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1课时 体液免疫(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4章 免疫调节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第1课时 体液免疫(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5 15: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1课时 体液免疫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课标内容 (1)理解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蛋白质
受体
1.概念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______,由于抗体存在于______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抗体
体液
2.基本过程
第一

抗原呈
递细胞
细胞表面

助性T细胞
第二个
细胞因子
两个信号
浆细胞
增殖
黏附
3.过程分析
(1)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____________的作用。
(2)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特定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巨噬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3)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_______________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细胞因子
记忆细胞
(1)病毒、细菌及人体细胞的分子标签是不同的。( )
(2)抗原呈递细胞是指辅助性T细胞。( )
提示:抗原呈递细胞是指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3)B细胞受到抗原直接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
提示:B细胞同时接受抗原、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刺激,才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4)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并分泌细胞因子。( )
提示: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产生的。

×
×
×
(5)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
提示:记忆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6)浆细胞会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产生抗体。( )
提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
(7)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
提示:在二次免疫时,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也可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
×
×
×
1.右图是B细胞活化示意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结合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B细胞的活化需要哪些条件?
提示: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接受呈递的抗原后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2)图中③细胞因子是什么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2.阅读教材,完成体液免疫过程模型构建
抗原呈递
细胞因子
记忆
B

(1)抗原呈递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浆细胞______(填“能”或“不能”)识别抗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浆细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此时记忆B细胞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抗体。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不能
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不能
明确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例1 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并产生抗体
D.此图中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①过程为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⑤过程为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细胞外液中,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病原体,C错误;题图中抗原呈递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D
例2 人体免疫系统是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如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B.细胞②和细胞③发育、成熟的场所均相同
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体内会产生物质甲和乙
解析 据图分析,该图表示的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甲为细胞因子,乙为抗体。抗原呈递细胞识别病原体没有特异性,A错误;细胞②和细胞③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两者产生的场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不同,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是初次免疫,则细胞④浆细胞由③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
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会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图中抗体浓度变化曲线为a,患病程度变化曲线为b。据此回答: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的主要反应是什么?
提示: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2)与初次免疫相比,概括图中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提示:二次免疫反应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强,所以患病程度低。
1.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例)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①浆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时,浆细胞是由B细胞分化形成的;二次免疫时,不仅B细胞能分化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也能更快地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②反应速度不同:初次免疫时,反应较慢;二次免疫时,反应较快。
③反应强度不同: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
2.“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BD
例3 (多选)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时,B细胞表面受体可以直接与抗原结合
B.体液免疫主要针对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记忆B细胞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浆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
解析 体液免疫时,一些病原体作为抗原可以和B细胞接触,A正确;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B错误;记忆B细胞能够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直接消灭并清除病原体,而是通过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D错误。
B
例4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在第一次注射鸡群的基础上扩大注射范围,进行第二次注射,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不考虑病原菌发生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未引起免疫应答
B.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C.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体内缺乏产生相应抗体的记忆细胞
D.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存活
解析 第二次注射新鲜病原菌时,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说明第一次注射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仍然具有抗原性,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且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致使第二次注射病原菌后,鸡发生二次免疫反应,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B正确;产生相应抗体的是浆细胞,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如果继续对存活的鸡注射新鲜病原菌,因存活的鸡中绝大多数接受过二次免疫,结果可能仅有少部分鸡死亡,绝大多数鸡存活,D错误。
思维导图 晨读必背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
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到体液的抗体“作战”。
3.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4.浆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1.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会用患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种给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痂和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特异性免疫
D
解析 由“用患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种给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可知,痘痂属于抗原,这种免疫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
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巨噬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B.B细胞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C.吞噬细胞就是巨噬细胞,具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
D.吞噬、呈递抗原能力较强大的APC是树突状细胞
C
解析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A正确;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C错误;在所有的APC中,树突状细胞吞噬、呈递抗原的能力较强大,D正确。
3.B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它们都具有特异性
B.它们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
D.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C
解析 B细胞和T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都具有特异性,A正确;T细胞和B细胞的细胞表面都具有能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B细胞在骨髓中产生、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T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正确。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需对其进行吞噬、处理和呈递,该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A.抗原呈递细胞对病原体吞噬、处理不具有特异性
B.细菌等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被溶菌酶消化分解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先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D.加工处理后抗原可暴露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
解析 抗原呈递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处理不具有特异性,A正确;细菌等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的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消化分解,B错误;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先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暴露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才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D正确。
5.(多选)下图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C
A.图中物质Ⅰ和物质Ⅱ都能与病菌特异性结合
B.病菌被细胞A特异性识别并处理后会暴露出它特有的抗原
C.与细胞C相比,细胞D含特有的与分泌物质Ⅱ相关的细胞器
D.细胞C的活化除了病菌和细胞B两个信号的刺激外,还需要物质Ⅰ的作用
解析 题图中物质Ⅰ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不能与病菌特异性结合,抗体能与病菌特异性结合,A错误;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但其识别作用一般不具有特异性,B错误;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浆细胞中与分泌物质Ⅱ(抗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在B细胞中也都具有,C错误;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此外,B细胞的分裂、分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正确。
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D
