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二课时
第2节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1.能阐述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式及原理。
2.能阐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所涉及的技术原理。
3.能阐述DNA片段扩增及电泳鉴定的实验流程。
2024/1/15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1)花粉管通道法(受体细胞:受精卵)
①用微量注射器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直接注入子房中;
②在植物受粉后的一定时间内,剪去柱头,将DNA溶液滴加在花柱切面上,使目的基因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胚囊。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024/1/15
②特点:a.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侵染能力。
b.农杆菌细胞内含有Ti质粒,当它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农杆菌转化法
①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此处“转化”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含义相同,实质都是基因重组。
③实验思路(过程):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使目的基因能够维持稳定和表达。
④具体转化方法:a.可以将新鲜的从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农杆菌共培养,然后筛选转化细胞,并再生成植株。
b.可以将花序直接浸没在含有农杆菌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然后培养植株并获得种子,再进行筛选、鉴定等。
Ti质粒
目的基因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含目的基因的重组Ti质粒
转入
农杆菌
导入
植物细胞
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DNA中
植物细胞
表现出新性状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
农杆菌转化法示意图
2024/1/15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1)受体细胞:受精卵。因为受精卵容易表现出全能性。
(2)过程: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提纯
利用显微注射将基因表达载体注入动物的受精卵中
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2+处理法
(1)受体细胞:常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广泛。优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易于培养。
(2)Ca2+处理法(感受态细胞法)的一般过程
Ca2+处理大肠杆菌
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将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其中
Ca2+的作用: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
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一般利用温度变化导入
2024/1/15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是否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PCR等技术
检测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或mRNA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目的基因插入成功或转录出相应的mRNA。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
从转基因棉花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目的基因成功翻译出蛋白质。
2024/1/15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
转基因生物 鉴定方法 成功标志
抗虫植物
抗病毒(菌)植物
抗盐植物
抗除草剂植物
获取目的基因产物的转基因生物
饲喂害虫(抗虫接种实验)
害虫死亡
病毒(菌)感染(抗病接种实验)
未出现病斑
盐水浇灌
正常生长
喷洒除草剂
正常生长
提取细胞产物与天然产品进行功能活性比较
功能、活性正常
2024/1/15
1.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棉铃虫是否对转Bt基因的抗虫棉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证据是什么?
科研人员对长江流域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监测,2011年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抗虫性属于中抗及高抗水平;2013年的数据表明,如果棉田周围存在大量天然庇护所,靶标害虫棉铃虫、红铃虫等并未对转Bt基因的抗虫棉产生明显抗性。在我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多个实验室中,通过毒素的连续抗性筛选,已经培育出多个高抗水平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
(一)实验原理
1.利用PCR在体外进行DNA片段扩增的原理:
(1)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2)PCR扩增DNA片段还利用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一次PCR一般要经历30次循环。
2.DNA片段电泳鉴定的原理:
(1)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
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
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
程就是电泳。
(2)PCR的产物一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
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迁移速率与之呈负相关)等有关。
(3)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染色,可以在波长为300nm的紫外灯下被检测出来。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10倍浓缩的扩增缓冲液(含Mg2+) 5μL
20mmol/L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等量混合液(实为dNTP) 1μL
20μmol/L的引物Ⅰ 2.5μL
20μmol/L的引物Ⅱ 2.5μL
H2O 28~33μL
1-5U/μL的Taq DNA聚合酶(即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1~2U
模板DNA (用量为1pg-1μg) 5~10μL
总体积 50μL
1.试剂:
(1)无菌水、琼脂糖;
(2)电泳缓冲液(TAE或TBE);
(3)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溴酚蓝);
(4)核酸染料(常用核酸染料为EB即溴化乙锭)。
(5)PCR反应体系的配方
(二)材料用具
2024/1/15
2.用具:
(1)PCR仪(自动控温,实现DNA的扩增);
(2)微量离心管(实际上是进行PCR反应的场所);
(3)微量移液器(用于向微量离心管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
(4)一次性吸液枪头(微量移液器吸取一种试剂更换一次枪头);
(5)电泳装置(包括电泳仪、电泳槽等)
1.DNA片段的扩增
移液
用微量移液器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或PCR试剂盒的说明书,在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各组分
离心
待所有组分都加入后,盖严离心管的盖子,将微量离心管放入离心机里,离心约10s,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提高反应速率)
反应
参照下表的参数,设置好PCR仪的循环程序。将装有反应液的微量离心管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循环程序 变性 复性 延伸
预变性 94℃,5min / /
30次 94℃,30s 55℃,30s 72℃,1min
最后一次 94℃,1min 55℃,30s 72℃,1min
可根据目的片段长度适当调整延伸时间
2024/1/15
(三)方法步骤
预变性:使DNA充分变性,以利于引物更好地和模板结合。
配制琼脂糖溶液
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用电泳缓冲液配制琼脂糖溶液,一般配制质量体积比0.8%~1.2%的琼脂糖溶液。在沸水浴或微波炉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稍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混匀
制备凝胶
将温热的琼脂糖溶液迅速倒入模具,并插入合适大小的梳子,以形成加样孔。待凝胶溶液完全凝固,小心拔出梳子,取出凝胶放入电泳槽内。将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
加样
将扩增得到的PCR产物与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混合,再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缓慢注入凝胶的加样孔内。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
电泳
接通电源,根据电泳槽阳极至阴极之间的距离来设定电压,一般为1~5V/cm。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
观察记录
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
2024/1/15
2.DNA片段的电泳鉴定
2024/1/15
(四)注意
1.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2.该实验所需材料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使用前,将所需试剂从冰箱拿出,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3.在向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组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4.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好一次性手套。
5.PCR扩增不能随意加大试剂用量。
2024/1/15
结果分析与评价
1.你是否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你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是几条条带?如果不止一条条带,请分析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
可以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到DNA条带的分布及粗细程度来评价扩增的结果。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应该是一条条带,该片段大小约为750bp。
如果扩增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有:漏加了PCR的反应成分,各反应成分的用量不当,PCR程序设置不当等。如果扩增结果不止一条条带,可能的原因有:引物设计不合理,它们与非目的序列有同源性或容易形成二聚体;退火温度过低;DNA聚合酶的质量不好等。
目的基因是否插入
mRNA
蛋白质
个体
转录
翻译
检测
检测
DNA分子杂交
分子杂交
抗原—抗体杂交
抗虫或抗病接种实验
现象
现象
现象
现象
是否出现杂交带
是否出现杂交带
是否出现杂交带
是否抗虫或抗病
鉴定
分子水平检测
个体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