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1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单元主题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板书设计
08
单元主题
科科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小男孩。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问“妈妈,糖为什么是甜的?”“妈妈,为什么你比我高呀?”“妈妈,爸爸嘴上面一圈黑黑的是什么?”“爸爸,你怎么不和我一起上幼儿园?”……妈妈每天都要想着如何去回答科科的问题,于是妈妈给他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科科特别喜欢看。现在科科上了小学,懂得了如何去观察和发现,所以他对身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发现物体的特征》
科学观念: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科学思维:通过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探究实践:能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态度责任: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新知导入
小黑人儿细又长,
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
就是不会把歌唱。
(打一文具)
新知讲解
铅笔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猜谜语
新知讲解
铅笔
橡皮
尺子
转笔刀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我们怎样描述它们?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你认识它们吗?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玻璃球
螺母
乒乓球
橡皮
泡沫块
塑料杯
木块
纸片
注意: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玻璃球
螺母
乒乓球
橡皮
泡沫块
塑料杯
木块
纸片
选择一个物体来观察吧?
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新知讲解
你都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
眼睛看
鼻子闻
手掂或摸
颜色、形状、薄厚、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气味。
粗糙程度、薄厚。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新知讲解
表面光滑
黄色
很轻
木色
不透明
轻
白色
长方体
表面光滑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比较观察
两两对比观察法
新知讲解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新知讲解
看一看
颜色:乒乓球黄色,
木块木色。
形状:乒乓球圆形,
木块方形。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新知讲解
闻一闻
木块是木头气味,
橡皮是香的。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新知讲解
摸一摸
玻璃球表面光滑,
木块表面粗糙。
玻璃球圆形,
木块方形。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新知讲解
掂一掂
木块重,泡沫块轻。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乒乓球 木块 橡皮
颜色
气味
形状
厚薄
轻重
粗糙程度
是否透明
物体
黄色
新知讲解
特征
木色
白色
无
长方形
香味
圆形
方形
木头的气味
薄
厚
厚
光滑
粗糙
光滑
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轻
轻
重
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
拓展提高
有一种矿物质能够划伤其他一切矿物,却没有一种矿物能够划伤它。
金刚石
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人们在划玻璃时,只要用一把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在玻璃上轻轻一划,玻璃就会立刻“一分为二”;地质勘测用的钻探机,钻头上镶上了金刚石,能大大加快向下钻进的速度。
金刚石按用途可分为:质优粒大可用作装饰品的,称宝石级金刚石,即钻石;质差粒细用于工业的称工业用金刚石。
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掂一掂
新知讲解
活动三:研讨
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颜色、形状、轻重、光滑与否、透明与否、软硬程度等。
新知讲解
活动三:研讨
大家来填空
1、我们通过( )方法观察和比较物体的特征。
2、玻璃球和木块相比,较小的是( ),较大的是( )。
3、我们可以看物体的( )和( ),可以闻物体的( ),可以摸物体的( ),可以掂物体的( )。
两两对比
玻璃球
木块
颜色
形状
课堂练习
气味
表面
轻重
大家来判对错
1、木块是透明的。( )
2、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判断两朵花。( )
3、不同的物体会有相同的特征。( )
4、橡皮的特征是可以擦掉错别字。( )
×
课堂练习
×
×
√
大家来选一选
1、要观察物体的颜色,应该( )
A. 用眼睛看 B. 用鼻子闻 C. 用手摸
2、下列物体表面粗糙的是( )
A. 玻璃球 B. 橡皮 C. 石头
3、下列不是物体特征的是( )
A. 物体的形状、大小
B. 物体的颜色、轻重
C. 物体的多少
A
课堂练习
C
C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每个小组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掂量和摸等方法观察物体;可以从气味、形状、颜色、薄厚、粗糙程度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学会使用两两对比的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记录下来。
课堂总结
1.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如何去描述。
2.游戏“你说我猜”:说出物体的特征,让爸爸妈妈或者同学猜物体的名称。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用眼睛看一看
用鼻子闻一闻
用手摸一摸
用手掂一掂
颜色、形状、轻重、光滑与否、透明与否、软硬程度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科学思维:通过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探究实践:能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态度责任: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物体名字,描述出物体特征。
评价量表1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说出物体名称 能准确说出3个及以上物体名称,得1星 ( )
描述出物体特征 能准确描述出一个物体的特征,得1星
2.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评价量表2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说出观察方法 说出一种观察方法,并能介绍如何观察,得1--2星 ( )
实验过程:两两物体进行比较 能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两两观察比较,得2星
描述并记录物体的特征 能完成物体观察记录表,并能准确说出两个物体各自的特征,得2星。
3.根据活动过程,研讨观察物体用到的各种方法和物体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 科科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小男孩。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问妈妈“妈妈,糖为什么是甜的?”“妈妈,为什么你比我高呀?”“妈妈,爸爸嘴上面一圈黑黑的是什么?”“爸爸,你怎么不和我一起上幼儿园?”……妈妈每天都要想着如何去回答科科的问题,于是妈妈给他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科科特别喜欢看。现在科科上了小学,懂得了如何去观察和发现,所以他对身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科科在写作业的时候,拿出自己的铅笔盒,他发现里面的东西可真不少,所以他决定去看看都有什么?那就让我们跟着科科一起去观察一下他的铅笔盒吧。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故事情境认识爱问问题的科科,同时了解本节课要认识的物体和文具有关,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老师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认识周围的物体 1.猜谜语 谜语导入 先听一个谜语,你能猜出这个谜底是科科铅笔盒里的谁吗? 