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长安三万里》主题阅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长安三万里》主题阅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3 17:24:40

文档简介

《长安三万里》主题阅读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
材料一:
据搜狐网7月8日消息:作为追光动画十周年的主打力作《长安三万里》在7月8日登陆影院上映,首日便累计票房破亿,成为了暑期档第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电影,尤其是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的追捧。作为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
材料二:
电影以李白、高适、杜甫等著名诗人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长安这座辉煌都市中的生活、友情和创作。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段历史的悲壮与荣光。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材料三:
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影片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诗歌与故事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材料四: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江奔流,百鸟翔集,诗人放声吟唱,响彻云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片尾,李白历经坎坷终见曙光,观众为之感慨、为之舒怀。创作者用酣畅的视听叙事展现大唐气象,也让人们熟知的这些唐诗意境一新。
②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被称为“国漫之光”,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单片超50亿元票房、1.4亿人次观影的盛况,再到《长安三万里》引发的观看热潮和持续热议……10年来,我国动画电影票房前20部作品中,9部取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燃情的“国风动画”,以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用数字技术呈现瑰丽想象,探索中国风格,追求中国气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讲述的一个缩影。
③不只是动画,也不只是电影。近年来,我国文艺领域“国潮”涌动、“国风”劲刮。舞台上,《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国宝文物”翩然起舞;荧屏上,《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斯文江南》,典籍文字气韵生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示华夏独特时间观,“燕山雪花大如席”以浪漫想象穿越时空,徐徐打开的“中国门”迎纳四海宾朋……国风国潮牵动的,不仅是器物、人物和故事,更是审美、情感和认同;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赓续文脉、续写辉煌的文化自觉,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④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文艺创新的成功探索向我们昭示: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这个正反馈,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必将推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15日)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三万里》的播出,点燃了唐诗热,创作者用酣畅的视听叙事展现大唐气象,也让人们熟知的这些唐诗意境一新。
B.《长安三万里》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近年来。
C.《长安三万里》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的追捧,所以这部动画电影只适合儿童观看。
D.传统文化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2.请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长安三万里》“火出圈”的原因。
3.学校“动漫社”就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文艺创作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话题进行采访,请你结合材料四发表你的看法。
(二)
因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高适再度在公众视野间“走红”。初语文学社推出《唐朝那些诗人·高适》专栏,为我们讲述灿若繁星的唐朝诗人故事。
版面一
旧唐书·高适传(节选)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会禄山之乱,征于翰②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③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版面二
唐才子传(节选)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④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⑤迄大历述作才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版面三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有道科:唐朝科举制科的一个科目,兴于汉代。高适天宝八年经推举考中此科。②翰:哥舒翰,唐朝名将,曾屡次打败吐蕃,爵至凉国公。③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④衮衮:同“滚滚”,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⑤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后文的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
4.请你帮助文学社同学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及翰兵败 关联课内:及其家穿井 ①
谒见玄宗 结合语境 ②
未足为耻 联系成语:微不足道 ③
以功名自许 查阅字典:①答应 ②表示约数 ③期许 ④ (序号)
5.言为心声,请帮文学社同学设计高适语言的朗读脚本,更好了解高适为人。
高适语言: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小贴士:朗读脚本就是从感情基调、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朗读设计。
6.请向文学社同学描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所展现的画面。
7.同为高适作传,文学社成员在选择材料时犯了难,有人认为只选版面一即可,有人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取,试结合材料给他们提点建议。
8.《旧唐书》有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踏上仕途,年已46岁。结合三则材料为文学社同学撰写120字左右的《高适的长安三万里·启示篇》作为本专栏的版面第四部分。
试卷第2页,共4页
试卷第1页,共4页《长安三万里》主题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搜狐网7月8日消息:作为追光动画十周年的主打力作《长安三万里》在7月8日登陆影院上映,首日便累计票房破亿,成为了暑期档第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电影,尤其是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的追捧。作为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
材料二:
