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发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版高中地理第二章 区域发展 课时作业(含解析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8:58:27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4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为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各方式货运量排名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上海辐射带动能力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相对其他城市较弱的是(  )
A.航空运输B.海洋运输
C.陆路运输D.内河运输
2.从货物运输量上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是(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中游地区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岳阳和衡阳列为省域副中心。从强省会模式到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到建设省域副中心,体现了国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上的最新变化。下图示意湖南省行政区划。据此完成3~5题。
3.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  )
①地理位置 ②经济水平 ③人口数量 ④资源禀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
B.承接省会城市的产业转移
C.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
D.辐射带动全省域经济发展
5.与株洲相比,衡阳建设湖南省副中心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
A.经济水平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D.基础设施
2021年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城市圈的9座城市共同签署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通过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武汉“8+1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  )
A.八个城市的规模大小相近
B.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内城市经济高度发达
D.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7.为推进城市圈的更好更快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B.中心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
C.推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乡镇向城市集中
D.扩大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规模
8.孝感市在参与武汉8+1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该(  )
A.向其他城市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方案
B.利用空间和距离优势,积极引进各类产业
C.深化汉孝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
D.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从三次产业GDP结构的变动来看,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后,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我国大致以常住人口50万、100万、300万、1000万作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大型城市的划分界线。下表示意2011年我国某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据此完成9~11题。
城市 主要产业 GDP(亿元) 人均GDP(元) 城镇化率(%) 三次产业结构比 常住人口(万人)
甲 能源、机械、化工 1209.9 20000 35.5 18.6∶53.5∶27.9 74.2
乙 烟草、矿电 876.6 37913 37.8 9.2∶64.4∶26.4 49.6
丙 冶金化工、烟草制品、绿色食品 482.5 14960 31.5 22.4∶43.2∶34.4 58.9
丁 烟草、化工、建材、冶金、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能源、石油化工及生物科技开发 2509.6 38831 63.6 5.3∶46.3∶48.4 354.8
9.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该城市群(  )
A.特大、大、中、小城市俱全,城市体系健全
B.甲城市产业类型多样,产业结构合理
C.丙城市经济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强
D.丁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11.中心城市为增强辐射效应,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夯实经济基础,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
B.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C.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对外交通及通信设施
D.降低准入门槛,吸纳周边市的人才迁入
城市扩散度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其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读大连市核心区2000~2009年城市扩散度统计图(如图),完成12~13题。
12.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带来的影响有(  )
A.拉大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人口空间布局趋向市中心
C.带动郊区经济发展
D.逆城镇化进程延缓
13.图示期间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出现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②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 ③政府政策干预 ④郊区农业发展加快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如果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小企业,你会选择把它安在哪里?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搬回市区”,即向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例如,伦敦硅环、剑桥肯德尔广场、波士顿创新区是当地政府看重的政策和规划计划;纽约硅巷成为超过500家新公司的所在地;西雅图南湖成为生命科学机构的新枢纽。据此完成14~15题。
14.国际上流行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是因为(  )
A.可降低运输成本B.可共享客户信息
C.能形成创新环境D.便于集约化生产
15.借鉴国际上流行“搬回市区”的做法,上海对我国创新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  )
A.基础设施良好B.租金、税收优惠
C.水陆交通便利D.劳动力丰富廉价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要求,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依托,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协同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对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贸易的前沿。北部湾城市群包括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的15个城市都在规划范围内,将会构建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其中,南宁市被定位为核心城市。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空间框架示意图。
(1)说明与相邻的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2)在北部湾城市群中,南宁市作为核心城市,辐射效应不足。请你为增强南宁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合理建议。
(3)指出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在全面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心城市是指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之前武汉、郑州、合肥、长沙都在积极争取国家中心城市,最终花落武汉和郑州,合肥和长沙错失机会。郑州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汴一体化、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建设将受益。下图为我国中部六省份位置示意图。
(1)在上图中,用粗线画出经过郑州,连接中部省区相邻省会的高铁线路示意图。
(2)说明郑州、武汉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原因。
(3)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