课件出示谜面 小黑人儿细又长, 穿着木头花衣裳。 画画写字它全会, 就是不会把歌唱。 (打一文具) 学生举手回答(铅笔) 师:哦,看来科科的铅笔盒里有铅笔,那除了铅笔还有哪些文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科科的铅笔盒,让学生回答,课件再出示结果 2.观察物体 师问:看来大家都喜欢观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铅笔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物体,都需要我们去观察,那就先请同学们看看出示的这些物体,你都认识吗? 课件出示 学生自主回答(可能对计算器不太认识,老师可以做适当补充) 师问:认识它们了,那我们怎样描述它们呢? 师举例:比如第一个物体,钢笔:钢笔有盖子,写出来的字不容易擦掉,写不出字时吸入墨水就又可以写字了。 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对物体进行描述。 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看来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接下来呢,老师把一些物体请到了教室,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 生举手说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 师提醒: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3.选择物体 师:这么多物体大家都认识了,下面我们就选择几个常见的物体来仔细观察一下吧。 课件圈出选择的物体:乒乓球、橡皮和木块 评价活动二:物体比一比 1.通过感觉器官观察 师:物体选好了,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吧,想一想,你都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 (眼睛、鼻子、手) 师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我们通过这些感觉器官,可以得到物体的什么特征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这三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一下这三种物体吧。看看你能观察出它们的哪些特征呢?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2.师问:除了用感觉器官观察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发现物体的更多特征呢。 课件出示:两两对比观察法 第一组:乒乓球和木块 师问:乒乓球和木块我们通过眼睛看就能发现不同,谁来说说看。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颜色:乒乓球黄色,木块木色。 形状:乒乓球圆形,木块方形。 第二组:木块和橡皮 师:请大家闻一闻,你发现了什么? 生举手回答:橡皮有香味,木头没有 课件出示 木块是木头气味,橡皮是香的。 第三组:玻璃球和木块 师:玻璃球和木块,我们用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 生举手回答:玻璃球光滑,木块粗糙 课件出示 第四组:木块和泡沫块 师提示:我们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来描述一下木块和泡沫块 生举手回答:泡沫块轻 师小结:我们通过用不同的方法,知道了一些物体的特征,下面我们要把这些特征记录下来,一起来填个表吧。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 有一种矿物质能够划伤其他一切矿物,却没有一种矿物能够划伤它,它就是金刚石。 课件出示: 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人们在划玻璃时,只要用一把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在玻璃上轻轻一划,玻璃就会立刻“一分为二”;地质勘测用的钻探机,钻头上镶上了金刚石,能大大加快向下钻进的速度。 金刚石按用途可分为:质优粒大可用作装饰品的,称宝石级金刚石,即钻石;质差粒细用于工业的称工业用金刚石。 评价活动三:研讨 根据前面的学习,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问题1: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生举手回答 生1:眼睛看 生2:鼻子闻 生3:手摸 生4:手掂 课件出示: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掂一掂 问题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 生举手回答 老师做补充和纠正 课件出示:颜色、形状、轻重、光滑与否、透明与否、软硬程度等。 活动一: 通过谜语导入,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呼应前面的导入环节,认识铅笔盒。 通过对铅笔盒里文具的认识,引出对周围物体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检查大家的词汇量,能否准确说出物体的名字。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怎样去描述物体 通过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检查大家平时的观察结果。同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活动二: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大家了解通过哪些感觉器官可以得到物体的特征。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出三种物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两两对比观察法 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两两对比之后,得到的物体的特征 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手册,描述并记录物体的特征。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认识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 活动三: 通过问题的出示,进行研讨,检查大家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活动一: 教师通过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根据谜面说出谜底;认识铅笔盒里的文具;说出出示的图片中的物体名字。 学生对图示中的物体进行自己的描述,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给予评价。 活动二: 教师积极引导,说出常用的感觉器官,以及它们是如何获得物体的特点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和正确的评价。 在学生回答时,老师给予适当点拨,如气味、颜色、形状、薄厚、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粗糙程度等。 学生先用乒乓球和木块进行对比,发现特征,再用木块和橡皮,玻璃球和木块,进行两两对比,发现不同物体的特征,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给予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表格,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纠正和总结。 认识世界上最硬的天然物质——金刚石。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回答,检查同学们上课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三)知识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每个小组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掂量和摸等方法观察物体;可以从气味、形状、颜色、薄厚、粗糙程度等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学会使用两两对比的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并描述记录下来。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大家通过对常见物体的观察和比较,明白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眼睛看、鼻子闻、手摸或掂,同时也明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等特征。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大家来填空
1、我们通过( )方法观察和比较物体的特征。
2、玻璃球和木块相比,较小的是( ),较大的是( )。
3、我们可以看物体的( )和( ),可以闻物体的( ),可以摸物体的( ),可以掂物体的( )。
大家来判对错
1、木块是透明的。( )
2、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判断两朵花。( )
3、不同的物体会有相同的特征。( )
4、橡皮的特征是可以擦掉错别字。( )
大家来选一选
1、要观察物体的颜色,应该( )
A. 用眼睛看 B. 用鼻子闻 C. 用手摸
2、下列物体表面粗糙的是( )