电影以李白、高适、杜甫等著名诗人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长安这座辉煌都市中的生活、友情和创作。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段历史的悲壮与荣光。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材料三:
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影片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诗歌与故事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材料四: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江奔流,百鸟翔集,诗人放声吟唱,响彻云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片尾,李白历经坎坷终见曙光,观众为之感慨、为之舒怀。创作者用酣畅的视听叙事展现大唐气象,也让人们熟知的这些唐诗意境一新。
②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被称为“国漫之光”,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单片超50亿元票房、1.4亿人次观影的盛况,再到《长安三万里》引发的观看热潮和持续热议……10年来,我国动画电影票房前20部作品中,9部取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燃情的“国风动画”,以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用数字技术呈现瑰丽想象,探索中国风格,追求中国气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讲述的一个缩影。
③不只是动画,也不只是电影。近年来,我国文艺领域“国潮”涌动、“国风”劲刮。舞台上,《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五星出东方》,“国宝文物”翩然起舞;荧屏上,《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斯文江南》,典籍文字气韵生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示华夏独特时间观,“燕山雪花大如席”以浪漫想象穿越时空,徐徐打开的“中国门”迎纳四海宾朋……国风国潮牵动的,不仅是器物、人物和故事,更是审美、情感和认同;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赓续文脉、续写辉煌的文化自觉,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④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当前文艺创新的成功探索向我们昭示: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创造,文化创造增强文化自信。强化这个正反馈,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必将推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15日)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安三万里》的播出,点燃了唐诗热,创作者用酣畅的视听叙事展现大唐气象,也让人们熟知的这些唐诗意境一新。
B.《长安三万里》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近年来。
C.《长安三万里》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的追捧,所以这部动画电影只适合儿童观看。
D.传统文化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2.请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长安三万里》“火出圈”的原因。
3.学校“动漫社”就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文艺创作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话题进行采访,请你结合材料四发表你的看法。
【答案】
1.C
2.①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②观众在电影中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体会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③大量唐诗元素的融入,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3.①利用新技术呈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②传统文化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舞蹈、综艺、奥运开幕式等;③呈现的内容丰富化,器物、人物、故事,更可以是审美、情感。④创作者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C.有误,结合材料一“作为追光动画十周年的主打力作《长安三万里》在7月8日登陆影院上映,首日便累计票房破亿,成为了暑期档第一部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电影,尤其是片中有多首唐诗名句的视觉化呈现,深受孩子们的追捧”可知,《长安三万里》适合全年龄段观看,所以“这部动画电影只适合儿童观看”的说法有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材料一“作为一部以唐代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可概括出:电影借助顶级动画技术展现出大唐多地盛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气象万千的盛唐风貌,诠释独属中国人的浪漫;
由材料二“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这一段历史的悲壮与荣光。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述,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可概括出:观众在电影中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唐朝的历史和文化,体会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由材料三“电影中融入了大量的唐诗元素,将诗歌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这种诗意的叙事手法让影片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影片中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展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诗歌与故事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享受到了诗歌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可概括出:大量唐诗元素的融入,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也能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材料四第①段“创作者用酣畅的视听叙事展现大唐气象,也让人们熟知的这些唐诗意境一新”和第②段“这些燃情的‘国风动画’,以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用数字技术呈现瑰丽想象,探索中国风格,追求中国气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讲述的一个缩影”可概括出:利用新技术呈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由第③段“不只是动画,也不只是电影。近年来,我国文艺领域‘国潮’涌动、‘国风’劲刮。舞台上……荧屏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可概括出:传统文化呈现的方式多样化,舞蹈、综艺、奥运开幕式等;
由第③段“国风国潮牵动的,不仅是器物、人物和故事,更是审美、情感和认同”可概括出:传统文化呈现的内容丰富化,器物、人物、故事,更可以是审美、情感;
由第③段“它所体现的,不仅是赓续文脉、续写辉煌的文化自觉,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第④段“5000多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丰沛源泉,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可概括出:创作者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二、文言文阅读
