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鲜艳的花朵
丰硕的果实
挺拔的树干
郁郁葱葱的绿叶
没有土壤,许多植物就难以生存。
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陆生植物为什么离不开土壤?陆生植物有哪些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土壤的组成和类型
第二部分: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保护土壤
第一课时 土壤中的生物及物质
你是否观察过土壤?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土壤中有植物、
土壤中还有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土壤的纵剖面
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营扎寨
动物、
微生物等生物
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1.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用土壤取样器选取2~3个土壤样本。取样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土壤取样观察
3.用小铲子慢慢地挖取样本中的土壤。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中有没有其他生物。交流或查阅资料确定你找到生物的名称,并将生物名称及其数量填写到表 4-1中。
4.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5.对观察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并填写到表 4-1中。
所有土壤中含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一样吗?
如果不一样,受什么因素影响?
环境特点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2、把土样选取地点及该地当时的气温、湿度等
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环境特点记录在表 4-1中。
土壤的湿度:“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
土壤疏松:“非常疏松” “疏松” “比较疏松” “不疏松”
光照:“光照程度强” “光照程度一般” “光照程度弱”
植物生长状况:“生长良好” “生长一般” “生长较差”
2、土壤的环境特点
土壤的湿度
土壤的疏松程度
土壤的温度
光照情况
植物生长状况
土壤温度可以是定量测定的。先用铁棒在土壤中打三个分别为35厘米、30厘米、20厘米深的小洞,再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小洞,然后用泥土覆盖小洞。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从温度计中读出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观察时间 天气状况
观察地点 省(市) 市(区、县) 镇(街道)
环境特点
土壤生物
简要分析
观察人 。
表4-1 记录表
2015.5.23(周六)
多云
浙江 舟山 盐仓
土壤温度20.5℃,疏松、湿润、光照一般,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
蚯蚓;蜗牛;蜈蚣;蝼蛄;一些昆虫的幼虫。
各种植物的根系。
蚯蚓喜爱生活在光照较弱、湿润、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土壤中。
3、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
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1、土壤中含有空气
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 5厘米的一块土壤,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 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
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 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
3. 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
注入的水有 _________ 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
注入的水有 _________ 毫升。
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
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
面产生了许多________,
这是因为 ___________。
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浸没时加入的水量不同的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以上测量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是采用什么方法?
替换法
气泡
土壤里含有空气
铁块内部没有空气
2、土壤中含有水分
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
精灯上加热,如图 4-4所示。
3.观察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_______。 实验说明土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水珠
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
给你 1只坩埚、1把刻度尺、1只酒精灯和 1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中水分所占的体积分数吗?
几何体状土壤样本
测出体积及质量
捣碎放在坩埚内加热
水分充分散失测质量
水分质量换算成体积
计算出水分的体积分数
这样的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如果加热时间不够长,水分散失不充分会怎样?如果长时间加热,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又会怎样?
任何测量的准确度,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总是具有局限性的,但并不妨害测量的科学价值。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都需要有机物为其提供营养。
有机物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你能设计实验来检验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吗?
3、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1.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 50 ~ 100克,先用天
平称得其质量为 _____ 克,然后把它们放在
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你观察到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 _____ 克。你认为土壤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干燥:可采用长时间日晒或恒温箱烘烤
有机物碳化分解等燃烧现象
有机物燃烧生成CO2
细密铁丝网:孔径要小,以免土壤颗粒漏掉
用天平称取刚挖出来的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
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
热,待冷却称其质量为45.2克。你认为能否得
出“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如果不能,那么应如何改进上述实验?
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刚挖出的土壤未经干燥处理,含有较多的水分,所以土壤减小的质量中含有部分水的质量。
应该让土壤充分干燥:可采用长时间日晒或恒温箱烘烤的方法进行。
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
死亡的生物体。
2、腐殖质: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
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
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特点的影响。
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土壤中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证明这些物质存在的有关实验。
1、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
呼吸的,下雨时蚯蚓常从土壤中钻出到地面,
请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依靠湿润的体表来完成气体交换。下雨天时土壤里的空气含量减少,它必须到地面上来满足呼吸所需的空气。
2.土壤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物质。土壤生物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等。
空气
水
有机物
无机盐
动物
植物
细菌
真菌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______
和死亡的______。
排泄物
生物体
4.有机物在 的作用下,可以形成 ,
储存在土壤中。可以为 提供食物,也可
以为 提供养分。
土壤生物
腐殖质
土壤动物
绿色植物
5.做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器
材有___、___、___、滴管、土壤等。
量筒
烧杯
铁块
D
6.把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燃烧,待土
壤冷却后发现,土壤的质量会_____,这主要是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减少
土壤中的腐殖质被燃烧导致土壤质量减少
7.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物质,它由许多成分及生物
一起组成。下列不是土壤微生物的是------( )
A.细菌 B.放线菌 C.真菌 D.病毒(共21张PPT)
第二课时 从岩石到土壤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菌、
真菌)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特点的影响。
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土壤的温度,疏松程度、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土壤中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证明这些物质存在的有关实验。
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以外,还含有什么物质呢?
