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认识 区域
认识区域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内涵。
2.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3.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特征。
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等都涉及区域。我们还经常听到一些与区域有关的名词,如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自然保护区等。什么是区域?区域有哪些特征?
新课导入
CONTENT
目录
01
区域的含义
02
区域的类型
03
区域的特征
CONTENT
01
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探究活动: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在右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甘肃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半湿润地区
认识区域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地域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江苏(苏)
云南(云、滇)
湖南(湘)
江西(赣)
认识区域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思考:是否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气候区、干湿区
行政边界:非常明确,寸土必争
文化区边界:边界模糊,具备过渡性质
新疆荒漠
绿洲文化
青藏高原文化
内蒙古草原文化
黄土高
原文化
四川盆地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东北黑土文化
华北平原文化
认识区域
3. 区域的划分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区域的划分目的
有的区域是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
A.经济发展
B.社会公平
C.环境保护
D.文化创新
(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4.全国主体功能区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
2.相同图幅下,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比例尺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就越具体、越详细。
认识区域
5.区域空间尺度
02
区域的类型
1. 区域的划分:
(1)单一指标:
综合指标:
东亚文化区 (语言和宗教)
热量带(积温)、干湿区
认识区域
阅读课本,举例划分区域的指标有哪些?
(2)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
区域的类型
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依据单一指标来划分,如以积温为指标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采用综合指标来划分,如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按照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活动探究
1.读教材图1-1-6,查找你的家乡属于哪个方言区,说说汉语方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勾选下表中不同类型区域划分所依据的指标。
3.你还能举出1-2个依据不同指标对区域进行划分的例子吗?
1.均质区:
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
均质自然区
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
均质人文区
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
区域的类型
2.功能区:
概念:功能上紧密相连,内部要素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划分:以区域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为依据,由区域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如:城市经济区、长江流域
区域的类型
思考:均质区一定是按自然要素划分,功能区一定是按人文要素划分的吗?
地形区(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
植被区(自然带)、方言区、
商业区、旅游区、贸易区、长江流域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判断以下区域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认识区域
认识区域
区域类型 概 念 划 分 举 例
均质区
功能区
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以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
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地形区、干湿区、温度带、 方言区
城市经济区
03
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三、区域的特征
(青藏高原)
(我国南方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
(经济全球化)
1.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
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开放性
自然要素之间、社会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都具有联系。
认识区域
三、区域的特征
(一)整体性
小组讨论:
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方法.
认识区域
不利交通
多 高 山
多 冰 川
多大河源头
“高”、“寒”
气温低、无霜期短
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日温差大
高寒草原耐寒牲畜
适宜温凉作物生长、产量高
高寒牧业
河谷低地农业区、居民区
认识区域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方法
1.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2.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
3.与区域总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特征。
阿尔泰山
天山
昆仑山
位置:亚欧大陆内部,我国西北边疆.
气候: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湿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天山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
河流: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
植被:荒漠,干旱、半干旱草原,亚寒带针叶林.
新疆自然环境整体概况
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
活动探究
1.你的家乡位于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区(市、县)、街道(乡镇)?说出它们之间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
2.以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为指标进行划分,你的家乡属于什么类型的区域?具有怎样的特征?
3.你家乡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区域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这些联系对你家乡发展的影响。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联合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划分的相关知识。第1题,进行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
A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联合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2.关于我国生态功能区划分的基本特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不具有开放性
C.每个生态功能区具有动态性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整体性特征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生态功能区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类型及范围都可以变动,即有动态性;每个生态功能区内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各个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B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3.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自然区域
B.都属于经济区域
C.四者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
D.甲、乙属于文化区域
C
第3题,四地都有人文建筑工程,不属于自然区域,同时也不属于经济区域;从景观图来比较,四地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都江堰不属于文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