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免疫调节
阶段检测卷(四)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
A.吞噬细胞 B.抗体
C.细胞因子 D.溶菌酶
答案 A
解析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摄取、加工并处理抗原),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A正确;抗体和细胞因子只参与特异性免疫,B、C错误;溶菌酶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2.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其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C.由于失血过多,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D.由于皮肤真皮内的血管大部分被破坏,导致酶的数量降低
答案 B
解析 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具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还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杀灭和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容易被细菌感染是因为失去了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而造成的,B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二、三道防线
B.生来就有的为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C.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同时属于第一、二、三道防线
答案 C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生来就有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若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既属于第一道防线,也属于第二道防线,但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4.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B.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 C
解析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A、B正确;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癌细胞,C错误;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
5.下列关于抗原呈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B.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C.抗原呈递细胞的起源不一定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抗原呈递细胞都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答案 C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主要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A、B正确;免疫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错误;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D正确。
6.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识别并结合,病毒由此进入宿主细胞并增殖,会引起肺功能受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释放靶细胞中病毒,通过细胞因子将其沉淀
B.辅助性T细胞可以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产生细胞因子
C.浆细胞在识别病毒并且产生抗体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且痊愈的人的血清一定能够治愈其他新冠感染患者
答案 B
解析 将病毒沉淀的是抗体,不是细胞因子,A错误;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以向B细胞传递信息并产生细胞因子,B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病毒)能力,但能产生抗体,C错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为单链,很容易发生变异,抗体具有特异性,治愈者的血清中的抗体不一定针对其他新冠患者起作用,D错误。
7.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
A.注射胸腺肽,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免疫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细胞因子
答案 B
解析 注射疫苗起免疫预防作用,注射抗体一般情况下为免疫治疗,免疫球蛋白不能口服,B正确。
8.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次接种疫苗后,接种者体内上百万种B细胞能接受该抗原的刺激
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接种病毒灭活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
C.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
D.二次接种疫苗时,接种者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答案 C
解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A错误;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实质是注射抗体,接种病毒灭活疫苗注射的是抗原,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B错误;病毒灭活疫苗实质是丧失了致病性、仍保留抗原特性的病毒,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9.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
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答案 C
解析 乙品系小鼠的皮肤第一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a小鼠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体内产生记忆细胞,第二次植皮后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因此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
10.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a.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b.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c.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d.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e.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免疫缺陷病 ③自身免疫病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 B.④③③②①
C.②①④①③ D.④②③③①
答案 D
解析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如a。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如c、d。免疫缺陷病是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b;一类是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这属于正常免疫。
11.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C.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将立即发生过敏反应
D.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答案 C
解析 肥大细胞上的抗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结合,而过敏原可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故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A正确;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故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正确;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由于过敏反应与组胺等物质的释放有关,故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12.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右图为HIV的作用机理示意图。前病毒是指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DNA,它会随着宿主DNA的复制而复制,抑制剂NRTIs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破坏免疫系统,使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B.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传给后代,但不属于遗传病
C.HIV感染过程中不发生RNA的复制,前病毒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
D.NRTIs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答案 A
解析 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A错误;艾滋病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传给后代,属于一种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B正确;HIV为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前病毒随着宿主DNA的复制而复制,宿主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C正确;抑制剂NRTIs可抑制HIV逆转录酶的作用,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正确。
13.炎症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其认为有害的物质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通常具有“红肿热痛”的表现。炎症反应过强会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损伤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信息分子,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肿”可能是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充血造成的
B.发热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
C.炎症反应过强引起正反馈调节,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调
D.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但对患者康复不一定有利
答案 B
解析 “红肿”可能是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导致的,A正确;适度的发热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清除病原体,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损伤细胞释放出的物质会给免疫系统提供更多的信息分子,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可知,炎症反应过强会引起正反馈调节,造成过多的自体细胞损伤,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调,C正确;消炎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但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对患者康复不一定有利,D正确。
14.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表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别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在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在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已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
答案 C
解析 B细胞激活后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已经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其中的病原体,A、D正确;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错误。
15.(2023年1月浙江选考,17)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左眼球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A错误;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抗原是特异性物质,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左眼球损伤释放的抗原性物质不会被运到右眼,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B.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C.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D.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 AB
解析 病毒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当病毒入侵到细胞内,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暴露,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正确;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从题图中看出,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分别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其中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D错误。
17.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⑩代表某种细胞。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与细胞⑩具有相似作用的细胞还有巨噬细胞等
B.患流感以后,机体会产生⑦和⑨两种细胞
C.④将抗原传递给⑤,促使⑤增殖分化出相应的免疫细胞
D.图中细胞⑤⑥分别代表B细胞和浆细胞
答案 ABD