A. 玻璃球 B. 橡皮 C. 石头
3、下列不是物体特征的是( )
A. 物体的形状、大小
B. 物体的颜色、轻重
C. 物体的多少
答案:
大家来填空
1、两两对比
2、玻璃球 木块
3、颜色 形状 气味 表面 轻重
大家来判对错
× 2、√ 3、× 4、×
大家来选一选
1、A 2、C 3、C
【综合实践类作业】
我会观察我最棒。
要求:观察生活中的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些物品,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说一说从哪个角度观察到了什么样的物体特征。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
六、板书设计
1.发现物体的特征 用眼睛看一看 用鼻子闻一闻 用手摸一摸 用手掂一掂 颜色、形状、轻重、光滑与否、透明与否、软硬程度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谜语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教师“导”,学生“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主题 科科是一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小男孩。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常问妈妈“妈妈,糖为什么是甜的?”“妈妈,为什么你比我高呀?”“妈妈,爸爸嘴上面一圈黑黑的是什么?”“爸爸,你怎么不和我一起上幼儿园?”……妈妈每天都要想着如何去回答科科的问题,于是妈妈给他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科科特别喜欢看。现在科科上了小学,懂得了如何去观察和发现,所以他对身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让我们跟着科科一起去看看他都有什么发现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1.1物体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 ①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的特征。 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如沙和食用油等。 学业要求: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能说出空气和水的形态特点。 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事物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仔细观察和比较,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愿意使用工具辅助观察。 知道常见物质有些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很难溶解。 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描述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能客观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端,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物体”这一主题,共设置了7课时,有《发现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给物体分类》、《观察一瓶水》、《它们去哪里了》、《认识一袋空气》。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是认识具有固定形态的物体,并对其根据性质特征进行分类;第5课是认识没有固定形态的水;第6课了解水的特征——溶解性;第7课是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认识一袋空气的特征。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6、7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现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3)了解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4)知道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 (5)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6)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科学思维: (1)如何通过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2)如何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知道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4)如何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5)如何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6)知道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3.探究实践: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知道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3)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4)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5)在对比观察中,知道水可以流动,但无固定形状。 (6)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7)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来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4.态度责任: (1)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 (2)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3)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4)意识到材料是可回收利用的。 (5)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6)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7)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会利用眼、手、鼻等器官和两两对比的方式对常见固体、水、空气进行观察,会用科学词汇从多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物体放入水中后的变化情况。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观察课发现物体的特征我们的周围存在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1.如何通过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怎样通过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1.能通过物体的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认识物体。 2.能通过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1实验课谁轻谁重感受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被测量。怎样通过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明白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1观察课认识物体的形状知道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1.知道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1实验课物体的分类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1.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物体需要进行分类。 2.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1观察课观察一瓶水知道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的。学会用词汇描述对水的观察结果。在对比观察中,知道水和洗发液一样,可以流动,但与木块相比,水无固定形状。1实验课它们去哪里了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1观察课认识一袋空气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掌握如何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描述空气的特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