课时作业4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1~2.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上海航空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港口货运量(包括海洋运输、内河运输)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1、铁路货运量在全国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排名第9,只有铁路货运量位次较为靠后,因此,相对其他城市,上海辐射带动能力影响较弱的是陆路运输,C正确,A、B、D错。故选C。第2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通常货物运输量也高。依据图中信息,从货物运输量上看,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总货运量排名第2、深圳排名第8;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总货运量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5、南京排名第6;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总货运量排名第4、北京第11;长江中游地区的武汉总货运量排名第3。综合来看,十一大综合性枢纽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三个,且总货运量排名也比较靠前,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正确,A、C、D错。故选B。
答案:1.C 2.B
3~5.解析:第3题,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一定的人口规模等。岳阳市位于湖南北部,位于长江沿岸,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发挥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即湖南省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是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①②正确,A正确。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还需一定的人口规模,但不是人口数量越多,发展越快,③错误,B、C错误。资源丰富,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但不是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点依据,④错误,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设立省域副中心的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再造经济增长极,减轻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压力。湖南省在北部和南部都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为了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发展,C正确。省会城市发展速度过快,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市内交通堵塞严重,房价不断攀升,经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再造经济增长极,吸引一定人才到副中心城市,能缓解省会城市交通压力,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A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会承接省会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甚至是国内外的,但不是其设立的主要目的,B错误。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第5题,副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人口规模;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太偏。衡阳位于湖南南部,建设为湖南省副中心城市,区域辐射范围大,株洲离长沙太近,难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辐射范围,而这是副中心城市成立的前提,C正确。衡阳和株洲都是湖南的大城市,经济水平都比较高,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两城市对比,衡阳的优势不是非常突出,A、B、D错误。故选C。
答案:3.A 4.C 5.C
6~8.解析:第6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市属于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形成城市圈,武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故D正确;图中的八个城市发展规模大小是不一的,范围也不一样,故A错误;区域内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故B错误;区域内除武汉市经济发达外,其他城市经济相对落后,故C错误。答案选择D。第7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该区域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因此大力推进交通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城市圈,故A正确;中心城市应当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周边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才能推进城市圈的发展,故B错误;人口和产业都迁往城市,将给城市带来大量的问题,如就业、住房、环境污染等,故C错误;扩大城市圈内的各城市规模,不一定是合理的城市发展,故D错误。答案选择A。第8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孝感市在城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方案,将导致雷同化,不利于发展,故A错误;孝感市虽然距离武汉较近,但是产业应当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寻找自己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其他城市的协作,故B错误;加强与武汉市的合作,积极地参与城市圈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才是最好的建设方式,促进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故C正确;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要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故D错误。答案选择C。
答案:6.D 7.A 8.C
9~11.解析:第9题,由材料“我国大致以常住人口50万、100万、300万、1000万作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巨大型城市的划分界线”可知,甲属于中等城市,乙属于小城市,丙属于中等城市,丁属于特大城市。丁城市规模大,等级高,丁城市的GDP、人均GDP均较高,城镇化率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三、二、一”的结构,产业结构较优,因此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丁,D正确。故选D。第10题,根据表格可知,该城市群中缺少100万~300万的大城市,A错误;甲城市产业类型中以传统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单一,B错误;丙城市的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以传统产业为主,GDP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辐射带动作用弱,C错误;由材料“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后,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可知,丁城市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D正确。故选D。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心城市为增强辐射效应,适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对外交通及通信设施,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联通效率、联系强度以及辐射范围,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C正确;应夯实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传统产业向周边转移,A错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与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关系不大,B错误;吸纳周边市的人才迁入不利于周边城市的发展,D错误。故选C。
答案:9.D 10.D 11.C
12~13.解析:本题考查城市扩散度提高的影响及其原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第12题,由题干可知,城市扩散度数值越大,说明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越强烈。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升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周边传递资本、知识、技术、制度、观念和信息的程度增大,从而带动了郊区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在此期间城市核心区与郊区的差距缩小,故A项错误;人口空间布局也趋向郊区,故B项错误;我国目前还未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故D项错误。故选C。第13题,由图可知,大连市核心区城市扩散度两个升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分别为2005年和2009年,主要原因可能是大型交通设施建设完工,郊区的交通通达度提高,以及政府政策干预,使得城市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加大,D项正确。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不会只在某一年份;郊区农业发展对于城市的扩散度影响不大,A、B、C项错误。故选D。
答案:12.C 13.D
14~15.解析:第14题,高新技术产业对互联网、移动信息技术、创新环境、创新意识等要求高,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大都市,在中心城区集聚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形成创新环境,故C正确。第15题,高新技术产业得以用降低成本回流大城市,是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完成的,所以是政府采取了租金、税收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企业入驻,故B正确。
答案:14.C 15.B
