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9 10: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寒料俏中,大家簇(cù)拥着他,饶有兴(xīng)味地来到这家电影院。
B.翘(qiáo)首企盼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但他还是有些胆怯(qiè),甚至有一点窒息。
C.晚上妈妈总忘不了给我擦点驱虫辟(pì)邪的雄黄酒,香味缭绕,伴我悄(qiǎo)然入眠。
D.古老的文明,镌(juàn)刻在残茅断戟上,勇敢与忠诚也记载(zài)在历史的每一页上,熠熠发光。”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B.今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大牌云集,精彩纷呈,让人张目结舌。
C.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D.这片草原坦荡如砥,正是纵马驰骋的好去处啊!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粤港澳三地居民第一时间体验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便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居民体验便捷”。
B.“别在那儿偷偷笑了!”“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两个句子属于感叹句。
C.“幻灭”“莫名”“情愿”“意图”都是动词。
D.“历史悠久、阳光明媚、前途远大、猿鸟乱鸣”这几个短语的类型不相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二、句子默写
5.根据提示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5)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8)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三、综合性学习
6.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请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答案中不得出现数字)
微信朋友信息分享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网络平台转发了一些网络谣言,自己却并不知情。针对此种现象,你如何发微信对他进行劝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小园香径独徘徊”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与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相呼应。
B.从“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可以看出本词是怀人之作。
C.通过对早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D.“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8.赏析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9.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这段文字通过对石蚕构造完美的介绍,流露出____________之情,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外,更要____________。
A.法布尔 海底两万里 对石蚕结构的羡慕 有热爱生命的热情
B.茨威格 昆虫记 对生命的赞叹 有热爱生命的热情
C.法布尔 海底两万里 对生命的热爱 有懂得思考的心灵
D.法布尔 昆虫记 对生命的赞叹 有懂得思考的心灵
10.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B.这部作品中,作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C.这部作品描述了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
D.这部作品中,作者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六、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维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shāo)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chēng)臼:煎茶用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 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骂而遣之
A.久之,目似暝(《狼》)
B.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C.晓之者曰(《杞人忧天》)
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13.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选自《人间草木》 天津人民出版社)
16.文中的芋头、豆芽、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芋头”,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花大量笔墨写自己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句中的逗号运用颇值得玩味:一字一顿,不但强调了味道,还舒张了文气,读起来像聊天,体现了汪老散文语言口语化的特色。
请从标点运用的角度,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更欣赏哪一句,说说理由。
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改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文章末尾意蕴深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交阅读
要命的书
孙珉
①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拌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②这惧怕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字,单看厚薄就知是哪本书。只是在抽底下的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
③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星里搬,借只能借3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过瘾。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读到天花乱坠、醍醐灌顶的时候也有。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窃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猾,戏耍无知顽童。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它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
④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老黑,走吧。”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
⑤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⑥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有舟样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
⑦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帖帖,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
20.根据提示,依次填写出“我”对书的复杂情感。
_____________→敬爱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析语言。
(1)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从加点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简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碰”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4.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涤衣服、打扫屋子等。②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③写清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俏——峭,兴:应读“xìng”;C.辟:应读“bì”;D.茅——矛,载:应读“zǎi”;故选B。
2.B
【详解】
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与“人们被吸引”这一语境不符。故选B。
3.A
【详解】
B.这两个句子都是祈使句;
C.“莫名”是副词,“意图”也做名词;
D. “历史悠久、阳光明媚、前途远大、猿鸟乱鸣”四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
故选A。
4.C
【详解】
A.删去“通过”或“使”;
B.“现代人”后加上“是否有”;
D.“和质量”改为“提高了信息流通的质量”;
故选C。
5.(1)烟波江上使人愁(2)似曾相识燕归来(3)绿水逶迤(4)无风水面琉璃滑(5)倚清秋(6)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7)常记溪亭日暮(8)惊起一滩鸥鹭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重点字:“逶迤”“琉璃”“倚”“倩”“暮”“鸥”“鹭”。
6.(1)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游戏战绩、明星八卦、各种自拍和幽默笑话,而分享读书学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很少。
(2)示例:同学,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如果随意转发会以讹传讹,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的,所以我们最好在确定消息可靠性的情况下才转发,你说对吗?
