水,而且上厕所的次数也减少了”为什么?请你结合第一章中的渗透压知识解释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构建出水盐平衡调节模型(用箭头和相应的文字表示)
结合以下问题构建:
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部位、释放部位、靶器官和功能
②当吃得过咸或饮水不足时 ,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哪里产生的?该感觉产生后,人有什么行为?结果如何?
思考:①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②请用构建的模型解释一下“我今天水喝多了,总是想上厕所”现象出现的原因?
2.继续完善模型
在原模型上补充失水过多及血钠降低时的水盐平衡调节模型(结合醛固酮的分泌部位、靶器官、功能)
思考:③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④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⑤有的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炒菜时放盐极少,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活动四:你认为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1.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释放是因为谁发了指令?在水盐调节中,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呢?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
2.在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得呆小症,而成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
【课后检测内容】
1.吃食物过咸时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B.下丘脑和下丘脑
C.大脑皮层和大脑皮层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2.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3.正钠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负钠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正钠平衡和负钠平衡最终可达钠平衡。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组织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形成
B.正钠平衡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C.负钠平衡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