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八(下)单元练习(八)
第3章 1—3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食盐水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
A. H2 B. Cl2 C. NaOH D. Na2SO4
2.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 一切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
也没有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克镁和6克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质量为( )
A. 12克 B. 10克 C. 24克 D. 16克
4.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
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氧气可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7. 硫、碳、磷、铁四种单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
A. 都有气体生成 B. 都能发光放热
C. 都有火焰 D. 都生成了氧化物
8. 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
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9.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
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
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0.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 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1.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中,小亮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注
射器中装有水,注射器活塞能自由移动),对此装置评价错误的是( )
A. 此装置可以直接测出瓶中原有的氧气质量
B. 此装置不使用导管,既避免了反应后导管中的空气进入瓶中引起误差,
又避免了导管中留有一定量的水引起误差
C. 该装置能使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更精确
D. 在探究中可以领悟科学研究的严密性和趣味性
12.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
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3. 实验室里可用如图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图中玻璃管内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玻璃管内壁
光滑),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
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实验时,用酒
精灯给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酒精灯,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
A. 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 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 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14. 据《都市晨报》报道,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
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B. 上述资料说明铝粉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
C. 铝粉在空气中爆炸的产物是氧化铝
D. 生活中,常用铝粉漆对铁制品进行防护
15. 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
的变化,纳米铜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纳米铜比普通铜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B. 纳米铜和普通铜中的铜原子结构不同
C. 反应物的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纳米铜必需密封保存
16.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S+O2点燃SO2 B. 2H2O通电2H2↑+O2↑
C. C+2CuO高温CO2↑+2Cu D. Al(OH)3+3HCl=AlCl3+3H2O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17. 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中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
是 。在各种大型运动会上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宣传,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
气体最好是 (填化学式)
18. 某同学测试各种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1)用玻璃片盖住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用玻璃片的 (选“光滑面”
或“磨沙面”)与集气瓶口接触;
(2)图示实验中,有火焰产生的是 (选填实验编号);
(3)写出C实验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4)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
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
。
A. 所用铁丝较粗 B. 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
C. 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D. 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
19. 已知反应:4NH3+5O2=4X+6H2O,则可确定X的化学式为
20. 已知反应:A+B=C+D中,参加反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A与B的质量比为5﹕2,若反应后生成C和D
的质量为21克,则参加反应的A物质质量为 克。
21. 下图从左到右位次为甲、乙、丙三位同学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信息点:当吸入
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对局部有强烈的腐
蚀性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根据上述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应选择 同学的实验方案最好
(2)三位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2. 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
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
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1)图中小衢采用 法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
质量约 克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
量分数偏小
B. 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 橡皮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更准确
D. 橡皮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23.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
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 http: / / www.21cnjy.com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三、计算题(共18分)
24. 将15.5克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合物加热,完全反应后,测得残留物质量为10.7克。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25. 某同学用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氧气质量(克) 6 13 8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克) 8.25 11 11
(1)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克。
(3)三次实验化学反应中,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单元练习(八)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D B B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A B A
二、简答题
17\、 N2 He
18 、(1)磨砂面 (2)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3) D
19、 NO
20、 15
21、(1)丙 (2)物质燃烧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2.(1) 排水 0.32 (2)79% (3) ACD .
23、(1)10 (2)使注射器中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3)装置不密封等
三、计算题(共14分)
24、 4.8 二氧化锰:3.25 氯化钾:7.45
25、(1)3 (2)2 5 (3)是的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