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6 15: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C.pH<7的雨水呈酸性,所以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出现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且温度最高
C.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石蕊变红
D.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HCl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O(CaCO3)滴加稀盐酸 B.CO2(CO)通入氧气点燃
C.HCl(H2O)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NaOH D.KCl(Fe2O3)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5.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水 加水溶解、过滤
B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气体通过溶液后干燥
C FeSO4溶液(CuSO4) 锌粉 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盐酸(H2SO4) 硝酸钡溶液 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6.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下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灯具清洁剂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灯具清洁剂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B.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冒白烟
C.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下列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仅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铜绿”与盐酸混合,得到无色溶液
9.下列课外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
C.用10%的氯化钠溶液浸泡新鲜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得到炭黑
10.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AgNO3与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滤渣中滴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3种金属阳离子 B.滤液颜色一定为浅绿色
C.滤渣中一定只含有单质银 D.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铁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微粒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2.下列图象能符合题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 粉、镁粉 D.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
(1)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则金属活动性Cr Al(填“>”或”<”)。
(3)Cr2(SO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实现碳循环、促进转化为有机物和控制的排放量,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浓度的是_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风能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2)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催化氢化制甲烷的办法,实现了将转化为有机物,实验过程如下:

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在气体中检测到甲烷、氢气;在液体中检测到甲酸();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
请分析以上变化关系和检测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以上反应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认为,反应中的催化剂很可能是 。
②在高温条件下,铁粉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③甲酸()俗名蚁酸,它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蚁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当被蚁虫叮咬时,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会减轻痛痒。
A.食盐水 B.食醋 C.草木灰水
15.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很多方面实现艺术与奥运的完美融合。
(1)在二十四节气例计时中,北京冬奥会缓缓开幕。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植玉米时,合理施肥是增产的保障,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填字母)。
A.NH4HCO3 B.KNO3 C.Ca3(PO4)2 D.CO(NH2)2
(2)巨型“雪花“形主火炬台备受瞩目。火炬使用氢气作燃料,燃烧时碳排放为零,体现“绿色“办奥理念。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方程式 。
(3)在自由式滑雪决赛中夺冠后,谷爱凌笑得十分开心,露出一口白牙,小苏打牙膏中合有单氟磷酸钠(Na2PO3F),单氟磷酸钠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产生氟离子,从而对牙齿起防龋作用,氟是人体所需的 (填“常量”、“微量”或“非必需”)元素。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若量不大家长也不必惊慌,因为小苏打与胃酸会发生反应,生活中常用的苏打与胃酸也会反应,则等质量的小苏打和苏打与足量的胃酸反应,生成多的是 (填化学式)。
16.不锈钢保温杯美观、保温效果好,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不锈钢内层主要由铁(Fe)、铬(Cr)和镍(Ni)等金属组成,铁和镍化学性质很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锈钢最外层喷漆的主要目的是 。
(2)预测镍单质可能具有的一种化学性质是 。
(3)不锈钢外面镀铜,实现反射热辐射以提高保温效果。写出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的化学方程式 。
三、推断题
17.已知A、B、C、D、E、F、G、H、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F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2)写出H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
(3)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 ;
③ 。
四、流程题
18.硫酸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领域。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另含少量杂质FeCO3和SiO2等,其中SiO2难溶于水且不与硫酸反应)为原料制备硫酸镁的实验流程如图:
提示:溶液pH≥3.5时,Fe3+完全转化为沉淀。
(1)稀硫酸与菱镁矿中的MgCO3反应的方程式为 。
(2)“滤渣I”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 。
(3)“滤液a”中发生的反应是2FeSO4+H2SO4+H2O2=Fe2(SO4)3+2X,则X的化学式是 。
(4)“滤液a”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液pH小于3.5.实验时往沉淀池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镁,其目的 。调节溶液pH时,若使用pH试纸进行测定,其具体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 。
(5)“操作I”是指有100℃把“滤液b”蒸发部分水,再降温结晶,得到较多的MgSO4 7H2O晶体。蒸发部分水的目的是 。
五、计算题
19.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通常有少量氯化钠。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5.4g,全部溶解在234g水中,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与加入氯化钡溶液的用量关系如图:
试计算:
(1)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
(2)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能生成单质氢气和氧气,但是电解水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及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了盐和水,但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C、pH<7的雨水呈酸性,但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选项错误;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铜活动性位于氢之后,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不会产生气泡,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错误。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出现,C错误。
D、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图像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
B、b点溶液的pH等于7,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且温度最高,故B正确;
C、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石蕊变蓝,故C错误;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时,需要考虑反应生成的可溶物和过量的反应物。
4.D
【详解】A、氧化钙和碳酸钙都会和盐酸反应,会除去原物质,错误;
B、二氧化碳是大量的,一氧化碳是少量的,通入一氧化碳不易点燃且会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C、氢氧化钠会和湿润的氯化氢反应,除去原物质,错误;
D、氧化铁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钾,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通过溶液后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正确;
C、FeSO4溶液和CuSO4溶液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D、H2SO4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除杂时应遵循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反应;
3、最好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6.D
【详解】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灯具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
点睛: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