16.解析:第(1)题,与相邻的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有该地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面积大,且地价低;市场广阔,面向经济最为活跃的西南、东南亚地区;资源丰富,南海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第(2)题,提高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增强南宁市创新辐射力,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智力、金融资本集聚,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充分发挥首府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提质扩容,发展金融、物流、大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枢纽经济等新经济,做强做优现代特色农业;增强南宁市交通辐射力,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能力,加快完善物流等基础设施;增强南宁市经济带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其核心作用,推动第三产业以及医疗、文化、交通、物流等快速发展。第(3)题,北部湾城市群与东盟经济互补性的主要表现可从原料、市场、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回答。东盟工业原料丰富;工业产品市场广阔;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工业产品丰富多样。
答案:(1)土地面积大,且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能源、矿产等资源丰富;与西南、中南地区联系密切。
(2)增强南宁市经济效益和综合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其核心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宁市与其他城市的人员和物资流通;加强南宁市与各城市分工协作,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3)北部湾城市群提供资金、技术、产品;东盟提供原料、市场等。
17.解析:第(1)题,郑州为河南省会城市,与其相邻的中部省区有山西、安徽、湖北,省会城市分别为太原、合肥、武汉,高铁线路在大城市之间以直达为主,因此在图中依次用粗直线连接郑州与太原、郑州与合肥、郑州与武汉即可。第(2)题,根据材料“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是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较强聚集扩散、服务和创新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说明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交通、经济、辐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要求。郑州、武汉都位于中原地区,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郑州和武汉所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金融业发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郑州、武汉均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能有效组织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故两城市可以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第(3)题,推测与郑州相比,合肥未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说明合肥未满足设立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从地理位置看,合肥位置偏东,临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对于中部省区崛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从交通条件看,相较于郑州的立体交通枢纽而言,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从经济实力看,与郑州相比,合肥的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答案:(1)
(2)都位于承接东西、连通南北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处于中部地区,辐射范围大;所在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金融业发展较快;均以经济区和城市群为依托,能有效组织经济区生产布局和城市群功能分工。
(3)合肥位置偏东,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对于中部地区崛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相较于郑州的立体交通枢纽而言,合肥的交通枢纽地位不突出;与郑州相比,合肥的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课时作业5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沿海城市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该市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1~3题。
1.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
A.中国B.日本
C.美国D.印度
2.关于该城市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B.三产的发展主要依靠生活服务业发展
C.产业布局由局部集聚走向全球性分散
D.科技是20世纪末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3.发展航天产业对该城市的有利影响有(  )
①完善基础设施 ②提高城市等级 ③促进石油资源开发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4~6题。
4.六次产业的基础是(  )
A.销售业B.加工业
C.旅游业D.农业
5.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 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成本上升
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
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8.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
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
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北京电影产业的分工协作已跨越地理空间界限,形成基于产业联系的城市网络。下图示意北京电影产业分工协作城市的联系强度指数。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城市中,M城市最可能是(  )
A.东莞B.沈阳
C.香港D.澳门
10.北京电影产业联系城市网络中的城市(  )
A.总体上经济较发达
B.电影产业成本低
C.联系强度指数差异小
D.当地电影市场小
11.为疏解北京电影产业部分环节,推动京津冀电影产业协同发展,建议(  )
①石家庄发展影片剪辑 ②石家庄主要从事电影创意设计 ③天津重点发展电影人才培养 ④天津承接部分电影的发行推广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重庆市丰都多高山、丘陵,神话色彩浓厚,以“惩恶扬善、唯善呈和”为特质的上善文化传承千年。近些年,全国多地涌现大量“影视城”“宋城”等文化景观,丰都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在新时代,丰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型为“中国肉牛之都”,建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据此完成12~13题。
12.近些年丰都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的原因是(  )
A.当地的旅游资源对年轻一代吸引力下降
B.出现诸多同质文化景观、分流大量客源
C.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很低
D.上善文化的市场认可度较低,逐渐衰落
13.新时代丰都实现向“中国肉牛之都”转变,自身优势是(  )
A.高山、丘陵广布,加工、运输牛肉便利
B.当地居民喜爱食用牛肉,消费市场广阔
C.肉牛全产业链的旅游价值高于传统资源
D.乡村振兴助推肉牛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三转一响”(海鸥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牡丹牌缝纫机、长城牌收音机)代表着精致和美好的“天津制造”。如今,飞机、海洋工程等正塑造着“天津制造”的新辉煌。据此完成14~15题。
14.20世纪60~70年代,天津生产“三转一响”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  )
A.工业基础好B.市场需求大
C.土地价格低D.劳动力丰富
15.据材料所示,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考虑,当前天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高端制造业B.观光型农业
C.优质旅游业D.国际金融业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元宝山镇被选为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其居于中心城市和多元交通体系辐射半径内,同时距离辽宁省的出海口近。该市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打造了连接俄蒙的国际通道。近年来,赤峰种苗的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产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赤峰市三次融合发展模式。
(1)分析赤峰市被选为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的合理性。
(2)说明赤峰市三次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房山区(图甲)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是京郊农业大区,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房山区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精品、观光等现代农业,使农业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图乙为房山区1949~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2020年房山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8∶37.5∶60.6,请在三角坐标统计图中的适当位置补绘房山区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的点位。
