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章 植物与土壤练习
姓名 学号 www.21-cn-jy.com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增产实验,结果收获时每棵大白菜重约4千克。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
来自-----------------------------------------------------------------------------------------------------------------( )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 土壤中的有机物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2.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结构是------------------------------------------------------------------------------------( )
A. 保卫细胞 B. 气孔 C. 叶片 D. 根毛
3.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经过的途径是------------------------------------------------------( )
A. 土壤→根毛→导管→叶肉→气孔→大气 B. 土壤→导管→叶脉→气管→表皮→大气
C. 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D. 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4.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结构、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 气孔、导管、根毛 B. 根毛、气孔、导管 C. 根毛、导管、气孔 D. 导管、气孔、根毛
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
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 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 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 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6.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
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的二氧化碳,降低
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来实现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7.斑竹长成后茎不能逐年增粗,而香椿树却能逐年增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斑竹茎中无形成层,而香椿茎内有形成层 B.斑竹茎中无木质部,而香椿茎内有木质部
C.斑竹茎外部无粗糙的外树皮,而香椿茎的外部有粗糙的外树皮
D.斑竹茎内无导管和筛管,而香椿茎内有导管和筛管
8.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原因是------------------------------------------------------------( )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 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③内有输导组织
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比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A. 只有①④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全部都是
9.“兰溪白枇杷”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 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 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D. 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
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在下图所示土壤中种植玉米,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
( )
某植物茎横切面的构造示意图如图甲,其叶片切面的构造示意图如图乙,整株植物体内物质运输
方向的示意图如图丙。则下列有关水分运输的部位与箭头所示的运输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运输方向如戊所示
B. 甲和丁;运输方向如戊所示
C. 乙和丁;运输方向如己所示
D. 乙和丙;运输方向如己所示
12.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原因是----------------------------------------------------------( )
A. 可加快水分蒸腾 B. 可减少水分散失 C. 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D. 利于氧气逸出叶片
13.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的原因是-------------------------------------------------------------------------( )
A. 植物吸收的并不是土壤中的无机盐 B. 植物吸收的只是水和无机盐
C. 土壤对植物生长并没有作用 D. 根只吸收水和含氮、磷、钾的三类无机盐
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在配制第二种营养
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 )
C.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农民伯伯在耕作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农耕问题,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
的是----------------------------------------------------------------------------------------------------------------( )
A. 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 B.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C. 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蒸腾作用D. 为提高产量对果树皮环割——阻止有机物向下运输
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
间。这段时间内---------------------------------------------------------------------( )21·cn·jy·com
A. 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C.根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 )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如图所示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装置中的水不蒸发),仅细管中
部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
A.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 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 植株吸收的水量 D. 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将一定量燃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 过滤并收集
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这些
物质可能是----------------------------------------------------------------------------------------------------------(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砂粒 D. 腐殖质
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
无机盐是①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取2棵相同的大豆幼苗,一棵浸在蒸馏水中培养,另一棵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过一段时间后,
在 里培养的大豆幼苗变得瘦弱萎蔫了,而另一棵则长得健壮。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
要水,还需要 。
为了寻找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目不一样多的证据,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
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如果下表皮的气孔数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则实验
过程中可以看到 的现象。
有些俗语能形象地说明一些生物现象,如“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说明运输有机物的 位于“树皮”
内;“笋有多大,竹有多粗”说明竹(单子叶植物)没有 ,不能长粗。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营养液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1)式①和式
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一般要求无土栽培于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目的是
(填“减弱”或“增强”)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式①中的a是 。
式①: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式②: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无土栽培的植物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的。
(3)选择两株生长状况相似,叶片数量不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入烧杯中。
烧杯装有用油层密封的、质量和浓度相同的同种营养液,将烧杯置于已
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同时将两烧杯置于同处阳光下照
射一段时间。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
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图甲所示), 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
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图乙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变红的结构是 ,图乙中变红的结构
是[ ] 。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
通过[ ]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 图乙中的[3]是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
