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22:30:49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A.shèn zhuó zhǔ bān B.cān zhuō shǔ bān
C.cān zhuō zhǔ pān D.shèn zhuó shǔ pān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渗透的“渗”读(shèn);卓有成就的“卓”读(zhuó);遗嘱的“嘱”读(zhǔ);颁发的“颁”读(bān)。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做好本题需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答案】B
【知识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残缺主语。去掉“随着”。
故答案为:B
【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句式杂糅、用词不当、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先理解句意,根据加点词语所在的语境来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A:颁发,在这里是授予的意思。A项不正确。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辨析的能力。学生应在日常学习中熟练掌握辨析词语或成语使用是否得当的方法和技巧。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词义的色彩和意义。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遗嘱(zhǔ) 挪威(nuó) 投资(zī)
B.仲裁(cái) 议会(yì) 拨款(bó)
C.颁发(bān) 巨额(é) 贡献(gòng)
D.授奖(shòu) 建树(jiàn) 仪式(shì)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拨款,读音bō kuǎn,指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5.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答案】D
【知识点】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D. “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有语,应为: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语文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文体知识的一般考点为:新闻、说明文、信、记叙文、议论文等。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贝尔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搜索引擎方面,诺贝尔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截至10月7日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
(摘自2015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
6.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7.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表述的内容有何异同。
【答案】6.①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②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高度关注。
7.相同点: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点: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应,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中运用数字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首先应知道运用数字最大的好处是直观、准确,能增强说服力,使人信服,结合语境分析即可。具体数字的作用是:提供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加信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分析比较能力。作答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然后从不同点和相同点等角度进行比较。
6.题干要求回答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的作用,很显然这篇新闻报道正是有了这些数字,让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准确,有说服力。而且这些数字具体而言主要是展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注度,说明国人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意义非凡。
故答案为:①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②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高度关注。
7.仔细阅读后可知,材料一报道的是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
呦,材料二报道的是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诺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的是材料一,屠呦呦获奖后国人的兴奋以及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材料二,屠呦呦获奖后对其社会影响及意义的评价。
故答案为:相同点: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点: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应,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处是本篇消息的电头,交代发出的通讯社、地点和时间。
B.导语部分简明地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等主要内容。
C.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管理权和评奖权。
D.本则消息侧重详细地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授奖仪式的事件过程。
9.第③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0.本文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结合第②段中的词句分析。
【答案】8.D
9.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0.本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轨迹、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简洁平实,条理清晰;同时注重遣词造句,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用语很有分寸,准确平实。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概括与段落作用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概括内容要采取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模式进行。至于作用,要根据语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词句的赏析能力。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如果是说明文或科普文章要从语言的平实、准确等角度分析。
8.ABC.正确;D.有误,根据“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可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以及受奖者的身份,并未“详细地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授奖仪式的事件过程”;
故答案为:D
9.根据“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明确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报道的内容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故答案为: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0.根据“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可知,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作者主观编造的,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故答案为:本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轨迹、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简洁平实,条理清晰;同时注重遣词造句,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用语很有分寸,准确平实。
三、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海陵中学也开展了“光盘进校园”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为学校餐厅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材料】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从材料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在学校进行宣讲,大多数学生积极响应,但小明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每次饭后倒掉大量剩饭剩菜,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如何劝说他呢?
【答案】(1)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节约社会资源,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
(3)有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即可。如:小明同学,粮食来之不易,这样倒剩菜剩饭真是太浪费了。你可以每次打饭的时候少盛一点,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 本题要求学生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光盘行动”能够节约社会资源,解决贫苦地区的温饱问题。
(3)本题要求学生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甚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活还是使用书面语。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点明浪费的危害,注意语气要委婉,不能过于生硬。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节约社会资源,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
(3)小明同学,粮食来之不易,这样倒剩菜剩饭真是太浪费了。你可以每次打饭的时候少盛一点,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理清材料所表达的内容,语言简洁明快,突出主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加以组合,表达流畅。
(3)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答时学生要注意明确题干中所提到的对象,设身处地。注意礼貌用语,表达要简明连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A.shèn zhuó zhǔ bān B.cān zhuō shǔ bān
C.cān zhuō zhǔ pān D.shèn zhuó shǔ pān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的功绩。)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遗嘱(zhǔ) 挪威(nuó) 投资(zī)
B.仲裁(cái) 议会(yì) 拨款(bó)
C.颁发(bān) 巨额(é) 贡献(gòng)
D.授奖(shòu) 建树(jiàn) 仪式(shì)
5.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日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
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贝尔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搜索引擎方面,诺贝尔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47700篇。截至10月7日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
(摘自2015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
(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
6.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7.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表述的内容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处是本篇消息的电头,交代发出的通讯社、地点和时间。
B.导语部分简明地介绍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等主要内容。
C.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管理权和评奖权。
D.本则消息侧重详细地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授奖仪式的事件过程。
9.第③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0.本文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结合第②段中的词句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海陵中学也开展了“光盘进校园”的活动,请你来参与。
(1)请你为学校餐厅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材料】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从材料可以看出,推行“光盘行动”有何积极意义?