(2)据图描述1949~2020年房山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课时作业5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开发历史较早,城市发展早期以资源为主,进入2000年之后以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说明其应是发达国家的城市,A、D错误;日本资源较短缺,B错误;根据该城市的产业结构推断,该城市应为美国的休斯敦,C正确。所以选C。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休斯敦的产业发展是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指向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的主导地位,特别是20世纪末,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A、B错误,D正确;没有体现产业布局的相关信息,C错误。所以选D。第3题,发展航天产业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①正确;发展航天产业不会提高休斯敦的城市等级,②错误;发展航天产业不会促进石油资源的开发,③错误;发展航天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正确。所以选C。
答案:1.C 2.D 3.C
4~6.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可知,六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业劳动力需要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所以选C。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A错误;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历史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B错误;东北地区的农业产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C错误;东北地区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受传统工业城市衰退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六次产业发展,D正确。所以选D。
答案:4.D 5.C 6.D
7~8.解析:第7题,由材料信息“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可知,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与科隆自贸区形成竞争关系。由此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逐渐下降,D正确。由材料可知,科隆前期自贸区主要发展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对于市场和资金的需求大,而对于劳动力的成本影响较小,A错误。科隆自贸区地理位置优势一直较优越,地理位置不是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原因,B错误。科隆自贸区前期主要发展转口贸易,不会导致制造业的比例增加,C错误。故选D。第8题,由材料可知,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且产业结构中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读图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位于巴拿马中部,不会单一地带动巴拿马的东部或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表述有误,A错误。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B正确。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C错误。运河转运能力由自身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运河管理决定,周围的自贸区建设不会直接提升运河转运能力,D错误。故选B。
答案:7.D 8.B
9~11.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M城市与北京电影产业分工协作的联系强度指数最高,达到1337,最有可能是香港,因为香港的电影产业较发达,起步较早,电影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东莞、沈阳和澳门电影产业不发达,与北京电影产业分工协作的联系强度指数不高,A、B、D错误。故选C。第10题,据图可知,北京电影产业联系城市网络中的城市总体上都位于经济较发达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正确;这些城市经济较发达,电影产业成本不会低,B错误;图中各城市联系强度指数差异较大,C错误;图中各城市经济较发达,人口稠密,当地电影市场较为广阔,D错误。故选A。第11题,北京、天津、石家庄三个城市中,石家庄经济相对不发达,为疏解北京电影产业部分环节,推动京津冀电影产业协同发展,可将影片剪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环节放在石家庄发展,①正确;电影创意设计技术含量要求较高,需要高技术人才,应放在北京市,②错误;在电影人才培养方面,北京优势比天津突出,北京市可依托北京电影学院等高等院校发展电影人才培养,③错误;天津市可依托发达的交通网和距离北京近的优势承接部分电影的发行推广,④正确。故选B。
答案:9.C 10.A 11.B
12~13.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近些年,全国多地涌现大量‘影视城’‘宋城’等文化景观”可知,国内各地出现诸多同质文化景观、分流大量客源,导致丰都游客数量减少,传统旅游业发展放缓,B正确;年轻一代不是旅游业的主要消费群体,A错误;传统的观光旅游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不低,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上善文化传承千年”可知,上善文化的市场认知度较高,D错误。所以选B。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丰都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转型为‘中国肉牛之都’,建成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市场营销等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可知,丰都凭借乡村振兴,推动该地肉牛产业链完善,肉牛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了丰都向“中国肉牛之都”转变,D正确;高山、丘陵广布,不利于运输牛肉,A错误;当地居民消费市场较小,不足以支撑丰都成为“中国肉牛之都”,B错误;肉牛全产业链体现的是经济价值,不是旅游价值,C错误。所以选D。
答案:12.B 13.D
14~15.解析:第14题,在20世纪60~70年代以前,天津工业发达,工业基础好,为机电、仪表等工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A包括,不符合题意。我国人口众多,机电、仪表等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故B包括,不符合题意。天津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故D包括,不符合题意。天津经济较发达,地价昂贵,故C不包括,符合题意。所以选C。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天津市20世纪60~70年代发展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制造工业,如今是飞机、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因此,材料反映的天津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当前重点发展的是高端制造业,A正确;不是观光型农业、优质旅游业和国际金融业,B、C、D错误。所以选A。
答案:14.C 15.A
16.解析:第(1)题,分析赤峰市被选为北方国际种苗特色小镇的合理性,要从位置、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种苗特色小镇位置适中,位于中心城市和多元交通体系辐射半径内,同时距离辽宁省的出海口近;交通便捷,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打造了连接俄蒙的国际通道;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市场广阔;融合发展,多元经营,产业优势突出,种苗经验丰富。第(2)题,分析赤峰市三次融合发展模式的特点,可以从产业结构特点、经营特点、生产特点等方面来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赤峰市三次融合发展模式能够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产业更趋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品种多、质量优,多种经营,一条龙服务。分析优势,应该从生产种类、产业链条、研发、服务、政策等方面分析。优势主要有生产多元,收入高;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附加值高;生产和研发同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快;服务水平高,市场占有率高;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优惠。第一产业以种苗为主,与特色养殖、观光旅游融合,有利于保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提升小镇的知名度,促进小镇经济发展。
答案:(1)地理区位优势突出,靠近中心城市,消费市场广阔;距离出口口岸近,拥有多条高速公路,陆上交通便利,与俄、蒙等国外市场联系紧密;距离辽宁省的出海口岸近,便于种苗出口;该市种苗经验丰富,符合种苗小镇的定位。
(2)特点:以种苗产业为核心产业,集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生命健康、生活服务等配套产业于一体;产业类型丰富且服务类较多。
优势:第一产业以种苗为主,与特色养殖、观光旅游融合,保持其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同时提高其知名度,推动小镇经济发展;可及时加工农产品,提高加工效率,增加收入;营销、服务与科技相结合,有利于该镇扩大销售市场。
