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四) 跨学科实践活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四) 跨学科实践活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12: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四)
跨学科实践活动
类型一 模型制作类
1.【跨学科·模型制作类】(2023湖北随州中考)探究与实践题:某生物兴趣小组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一)堆肥制作
1.设计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图)
2.准备堆肥材料
厨余垃圾若干、EM菌一包(EM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复合而成的一种微生物菌制剂)。
3.进行堆肥
在滤网层上均匀地放入约5 cm厚的厨余垃圾,并均匀撒入约20 g EM菌……依次重复这两个步骤,直至堆肥桶中装满厨余垃圾。盖上桶盖,将堆肥桶置于阴凉通风处。
4.观察记录
每天定时记录桶内变化及出液情况。5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较强的酸味,从堆肥桶的龙头处收集液肥。
液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步骤 甲 乙
1 将500 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 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浇入与稀释液肥    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
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    (填“有氧”或“无氧”)环境,利于发酵。
(2)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
(3)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    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4)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5)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   (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类型二 动物饲养类
2.【跨学科·动物饲养类】(2023新疆中考)某同学尝试利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制作小生态瓶,主要材料:容积1.5 L的透明带盖玻璃瓶、金鱼藻数棵、生命力旺盛的小金鱼两条、泥沙和河水(池塘水)适量。
制作过程:
步骤一:把适量泥沙装入玻璃瓶中,加河水(池塘水)到玻璃瓶容积约4/5位置。
步骤二:用镊子将适量金鱼藻的根部固定在泥沙中,放入小金鱼后盖上盖子。
步骤三:将玻璃瓶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结合上述制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可以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泥沙中的    等属于分解者,阳光、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成分。
(2)小生态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的主要原因是    
   。
(3)生物圈Ⅱ号也是模拟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但实验最终失败。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
A.生物圈Ⅱ号中缺少分解者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人类能够脱离生物圈而生存
D.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是组成成分太复杂
3.【跨学科·动物饲养类】(2023陕西秦都二模)小秦的爷爷喜欢养鸟,经常购买活的黄粉虫作为鸟食,剩余的黄粉虫用玉米粉暂时饲养着。一天,小秦看见窗台边饲养黄粉虫的容器盖子打开着,走过去一看,发现玉米粉表面几乎见不到黄粉虫,黄粉虫全部钻到玉米粉堆里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小秦决定自己动手来弄明白这个问题。小秦取来一个厚实的敞口纸盒,左侧盖上小木板,右侧    ,使纸盒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大小相近、活动状况相似的黄粉虫。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9次。
(1)实验装置中纸盒的右侧应该如何处理 请将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本实验的变量是    。
(2)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原因是       
   。
小秦又重复进行了两次实验,统计数据时应求三次实验数据的  
   值。
(4)小秦观察统计的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环境 时间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6 4 4 6 6 2 2 0 1
阴暗 14 16 16 14 14 18 18 20 19
(5)调整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秦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90%的饲料和含水量10%的饲料,统计、计算黄粉虫在两侧的分布情况。这次小秦探究的问题:                        
4.【跨学科·动物饲养类】(2023河北高邑期中)从2021年开始,阳城县教育局提倡中小学食堂使用非转基因食用油。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健康,网上众说纷纭。八年级某学习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普通大豆、转基因大豆、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提出问题: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请你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2)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    、大小    、性别一致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②甲组饲喂适量普通大豆,乙组饲喂       。
③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情况。
④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3)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几乎没有差异,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应如何改正                。
(5)有科学家认为,可以对人类进行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实验,有的科学家认为不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     
   。
类型三 植物栽培类
5.【跨学科·植物栽培类】(2023广东中考)我国劳动人民应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即水稻种植与虾、鱼、蟹、鳖或泥鳅等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达到稳粮增收、稻渔双赢效果,助力乡村振兴。某科技小院探究了5种稻渔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所用水稻的    和数量、施肥量和环境条件等应保持一致。通过    实验,能减小实验误差。
(2)与只种水稻相比,5种稻渔模式的水稻产量均有所    。图中 
   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    ,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
(3)实践表明,稻渔模式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主要原因有:水产动物会吃害虫,两者之间存在    关系;水产动物的粪便会被    分解成无机物,被水稻吸收。
(4)农业农村部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某同学受此启发,认为可把鸡引入以上5种稻渔模式。你觉得该想法是否可行,你的理由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全解全析
1.(1)分解者 无氧 (2)控制单一变量 (3)等量 对照 (4)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5)>
解析 (1)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堆肥过程中,加入的EM菌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堆肥桶盖上桶盖的目的是营造无氧环境,利于发酵。(2)对照实验应保证变量唯一。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3)设置甲、乙两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为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等量的清水。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所以题中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5)如果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大于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2.(1)细菌、真菌 非生物 (2)防止生态瓶中温度过高,影响瓶内生物的正常生活 (3)B
解析 (1)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都是由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的。小生态瓶可以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泥沙中的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阳光、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2)阳光直射会使生态瓶中的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瓶中生物的正常生活,因此小生态瓶需要避免阳光直射。(3)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告诫人类:地球环境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风风雨雨后形成的,绝不是简单的人工模仿所能再造的。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必须善待和保护地球,B正确。
3.(1)盖上玻璃板 光(或光照) (2)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 (3)平均 (4)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或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 (5)饲料的含水量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解析 (1)小秦想要探究的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 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或光照),左侧盖上不透光的小木板,右侧则要盖上同样大小的透光玻璃板。(2)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原因是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准确。(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的误差,小秦又重复进行了两次实验,统计数据时应求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4)根据小秦观察统计的结果可知,在不同的时间下,明亮环境中黄粉虫的平均数量都低于阴暗环境中黄粉虫的平均数量。依据这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或黄粉虫喜欢阴暗的环境)。(5)调整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秦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90%的饲料和含水量10%的饲料,统计、计算黄粉虫在两侧的分布情况。这次的变量是饲料的含水量。小秦探究的问题:饲料的含水量对黄粉虫的分布有影响吗
4.(1)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或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 (2)良好 一致(或相同、一样) 等量转基因大豆 进行对照 (3)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 (4)是 每组取10只小白鼠 (5)不可以,“克隆人”会导致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混乱
解析 (1)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或是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2)①在对照实验中,为保证变量唯一,应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一致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②甲组饲喂适量普通大豆,乙组饲喂等量转基因大豆。④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3)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几乎没有差异,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转基因大豆对小白鼠的健康没有影响。(4)该实验设计还存在明显不足:选取的小白鼠数量过少,容易导致实验出现偶然性。(5)不可以对人类进行基因工程、克隆等生物技术实验,因为“克隆人”会导致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混乱等。
5.(1)不同的水产动物 品种 重复(或多次) (2)增加 稻蟹 疏松土壤 (3)捕食 分解者 (4)不可行,因为鸡会吃稻谷
解析 (1)本实验探究虾、鱼、蟹、鳖或泥鳅等水产动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照实验应保证变量唯一,所以实验中所用水稻的品种和数量、施肥量和环境条件等应保持一致。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可进行重复实验,并将所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2)由图可知,与只种水稻相比,5种稻渔模式的水稻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稻蟹模式的水稻产量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动物的爬行和挖穴活动有助于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的呼吸作用,进而促进水稻的生长。(3)水产动物吃害虫,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分解者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4)题述想法不可行,如果将鸡引入其中,鸡会吃水稻,可能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稻产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