【详解】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先比较“信息分享”的内容,有游戏、明星、自拍、幽默笑话、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等,可知其内容多样化,在比较各种内容的比例,可知娱乐、游戏内容居多,而与家庭、校园相关的内容很少。据此,将这两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应根据需要确定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同时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如可以先称呼“同学”,再表明劝说意图“请不要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接着说明理由“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如果随意转发会以讹传讹,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的,还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说“您说呢?”,以引起对方的共鸣。
7.D
8.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高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解析】
7.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人并不是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此句中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故选D。
8.本题考查赏析关键词句的能力,题目没有规定答题的角度,答题时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据此作答。
9.D
10.C
【分析】
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故事情节的掌握。《昆虫记》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体,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据此,故选D。
10.本题考查《昆虫记》内容的掌握和辨析。C蜘蛛是一种冷血动物而非怕冷的动物。故选C。
11.B
12.C
13.A
14.A
15.(1)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
(2)(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还要能区分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B。错误,“念”应该是“想到”的意思。故选B。
1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例句:主人骂而遣之。“之”代词,指佣人。
A. 无实义;
B. 助词,的;
C. 代词,他;
D. 助词,的;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结合具体语句来辨析即可。例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
B.省略句;
C.判断句;
D.判断句;
故选A。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辨析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分析即可。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正误即可。A项不正确,不是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应该先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然后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故选A。
15.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式。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如第一句话要注意“馈”的意思;第二句话要注意对文句语气,如“否”表示的语气准确把握,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句意,表达要顺畅。
【点睛】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16.都遭遇到了困境:芋头被扔进煤堆里,豆芽被压在石头下,柳树被缠上了铁蒺藜; 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芋头长出了绿叶,豆芽将石头顶起,柳树带着铁蒺藜长大了。
17.写出了我当时困顿、孤独的处境以及情绪的低落与内心的迷茫,为下文我看到芋头从煤堆里长出绿叶感到惊喜、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勇气作铺垫(或:与看到芋头后的欣喜形成反差)。
18.我更欣赏原句。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运用逗号,强调了芋头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机会的渺茫;“它”后面运用逗号,强调了芋头生命力的顽强;原句用逗号,长短句相结合,语言表达更灵活多变。
19.生命或许会受到束缚,甚至会受到摧残和戕害,但伤口总有一天会愈合,饱受摧残的生命终有抬头的日子
【解析】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找到描写芋头、豆芽、柳树的句子,来分析相似点。“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其中的“煤块”“石头”“铁蒺藜”指它们各自遭遇的困境,但是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
