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之赏析关键语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近三年期末统测赏析关键语句考题的类型,明确考点及其相关知识。
2.掌握赏析关键语句的基本方法,学会准确规范地从不同角度赏析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3.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赏析关键语句的基本方法,学会准确规范地从不同角度赏析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
01
课前导入
回顾近三年八上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情,进行题型归纳:
今天课堂上,我们将重点学习赏析关键语句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请同学们观察2020年和2021年番禺区期末统测的考题,你能看出什么规律?并思考平时我们作答这类题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2020年番禺区八上期末统测】18.试结合上下文,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所以父亲说木樨是坚忍的君子,耐得起风雨,金桂是赶热闹的小人,早盛早衰。
【2021年番禺区八上期末统测】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这颗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02
课堂活动
讲解考点一:
从修辞角度赏析关键语句
//
直击考场: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这颗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枝叶。茎上纤巧的绒毛,像蜜蜂翅膀一样,在寒风中抖个不停。
活动一:假如你是阅卷老师,请给以下三份试卷上的答案打分,并给出理由。
你的打分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打分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打分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三份试卷的共性问题:答题不全面、表达不准确
活动二:归纳方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步骤:
1、定位赏析角度;
2、寻找句中关键词;
3、确定手法,具体分析内容;
4、结合上下文说明表达效果
总结答题模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具体化+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有什么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作用
顺口溜:
比喻拟人显生动,反复强调排比增(势),
设问多引人思考,反问一出语气强。
夸张激发人想象,对偶凝练音韵谐。
活动三:典题练习 巩固所学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 就 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
参考答案:(1)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风吹动下的油菜花比喻成金色的波涛和骇浪,③生动形象写出油菜花田的广袤无垠,④突出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②“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铺排地写出了金黄的油菜花起伏滚动的速度之快、面积之大、色彩之浓,极具画面感和震撼力,③有力地突出了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讲解考点二:
从描写角度赏析关键语句
//
活动一:归纳方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步骤:判断描写手法→明确人(事)物→表层理解→深层挖掘
人物描写答题模板:运用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品质+表达了……感情。
景物(环境)描写答题模板:描写了什么景色(环境)+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什么心情+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突出什么主题(情感)
活动二:典题练习 巩固所学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画线句子。(2分)(《匠心》)
他的腰杆不再挺直,一头白发如废园里的荒草,整个人犹如一枚失水皱缩的橘核。那双眼睛染上一点点浑浊,目光却依然专注而执着。
答案:①从腰杆不再挺直、白发如荒草、整个人如橘核等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穆爷爷的年老;②通过眼睛染上浑浊却目光专注执着的神态描写,体现了穆爷爷虽衰老但依旧执着的精神;③说明他为修复木雕耗费了毕生的心血。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分)(《王乐土》)
水库墨绿如绸,桃树漫山遍野,梨李杨梅次第绽放,恰似花的海洋。
①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描绘了水库以及各种(月山湾果园)花开满山野的情景,②突出了景物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特点(渲染了轻松惬意的氛围,展现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③表达了“我”由衷的喜悦与赞叹(“判断环境描写+分析”1分,“景物特点+作者情感”1分)
讲解考点三:
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关键语句
//
活动一:观察题型 分析思路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的异同?并写下解题思路。(不是答案)
1.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划线句子。(2分)(学霸周末作业本P16《微尘远,山花近》)
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金边墨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运用一连串的动词,②通过“摘掉”“跳”“站”“拢成”“吆喝”等动作描写,刻画了刘师傅在道路遭遇塌方、汽车无法通行时急于寻找帮助的形象,③体现了刘师傅的真诚、热心。(讲解完后再出示)
2.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画线句子。(2分)(《匠心》)
我觉得穆爷爷仍然在那园子里,静默地摩挲着那些活过来的木头,古老的纹理斑驳出崭新的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活”原意是“生存,有生命的”,②“活过来”是说那些被损坏的木雕通过穆爷爷的修复又重新焕发新的艺术生命,③表现了穆爷爷技艺的精湛高超。(讲解完后再出示)
活动二:归纳方法——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句子
1.哪些词语值得分析
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
2. 各类词特点
(1)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人(事)物动态(动作、状态)
(2)形容词:生动传神地刻画描写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3)副词:强调描写人(事)物的特点
(4)拟声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事物特征
(5)叠词: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
总结答题模板:词性(部分词语需解释本义、语境义)+手法(没有可以掠过)+写出……(形象/内容)+表现(达)了……(情感/主题)
活动三:典题练习 巩固所学
完成专项训练P92-93(四)《回忆我的语文老师》第2题的(1)题
作业
完成专项训练P89-90(二)P92-93(四)阅读理解
三、教学反思
关键句在一篇文章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寻找关键句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简单的阅读方法,本节课本复习课立足课本,基于复习目标,以典型文本为例帮助学生将散点式的阅读方法串连成一棵枝叶相关的阅读方法知识树。
本节课的亮点有二:一是从学生日常做题的问题出发,让学生给同学的答卷打分,学会从阅卷者甚至命题人的角度来思考答题角度,理清答题思路;二是切入口适中,没有选择把阅读题的考点全部呈现,而是选了赏析关键语句这个小且学生又容易失分的考点。
复习课比新课难上,一不小心就容易上成满堂灌知识点的课型,尽管我在内心多次提醒自己,要把时间更多地给到学生自主思考,但因课堂容量较大,并且选定的几个练习题文本过长,导致学生自主思考和做题的时间大大被压缩,所以课堂的效果打了折扣。
本次课也启发我,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了解各种文本(记叙文)的特点及相应考点,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语句领略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真正地把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点融合,语文课才具有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