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抽象的学习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利用贴切的练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探究活动的实验仪器;搜集蒸腾作用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小组竞赛制):
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2.分别说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常见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回忆、看书等,要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课件出示图片:
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想到了哪句俗语?
继续追问学生: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呢?大树为人们撑起了遮阳伞,自身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看到图片,感到很有意思。
大树底下好乘凉
学生猜测:因为有蒸腾作用
利用图片抓住学生的眼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标提示
1分钟
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什么是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这一主要器官的结构是怎样的?
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蒸腾作用有何意义?
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让学生目标更明确。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一)
植物的蒸腾现象
12分钟
过渡: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个探究活动来认识植物的蒸腾现象。
甲 乙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请同学们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该探究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出了怎样的科学假设?
3.为什么要对两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4.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5.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6.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7.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完成下面表格:
?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说明的问题
甲
?
?
乙
?
教师小结:
1、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
及时巩固练习:
1.甲乙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你认为哪个装置更合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指明:甲正确 乙错误。
引导学生简单分析。
2.分析下面四个装置:
①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出来的是____装置。
②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明确本活动要设计对照实验,变量为叶片的多少。
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 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 袋内壁水珠极少。
独立、安静地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与他们进行交流。
经过练习讨论,知道了应该将袋口紧扎在茎的基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影响蒸腾现象。
根据生活经验以及观察,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养成科学的认识态度。
通过第一个练习题让学生了解该实验的设计方案不止课本上的一种,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学生通过对第二道习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学会分析对照实验,并能巩固以上所学知识,争取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并将知识转换为能力。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二)
观察叶片的结构15分钟
过渡:我们知道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那么叶的结构式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叶的结构。
让学生想阅读课本第49——50页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
温馨提示:
1、在使用双面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记!
2、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3、试验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实验完成后请及时整理器材,使桌面整洁,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哟!
保卫细胞
提出问题:
1、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以及排列特点。
2、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上表皮
下表皮
提出问题: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巩固习题:
1、上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①_______⑤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⑥_________⑦________???????????(2)在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 ]________,
①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
2、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和[3]是____________,它们的细胞排列_________,这样的特点使它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图中[ ]_________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而使叶片呈现绿色。多数植物体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深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_________形成的[ ]_________来完成的。
(4)徒手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时,要把叶片_________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个并排的刀片,迅速切割。选取最__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以小组长为中心,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发表各小组的观点。
通过实验结合课本认识叶片的基本结构,以及名称。各小组交流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表皮:包括上表皮、下表皮,主要由无色透明、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是保护组织。
2、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叶绿体,是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3、叶脉: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气孔一般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反思完善
3分钟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
探究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现象
学生复述所学内容,有助于及时巩固。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12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1、(2010年山东枣庄)图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
2、(济宁2014).2014年9月16日省运会在我市开幕,为响应市委“办好省运会,当好东道主”的号召,园艺工人在美化、绿化济宁城时。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他们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有时还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 )
A.呼吸作用 B.吸收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3、(2011年聊城)1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4、(2012.枣庄。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本小题空均要求填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 。 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 。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表皮(填“上”或“下”)。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
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
表皮、叶肉、叶脉、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尽量体现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教师只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合作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我是课堂主人”、“我的课堂我自主”、“我的课堂我主宰”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学生观。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课上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基本上完成了课前老师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又充分发挥了全组同学的分工合作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多数同学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认真聆听并及时纠正错误,学生学习氛围较好。
课件27张PPT。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小组竞赛制):
1.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2.分别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常见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科网 想一想:
(1)、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呢?
(2)、大树为人们撑起了遮阳伞,自身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什么是蒸腾作用?2.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这一主要器官的结构是怎样的?3.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蒸腾作用有何意义?相信自己!你能解决以下问题吗?Z.x.x. K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 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 袋内壁水珠极少。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花盆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花盆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最好在套前浇一次水),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油,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植物的蒸腾现象1.本次探究活动你会提出了什么样问题?
2.又可以提出怎样的科学假设?
3.为什么要对两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4.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5.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6.根据本次实验现象,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7.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比一比赛一赛:植物的蒸腾现象1、概念:2、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叶请同学们练练手:
1、甲乙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你认为哪个装置更合理?谈谈自己的看法。指出:甲正确 乙错误。 原因:应该将袋口紧扎在茎的基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以免影响蒸腾现象。 2、请同学们分析下面四个装置:
①A、B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是由植物体散失出来的是____装置。
②C、D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 提高A叶C z.xx.k3、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去掉全部叶片去掉部分叶片水珠很少不做处理没有水珠水珠最多讨
论 1.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1、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叶片越____,散发出水蒸气越____ 。
叶叶片的多少。多多2.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作对照,更容易分析得出结论。温馨小提示:1、在使用双面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记!2、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3、试验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实验完成后请及时整理器材,使桌面整洁,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哟!叶脉上表皮下表皮www.jkzyw.com气孔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⑥由叶肉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叶绿体,是营养组织,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表皮叶肉叶脉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①②③④⑤保卫细胞⑦⑧包括上表皮、下表皮,主要由无色透明、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组成,是保护组织。气孔的结构与调节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保卫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气孔一侧的壁较厚,靠近表皮细胞一侧的壁较薄。当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张的多,气孔便张开,叶内的水分便散发出来。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关闭。结论: 植物就是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想一想气孔一般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上表面下表面可以防止植物体内水分的过度散失。 z.xx.k睡莲水浮莲生活于水中,是一种浮水植物,水分和空气主要是从叶的上表皮上的气孔进出的,因而叶的上表皮气孔数目多。菖蒲菖蒲的叶是直立生长的,叶的两面照到的阳光几乎一样多,因而叶片两面气孔数目也几乎一样多。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答:?
(1)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①_______⑤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⑥_________⑦________???????????(2)在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 ]________,
①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2、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和[3]是____,它们的细胞排列___,这样的特点使它们有____作用。
(2)图中[ ]____是叶片的主要部分,里面含有大量的___,而使叶片呈现绿色。多数植物体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深些,其主要原因是____.(3)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____形成的[ ]_________来完成的。
(4)徒手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时,要把叶片_________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个并排的刀片,迅速切割。选取最__________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3、(2010.枣庄)图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分解作用4、(2011年聊城)1下图为显微镜下菠菜叶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和[ ]合称表皮,属于 组织。
(2)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该结构主要集中在叶片的[ ] 部位的组织细胞内。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 ] 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蒸腾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过[ ] 形成的[ ] 来完成的。
(5)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以判定叶片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z.xx.k5、(2012.枣庄。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本小题空均要求填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 。 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 。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 ﹞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表皮(填“上”或“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畅所预言 z.x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