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6: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看视频资料《航拍上海·浦东篇》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学习目标
1.结合典例,说明大都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生过程。(综合思维)
2.结合典例,提出促进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功能。
导入新课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问题: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括哪些地区?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①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②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
③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括那些地区?
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包括与上海临近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区以及其他长江下游地区。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上海市
纽约市
1. 大都市的概念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2.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进而,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集聚作用
辐射带动作用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
人流
资本流
物流
信息流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3. 集聚作用
集聚前期
集聚后期
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集聚
集聚受限
集聚衰退
阻碍集聚因素凸显
经济利益下降
生产成本上升
集聚作用衰退
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
如地价上升、生活质量下降等
集聚超过一定规模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4. 辐射带动作用
概念:
表现:
联系模式: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大都市将原有的部分工业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
通过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来完成,其作用与距离和关系紧密相连,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充分。
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
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特色的产业
产业转移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长
紧密合作
上海市
嘉兴市
大都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路径
人口流动
产业转移与扩散
交通设施的完善
区域发展理论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
阅读教材P38“区域空间发展理论”材料,了解区域空间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
拓展:了解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1、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中心城市),“轴”指交通干线,形成区域经济优先发展地带。
2、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中心城市),“轴”指交通干线,形成区域经济优先发展地带。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3、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以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
4、网络开发可以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将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散,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图2-2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a.待开发的乡村地区,区域差异小。
b.点: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人才集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c.轴: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人口和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的增长带。
d.网: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会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向四周区域扩散。
一、大都市的聚集与辐射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发展目标
便捷的交通运输
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优越的地理区位
庞大的城市规模
雄厚的综合实力
发达的教育科技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辐射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大都市辐射功能
区域性
核心城市
辐射带动
区域
辐射带动
功能


物流、人流
资本流、信息流
图2-4 长江三角洲产业布局示意
主要表现在: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
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形成市场竞争力强劲的庞大产业集群。
周边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庞大产业集群,不仅生产规模庞大,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业带动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上海的都市核心功能:
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
上海设立领事馆国家达60多个
2018年11月是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以上海大都市为核心的区域点轴发展示意图
(二)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图2-5 上海交通网络分布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三)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洋山深水港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建设上的一大创新,它是将航空、高速铁路、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无论是乘飞机抵达虹桥机场,还是搭京沪高铁列车抵达上海,都可以方便地换乘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公交车或者磁悬浮列车,期间步行换乘距离约为200米。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上海虹桥机场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阅读教材P42“上海港”材料,了解上海港的地理位置及作用,以及洋山深水港的基本概况。
图2-7 上海洋山深水港位置
上海洋山深水港
新建成的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列岛的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特大型智能化港口,通过东海大陆与上海连接,已发展成具有全球意义的集装箱港区。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观看视频资料《上海洋山港》
(播放视频)上海洋山港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上海港
洋山深水港全景图
分析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条件。
分析上海建设洋山深水港的有利条件。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交通便捷;
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以上海为依托。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金融服务功能:
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理机构。
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星展银行
(四)金融服务功能
上海期货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建有众多的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广大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
复旦大学光华楼
(五)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活动:了解卫星城对中心城市的影响
阅读教材P44上海的活动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上海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后,又可能会造成哪些新的问题?
2.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1.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的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人地矛盾加剧。
2.影响: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
图2-9 上海大都市空间结构示意
二、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促使“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
图2-10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协作发展示意
上海
宁波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合肥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沪杭金发展带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南京城市圈
拉动
沿海发展带
强化
“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形成
形成
(核心)
(联系方式)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核五圈四带”
网络化空间格局
Network spatial pattern of "one core, five circles and four belts"
一核:上海
五圈:南京城市圈、杭州城市圈、合肥城市圈、苏锡常城市圈、宁波城市圈
四带:沿海城市带、沿江城市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
2. 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1.上海在“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中起何作用?
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边城市圈的发展壮大,强化了包括上海在内的城市发展带的聚合发展,形成了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经济带。
视说地理——苏州:新兴工业强市
  1. 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分析: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探究二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 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发展联系,促进沿江产业转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分析: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成为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重要枢纽,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对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的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依靠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靠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探究二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的开发利用
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总结提升
因素
影响
表现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因集聚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总结提升
3. “两个扇面”对外影响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拓展延伸——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
上海市
受辐射的城市
上海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周边城市对上海的龙头地位形成坚实的支撑。
周边城市以上海为龙头,形成的产业带主要有:沪宁产业带、沪杭产业带、长江下游产业带。
3.上海都市区的影响
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
对外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与周边城市的相互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CIIE或进博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建筑面积近15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它由展览场馆、商业中心、办公楼、酒店四部分构成,通过8米标高的会展大道联成一体,人们可便捷地穿越其中。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活动:分析上海大都市对邻近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1.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
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江苏南部
浙江北部
活动探究4
2.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促进沿江产业转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①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成为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②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重要枢纽,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③推动对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的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④依靠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⑤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靠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活动:认识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龙头地位
3.阅读教材P42伦敦都市圈的相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图2-13 伦敦都市圈
(1)基本思路: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在初期的同心圈规划基础上,逐渐规划发展形成以伦敦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现代交通网络与周边职能各异的卫星城连接起来,构成分工明确的城市群体系。
(2)辐射功能: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卫星城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提供就业岗位;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活动:认识伦敦都市圈的空间布局特点及辐射功能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如位于沿海,对外联系密切,辐射范围大;地处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规模等级,扩大辐射范围
资源条件
辐射范围小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劳动力和城镇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城镇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范围大小和人口数量多少有关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位于人口稀疏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政策因素
可以带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经济的发展
为城市发展做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