17.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2020年房山区第一产业比重1.8%,第二产业比重37.5%,第三产业比重60.6%绘图。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1949~2019年,房山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1949年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1978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至2019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该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减少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力发展精品观光等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房山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的交界地带,地形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而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提高促使了房山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同时,随着土地成本的升高,传统的粮食生产取得的经济效益较低,而养殖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收入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加之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该地的观光农业等主要服务于北京市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区与房山区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进一步促进了房山区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绘图如下:
(2)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整体上升;1978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提高;土地成本提高;养殖业、旅游观光业等经济收入较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等。课时作业6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一、选择题
杜伊斯堡是德国西部鲁尔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也是国际性的贸易和物流中心。杜伊斯堡经济发达,旅游业兴盛。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曾经是工业废弃地,如今已蜕变为全新的多功能公园。下图为鲁尔区位置图。据此完成1~3题。
1.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建设背景是(  )
A.资源趋于枯竭B.传统工业衰落
C.交通方式落后D.工业成本提高
2.杜伊斯堡的成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传统产业改造B.环境污染治理
C.消费需求转变D.新兴产业发展
3.借鉴杜伊斯堡的发展经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
A.修复废弃矿区,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或旅游业等
B.只发展第三产业
C.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D.关停原有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5.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枯竭B.国际原油减产
C.楼市泡沫破灭D.环境质量恶化
采掘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采掘业产品。辽源市是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兴起的城市,煤矿采掘业曾是主导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其采掘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呈明显下降态势。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与辽源市产业结构较相似的城市是(  )
A.拉萨B.广州
C.武汉D.太原
7.近年来辽源市煤炭采掘业比重下降的原因是(  )
A.我国煤炭进口量显著增加
B.煤炭市场严重萎缩
C.当地煤炭生产进入衰退期
D.采掘设备老化严重
8.下列措施有利于当前辽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
B.增加煤炭的开采数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C.提高煤炭价格,促进经济发展
D.关停所有高耗能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正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和“阳光花城”转型,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有近10万人来此过冬养老。读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完成9~10题。
9.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  )
A.产业结构改善优化
B.城镇化阶段完成
C.钢铁产业全部转移
D.工业化阶段完成
10.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的积极意义是(  )
A.城市规模扩大,以绿地为主
B.彻底解决了城市环境污染
C.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D.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鹤岗市(如图)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此完成11~12题。
11.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
C.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
D.高等院校较少,劳动力素质低
1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禁止煤炭资源的开采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③打造能源化工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市被誉为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和能源基地。20世纪70年代,采矿业对攀枝花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90%,受产业结构的影响,攀枝花市产业低端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经济不得不转型发展。2018年,四川省提出攀枝花市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定位。如图示意2000~2019年攀枝花市三次产业结构变迁。据此完成13~15题。
13.2000~2019年,攀枝花市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丰富,且有国家政策支持
B.水力资源丰富,且外部市场需求少
C.第二产业发达,且经济效益最高
D.基础设施完善,且产业链联系紧密
14.图示期间,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处于“分水岭”的年份是(  )
A.2004年B.2008年
C.2012年D.2016年
15.攀枝花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有利于(  )
①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平衡产业结构
②降低第一产业产值,提高第二、三产业产值 ③降低能耗,改善城市环境 ④城市转型,产业升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能源矿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黄河流域面临内部协作和产业转型问题。
材料二 山西省具有主导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山西省积极减少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优先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阳泉市将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应用于超大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太原市在2016年将全市8000余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汽车,并大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
(1)指出山西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措施。
(2)分析阳泉超大型数据中心选择风能、太阳能作为电力能源供应的原因。
(3)说明山西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阜新市曾是以煤炭相关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转型发展,经济由低速徘徊向稳步发展转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局面得到改善。目前,风力发电企业和产业链上游的装备制造业均在阜新得到发展;利用废弃矿区兴建汽车、摩托车赛道来打造“百年国际赛道城”、兴建矿山公园恢复生态建设;利用科技推动绿色循环工业生产,打造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图1为阜新2011~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为阜新地理位置及风力发电场分布图。
(1)描述阜新市2011~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当地风力发电效率最高的季节,并分析当地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
(3)简述阜新市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的经验。
