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黑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浩瀚hàn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ǒu
B.舰艉wěi 遗嘱zhǔ 娴熟xián 眼花缭乱liáo
C.悄然qiāo 仲裁zhòng 溃退kuì 屏息敛声bǐng
D.要塞sài 镌刻juān 着陆zháo 殚精竭虑dān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建树 督战 由衷 惊心动魄 B.业已 浩翰 墨契 如梦初醒
C.酷似 箫洒 桅竿 白手起家 D.紧绷 仲材 轻盈 迎风招展
3.下面加黑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时,整个游泳馆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B.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在教育理论方面卓有成就。
C.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和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倾听着那微风细浪的絮语,心情无比舒畅。
D.这段话生动地描写出了总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7.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个字以内)(4分)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9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庄晓珊) 9月8日,以“肿瘤创新治疗的前沿与方向”为主题的2018年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海口开幕。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会见了参加峰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彼得·阿格雷、约翰·伯特兰·格登、谢尔登·格拉肖、阿达·约纳特等医学专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6分)
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下表是“归国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
B.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回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2)阅读,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11.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3分)
12.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①新华社武汉10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侯文坤、张悦姗)18日夜,全球目光落在世界东方、长江之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圣火即将到来。
②在武汉体育中心,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迎风招展,100多面国际军体成员国的旗帜齐齐飘扬。
③22时左右,开幕式现场灯光渐暗,所有人屏气凝神,将目光投向场馆的一角,盼望着,盼望着……
④“看!来了!来了!”
⑤万众期待中,取自人民军队诞生地“英雄城”南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圣火终于来了!八一田径队队员张文秀手持火炬进入会场,现场瞬间沸腾,她点亮了早已在场内等候的乒乓球队教练员王皓手中的火炬。
⑥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这团穿越了92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军队和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全军传递,所到之处,“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
⑦高举火炬,步伐矫健,沿着炫彩跑道,王皓跑步前进。在全场的注视中,他将圣火传递给八一射击队副队长金德。在热烈的欢呼声中金德步履轻快,继续向前。
⑧担任开幕式第三棒火炬手的是八一军事五项队运动员王堂林随后,火炬在八一水上救生队教练员焦刘洋、八一排球队运动员杨珺菁、2018年“亚洲足球小姐”王霜手中依次传递。
⑨期间,观众挥舞起手机,把现场变成一片“星空”,呼应着军运会圣火,呼应着火炬手的步伐。圣火在火炬手间传递,也在每个人心间传递。
⑩万众瞩目中,站在主火炬塔前,承担最后点火任务的是八一男篮名将、“战神”刘玉栋,他将火炬高高举起,向全场致意。刘玉栋沿着“和平之路”拾级而上,来到了火炬塔脚下。
此时全场仿佛屏住了呼吸,音乐已经变成了震耳的鼓点。随着越来越密的鼓点,刘玉栋将手中的火炬靠近火炬塔下的水。
瞬间,水火交融,圣火伴随着观众的欢呼声,雀跃着沿着火炬塔向上飞腾,照亮了塔顶上的“五大洲”,熊熊燃烧。
在五星红旗和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的见证下,“和平之火路”传达着“共享友谊、同筑和平”的信息,升腾在长江之滨。
13.请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3分)
14.刘玉栋点火的整个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4分)
15.展现生动的画面,是新闻特写常用的写法。请你赏析第 段的画面描写。(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22分)
战马魂 蒙福森
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乱,途经龚州,其渡江之处名“将军古渡”,久负盛名。 虽历经千年,至今古韵犹存。
历代文人墨客在将军古渡留下了不少诗作,摘录一二佳句:
“汉将征边地,威名重伏波。”
“试看将军滩上水,犹留豪气击鸣鼓。”
古渡不远,有一处空旷开阔的草坪,马援曾在此操练士兵。遥想当日,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声震四野。
草坪中有一处泥潭,深可及腹,宽数丈,野草覆盖,人所不知。
马援坐骑名火龙驹,皇帝亲赠,多年来,随他南征北战,保家卫国,开疆辟土,立下赫赫战功。
那日,早操练毕,马援下马,解鞍卸甲,任由火龙驹在草地上吃草。
忽闻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马援大惊。
火龙驹拼命挣扎,可泥潭像一个囚笼,牢牢地困住了火龙驹。
到了中午,骄阳似火,大地如炙。很快,火龙驹耗去了力气,浑身汗津津的,疲惫不堪。
