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思路
五个教学活动:
教学铺垫、
书声琅琅、
释义美文、
品词酌句、
文采飞扬
课堂活动
一、教学铺垫
(一)积累一组词语(描山绘水的四字词语)
峰回路转 山清水秀
山高水长 尺幅千里
山光水色 山水相连
水平如镜 寻幽探胜
一丘一壑 模山范水
尺山寸水 临水登山
请全体同学齐读一遍,还有好多描山绘水的词语,今天我们要学习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用生花妙笔,同样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却仅用一百多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二)了解一个作家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皆已亡佚。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皆以写景见长。
(三)明了一段背景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虽然只是片段,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四)积累一种文体
“骈体文”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开头的“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
二、书声琅琅(感受富春江的意境美)
(一)自由出声朗读(圈点勾画重点难点字词句)
(二)明确注音节奏(教师范读、指名朗读、媒体明确、学生批注)
1.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2.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3. 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4. 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
(三)全班齐声诵读
三、释义美文
1、根据课下注释译读文章,媒体明确全文译文。
2、学生齐读译文。
四、品词酌句(品味吴均的语言美、志趣美)
1、抓特征。
(1)富春江水有何特点?(原句回答)
(2)文中“ ”这句话,使用了 的方法,让我感受到了富春江山(水) 的特点。
2、探主旨。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话?说一说作者的情趣。
五、文采飞扬(任选一项完成)
1、结合本文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两岸连山无缺处,
石潭上竹树环合,
2、美写富春江
将全文或某一段改写成优美的写景散文。
3、你一定去过不少美丽的地方,可以仿《与朱元思书》,写一段小景文。
六、阅读拓展
课后阅读吴均的“吴均三书”中的其他两篇:
《与施从事书》
《与顾章书》
七、作业布置。
将古文改写成一篇文笔优美的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