7.D
【详解】A. 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所以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不变色,此选项错误;
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在空气中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此选项错误;
C.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错误;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故选D。
8.A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仅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正确;
B、铁丝只有在氧气中才燃烧,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错误;
D、铜绿”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得到氯化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食醋中的醋酸是一种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和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反应除去水垢。正确;
B、紫甘蓝汁液中的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该物质易于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提取,所以可用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自制酸碱指示剂。正确;
C、将干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制作叶脉书签,不是使用氯化钠溶液,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蜡中有碳元素,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集聚在冷碟子下方,得到炭黑,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AgNO3与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滤渣中滴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
A、滤液中有2种金属阳离子,分别是亚铁离子和锌离子,故符合题意;
B、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锌,因此溶液颜色一定为浅绿色,故不符合题意;
C、铁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只含有单质银,故不符合题意;
D、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铁,故不符合题意。
11.D
【详解】A、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1个水分子和1个甲烷分子都含有10个质子,不是同种元素,选项错误;
B、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选项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因为中子也不显电性,选项错误;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选项正确;
答案为:D。
12.B
【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液会达到饱和,饱和之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稍微加热就会产生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氧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错误;
D、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小,错误;
故选:B。
13. +6 <
【详解】(1)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
(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可知铬不能置换铝盐溶液中的铝,则金属活动性Cr<Al;
(3)Cr2(SO4)3为有毒的重金属盐,可用KOH溶液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则Cr2(SO4)3与KOH反应生成沉淀和,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4.(1)A
(2) 镍 H2 置换反应 C
【详解】(1)A.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还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B、利用太阳能、风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正确;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所以正确;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部分二氧化碳,所以正确;
故填:A;
(2)①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说明镍在化学反应前后没变,反应中的催化剂很可能是镍;
②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原子种类及数目:3Fe、8H、4O,反应后原子种类及数目:3Fe、4O,则4X中含有8H,则X是H2;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③甲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蚁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当被蚁虫叮咬时,在叮咬处涂抹物质和甲酸反应会减轻痛痒。
A.食盐水不与甲酸反应;错误;
B.食醋显酸性,不与甲酸反应;错误;
C.草木灰(含碳酸钾)水,和甲酸反应,则会减轻痛痒;正确;
故填:C。
15.(1)B
(2)Zn+H2SO4=ZnSO4+H2↑
(3) 微量
【详解】(1)化肥中的营养元素为N、P、K元素,含有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营养素的化肥称为复合肥。A中碳酸氢铵为氮肥,B中硝酸钾属于复合肥,C中磷酸钙为磷肥,D中尿素属于氮肥,故选B;
(2)在实验室中,用锌与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设小苏打和苏打的质量都是1,则:、,由此可知,等质量的小苏打和苏打与足量的胃酸反应,生成多的是。
16.(1)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2)可以与酸反应
(3)
【详解】(1)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因此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是,避免铁制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题中不锈钢保温杯最外面的保护层通常喷涂一层具有良好致密性的漆,喷漆的主要目的是:使不锈钢外层与外界隔绝,防止其锈蚀;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元素均位于氢元素之前,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等酸中的氢,铁和镍化学性质很相似,故镍单质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以和酸反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活泼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能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 CaCO3 H2O2
(2)灭火
(3) 分解反应
【分析】A是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且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分解,故A为碳酸钙,B、C是一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X为黑色固体,B能在X的作用下生成C,且C能与碳酸钙分解的产物E发生反应可知,B为过氧化氢,C为水,D为氧气,X为二氧化锰,E为氧化钙,H为二氧化碳,根据转化关系可知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生成G,故G为氢氧化钙,F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H,故F为碳。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B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2)根据分析可知H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因此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反应①为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③中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18. MgCO3+H2SO4=MgSO4+CO2↑+H2O SiO2 H2O 消耗滤液a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pH,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同时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再与比色卡对照得出读数 使滤液b变成饱和溶液
【详解】(1)碳酸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MgCO3+H2SO4=MgSO4+CO2↑+H2O;
(2)碳酸亚铁和碳酸镁均与稀硫酸反应,SiO2难溶于水且不与硫酸反应,所以“滤渣I”中主要含有的物质是:SiO2 ;
(3)“滤液a”中发生的反应是2FeSO4+H2SO4+H2O2=Fe2(SO4)3+2X,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2个铁原子、3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铁原子、3个硫原子、1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是H2O;
(4)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滤液a”含有过量的硫酸,所以溶液pH小于3.5,实验时往沉淀池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镁,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消耗滤液a中的稀硫酸,调节溶液pH升高,使Fe3+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同时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调节溶液pH时,若使用pH试纸进行测定,其具体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再与比色卡对照得出读数;
(5)降温结晶可以得到较多的MgSO4 7H2O晶体,所以蒸发部分水的目的是:使滤液b变成饱和溶液。
【点睛】若使用pH试纸进行测定,其具体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再与比色卡对照得出读数。
19.(1)21.2g
解:由图像可知: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180g,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沉淀39.4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2)6.9%
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25.4g+234g+180g-39.4g=400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6.9%;
答: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9%。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