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三峡》——大笔点染,奇美三峡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读文章中描写景物的精彩语句。
知识铺垫: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自幼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三峡风光,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进行一次三峡之旅。
这节课,我们一共有三个学习活动:
一、趣味识字
二、美妙朗读
三、精段欣赏
活动一:趣味识字
学习方法:在文中圈一圈带“山”旁、 “氵”旁的字,结合文章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巴东三峡 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 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 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 峻:jùn,高而陡峭。
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 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 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 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 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 沾:浸湿。
小结:可以通过这样的识字法,感受到三峡山水的特点。
活动二:美妙朗读
1.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出霜旦 故/渔者歌曰
2.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四字词语的节拍主要是二二节拍。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沿/溯/阻绝 沿溯两个词,读开。
清/荣/峻/茂 一个字一种事物,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四字读开,一字一顿。
猿鸣三声泪---沾---裳---”情感要读出来,一字一拖音,一字一感慨,一位辛劳的渔者在倍感三峡秋季的凄凉后,听到高猿长啸,不觉黯然销魂,泪流满面,举袖掩涕。
4.译读课文。
同伴疏通文意,要求一读一译。
重点词句检测。
自: 自非: 陵:虽:或: 御: 以: 良:
肃: 响: 阙: 至于: 略无:属引:
沿溯阻绝: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重点段落检测。(翻译第三段)
活动三:精段欣赏
话题“我们一起发现第三段文字的表达之美”。
点拨:可以从动静、高低、色彩、线条、镜头等角度来欣赏。
学习方法:自主批注后小组合学。
课中小结:
美在景物的摄取:就像摄影师一样摄影景物的一角,有山 ,有水 ,有动 ,有静 ,有声 ,有色 。“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之中还有声音 ;“回清倒影”中“回清 ”这里面也有声音,这是暗写声音 。
美在视角的变化:从俯视的角度写的是素湍绿潭;从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 。
美在线条的组合:这个线条需要我们去想象,回旋的清波,是圆的弧线;高山矗立,很峻峭,是直线。怪柏是奇异的曲线,飞瀑跌落是很漂亮的长长的弧线。
美在景物的映衬:本来写潭水就够了,再写倒影。景物的层次就增加了;写山,写山顶就够了,山顶上还有怪柏;写山就够了,但山上还有瀑布。瀑布和山映衬,绝巘和怪柏映衬,倒影和绿潭映衬,这所有的景物都互相映衬。
美在语言的秀丽:“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就很秀丽。
美在语言的生动:“回倒清影”“飞漱”,还有“怪柏”,都很生动。
美在语言的精练:特别“清”“荣”“峻”“茂”四个字给我们概括出了不同景物的美点。
美在层次的清晰:先点时令,“春冬之时”是总写时令。然后写江水,然后写山岩,最后总说一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其实是对前面景物的总说。总起——分写——总说 ,层次清晰,情景交融。
全文总结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
方法:用五字短语将三峡中的景点描述出来,如高耸的峭壁,回旋的清波,每人说一处,不和其他同学重复。
明确: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连绵的群山,雄伟的屏障,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苍翠的怪柏,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示着三峡的奇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