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时代风云的旋律,
思想启蒙的战歌
台州第一中学 卢小燕复习视角一、调动和运用知识观察一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1913年,袁世凯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在袁世凯政府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人民版教材观察二 20世纪初的思想危机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观察三 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3、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2010·广东文综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知识链接一】
辛亥革命后政治、经济、政治状况,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课文p56材料阅读与思考)B2.(2009·上海历史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知识链接二】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C3、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陈独秀“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知识链接三】复习视角二、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和题干中的信息。历年高考题所蕴含的信息。4、(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知识链接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材料和题干中的信息D5、(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异曲同工B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6、(2009·浙江高考)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7、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批判儒学思想,动摇了中国儒教思想的统治地位。 【知识链接四】C知识链接《狂人日记》揭露了什么本质?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 陈独秀8、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点:
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文学革命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影响【知识链接三 】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1)文学革命主要从哪两方面进行?
(2)它对新文化运动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2)作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1)形式: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内容: 以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代替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10、《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材料和题干中的信息【知识链接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通常有三步:
*首先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是回扣所学知识印证题干要求;
*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筛选最佳选项。解题技巧非选择题的解题分三步:
* 一读二想三答。 历年高考题所蕴含的命题信息三 年 考 情⑴陈独秀: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 同: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⑴陈独秀: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倡导文学形式 )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倡导内容革命)
⑶鲁迅: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狂人日记》 中国科学院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不过,调查中一个综合追问分析显示:真正迷信者的比例仅13.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人是“信”而不“迷”。
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而美国公众2000年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
科学精神未切实扎根 传统文化在加速退潮复习视角三、阐释历史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是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毛泽东
材料二、恽代英等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于是就办了《新声》”(半月刊)。
意义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意义二、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内。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材料三意义三、全面的文化转型。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产生深刻影响。尤其是白话文的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材料四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
材料五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情况 。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D制度器物思想文化三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联系比较促成社会转型促成社会转型促成社会转型失败失败成功19世纪60至90年代1915年至20世纪20年代14-17世纪 17-18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 1919年杜威北大演讲】
他们(新文化运动者)试图通过批判的分析和“科学的”教育,在我们完全可以称为实验室的条件下,培植出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只在少数其他几个社会经过几代人和数百年的社会实验和政治进化才得到。近代化的过程:
器物技艺
文化心理———社会制度 所有这些,都表明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们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注视和尊重。
——李泽厚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新文化运动之历史命运?救亡压倒了启蒙 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馀地。我们尽可以前无古人,却不可后无来者;我们固然希望胜过我们的父亲,我们更希望我们不如我们的儿子。新文化运动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原载1920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反思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