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7 21: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合作
图3-1 韩国制鞋业出口额变化过程
探究P79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可谓至关重要。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促使全球制鞋业中心逐步转移。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鞋业由日本向韩国转移,韩国制鞋业迅速壮大。70年代韩国制鞋业以出口为主,产品大举进入国际市场。80年代,由于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韩国制鞋业开始萎缩,相当一部分制鞋企业向海外转移,迁入地主要是我国沿海地区。
1.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韩国制鞋企业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3.通过韩国制鞋业出口额的变化,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政策等
原因:①韩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弱;
②我国沿海地区政策优势提升,相比韩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优势,同时海运交通便利,方便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启示:产业转移给转出国带来诸多有利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传统的优势产业衰落,生产量急剧下降,就业机会减少等。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原生产地
其他产地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研发、设计、制造、销售
原产地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生产利润减少
产品销售市场改变,扩大市场面临障碍
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
最终目的
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销售市场
获取最大利润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
译文:加州设计,中国组装
产业转移
企业生产目的
最佳工业区位
生产要素
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
重新寻找工厂地点
最低的生产成本
最高的生产利润
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
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在外建立企业等。
方向:通常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
你们说,我搞个厂子图个啥子嘛?
不就图几个钱嘛
……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甲国
乙国
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国内产业转移
郑州
台湾
加利福尼亚
国际产业转移
A区
B区
2.产业转移的类型
三大主要因素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要素约束因素的影响
(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
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
向生存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
部分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向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
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
菲律宾劳动力价格较低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
如:劳动力因素
2、市场因素的影响
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投资建厂
国际市场
直接投资建厂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
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3、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转出地
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
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吸引企业进驻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些年,受政策因素推动,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
4.其他因素—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还需要与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以及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企业的这些投入,统称为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
产 业
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
转出
承接
出口加工区
产品
资金、技术设备、原料管理人员
劳动力、基础设施、服务、优惠条件
出口
进口
当地提供
出口加工区企业生产组织示意图
5.其他因素—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它是运用关税手段来限制进口,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等对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用以保护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和垄断国内市场。
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 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税率)=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 6万
进口总费用
=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进口汽车到国内费用计算
身价大增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 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案例: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图3-2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示意
企业
转出地
企业
转入地
“推力”
“拉力”
结合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阅读P81 活动P82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转入地(中西部地区)
推力:
①原材料价格上涨; ②劳动力成本提高;
③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
④当地市场相对饱和。
拉力:
①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
②资源丰富;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④市场潜力大。
华坚集团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被问道为什么要将制鞋产业转移到埃塞俄比亚?他的回答提到以下四点:
(1)埃塞俄比亚有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多是年轻人,工人工资为300-500元/月。
(2)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陆低收入的国家,可以享受欧美市场对其出口产品实施的免关税政策。
(3)埃塞俄比亚盛产优质皮革,原材料充足。
(4)埃塞俄比亚政府重视招商,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劳动力
政策
原料
政府政策
投资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汽车市场主体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村逐步转移,尤其是小轿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此种状况引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非常重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开发。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多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的方式,在研发汽车产品时重视注入中国元素,针对我国市场实施专门开发,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进驻我国。
活动P82
(1)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注入中国元素使汽车产品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更易扩大市场份额。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较快,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汽车生产厂商众多,对汽车零部件需求大,企业进驻我国能获得广阔的市场;
土地成本、运营成本较低;
就近布局,加强与汽车生产厂的联系,有利于降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
时间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产业转移类型 主导因素
20世纪50-60年代 美国
20世纪60-80年代 美国、德国、日本
20世纪80-90年代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
资源
劳动力
劳动力
劳动力
市场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东亚、拉丁美洲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低端制造业
由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上升到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环节。
1.产业转移的类型:
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生产环节:
发达国家或地区
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尤其是劳动力价格高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家间贸易壁垒限制,原料、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国家环保政策限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产品需求量大增,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原料丰富,工业化发展需要,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3.转移方向:
注意:也有发展中国家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技术、占领市场等把工厂转移到发达国家。
2.在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中,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过程、航空航天等产业;德国和日本把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了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等产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在三次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德国和日本转出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重点发展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国内资金积累与技术创新条件已满足产业升级要求,因此将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获取更大的利润。
活动P83
3.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在新的产业变革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巨大的消费市场,需要将成本优势转为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重视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产业,实现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活动P84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转出地的影响
对转入地的影响
①腾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
②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③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
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①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②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③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占用农业用地。
1、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2、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
3、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对整体性的影响
越南崛起的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
1.加速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整体的技能和素质。加大对5G、人工智能等的投入。
2.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国家来华投资。
3.加强和各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
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的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活动P84
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吸引廉价的劳动力,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不利影响——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①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②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③扩大就业机会;
④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主要是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
2. 读图3-6,完成相关任务。
(1)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活动P85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现状,在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加强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
其次,要考虑转入企业是否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
最后,要考虑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特别要关注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