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测试: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卷A

文档属性

名称 名优测试: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卷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5-30 22:14:24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第三章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A
A
C
C
C
B
B
B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C
B
A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45分)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7小题,第30、34题各6分,第32题各12分,36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1)3 (2)+5 (3)①
3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进来的空气中是否还有二氧化碳,并作进一步的吸收
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
32、(1)含碳燃料(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破坏
(2)B (3)C2H4 (4)CO2+2NH3====CO(NH2)2+H2O (5)①③
33、(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  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温馨提示:凡是在21世纪教育网下载“精品科学工作室”的正版资料,如有疑问,均可与编者(QQ:1617369420)交流。更多精品资料,请查看“精品科学工作室”。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综合测试卷A
说明:本卷总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共32题,9页。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I-127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人养成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下列锻炼方式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来源:21cnj*y.co*m】
A.清晨在氧气充足的森林里打拳 B.早晨在操场上跑步
C.傍晚在空气清新的林荫小道上散步 D.黄昏在大树下练太极拳
3.韭黄和蒜黄是我们冬季常吃的蔬菜,它们的叶片呈黄白色,这是由于人们在这些蔬菜生长过程中,没有给予它们( )
A.肥料 B.水分 C.光照 D.适宜的温度
4.农田里的作物要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对这一措施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可充分利用光能 B.可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
C.目的是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D.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加热液体 C.固体粉末取用 D.液体药品的取用
6.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7.医务人员用3%的过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8.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9.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 实验,有关实验的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0.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比较观察暖水瓶中萌发的种子比煮熟的种子温度要高
B.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放出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能让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
D.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能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11.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发展利用氢燃料
12.当前正是枇杷、草莓等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如图),我市很多果农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使枇杷、草莓丰收的物质主要来自(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3.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CO3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14.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绿色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护环境。乙醇完全燃烧的
反应可表示为:C2HxO+yO22CO2+3H2O,其中x,y的数值分别是(  )
A.6、3 B.6、6 C.5、7 D.3、3
15.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www.21-cn-jy.com
A.16:9 B.23:9 C.32:9 D.46:9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H4NO2+X 第二步:NH4NO2N2↑+2H2O
(1)第一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2)第二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21教育网
17.潮湿的种子堆放在一起,会产生大量的热,白磷长时间放在空气中会自燃。关于上述两种现象,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
⑴潮湿的种子堆放在一起,会产生大量的热的原因是           。
⑵两者发生的反应都是      反应。
⑶对上述两种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变化 B.前者变化比后者更复杂
C.它们都是由其他能转化为热能 D.它们都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8.绿色植物能捕获光能。右图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cm)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
灯与烧杯间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min)
18
15
10
8
6
4
2
0
(1)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 cm,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剧烈反应生成碘化镁,还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根据上述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1)在此反应中水的作用是作     剂。
(2)由上述事实可知上述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
20.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图片是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所做过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甲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       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图乙所示的实验目的是       。
(3)图丙所示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
2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出处:21教育名师】
(1)               ;(2)               。

22.如图,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____ (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 _______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版权所有:21教育】
23.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右图一、二所示的实验。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图三中的a点)后,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右图三所示)。在图三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在cd段上升的原因是 21

24.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C2H5OH)与汽油(以C8H18表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21教育网
(1)在密闭容器中,将少量乙醇置于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现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21*cnjy*com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23
4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x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出表中x的值为       ;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确定未知物W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     ;
(2)通常可燃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越高,燃烧产生W越多。则相同条件下,乙醇和汽油分别燃烧时,产生W较多的是     。2-1-c-n-j-y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25.我们可以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26.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NaOH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CO2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速率还是释放CO2的速率? 。
(2)15分钟后,U形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
(3)B瓶有什么作用? 。

27.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___________。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__________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
28.某课外学习小组将30%的H2O2溶液稀释为3%后,用来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1)经计算需量取30%H2O2溶液16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选填10mL、20mL或50mL)。
(2)实验1中,锥形瓶内MnO2的作用是 ;用该方法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29.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不燃烧
(1)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第30、34题各6分,第32题各12分,36题7分,其余每题8分,共55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0.据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11日发布的信息,目前济南市除商河、济阳两县外,其他8 个县(市、区)均为缺碘地区。专家提醒,成人每天吃6g加碘盐就可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生产加碘盐通常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试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是由 种元素组成。
(2)在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为检验某食用盐试样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某同学确定采用以下反应进行实验:
KIO3 + 5KI + 3H2SO4 (稀)= 3I2 + 3 K2SO4 + 3H2O,要达到实验目的,除了KI、稀硫酸外,他还应选用的一种试剂是下列的 (填序号)
①淀粉溶液 ②NaCl溶液 ③K2SO4 溶液 ④NaOH溶液
31.右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
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
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 ,
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 。
3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
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5)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33.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其原因       。
若实验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               。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4.如图所示,有人制作了一个家庭制氧装置。该制氧装置由2个饮料瓶、2根软管和药剂构成,整套装置成本不到3块钱。药剂包括过氧碳酸钠(2Na2CO3?3H2O2)和二氧化锰。制氧时,先在两个饮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往左瓶中加入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B管从右瓶导出,即可供人吸氧。
(1)为了顺利地导出左瓶中产生的氧气,A软管在左瓶中应 。
(选填“不伸入液面”或“伸入液面”)
(2)药剂加入水中后会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2Na2CO3?3H2O2 = 2Na2CO3+3H2O2 ;2H2O2 ===2H2O + O2↑
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   反应。
(3)已知总质量为110克的药剂可产生34克过氧化氢,则这包药剂完全反应会生成多少克氧气?
35.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2)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
(3)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
36.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I.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1*cnjy*com
II.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III.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IV.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是足量的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的作用是 ;
? (2)为减少误差,步骤III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列式并计算计算结果)。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