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6: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用汽油却很容易将它洗去,这是为什么?
1.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以及相互转化的方法。
【探究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解性的定义
物质的溶解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与探究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溶质 溶剂 温度 猜想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实验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3支试管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食盐
蔗糖
氢氧化钙
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2】取 A、B 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 A 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 B 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食用油溶解于 _______ 中,难溶解于 ______ 中。
汽油

【实验3】取 1 支试管,加入 3 g 硝酸钾,然后加入 5 mL 水,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
总结
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注:一般来说,多数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则相反。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与思考
1.在盛有15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硝酸钾全部溶解
3g 硝酸钾
15mL水
2.在盛有15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氯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氯酸钾未全部溶解
3g 氯酸钾
15mL水
交流与讨论
1.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它就不能继续溶解了。
2.结合教材,说一说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
(2)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
解的是饱和溶液。
4.一定温度下,向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溶质能溶解吗?
往装有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2小粒KMnO4
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结论: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溶液变紫
【探究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在盛有2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 在烧杯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3. 将含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4. 在冷却后的烧杯中再加入2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活动与探究
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在盛有2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2. 在烧杯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3. 将含上述混合物的烧杯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4. 在冷却后的烧杯中再加入2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加热后固体溶解;
冷却后又有固体析出
固体全部溶解
有部分未溶解
交流与讨论
本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根据该实验探究,可以得出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饱和溶液
不饱和
溶液
①增加溶剂
②降低温度
①减少溶剂
②升高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③增加溶质
1.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50℃,无固体析出
A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D
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的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
B
4.t ℃时,分别采取下列措施,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仅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足量溶质⑤恒温蒸发水
A.① B.④和⑤ C.②和④ D.①和③
B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