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左侧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实质是什么?美苏争霸历史概念解读 美苏争霸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
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
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
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中期起,美苏争霸
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第二阶段: 60s初—70s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它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种武器(原子弹)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建立起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迫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原因一: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
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战后苏联的恢复与发展: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②军事方面:50年代苏联的军事编制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47年到1950年间,只维持140万人左右的规模。③在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
原因二:苏联实力的增强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于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肯尼迪“和平战略”的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原因三: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但是,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在美国看来,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障碍来自苏联。……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原因四: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根因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美攻苏守,优势在美柏林圍牆柏林墙—世界上最大的涂鸦 眺望柏林墙外的亲人摧毁柏林墙,摄影者亚历山大-阿维坎凭此照片获91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 今日的柏林墙遗址附近竖起1065个十字架以纪念冷战时期从前东德逃亡的遇难者 上下两张照片分别是1961年及2000年柏林一个路口的情况对比 古巴導彈危機卡斯特羅與克魯曉夫肯尼迪 如果你能作出不会攻击古巴,而且解除封鎖的保證,則設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場地問題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問題了我和你都不应该再拉紧由你打上战事死结的那根绳索的两头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美攻苏守,优势在美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 从60年代初开始,苏联大规模生产核武器,力图和美国取得核均势。70年代中后期,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苏联美国1、尼克松访苏
2、欧洲安全问题态势: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争霸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争霸政策
苏联: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美国: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采取“缓和” 外交
试比较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同杜鲁门主义实施时,美国凭借其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定了战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进攻战略。尼克松 1970 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它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于守势。
苏联对西方的“缓和”战略的实质是什么?美国对苏实行“缓和”外交的目的又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认识?材料一:教材P101页美国、苏联的缓和战略。
材料二: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 《世界现代史》 ①苏联:用“缓和”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
②美国: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缓和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种形式。缓和
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70年代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的原因8 0 年代美国1980年、“卡特主义”1981年、里根、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全面收缩1985年、戈——经济改革、
调整外交第三阶段态势:美攻苏守“第二次缓和”?基本态势对 外 战 略对 华 政 策阶段50s中---60s初60s中---70s末80s缓和---紧张美强苏弱苏攻美守美攻苏守苏联希望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对苏强硬政策
苏联全面收缩苏联在欧洲“缓和”,在亚非扩张
美国“尼克松主义”在亚太战略收缩美国孤立反对中国
苏联推行霸权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联进一步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边境武装冲突苏联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美中关系时好时坏美苏争霸的影响消 极:
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
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 极:
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美苏争霸的启示 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1970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首次赶上美国。1977年,苏朕军费的绝对额为1300亿美元,同年美国是113O亿美元。美苏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内经济的发展。1980年,美国国债高达2600亿美元;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的启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 美苏争霸的启示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小结1 、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2 、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小结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小试牛刀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B2、促使美苏争霸斗争的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决定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等实力
D小试牛刀到90年代初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纪里的近半个美苏争霸几乎让其他所有的国际关系都黯然失色美苏两国领导人都在想方设法调整对外战略以适应争霸需要柏林墙戴维营精神U-2飞机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争霸第一阶段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由于苏联实力和美国实力尚有差距故该阶段争霸优势在美一方…尼克松的缓和外交 苏联的缓和战略,尽最大可能地维护本国利益目的都是虽然第二阶段苏联略占优势但是
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也使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争霸态势是不断趋向缓和总体看来..........缓和也好紧张也罢美苏争霸中 表现出来是显而易见的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危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缓和:赫鲁晓夫访美紧张:柏林墙的修筑美苏的两手政策:战略优势在美国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期古巴导弹事件态势: 缓和-紧张
美强苏弱(综合国力)勃列日涅夫肯尼迪、尼克松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联合体……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采取“缓和” 外交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试述在美苏争霸的前两个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思考题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勃列日涅夫肯尼迪、尼克松①1963、1968年先后签订……②1972年两国签署第一联合体……③两国首脑一系列互访和会谈……高潮④1973、1975年共同参加……①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采取“缓和” 外交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