马援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法把火龙驹救出来。
从黄昏到傍晚,从傍晚到深夜,从深夜到黎明,马援一夜不眠,坐在泥潭边,默默地陪伴着火龙驹,眼看着心爱的坐骑慢慢耗尽了力气,却一筹莫展。
燃烧的篝火,映红了马援的脸庞。他的脑海中,往事一幕幕地回放:大漠,风沙,古道,草原,砂砾……火龙驹驰骋沙场,迅疾如风;战场上,刀光剑影,血染沙场:殷红的血,染红了火龙驹的躯休。那血迹,有马援的,有火龙驹的,有敌人的。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绿野平畴,疏林野树,江水苍茫,江中一叶轻舟,随波逐流,与往日并无二致。
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
马援老泪纵横。
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
马援心如刀割。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走来:“闻将军坐骑陷入泥潭之中,您一夜不眠。老朽来自北方草原,自幼牧马,懂马,多年前随大军南下,今有一法,或可一用。”
“请问何法?”马援紧紧地抓住老人的手,心急如焚地说。
老人说:“此法未必有用,但到了此刻,不妨一试。”
马援依老人之法,将所有战马云集于草地上。老人头裹红布,腰系红绸,手执长鞭,牵住其中一匹,跨身一跃而上。嗷呜——一声高喊,手起鞭落,抽打坐骑。
坐骑奔跑起来了。
其他战马也跟着奔跑起来。
老人挥舞长鞭,驱马绕着泥潭一圈儿一圈儿地奔跑。
马群绕着圈儿奔跑,越跑越快。
一时间,群马嘶鸣,响遏行云。马蹄翻飞,泥土飞溅,马蹄声急,声震四野。马群越跑越快,越跑越急,风驰电掣,气势如虹。像一股激流,如暴雨,如闪电,如飞沙,如走石,如飓风,如海啸,如天崩,如地裂……
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哪怕每次跃起,挪移只有一点点,但它依然顽强不屈,绝不放弃。
马群依然在奔跑。
火龙驹在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像在战场上,它和伙伴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
火龙驹一步一步地,终于,跃出了泥潭。蓦然,火龙驹鬃毛竖立,前蹄高杨,“咴——”一声长啸,穿云裂帛,声震荒野。
此时,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红彤彤的,远处的田野、山峦、树木、村落、河流,殷红一片。
“浮生几度,苍生困苦,功名付与酒一壶。醉怒吼,慷慨处,气吞万里如虎。十万弓弩,欲遮天幕,百万同袍,不知归路……”军营里,歌声忽起,慷慨激昂,悲壮苍凉。
一年后,马援在征战五溪时,病逝于军前,壮志未酬,年六十四岁。火龙驹不饮不食,日夜嘶鸣,绝食而死。
(选自《百花园》2022年第9期,有删改)
16、读小说要读故事。故事叙述可以有不同视角,请站在马援的视角,用第一人称来概述故事。(4分)
17、 读小说要关注“虚构中的真实”。小说中的细节须符合生活的真实,本文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特点?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4分)
18、读小说要体味有意味的形式。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独立成段,如果将其合并为一段,其表达效果有何差异?(4分)
19、 读小说要领悟主题的丰富性。试归纳小说的三个主题。(5分)
20、读小说要细品结尾。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应该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5分)
三、写作(50分)
21.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就你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
答案
C 2. A 3. A 4. C 5. C 6.B
7、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海口举行
8、 (1)A
(2)第一阶段,稳步上升;第二阶段,快速增长;第三阶段,保持在高位。
(3)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
9.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
10.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11.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12.D(“以动衬静”应为“以静衬动”)
13.“和平之火”升腾在长江之滨
14. 举起 致意 上塔 靠近
15.这个画面将“圣火”拟人化,将其向上燃烧的过程,说成是“雀跃着沿着火炬塔向上飞腾”,富有灵性,充满活力,展现了作者此刻的欣喜之情。
16、本文描述了“我”的火龙驹陷入泥潭之中不能动弹,火龙驹拼命挣扎,“我”也想尽了种种办法,依然无济于事。“我”一直在泥潭边守护着它,就在它即将到达生命最后的时刻时,一位老人给“我”出了一法。于是,“我”依老人之法。让老人鞭策群马绕着泥潭一圈圈奔驰,激发出火龙驹奔驰的热望,它奋力跃起,沉下,就这样,火龙驹一步步跃出了泥潭。一年后,“我”病逝于军前,火龙驹也绝食而死。
17、“最初,火龙驹茫然地望着它的同伴奔跑。后来,随着群马的嘶鸣,飞奔,火龙驹沉寂的灵魂被唤醒了,激发了,一股与生俱来的力量,刹那间迸发出来。“咴——”但闻其一声嘶鸣,挣扎着,一跃而起。虽然,跃起一点儿,随即沉下,但它百折不挠,无所畏惧,不断地跃起,沉下,跃起,沉下,跃起,沉下……”
这里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龙驹在泥潭中不断跃起,沉下地过程,表现出火龙驹对生命的追求,对奔驰的热望以及对艰难险阻的永不退缩精神。这体现了小说“虚构中的真实”。
18、 这四个句子独句成段,句式简短,节奏明快,更突出地表达马援对火龙驹的难舍难分、情谊深厚、痛苦悲伤之情;也更好地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不舍之情,渲染了悲伤的氛围;为后文老人用方法激发火龙驹跃出泥潭做铺垫;独句成段之后,非常醒目,能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本文表现了马援与火龙驹之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难舍难分的情意,文章既有人与动物间深厚的情谊,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火龙驹的忠心仁义、对生命执着追求的坚持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
20、我认为不应删去;
马援病逝,火龙驹难舍马援,绝食而死;突出表现了火龙驹的忠义,表现火龙驹对马援的深厚情谊;与前文“但,火龙驹的生命,却到了最后的时刻”、“马援老泪纵横”、“火龙驹也流下了泪水,仿佛亲人间的生离死别”、“马援心如刀割”相呼应;文章圆合,浑然一体。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