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一地理期末总复习能力提升《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高 B.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西藏
C.图示地区每年净增长人口最多的是上海 D.上海、北京、江苏已经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上海市的出生率比北京高,但是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活医疗水平高 D.文化教育水平高
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从“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4.根据2000~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5~6题。
年份 总人口/万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家庭人口规模/人
1964 4 452.21 3.37 14.83 4.09
1982 6 052.11 5.55 15.82 3.91
1990 6 705.68 6.79 21.24 3.66
2000 7 438.07 8.76 41.49 3.23
2010 7 966.24 9.94 45.86 3.18
5.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省在1964~2010年期间( )
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农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6.解决该省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最可行的是( )
A.鼓励生育 B.推迟退休年龄 C.接纳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5岁人口过少,需要提高人口出生率 B.2034年,16~59岁人口达57.9%,劳动力充足
C.2005~2034年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8.关于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出生率从建国后一直维持在高水平波动状态B.建国后我国人口死亡率逐渐下降
C.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延长D.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9~10题。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22.89% 70.15% 6.96%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 16.60% 74.53% 8.87%
9.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鼓励生育 B.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据此完成11~12题。
年份 ① ② ③ ④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1.5 3.9 0.8
自然增长率/% 2 1.3 0.2 0.7
11.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12.目前该国( )
A.外迁人口增多 B.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C.老龄化趋势减缓 D.社保负担减轻
二、综合题
1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4月11日,我国政府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2·1·c·n·j·y
材料二: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大陆人口共1 339 724 852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材料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
年龄构成 人口数 所占比例
0~14岁人口 222 459 737人 占16.60%
15~59岁人口 939 616 410人 占70.14%
60岁及以上人口 177 648 705人 占13.26%
注: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 66 558万人 占49.68%
农村人口 67 415万人 占50.32%
注: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从材料中分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多、增长快,社会、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
B.人口的年龄结构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稳定低生育水平可以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
D.稳定低生育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全球的人口增速
(3)从材料中可看出,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是__________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教育网
(4)这种人口增长模式会给我国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14. 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出处:21教育名师】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年到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21*cnjy*com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A 3.D 4.C 5.C 6.D 7.D 8.A 9.D 10.D 11.D 12.B
二、综合题
13. (1)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或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
(2)A (3)现代型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4)老龄人口比重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14. (1)1 (2)2010 (3)1986 1990
(4)1953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省区平均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读图,两省区人口流动的趋向是( )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 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
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 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总数为1 ( http: / / www.21cnjy.com )37 05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 ②十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过高 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④ D.①③
下表是“2005年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读表完成6~7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0.514 2.014 1.468 0.494 0.176
女性人口/万人 0.384 4.710 1.163 0.401 0.178
6.表中所示迁入人口比重大的是( )
A.男性青壮年 B.女性青壮年 C.男性儿童 D.女性中老年
7.由表可知,该市规模突出的产业可能是( )
A.第三产业、轻工业 B.高新产业、重工业
C.重工业、第三产业 D.轻工业、高新产业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200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回答10~12题。
10.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2.影响四大地区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策因素
二、综合题
13.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1月18日中国经济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讯 2011年我国内地有流动人口2.30亿人,比上年增加828万人。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材料二: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的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流动人口的52.1%来自安徽和江苏。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下图是“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根据材料1,说明人口迁移、流动趋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人口迁移对流入区的影响。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3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A 3. D 4.D 5.C 6.B 7.A 8.B 9.C 10.A 11.D 12.C 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13. (1)高 外来人口增加
(2)低 人口迁出 (3)增加 经济因素
(4)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
14. (1)人口的流动方向和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水平相协调。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来源:21cnj*y.co*m】
(2)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版权所有:21教育】
(3)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读表回答1~2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亿人 合理人口密(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气候区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1.表中所列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011年5月16日,广州市统计局在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会议室召开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据统计,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 270.08万人。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据此回答3~5题。
3.“1 500万”的数值是( )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 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
4.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 B.就业紧张
C.废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环境 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
5.下列措施可以使“1 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加大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努力开发当地的淡水资源以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7.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下图为“四个国家1960年和2011年人口数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国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长量最小 B.美国人口的增速最高、增长量最大
C.印度人口的总量最大、增速最高 D.沙特阿拉伯人口的总量最小而增速最高
9.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国家是( )
A.沙特阿拉伯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10.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表”,回答11~12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万人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法新社2010年5月22日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由于大量外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寻求借其繁荣经济的光,中国正在考虑制定其首部《移民法》。《移民法》很有可能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2-1-c-n-j-y
材料二:中新网2009年12月31日电 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侨报》报道,2010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达3亿零84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多万人,人口增长率为0.9%。人口普查局人口估算部主任普斯沃夫29日表示,美国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新出生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也有国际移民的因素,2009年大约有近90万移民移居美国,大约每37秒钟就有一位外国移民移居美国。 21*cnjy*com
材料三:下图为“美国人口及部分资源消耗所占世界比重图”。
(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2)结合我国人口国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地区未来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淡水/km2
0.001 0.001 2 000
材料二: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km2 耕地/km2 森林面积/km2 年径流总量/m3
6 200 22万 8万 7.5万 5 105亿
材料三: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平方千米,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面积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淡水_______。
(2)20年后,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
(3)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是________,仅从有利于增加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分析,这种资源应如何利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D 3.C 4.D 5.B 6.A 7.C 8.D 9.A 10. C 11.D 12.B 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13. (1)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2)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降低我国环境承载压力。
(3)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数量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负相关。美国人口基数较大,这种人口基数大的特点若再与人口快速增长相结合,必然会出现庞大的人口增长总量;若再与高消费结合,会给美国和全球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14. (1)0.001 3 km2/人 0.001 2 km2/人 8 234 m3/人
(2)耕地 20年后,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而减少。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使其效益最大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