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4《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7 18:46: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部书,知道两座山,认识三个人。
2.掌握两个对比、两个衬托。
3.注意一个细节,学习一种精神。
【教学过程】
一、妙引明标
播放现代流行歌曲《愚公移山》(江涛)视频,感触愚公移山的艰难与现代人的感叹,烘托课堂气氛。
启发导入学习:歌曲的主题内容是修路,而课文的主题内容是移山。歌曲即是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而改编的。师生共同书写题目、出处。
展示学习目标,并初步感知目标内容,理清学习思路。
二、朗读感悟
1.了解一部书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选自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汤问》。《列子》共八篇,内容多为 。
列子,名寇,又名 ,郑国人,战国前期 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 家思想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 。
寓言是一种 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意味。
2.知道两座山
播放课文朗读动画视频,用课文中的话把题目扩充得再具体一些。即 的愚公, 移动 山。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本”字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简笔画——太行、王屋两座大山。
三、“知行”研讨
过渡:要想认识三个古人,一定要先进入他们的“文言”系统,我们就来一个“文言知识我知道”,进入文言文“言”的学习。
通假字: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一词多义:而:面山而居 何苦而不平 而山不加增 聚室而谋
其: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之: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 告之于帝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以: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于:告之于帝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焉: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
古今异义:河阳之北 达于汉阴 惩山北之塞 投诸渤海之尾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虽我之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北山愚公长息 惧其不已也
词类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吾与汝毕力平险
文言句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帝感其诚。
此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轮流展示的方法进行。然后过渡到文言文“文”的学习。
四、“跃彩”鉴赏
3.认识三个人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愚公移山的情形是 ;愚公移山的艰难是 ;
愚公移山的信念是 ;愚公移山的结果是 ;
愚公是一个 的人。
“其妻”是一个 的人,从“ ”一词句可以看出来。
智叟是一个 的人,从“ ”一词句可以看出来。
此环节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多用课文中的话填空,以读促学,完成字画合一的板书。
4.掌握两个对比
以下环节在小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学习成果。
愚公与智叟:
名字——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观点——子子孙孙…… 以残年余力……
眼光——发展:大智若愚 静止:鼠目寸光(积累成语)
其妻与智叟:
称呼——君:尊敬 汝:一般第二人称
目的——献疑:关心 笑而止之:嘲讽
感彩——褒 贬
5.掌握两个衬托
山之高、之大,衬托(反衬)愚公移山之艰难。
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衬托(正面烘托)愚公移山之精神之伟大。
此环节应在向学生提出质疑的基础上鉴赏反面衬托、正面烘托的好处。
6.注意一个细节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此环节以看图说话、讨论“跳”字的妙用,鉴赏细节传神的好处。
五、立德树人
7.学习一种精神
南北朝诗人庾[yǔ]信把愚公移山与精卫填海并举,写出“愚公何德,遂荷锸[chā]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
明代理学家沈鲤[lǐ]写道:“愚公移山而期之子复子孙也,卒能感山神而役之。”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国画《愚公移山》,表达了国人坚决抗日、争取全民族解放的斗志。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发表《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赋予愚公移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大力褒奖“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在古代生产力极不发达时期,借助山神背走两座大山,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美好愿望的体现。
学习一种什么精神?各小组自主互助,轮流展示。
过渡:《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助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归纳: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六、拓展提升
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说?
——愚公移山,改造自己。(启发得出答案)
巩固学习:齐声诵读《愚公移山》。
【教学反思】
本课是《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是建立在第一课时朗读、解词、翻译的基础之上的。“知行灵动,跃彩人生”的语文课改模式是:妙引明标——朗读感悟——“知行”研讨——“跃彩”鉴赏——立德树人——拓展提升。本课成功之处在于目标设计有创新,并且运用于课堂环节设计,条分缕析,学生记忆起来明晰、深刻,学习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文”“言”结合,可操作。第二是以课文填空促课文朗读,启发学生展示不同答案,学习有自己的见解。第三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展示自我,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知行灵动,跃彩人生”。不足之处在于还缺乏整体感知与鉴赏,还没有真正上出语文课堂的美感,字词教学还缺乏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