课时作业6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3.解析:第1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景观公园属于鲁尔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德国鲁尔区衰落后,建设成为景观公园,因此建设背景应为传统工业的衰落,故B正确;德国鲁尔区的兴起主要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其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等,煤炭资源没有枯竭,故A错误;材料显示该城市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因此交通发达,内河航运依然是世界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故C错误;工业成本的提高,不是景观公园建设的背景,故D错误。答案选择B。第2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伊斯堡在鲁尔区衰落,成为工业废弃地,后来改建为景观公园,且功能较多,发展旅游业等新兴的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故D正确;材料显示传统工业衰落后,并未改造传统产业,故A错误;环境污染治理有助于转型发展,但根本的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故B错误;消费需求的转变对城市发展起不到主要作用,且材料显示该城市发展主要依托新兴的产业,故C错误。答案选择D。第3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资源型城市应当修复废弃的矿区,有效地改善环境的同时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兴产业等,可以快速恢复城市的经济发展,故A正确;单一的发展第三产业,会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故B错误;目前我国大多城市主要的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火电为主,禁止开采将阻碍城市发展,故C错误;关停原有资源型企业,将对企业和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冲击,故D错误。答案选择A。
答案:1.B 2.D 3.A
4~5.解析:第4题,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据此可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B正确。鄂尔多斯位于西北地区,人口少;气候干旱,河湖较少;鄂尔多斯属于资源型城市,科学技术相对薄弱,A、C、D错。故选B。第5题,鄂尔多斯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煤炭资源枯竭可能性不大,排除A选项。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若国际原油减产,则对国内煤炭能源的需求会增加,这对于鄂尔多斯是利好方面,排除B选项。环境质量恶化对经济衰落有影响,但不是导致城市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排除D选项。而房地产的过度扩张,楼市泡沫破灭,新城成为“鬼城”,是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C对。故选C。
答案:4.B 5.C
6~8.解析:第6题,辽源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使其采掘业快速发展,采掘业成为其主导产业,山西太原为资源型城市,与之相似,D正确。拉萨、广州、武汉等均非资源型城市,A、B、C错。故选D。第7题,辽源市为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当地煤炭生产进入衰退期,采掘业比重下降,C正确。并无信息表明我国煤炭进口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其采掘业比重下降,A错。我国目前仍然以煤炭消费为主,煤炭市场并没有严重萎缩,B错。采掘设备即便老化,但设备可以更新,D错。故选C。第8题,辽源市煤炭资源将走向枯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其经济可持续发展,A正确;辽源市煤炭资源将走向枯竭,增加煤炭的开采数量和提高煤炭价格不利于辽源市经济可持续发展,B、C错;关停所有高耗能企业会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现实,D错。故选A。
答案:6.D 7.C 8.A
9~10.解析:第9题,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养老之城”转型,说明了该城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正确;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代表城镇化水平进入后期阶段,该地工业化还在继续,B、D错;该地没有钢铁产业全部转移,只是增加了新兴产业,C错。故选A。第10题,攀枝花由“百里钢城”向“阳光花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宜居城市建设,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D正确;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用比较小,C错;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模扩大,但不是以绿地为主,同时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环境污染,A、B错。故选D。
答案:9.A 10.D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目前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待开发,因此“资源枯竭”说法错误,A错误;鹤岗市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产业结构单一,以煤炭开采工业为主,增长方式粗放,B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看出,鹤岗市交通较便利,C错误;鹤岗市主要以煤炭产业为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D错误。故选B。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止煤炭资源开采的做法不现实,①错误;该地以传统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较弱,不适宜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误;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应对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打造能源化工基地,③正确;该市纬度较高,作物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品质好,可以打造绿色食品之乡,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答案:11.B 12.D
13~15.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攀枝花市矿产资源丰富,且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三线建设的重要产业基地,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显著,导致攀枝花市采矿和钢铁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A选项正确;水力资源丰富是该地可以发展工业的有利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B选项错误;第二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于第三产业,C选项错误;产业链联系紧密是第二产业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第二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D选项错误。所以选A。第14题,由图示攀枝花市2000~2019年产业结构的变迁可知,2012年第二产业占比达到最大,之后开始显著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可能是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调整所致,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第15题,2000~2019年,攀枝花市第一产业波动变化,到2019年所占比重上升,且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产值效益更高,①②错误;第二产业比重在2012年以后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反映出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攀枝花市第二产业以发展低能耗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改善城市环境,③④正确。所以选D。
答案:13.A 14.C 15.D
16.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山西省是我国资源枯竭型省份,具有主导产业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为改变现状,山西省应积极减少落后产能,提高矿产资源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优先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阳泉市建起超大型数据中心依托大型数据中心的科技力量推进产业转型,并将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应用于数据中心的电力,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大力开展环境保护,以生态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题,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个方面分析:从自然方面看,阳泉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能丰富,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为能源供应提供条件;其次从煤炭和环境的角度看,山西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利用新能源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减少污染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从人文方面看,阳泉市建立了大数据中心,需要全天候供电,电力需求量大,用新能源发电可以满足电力的需求。第(3)题,评价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既要考虑有利的方面,也要考虑不利的方面,并且一般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促进了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在采矿业发展起来后,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发展。不利影响:主要考虑开采和使用矿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开采矿产的过程中,需要开挖地表,会造成植被破坏;会破坏和污染地下水系统,导致地区荒漠化加剧;在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大气污染问题,同时耗水量增加,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答案:(1)提高矿产资源产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依托大型数据中心的科技力量推进产业转型;推广纯电动公交车,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2)大数据中心需要全天候供电,电力需求量大;阳泉地处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风能资源丰富;煤炭资源面临枯竭,而且火电对环境的污染较重。
