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甜言蜜语PK赛林觉民徐志摩V.S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具告,我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与妻诀别书><愛眉小札>V.S眉,我的眉,怎么好呢?……眉,我怕,我真怕世界与我们是不能并立的,不是我们把他们打毁成全我们的话,就是他们打毁我们,逼迫我们的死。眉,我悲极了,我胸口隐隐的生痛,我双眼盈盈的热泪,我就要你,我此时要你,我偏不能有你,喔,这难受——恋爱是痛苦的,是的眉,再也没有疑义。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的永远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也盼望你也一样拿整个,完全的爱还我。
新文化运动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主要内容意义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观察一: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思想 材料一 郭沫若(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
请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观察一:辛亥革命前夕的社会思想 材料一 郭沫若(1910年前):中国的不富不强就因为清政府存在,只要把清政府一推翻了,中国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郭沫若《反正前后》,上海创造社,1930年第3版
材料二 陈天华:推翻清专制以后,“中国人的能力不但可以恢复,而且可以在最短时日内恢复;一旦恢复,即可享有西方民族现在享有的完全的权利。”“中国醒悟之后,发愤自雄,五年小成,七年大成。”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
请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观察二: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 想一想: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三 P.53《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材料四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1912年扩大总统权力,操纵内阁更迭镇压革命力量1913年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1914年,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1915年接受日本“二十一条”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1915年11月选他为中华帝国皇帝1916年登基洪宪皇帝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观察三: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四,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师夷长技)新
文
化
运
动
背
景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⒈兴起标志:
⒉代表人物:
⒊指导思想:
⒋主阵地:
⒌中心: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
胡适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
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 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自然科学、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语录串烧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制度仍旧根深蒂固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愚昧 迷信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顾全自己的饭碗。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蔡元培到校后,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为了塑造新北大,蔡元培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请陈独秀主持北大文科时,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睡觉醒来。走近北大讲坛上的教授胡适↑辜鸿铭→辜鸿铭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当时有人攻击北大教师胡适等人“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要求北大校长蔡元培予以裁断。
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蔡元培请思考: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胡适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陈独秀哲人已逝,精神永存蔡元培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适转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 本社同人……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⒈前期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⒉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打倒孔家店”靠不住的人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自由、平等、独立……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打倒孔家店”靠不住的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眼中的新文学和旧文学相比具有怎样的优点? 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文言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成为正统孔子受到摧残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受到批判李/黄/顾/王动摇崩溃民主科学精华糟粕董仲舒/汉武帝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新文化运动意义
⒈进步性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想一想: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⒈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传统思想民主共和 材料三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⒉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⒊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新文化运动意义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⒈进步性 促进民众觉醒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⒉局限性你的血全坏了,要全换掉!没有好的了,全都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病人——中国思想界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新血液——西方文化不会全坏了吧,总有些还好的应该留下吧! 以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其最突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是对全部文化遗产彻底的——全面的抨击,这是整个运动的特点。
——许华茨(哈佛大学史学教授)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将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主要问题是坏血,先放光它,新血自然进来了!医生,放血管与输血管粗细不一样啊!新文化运动意义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⒈进步性 促进民众觉醒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⒉局限性:否定一切中国文化
肯定一切西方文化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2011年题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解析】A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2.(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B 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3.(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A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4.(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解析】A 题干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D。故选A。5.(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解析】B 义和团运动由局限性也有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陈独秀对义和团的评价的转变与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的作用和进步意义。所以B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11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故选B。6.(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解析】D 从题干的信息看,是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可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故选D项。A项求强求富、B项变法维新、C项共和革命分别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