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形成[4] 。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让叶片上的气孔 ,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
而提高植物的 作用,缩短实验时间。
26.如图是叶片上的气孔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
(2)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
图中的 ,这样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
(3)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因为 。
27.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根据表回答:
(1) 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阶段。
生长阶段 平均每日耗水量(立方米/亩)
播种~出苗 0.55~0.75
出苗~开花 0.68~1.20
开花~结实 1.33~2.11
结荚~成熟 0.82~1.34
(2) 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
其主要用于 (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开花结
(3)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 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21教育网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9.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
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 ℃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
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
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
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
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的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
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
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
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某同学为了研究“气
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
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 作用。
(2)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 ,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31.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如图所示,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
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挺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请你帮助
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
是 (填字母)。
a. 清水、清水 b. 清水、10%(溶质质量分数)的盐水
c. 10%(溶质质量分数)的盐水、10%(溶质质量分数)的盐水 d. 10%(溶质质量分数)的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C、D两幅图中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的是 。
四、分析计算题(每空1分,(4)4分,共10分)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32.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21cnjy.com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
(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
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4)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
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9张PPT)
复 习 课
一、本章知识结构:
土壤
组 成
性 状
类 型
主要威胁因素
土壤生物
土壤非生物
水分、矿物质、空气、腐殖质
黏性、通气性、保水保肥性等
砂土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污染、过度开发和利用等
植
物
与
土
壤
植物
形态结构
根系
直根系、须根系
根尖结构
根冠、分生区、
伸长区、根毛区
功 能
根
植物
功 能
根
固定
吸收
主要部位:根毛区
功 能
茎
形 态
结 构
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匍匐茎
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运输水、无机盐
运输有机物
木质部导管
韧皮部的筛管
叶
结 构
表皮(气孔)、叶肉、叶脉
功 能
蒸腾作用
影响因素、意义
二、土壤的组成和类型
1、土壤生物
生活在土壤中的 、 、 、 ( )等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的分布受 的影响。
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是指: 、 、
、 、 、
环境特点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细菌、真菌
土壤的温度
疏松程度
湿度
光照
植物生长状况
2、土壤物质
土壤中有 、 、 、 等
物质。
水分
空气
无机盐
有机物
3、土壤的形成
岩石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因素的作用下,可以 _____ 成为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土壤中腐殖质的主要来源是生物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长期的风吹雨打
冷热交替
生物的作用下
生物的排泄物
风化
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 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 年。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 着。
缓慢
100 ~ 400
1000
继续
4、土壤的类型及性状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
土 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
土 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
土 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
透水性能强,易干旱。
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
时硬。保水、保肥能力
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
通气、透水,能保水、
保肥。宜于耕种。
1、下列不属于土壤生物的是-------------( )
A.土壤中的微生物 B.土壤中的番薯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土壤中的动物
C
2、陆地上生活的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因为
土壤为各种各样的植物生长提供了-------( )
A.种类繁多的营养物质 B.各种各样的食物
C.水分 D.各种各样的无机盐
D
3.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
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
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
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B
4、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说法
错误的是---------------------------------------( )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D
5、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
土壤
A
三、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根的形态结构功能
1、植物的根有 、 、 三类。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2、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① 直根系
② 须根系
3、根的功能:
① 固定植物体
②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根吸水失水的部位:
根尖
(根毛区)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是直根系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是须根系
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来。
5、根尖结构的细胞特点及主要作用
根尖结构 细胞结构特点 主要作用
根 冠
分生区
(生长点)
伸长区
根毛区
(成熟区)
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疏松,
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
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没有液泡,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具分裂能力。
停止分裂,体积增大变长,能较快生长。
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至成熟,分化为各种组织,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
保护作用
分生作用,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
使根伸长,伸向土壤深处。
根尖吸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具吸收作用。
6、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
土壤溶液的浓度
A. 吸水
细胞液的浓度
>
B. 失水
细胞液的浓度
<
土壤溶液的浓度
7、 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用于构建植物体
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
缺少某种无机盐,出现症状
缺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
缺磷元素生长缓慢, 植株暗绿带红。
缺钾元素植株矮小,叶片上许多褐斑。
1、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 )
A. 根系分布的范围大小
B. 根系分布的深度大小
C. 有无主侧根之分
D. 根系中根的数量多少
C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土壤结构 ②土壤肥力 ③光照强度