(3)有利: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开发矿产资源有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
不利: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加剧;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
17.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阜新市第一产业的曲线一直较为平直,变化不大,占比较小;第二产业在2015年前处于高比重地位,2015年左右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在2015年左右比重上升,成为当地主导产业。第(2)题,此处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多大风;此处人口数量少,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靠近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用电量大,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安装材料和设备;国家政策支持其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第(3)题,产业结构需要及时地调整,单一产业容易很快走向没落,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应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发展相关产业,推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护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同步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第三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吸纳就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第一产业变化不大,占比较小;第二产业比重变小,主导产业地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大,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2)冬春季节(冬季或春季)。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资源丰富;靠近内蒙古,人口相对稀疏,土地租金较低;距离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较近,工业基础雄厚,电力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有利于设备运输;我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国家扶持其转型发展的优惠政策。
(3)调整产业结构,由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同步发展;开拓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新方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课时作业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由东向西递增
D.由东北向西南递增
2.导致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
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
3.图示区域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湿地萎缩
C.石质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黄河总水量的49%来自于该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补给区。黄河源区主体海拔为2675~6282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显著,严重威胁黄河流域甚至是全国的生态安全。如图示意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黄河源区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在于(  )
A.地理位置特殊B.自然资源丰富
C.自然环境优越D.气候高寒
5.黄河源区沙漠化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过度垦殖 ②过度放牧 ③气候异常 ④城市扩张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6.为减轻黄河源区的沙漠化问题,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当地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全面禁牧禁垦
B.调整农业结构
C.大力发展旅游业
D.植树造林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苏达尔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沙障设置等内容。读图,完成7~9题。
7.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8.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减风力
B.减轻沙尘暴
C.减缓水土流失
D.增加河流流量
9.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A.能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C.能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D.河流结冰期缩短
我国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为“红色荒漠”。据此完成10~12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冻融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
C.围湖造田D.城市扩张
12.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的合理措施是(  )
A.全部生态移民,退耕还草
B.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治理
C.大力修筑梯田,增加耕地
D.以畜牧业为主体发展农业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天然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据此回答13~15题。
13.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
A.降水较多
B.气温低,蒸发弱
C.地势相对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
14.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调节拉萨市气候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15.以下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人为原因,科尔沁草原部分退化为沙地。2000年以来,随着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的加大,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下图为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科尔沁沙地中的库伦旗发展衬膜水稻,当地人平整沙丘后在地面挖坑,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历经三、四十年后,自动降解,而且对土地无污染),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在田旁打井,运用农家配方肥、节水灌溉等综合措施种植水稻。
(1)推断科尔沁地区出现“沙进人退”的主要人为原因,并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角度简述理由。
(2)简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该地区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二,说明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引B河水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2)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说明其地表环境特点。
(3)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请举例说出具体表现。
课时作业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1~3.解析:第1题,读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可知,图示区域的年降水量由东南部的400毫米以上向西北部逐渐递减到50毫米以下,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2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该地区东南部距离海洋较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较大,因此降水较多,而西北部相反,因此导致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该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内部差异较小,A错误;深居内陆,受洋流影响很小,B错误;东西部纬度相当,D错误。故选C。第3题,图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植被,易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D正确;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C错误;图示区域气候干旱,湿地面积小,B错误。故选D。
