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
【课前准备(作业)】
1.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采访知识,提前设计以“诚信”为话题的采访提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并保留材料、整理成册。
2.一二号,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演讲稿,说说如何才能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3.三四号,收集有关诚信的资料(包括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诚信的丰富内涵,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初步分类整理到摘抄本。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诚信的经典论述,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理解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
2.自主设计采访提纲,评判个人行为与社会现象,塑造自身价值观。
3.了解演讲的相关知识,组织开展演讲会,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辨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教学难点:学习写作演讲稿,学会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信”
用七年级学过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蕴含的道理导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信”字最初的含义。(“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表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设计意图】由七年级学过的文章引入,学生可以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二、资料展示,知“信”【书本中的“信”】
引经据典话诚信(教师指导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
1.汇总本组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进行分类汇总(可将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观点类和事例类,也可以将所有资料划分为“正面”和“反面”两类),再以小组为单位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小册子,放入班级图书角。
2.研读整理后的资料,小组内讨论:我国古代典籍中出现的“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能在培养学生资料整理能力、辩证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信”的理解。
三、思维拓展,思“信” 【生活中的“信”】
环顾身边思诚信(教师指导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
1.以小组为单位,分享采访故事,表达采访感想,做到大方自然、条理清晰。
2.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小组展开讨论:诚信缺失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思维的火花。【思辨(正反论证)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采访的相关收获,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中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四、演讲实践,说“信” 【实践中的“信”】
班级演讲说诚信(教师指导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
1.完成演讲稿的同学在小组试讲。组员认真倾听,评选出组内优秀演讲稿。
2.小组推荐精彩演讲稿和出色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会,小组通力合作共同修改演讲稿,并为演讲者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辨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3.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会。
【设计意图】在演讲活动中,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从自身出发,将“诚信”践行于实际行动中。
五、作业设计
1.一个积累:所有学生在摘抄本上积累“诚信”相关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一个分享:每个学生录一个“诚信”相关的演讲视频,在班群内分享。
3.一个辩驳: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信”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