解析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人体可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故即使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A错误;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能激发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一般也会使人产生抗体,B错误,D正确;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也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错误。
知识点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C
解析 抗原和抗体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都不是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2.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与人体细胞的不同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表面的分子标签
D.人体白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
D
知识点2 体液免疫
3.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辅助性T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C
解析 辅助性T细胞可识别抗原,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释放细胞因子,A错误;浆细胞能产生抗体,C正确;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B、D错误。
4.下列对免疫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较多
B.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C.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功能
D.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效应
C
解析 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所以浆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较多,A正确;二次免疫过程中,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所以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功能,C错误;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免疫效应,D正确。
5.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首次侵入人体后,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增强
C.记忆细胞迅速分化 D.入侵病毒最终被浆细胞清除
B
解析 H5N1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起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因此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A错误;在该免疫过程中,最终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该病毒,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该蛋白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因此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B正确;题中提出“病毒H5N1首次侵入机体”,而记忆细胞只有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才会迅速增殖和分化,C错误;最终的抗原清除要靠其他免疫吞噬细胞,D错误。
6.病原体侵入机体后,B细胞的活化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细胞活化需要①②两个信号的刺激
B.辅助性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B细胞并产生细胞因子
C.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D.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泌抗体来与病原体结合
解析 辅助性T细胞还能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后的抗原物质,B错误;抗原侵入机体后,B细胞受到相应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因此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和接受抗原刺激,D错误。
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细胞2、3、4、5
C.细胞3的活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
D.物质a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B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②是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③是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给B细胞的过程,④是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物质a是抗体。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正确;细胞4(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细胞3是B细胞,其活化除了需要双重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2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物质a为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D正确。
8.右图表示某幼儿先后两次接种乙肝疫苗(抗原)后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及患病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甲曲线表示抗体浓度变化,乙曲线表示患病程度
B.Oa段有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
C.b点应为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点
D.bc段的变化是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的结果
解析 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强,产生的抗体的浓度更高,因此可以判断,甲曲线表示抗体浓度变化,乙曲线表示患病程度,A正确;Oa段的变化为机体初次注射乙肝疫苗时所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有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B正确;b点之后的抗体浓度逐渐升高至c点所示的峰值,且该峰值明显高于a点所示的峰值,说明b点应为第二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点,C正确;bc段的变化是因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这些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D错误。
9.(多选)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D
A.细胞甲是浆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
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细胞甲是浆细胞,由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细胞乙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10.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作用,取若干只实验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可以通过检测小鼠体内抗体数量来确定是否有免疫应答
B.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有大量抗体,B组小鼠没有抗体
C.再次注射抗原后,A组小鼠体内抗原甲的抗体数量比B组高
D.如果实验小鼠之前都接触过抗原甲,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影响
小鼠分组 A组 B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甲
隔一段时间再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解析 A组小鼠和B组小鼠初次注射抗原甲后,体内都会产生抗原甲的记忆B细胞,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原甲的特异性抗体;B组小鼠注射的抗原乙不能刺激抗原甲的记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但是B组小鼠通过对抗原乙的初次免疫应答,能产生抗体,B错误;如果实验小鼠之前接触过抗原甲,会直接影响初次注射抗原甲时两组小鼠的抗体数量,D正确。
11.(多选)下图为人体内某免疫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细胞,a、b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D
A.细胞②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③即可使其活化
B.该过程中只有细胞④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细胞②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D.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②③④⑤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且辅助性T细胞与细胞③(B细胞)结合后,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才能活化,A错误;图中细胞④为浆细胞,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图中细胞①(抗原呈递细胞)具有识别功能,但是不能进行特异性识别,因此该过程中细胞④和细胞①均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增殖分化的能力,D错误。
12.(多选)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的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以及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根据B细胞和浆细胞电镜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BC
A.甲为B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
B.甲形成乙时遗传物质和膜蛋白发生了变化
C.乙为浆细胞只能来自B细胞
D.乙中富含核糖体和内质网,但不能识别抗原
解析 甲为B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A正确;甲(B细胞)分化形成乙(浆细胞)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B错误;乙为浆细胞,B细胞可以分化形成浆细胞,记忆B细胞也能形成浆细胞,C错误;乙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需要内质网的加工,浆细胞中富含核糖体和内质网,但不能识别抗原,D正确。
13.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
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 (1)抗体、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会引发免疫反应。故要检测小鼠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应该检测抗体水平。
(2)A和D组两次注射的抗原相同,故会发生二次免疫,B、C组两次注射的抗原不同,不会发生二次免疫。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可以快速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更多的抗体,发挥更强的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机体会产生较多的抗体,血清中含有抗体,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体会与抗原甲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14.新冠感染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该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如下图所示,新冠病毒由内核与囊膜共同组成,内核包含RNA和蛋白质“N”,囊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镶嵌其上的3种蛋白质M、E和S。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纤毛会阻挡病毒的入侵,这种免疫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免疫方式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特异性免疫
作用范围广、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灭活病毒疫苗)至少需要接种2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具有一定的防护期,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临床医学专家在新冠感染患者体内发现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冠状病毒还可能感染其他动物。为避免病原体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你认为可行的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次免疫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寿命,并且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
新冠病毒含有多种蛋白质(“N”“M”“E”和“S”等),从而激发人体产生多种抗体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捕捉和食用野生动物,做好卫生和检验、检疫工作等
解析 (1)鼻腔中的黏膜和纤毛会阻挡病毒的入侵,这种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该免疫方式的优点是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作用范围广。(2)二次免疫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寿命,一段时间后会消失,并且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即使体内有抗体,也可能无法抵抗变异后的新冠病毒,故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具有一定的防护期,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3)新冠感染患者体内发现多种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说明这些抗体是针对不同抗原产生的,由题干分析可知,新冠病毒含有多种抗原蛋白,所以导致产生多种抗体。(4)为避免病原体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就要少接触,多预防,所以不能捕捉、食用野生动物,并做好检疫、预防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