答案:1.B 2.C 3.D
4~6.解析:第4题,黄河源区海拔高,是黄河水的主要来源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5题,黄河源区海拔高,气候高寒,当地植物主要是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不适宜垦殖,适宜放牧,①不符合;随着人口的增加,过度放牧使其沙漠化问题加重,②符合;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导致沙漠化土地增加,③符合;黄河源区城市扩张少,④不符合。故选C。第6题,黄河源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草地系统,为减轻沙漠化问题,应适度放牧,同时发展经济,故需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全面禁牧,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A错误;大力发展旅游,可能导致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错误;当地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不适宜林木生长,D错误。故选B。
答案:4.A 5.C 6.B
7~9.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苏达尔沟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加上冷锋活动频繁,风沙活动频繁,A正确。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较少,B、C错误。冬季气温低,积雪覆盖,不易起沙,风沙活动较少,D错误。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砒砂岩沟壑区位于苏达尔沟流域的上游地区,地势较高,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治水土流失,C正确,D错误。砒砂岩沟壑区地势较高,流水侵蚀强烈,岩石多裸露,沙源较少,因而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不是削减风力和减轻沙尘暴,A、B错误。故选C。第9题,读图可知,苏达尔沟下游西侧为流动沙丘区,东侧为灌丛沙地区,该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缓流动沙丘蔓延,B正确。苏达尔沟为季节性河流,降水稀少且季节变化大,该流域综合治理并不能增加当地的降水量和实现全年有径流,A、C错误。河流结冰期主要受气温变化影响,D错误。故选B。
答案:7.A 8.C 9.B
10~12.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是我国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湿润地区,降水多,岩溶山区的可溶性岩石易溶于水。红色荒漠是岩溶山区,土壤遭受流水侵蚀,红色基岩裸露,使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故该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C正确;亚热带地区,气温高,冻融作用少,A错误;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风蚀作用少,B错误;“土壤遭受严重侵蚀……被称为‘红色荒漠’”,表明“红色荒漠”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侵蚀作用,而不是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第11题,“红色荒漠”分布于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形成是因为植被遭到破坏后,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底层红色岩石出露形成的荒漠化现象,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A正确;湿润地区不是牧区,过度放牧问题少,B错误;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山区,围湖造田、城市扩张活动少,C、D错误。故选A。第12题,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山区人口较少,耕地面积少,全部生态移民,退耕还草不适宜,且该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主要是以森林为主,A错误;“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毁林开荒,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恢复植被,B正确;大力修筑梯田,增加耕地会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C错误;亚热带湿润山区,水热条件好,农业生产不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选B。
答案:10.C 11.A 12.B
13~15.解析:第1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空气对流弱;且位于内陆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汽在随着海拔爬升过程中逐渐减少,到达高原水汽少,降水较少,A符合题意;高原气候寒冷,蒸发微弱,B不符合题意;高原边缘陡峭,但内部地势平坦,容易积水,C不符合题意;高山的冰雪融水在地势相对较低处蓄积形成湿地,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4题,拉鲁湿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拉萨氧气补给源地,①正确。拉鲁湿地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水分蒸发能增加拉萨空气湿度,调节拉萨局部湿度;湿地水面和植被热容量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对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②错误、④正确。拉鲁湿地能吸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③正确。故选C。第15题,拉鲁湿地对地区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其发展应因地制宜,以保护性开发为主。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草场之一,通过对草场改良和湿地建设,可合理发展畜牧业,A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大面积水域可适当发展水产业,B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为典型青藏高原湿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旅游资源独特,可发展地域旅游业,C不符合题意;拉鲁湿地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发展蔬菜种植,另外,高原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不适合建立大型生产基地,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13.A 14.C 15.D
16.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科尔沁地区,400mm等降水量线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故科尔沁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带,由图中地形可知,该地区为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过渡带各地理环境要素多变不稳定,易变化,因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压力大,人为的过度放牧、樵采、开垦等活动易导致自然要素变化,加剧该区土地沙化。第(2)题,该地区为农耕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带,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该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要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过度放牧、樵采、开垦等人为活动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造成的,所以根本措施要控制人口规模,减少生态环境压力。第(3)题,库伦旗地区种植衬膜水稻,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能够减少地表水蒸发,减轻土地盐碱化,由材料“在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然后回填沙土修成略高于地面的畦田”可知,说明能够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水稻的蒸腾量增加,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
答案:(1)过度开垦放牧;科尔沁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3)防风固沙,抑制风沙危害;防止漏水漏肥,修复土壤;增加空气的湿度,改善局地小气候。
17.解析:第(1)题,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措施会引起土壤盐碱化,又叫做次生盐碱化,由于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水位升高,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含盐地下水蒸发强烈,通过土壤毛细管,盐分上升,并以盐结皮、盐结壳或盐结晶的形式聚积于地表或土壤表层。第(2)题,上图所示地区为荒漠化主要分布区,是中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地表环境特点是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半干旱为主,缺水导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第(3)题,人口的激增及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西北地区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破坏了植被,浪费水资源等不合理行为导致荒漠化。
答案:(1)引起土壤盐碱化;大量引河水进行不合理灌溉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深处的盐分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盐碱化。
(2)气候干旱、半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
(3)如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