(3)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在学校进行宣讲,大多数学生积极响应,但小明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每次饭后倒掉大量剩饭剩菜,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如何劝说他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渗透的“渗”读(shèn);卓有成就的“卓”读(zhuó);遗嘱的“嘱”读(zhǔ);颁发的“颁”读(bān)。
故答案为: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做好本题需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残缺主语。去掉“随着”。
故答案为:B
【点评】辨析或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前后不一致、句式杂糅、用词不当、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先理解句意,根据加点词语所在的语境来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A:颁发,在这里是授予的意思。A项不正确。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辨析的能力。学生应在日常学习中熟练掌握辨析词语或成语使用是否得当的方法和技巧。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分析词义的色彩和意义。
4.【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B.拨款,读音bō kuǎn,指政府或上级拨给款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读音掌握程度。此类题的答题关键是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并积累词语,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
5.【答案】D
【知识点】新闻常识
【解析】【分析】D. “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有语,应为: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语文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文体知识的一般考点为:新闻、说明文、信、记叙文、议论文等。
【答案】6.①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②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高度关注。
7.相同点: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点: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应,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中运用数字的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首先应知道运用数字最大的好处是直观、准确,能增强说服力,使人信服,结合语境分析即可。具体数字的作用是:提供准确的数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加信服。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本的分析比较能力。作答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然后从不同点和相同点等角度进行比较。
6.题干要求回答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的作用,很显然这篇新闻报道正是有了这些数字,让报道显得更加真实、准确,有说服力。而且这些数字具体而言主要是展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注度,说明国人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意义非凡。
故答案为:①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②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高度关注。
7.仔细阅读后可知,材料一报道的是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
呦,材料二报道的是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诺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的是材料一,屠呦呦获奖后国人的兴奋以及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材料二,屠呦呦获奖后对其社会影响及意义的评价。
故答案为:相同点: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同点: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应,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
【答案】8.D
9.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0.本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轨迹、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简洁平实,条理清晰;同时注重遣词造句,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用语很有分寸,准确平实。
【知识点】说明文语言分析;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筛选和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概括与段落作用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概括内容要采取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模式进行。至于作用,要根据语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词句的赏析能力。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如果是说明文或科普文章要从语言的平实、准确等角度分析。
8.ABC.正确;D.有误,根据“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可知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以及受奖者的身份,并未“详细地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授奖仪式的事件过程”;
故答案为:D
9.根据“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可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明确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报道的内容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故答案为: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10.根据“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可知,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作者主观编造的,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故答案为:本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轨迹、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简洁平实,条理清晰;同时注重遣词造句,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用“发现”,突出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语言客观;讲到贝林用“卓有成就”,介绍普吕多姆用“颇有建树”,用语很有分寸,准确平实。
11.【答案】(1)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节约社会资源,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
(3)有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即可。如:小明同学,粮食来之不易,这样倒剩菜剩饭真是太浪费了。你可以每次打饭的时候少盛一点,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此可拟写为: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 本题要求学生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光盘行动”能够节约社会资源,解决贫苦地区的温饱问题。
(3)本题要求学生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甚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活还是使用书面语。首先要有称呼,然后点明浪费的危害,注意语气要委婉,不能过于生硬。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拒绝“餐桌剩菜”,回归“文明饮食”等。
(2)节约社会资源,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
(3)小明同学,粮食来之不易,这样倒剩菜剩饭真是太浪费了。你可以每次打饭的时候少盛一点,这样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理清材料所表达的内容,语言简洁明快,突出主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加以组合,表达流畅。
(3)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答时学生要注意明确题干中所提到的对象,设身处地。注意礼貌用语,表达要简明连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