解析 据图分析,题图中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受体,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⑤表示B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⑩表示抗原呈递细胞,D正确;图中细胞⑩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巨噬细胞也具有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两者作用相似,A正确;感染病毒时,机体可产生记忆B细胞(⑦)和记忆T细胞(⑨)两种细胞,B正确;图中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并分泌细胞因子,可促使⑤增殖分化出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错误。
18.新冠疫苗的生产主要有四种途径,相关生产原理和性能对比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疫苗均利用了“二次免疫”更快、更强的原理增强人体免疫力
B.注射核糖核酸疫苗后,吞噬细胞不摄取外界抗原也能呈递相关信息
C.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会产生抗腺病毒的抗体,从而降低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
D.利用核酸复制原理生产核糖核酸疫苗较其他疫苗的生产慢
答案 ABC
解析 疫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预防接种,使人体产生记忆细胞,在真正面对相应病原体时,有免疫放大效应,任何作为抗原起作用的疫苗都遵循这一基本原理,A正确;核糖核酸疫苗被脂质纳米颗粒包裹,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进入细胞,与核糖体结合后合成抗原蛋白,因此吞噬细胞不需要摄取外界抗原也能呈递相关信息,B正确;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腺病毒的感染过程将重组基因带入细胞生产抗原,使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感染过腺病毒的人有抗腺病毒的抗体,会降低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率,C正确;核酸复制比核酸表达产生蛋白质更快,在体外几乎可以呈指数式扩增,D错误。
19.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IgE,IgE可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检测IgE来判定机体是否属于过敏体质
B.机体产生IgE时过敏原和细胞因子均可参与B细胞活化的过程
C.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服用药物是预防过敏的主要措施
D.临床上可通过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性哮喘
答案 ABD
解析 由于过敏反应与IgE有关,因此可通过检测IgE来判定机体是否属于过敏体质,A正确;过敏原可刺激B细胞,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机体产生IgE时过敏原和细胞因子均可参与B细胞活化的过程,B正确;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C错误;肥大细胞可产生组胺等物质,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抑制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过敏性哮喘,D正确。
20.T细胞表面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PD-1。当PD-1与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导致T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
B.T细胞上有PD-1分子说明只有T细胞含有合成PD-1分子的基因
C.使用无PD-L1效应的药物结合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的PD-1,会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D.增加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上的PD-1,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排斥
答案 CD
解析 T细胞表面的PD-1与PD-L1发生特异性结合后,才能导致T细胞“自杀”,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T细胞上有PD-1分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他细胞都有该基因,B错误;无PD-L1效应的药物与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将阻碍PD-1与PD-L1的结合,避免T细胞“自杀”,会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C正确;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表面PD-1增加,使T细胞“自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排斥,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带有包囊膜的RNA病毒。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随后包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衣壳与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内,完成感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是保卫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
(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细胞。
(3)多次注射恢复期康复病人的血浆有助于某些重症、危重症新冠感染患者的治疗,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临床上仍无应对新冠感染的特效药,请结合题目信息及所学知识,为治疗新冠感染的药物研发提出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1条即可)。
答案 (1)一 (2)记忆 (3)康复者血浆中含有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4)研发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复制的药物、研发阻止包囊膜上的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的药物、研发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
22.(12分)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图1中甲是__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不能清除HPV。
(3)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_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___和[E]________,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________,物质F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答案 (1)抗原 细胞毒性T 识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细胞
(3)抗原呈递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体 蛋白质
解析 (1)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图1中甲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所以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识别并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2)图1所示过程主要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表示的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还要借助体液免疫的作用。(3)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抗原呈递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辅助性T细胞,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B细胞。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浆细胞和[E]记忆B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3.(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三个功能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C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激活信息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_______。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等。
(3)辅助性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_______可作用于已被抗原刺激的B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输回给患者。这些DC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________________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
答案 (1)胞吞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信息交流 巨噬细胞、B细胞 (3)细胞因子 浆细胞 (4)细胞毒性T 细胞
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DC参与免疫的过程,DC摄取、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息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1)据图分析,DC能通过胞吞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2)DC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最终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除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也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的能力。(3)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4)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的DC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精确杀伤肿瘤细胞,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24.(12分)抗体可分为中和性表面抗体和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下图表示新冠病毒侵染人体肺部上皮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首先起抵抗作用的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这属于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________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蛋白,据图分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新冠病毒可被某活性荧光染料(可进入活细胞)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发出红色荧光的新冠病毒。现要验证新冠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材料:表达ACE2的HeLa细胞(科研上常用的一种可在体外大量培养的细胞),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新冠病毒,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等。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 非特异性 (2)中和性表面 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 (3)先用荧光染料对病毒进行染色,之后用染色后的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荧光情况 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
解析 (1)皮肤和黏膜组成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2)由题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ACE2可与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表达ACE2的HeLa细胞,可通过观察两种细胞内的荧光情况,来判断病毒感染了哪种类型的细胞。预期结果为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能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从而验证新冠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
25.(11分)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通常可以潜伏2~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期间,HIV主要侵入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最终导致人体发生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而死亡。发病过程如下图所示。
(1)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仍然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病毒的复制,辅助性T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由于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被攻击后,免疫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或癌变的细胞,患者最终会死于恶性肿瘤或严重感染。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HIV在迅速增殖的过程中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因此可以依据机体内的________水平对HIV进行检测。
(4)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艾滋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HIV侵入初期随着其数量上升,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而后HIV数量急剧下降,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对HIV具有特异性免疫能力 (2)在体液免疫中,一是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二是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在细胞免疫中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3)抗HIV的抗体 (4)洁身自爱、保持健康的男女关系;拒绝非法血液及血液制品买卖;医院严防输入含有HIV的血液等(描述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