④水分状况 ⑤通气状况-----------------(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B
3、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途径:
土壤→ 细胞→ 细胞→根的 部
导管→植物体各结构。
根毛
皮层
木质
4、浇水过勤,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往往
会使植物的根腐烂,使植物死亡,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毛无法吸水
B.水分过多,缺乏氧气,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
D.根吸水过多,使根的细胞胀破
B
5、“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
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合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
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易被农作
物吸收的硝酸盐。因此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C
6、在玉米苗期,农民第一次浇足水后,较长一段
时间内不再浇水,其目的是------------------( )
A.增强玉米抗涝能力 B.提高土壤温度
C.增加玉米抗干旱能力
D.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
D
7、将两块同样大小的萝卜条甲、乙分别放入装
有清水和盐水的两个烧杯中。请据图回答:
(1)一段时间后,甲萝卜条变得 ,原因是细胞
;乙萝卜条变得 ,原因是 。
(2)该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浓度与 浓度大小。当 浓
度大于 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硬挺
吸水
皱缩
细胞失水
细胞液
周围溶液
周围溶液
细胞液
(二)、茎的形态结构功能
1、地上茎形态: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
2、地上茎类型:
草质茎
木质茎、
3、双子叶植物的木质茎的结构
树皮
木质部
形成层:
髓:
贮藏营养物质。
外侧:
韧皮部
内侧:
外树皮
保护作用
筛管:
韧皮纤维:
输导有机物
支持作用
细胞能分裂增生,使茎加粗。
导管:
木纤维:
输导水无机盐
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茎的功能:
①支持作用;
② 输导作用;
④也有繁殖作用;
⑤ 许多幼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 贮藏作用;
5、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与功能
存在
部位 细胞特点 功 能 输送
方向
导 管
筛 管
木质部
死细胞、细胞
之间横壁消失
输导水
和无机盐
韧皮部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输导
有机物
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输导作用
自下而上运输
自上而下运输
1、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外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具有 和输导 作用。
(2)、图中②是 ,它能够使茎加粗,肉眼___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
(3)、图中③是 ,具有输导 和 的
作用。
韧皮部
保护
有机物
形成层
不能
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2、下列有关植物体茎作用的说法
①运输营养物质 ②支撑植物体
③使叶更好地伸展在空中,接受阳光进行光
合作用 ④吸收有机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B
3、体育课上拔河用的大麻绳子,十几个人也拉
不断,具有很强的韧性;木制的篮板框任你
用多大的力气砸框,也不会破损 ,有很强的
硬度,它们分别取自茎的----------------( )
A.韧皮部和形成层 B.木质部和木纤维
C.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D.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D
4、王芳在采集的野外生长的茎的横切面上,发
现有5个年轮,而中间的年轮特别狭小。访问
当地人得知,该年降水平均且丰富,气温比较
高,导致植物的年轮特别窄的可能原因是( )
A.干旱 B.气温
C.蝗灾 D.缺乏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D
5、在树干上乱刻乱画,可能导致树木死亡的原因
是---------------------------------------------------( )
A.切断了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
B.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C.切断了向上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D.切断了运输水、无机盐和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B
6、桃树和水稻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桃树茎粗,水稻茎细
B.桃树茎有形成层,水稻茎无形成层
C.桃树茎有年龄,水稻茎无年轮
D.桃树茎有树皮,水稻茎无树皮
B
(三)、叶的形态结构功能
1、一片叶是由 和 组成的。
叶柄
叶片
2、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
密切相关。
环境
3、叶片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
上表皮
(韧皮部、木质部)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下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
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
半月形的是保卫细胞。
里面有叶绿体,内壁厚。
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
一般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
4、叶片的功能
(1)光合
作用
(2)蒸腾
作用
概念: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意义:
①. 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
②. 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影响
因素:
大气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门户”
—气孔
气孔的开放与闭合由
成对的保卫细胞控制。
2、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1、蒸腾作用对植物生长的意义是--------( )
①降低叶片的温度,避免阳光灼伤
②促进根系吸收水分和水分向上运输
③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D
A
3、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
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B
4、把一刚摘下果树枝装在水瓶中,如图所示,用
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
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A
5、夏天大树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
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蒸发汽化会吸收环境中的热量,所以气温低。
植物蒸腾作用散发水分,
6、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度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
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
的等高位置上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植物运输水分的速度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植物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
采取的措施是 。
植物叶面积越大,运输水分的速度越大。
导管
输导
剪去部分枝叶(叶片)
四、保护土壤
1、当土壤中含________过多,超过土壤的_____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 、 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_____,间接被人体_____,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有害物质
自净
组成
结构
积累
吸收
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 和
。土壤污染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污染等。过度开发
是指人们对土壤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
和 等。而过度开发会导致
水土 和土壤 化、 化,使地球上
的土壤资源面临危机。
土壤的污染
过度开发
物理污染
化学污染
生物污染
过度放牧
过度垦荒
流失
沙漠
盐渍
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
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可能
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C
2、一节废电池相当于一颗“炸弹”,一节废电池
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主
要是因为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会
渗透出来造成-----------------------------------(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生物污染
C
3、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严重污染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
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D
4、严禁砍伐长江上游的天然林。这项措施对上游
地区来说,主要是为了-----------------------( )
A.改善大气质量
B.改善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当地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
D.降低当地气温的日夜差,从而减少洪灾
B
5、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某乡的封山育林
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
大量流失。
(3)当地不少村实现了全村沼气化,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
优点有 。
(4)比较封山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森林被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发。
氮、磷、钾矿物元素
清洁无污染
植树造林,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
时期 水土流失面积(×100m2)
封山育林前 1330
封山育林后 500
封山后增减数 -830
封山后增减率%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