因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高适再度在公众视野间“走红”。初语文学社推出《唐朝那些诗人·高适》专栏,为我们讲述灿若繁星的唐朝诗人故事。
版面一
旧唐书·高适传(节选)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会禄山之乱,征于翰②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③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版面二
唐才子传(节选)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④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⑤迄大历述作才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版面三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有道科:唐朝科举制科的一个科目,兴于汉代。高适天宝八年经推举考中此科。②翰:哥舒翰,唐朝名将,曾屡次打败吐蕃,爵至凉国公。③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④衮衮:同“滚滚”,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⑤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后文的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
4.请你帮助文学社同学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及翰兵败 关联课内:及其家穿井 ①
谒见玄宗 结合语境 ②
未足为耻 联系成语:微不足道 ③
以功名自许 查阅字典:①答应 ②表示约数 ③期许 ④ (序号)
5.言为心声,请帮文学社同学设计高适语言的朗读脚本,更好了解高适为人。
高适语言: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小贴士:朗读脚本就是从感情基调、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朗读设计。
6.请向文学社同学描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所展现的画面。
7.同为高适作传,文学社成员在选择材料时犯了难,有人认为只选版面一即可,有人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取,试结合材料给他们提点建议。
8.《旧唐书》有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踏上仕途,年已46岁。结合三则材料为文学社同学撰写120字左右的《高适的长安三万里·启示篇》作为本专栏的版面第四部分。
【答案】
4. 等到 拜见 值得 ③
5.“且犹不足”“安”“乎”要读重音,“且犹不足”语速较慢,要读出对军卒的同情,“安可得乎”语速加快,语调高昂,要读出对李大宜的愤怒之情。(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设计)
6.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意思对即可) 7.我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择。从版面一中高适被举荐做官,后陈述兵败的原因可见其在政治军事上有较突出的洞察之明,版面一侧重高适的政治才华;从版面二中高适五十岁开始写诗以及人们传唱他的作品,作品收录等可见版面二所记内容侧重于高适的才学品性与成就。虽然都是传记,但是侧重点不同,两个版面可以互为补充,让人们对高适有更全面的了解。
8.《高适的长安三万里·启示篇》:高适年少家贫,但是凭借自己窥察洞明的本领,被他的伯乐张九皋、哥舒翰、玄宗等所发现,在仕途上越走越远,可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当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抓住时机;46岁登上仕途,年五十始学为诗,大器晚成又何妨,逆袭的人生没有早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因此沮丧、沉沦,豪迈豁达,才能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至少写出3点)
【解析】
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等到哥舒翰兵败;“及其家穿井”的意思是“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由此可知,“及”的意思是“等到”;(2)句意:拜见玄宗。谒,拜见;(3)句意:不值得是耻辱之事;“微不足道”的意思是“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由此可知,“足”的意思是“值得”;(4)句意:以建功立业自我期望。许,期望;故选③。
5.本题考查朗读技巧。
朗读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感情,一是重音。高适所说的话是面见皇帝时,为哥舒翰求情时所说,因此应恭敬但又痛心疾首,语速宜沉重缓慢。“食仓米饭且犹不足”应读出愤慨之感,“安可得乎”中的“安”“乎”应重读,表现高适的不平之气。
6.本题考查描述诗句画面。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描写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勾勒了送别时荒凉壮阔、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渲染了一种即将与友人分开的不舍氛围。据此可以描述为: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择。根据材料一中“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等句子可知,高适劝谏的事,在材料二中却未见记录,材料一中的记载表现了高适在政治军事上有较突出的洞察之明;根据材料二中的“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等句子可知,材料二所记内容偏重传主的才学品性,记录传主的文学活动与成就,对于高适的政治活动、为官业绩、政治才华等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略过不表。为高适作传,两文各有侧重,两个版面需要都选取,这样可以互相补充。
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作答时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语言要有条理。如:从高适的政治生涯可知,高适年少家贫,但是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华,在政治上越走越远,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高适五十岁开始写诗,终有所成就,优秀的作品被人传扬吟诵,可见大器晚成也无妨;高适面对逆境,没有沉沦下去,而是有着积极豁达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惧风雨,创造人生的辉煌。
【点睛】参考译文:
版面一:
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透彻的了解。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辅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任命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拜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像这样,打仗能取得胜利吗?陛下因此向西前往蜀中,躲避毒害,不值得是耻辱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称赞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版面二:
高适,字达夫,还有一种说法是仲武,沧州人。高适崇尚气节,谈论王业与霸业,滔滔不绝,从不厌倦。他遭逢国家多难之时,以建功立业自我期望。到五十岁,才学写诗,立即就写得很好,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有很多发自肺腑的语句。每写完一篇,好事的人总喜欢传扬吟诵。高适曾到汴州,和李白、杜甫相会,酒酣耳热之际登上吹台,慷慨悲歌,迎风怀古,没有人能揣测他们的心情。相互间有许多唱和之作。现在高适还有诗文等二十卷著作,以及他编选的从至德到大历年间作者二十六人的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都传世。
版面三: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试卷第6页,共7页
试卷第5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