17.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开头大量写自己的不幸遭遇,突出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缈茫。而当我看到煤块里长出的芋头,芋头遭遇困境,依然表现出顽强地生命力,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18.考查句子标点的作用。原句比改后的句子,少了几个标点,想比来说,原句“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去掉芋头遭遇的恶劣环境,“它”后面运用逗号,却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表现了我看到芋头长出绿叶时的惊喜。
19.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对于“柳树”来说,“铁蒺藜”是它成长中的阻碍,是它成长中的痛,再深的伤口也会愈合,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带着伤痛继续前行,生命依然会蓬勃地生长。
20.惧怕书珍惜书痴迷书
21.(1)示例:“还是”这里有“始终如一、终究逃不过”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好像作者是在抱怨文字之苦,实则是在突出强调“我”钟爱书而欲罢不能的情趣。
(2)示例:运用比喻手法,把写成的文字比作焊进脑袋的东西,把生活中容易被忘却的事情比作抖落的水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书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突出了自己对书的喜爱程度之深。
22.开头的“砸”是实指,是“击、打”的意思,指的是重物从高处落下;结尾的“砸”是虚指,突出强调书对“我”的吸引力,让“我”沉迷其中欲罢不能。首尾呼应,更突出了书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书的挚爱,深化文章主旨。
23.读书是无止境的,不能浅尝辄止,只有“多留住眼”“多定些神”,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解析】
2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文章开始写我小时候对书的惧怕,接着写上大学时的我,结合“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个个都可敬可爱”,可以看出我对书的敬爱;然后写毕业时,我们虽然都抱怨书多,但没有人将书卖于小贩,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书的珍惜;最后写现在,我可谓是掉入了书海,结合文章第五、六段的描写,可见我对书的痴迷。
21.本题考查词语与句子的赏析。第①句按题干要求,抓住“还是”来分析。结合句子来看,“还是”是“始终如一、终究逃不过”的意思,表现我虽然从小“惧怕”书,但到现在还是逃脱这种苦恼,以此来侧面表现我对书的喜爱之深。第②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来突出书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再次表现自己对书的喜爱。
2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看,开头的“砸”是其本义,是指重物从高处落下而击中;结尾的“砸”很明显是虚指,指的是书对自己的吸引力,自己对书的喜爱。两个砸字,分别出现在文章的首尾,很明显是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书的情感不断的加深,以此来点明文章的主旨。
2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画波浪线句子强调,读书时要“多留住眼”“定住神”,根据我们自己的读书经历可知,这是强调读书时要多思考,要专注,只有这样方能读懂书,吃透书中的内容而有所得。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
24.第一次做饭
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喜有悲,我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我去珍惜的。这里就说说我的第一次做饭吧。
那一次,我刚回到家肚子便开始叫苦了,可妈妈还没有回来。我找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一点好吃的,为了平息肚子的抗议,我决定自己做饭。
说干就干,我信心满满的来到厨房,学着妈妈的样子,麻利地系上围裙,打开冰箱,只见里面有几个鸡蛋和一碗冷饭。于是,我有了主意:今天做蛋炒饭。
我拿着鸡蛋和饭来到餐桌旁,做蛋炒饭的第一步——嗑蛋。我拿起一个鸡蛋,轻轻地在碗边一嗑,结果,它好像在跟我开玩笑似的——蛋壳竟然没嗑破。我心有不甘:怎么连个鸡蛋也嗑不坏?我重新拿起鸡蛋对着碗边用力一嗑,结果,一半蛋黄在碗里,一半在地上。看来又要再来一次了,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先把鸡蛋嗑出一条缝,再迅速移到碗的上方,然后轻轻打开蛋壳,蛋黄和蛋清就像一道瀑布泄入碗里。接着,放了些盐和葱花在里面和鸡蛋一起用筷子搅拌均匀。
鸡蛋搅好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炒。我小心翼翼的打开煤气灶,等火苗窜上来了,倒上一些油,等锅里的油发出“滋滋”的声音后,就把搅拌好的鸡蛋液倒进锅里,用锅铲左右炒动几下,接着,把饭倒入锅中,和鸡蛋炒了几分钟后,一股蛋炒饭的香味直钻进我的鼻子里,很快,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就出锅了。
“哇,好香啊!”这蛋炒饭虽比不上国家级大厨做得好吃,但在我心里,它比我吃过的山珍海味都好吃,因为它是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详解】
本题是一篇自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就是不出具体的作文题目,由学生自己拟题自由写作的形式。自命题作文可分为两大类,材料式自命题作文和自由式自命题作文。本题作文的导语是: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提示了作文的写作方向。这篇作文应该写记叙文,选材时一定要选取自己某次动手做过的事的经历,使作文有话可说,不要生编硬造,没有真实感。写作时可以以时间为时间为线索,写清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要写清楚做事的过程,先感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是文章调理清晰。结尾一定要写这件事的启示、启发、感想、意义、哲理等,使文章得到升华,立意深刻,给人启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