4、土壤中还有无机盐。
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无机盐的检验呢?
1.取新鲜的土壤样品50~100克,放入大烧杯中。
2.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
3.先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一
会儿,再静置一段时间
让土壤固体颗粒沉淀下
来。得到的上部溶液就
是土壤浸出液。
4.取出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
如图4-6甲所示。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
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如图 4-6乙所示。当
水分蒸发完后,蒸发皿上有无出现残留物?
____________ 。
这些能溶于水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有残留物出现
三、土壤中的成分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物质颗 粒
腐殖质
水分
空气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空气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有机物分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类
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占固体95% 左右
四、从岩石到土壤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一)岩石从大到小的过程
石块
岩石
石砾
砂粒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呢?
1、岩石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
风化的结果就是大块岩石不断地变成细小的矿物质颗粒。
2、风化作用的因素
A、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
B、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C、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二)有机物在岩石颗粒的积累过程
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经过上述两个过程,就形成了土壤。
(三)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
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
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
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土壤的形成是漫长的,但毁坏土壤却是瞬间的。
到2010年底,我国规定所有城市禁止使用黏土砖作为建筑材料。但据报道,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开办利用耕地生产实心黏土砖的砖窑厂。结合查阅资料,讨论砖窑厂的生产对土壤资源有哪些危害,以及应采取哪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直接破坏:
减少耕地面积,降低土壤肥力。
间接破坏:
窑厂的废气、废渣排出导致的土壤污染。
保护措施:
严格遵守法律、宣传教育、拆除生产实心黏土砖砖窑厂。
1、岩石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 _____ 成为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土壤中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长期的风吹雨打
冷热交替
生物的作用下
生物的排泄物
风化
死亡的生物体
2、下图是表示岩石______过程。
风化
3.下列现象不能引起自然风化的是--------( )
A.滴水石穿 B.地震和火山
C.植物生长 D.将泥坯烧制成砖块
D
4、下列各种因素中,不能使岩石风化的是( )
A.风和冰 B.流水
C.热胀冷缩 D.高等动物
D
5、地衣分泌的地衣酸可以侵蚀岩石,植物的生
长也会对岩石碎裂起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属
于岩石风化中的-------------------------------( )
A.物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生物因素
D.人为因素
C
6、土壤是什么风化的产物,经过生物及其他自
然因素的长期作用形成的----------------( )
A.岩石 B.砂粒 C.泥土 D.陨石
A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节 土壤的成分练习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我学会了
1、土壤环境特点一般指的是土壤的温度、 、 、 、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可以 测量,其他指标则可以 评价,如土壤的湿度可以用:“干旱” “比较干旱” “比较湿润” “湿润”来表述。21教育网
2、土壤中不仅分布着植物的根系,还生活着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 、 、
和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可分为固体、
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左右。21cnjy.com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 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21·cn·jy·com
4、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期的,多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基本包括 和 在岩石颗粒间的积累两个过程。岩石风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 , 、各种 的共同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是靠 的遗体、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而逐步形成的。www.21-cn-jy.com
二、我理解了
5、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 )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三种都是
6、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
A. 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 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 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 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
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
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8、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 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 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 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
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12、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1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小杰为研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做了一个小实验,请你与他一同完成实验。长、宽、
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往铁
块烧杯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中的水,往土壤中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中的水。请回答:
(1)往装铁块的烧杯中加入水的量为 ,往装土壤的烧杯中加水的量为 。
(2)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
(3)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4)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在15%~35%之间。土壤空气
对于植物的作用是 。
15、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
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 ,
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
请回答: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 。 (第14题图)
②③有什么不同? 。
②④有什么不同? 。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 ;
②③比较说明了 ;
②④比较说明了 。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