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8 11: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白杨礼赞》
学科(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15课
学段、年级 八年级 学时 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但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白杨树成为一个载体,象征了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这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散文,语言凝练简洁、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课文领悟文本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白杨树的不平凡,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学习白杨树紧密团结、力求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方法 提问法,朗读法、探究式学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 装有希沃一体机、希沃展台,希沃反馈器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 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提问 课题叫《白杨礼赞》,请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探究文本,深度解读 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探究写法 象征意义 作者赞美的北方农民,指的是哪一群人? (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有何用意? 组织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时代还有白杨树精神一样的人吗? 提出要求 请根据即将播放的画面内容,观察并思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还需要发扬白杨树的精神吗?如果需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做?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调动知识储备,展开交流。 学生自主发言。明确学习主题。 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细读,体会赞美之中感情的差异。 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白杨树外在形象的不平凡——笔直、向上、倔强挺立。 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但也不缺乏温和。 背景链接:从1940年5月起,作者茅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文章。 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品格不同,所代表的人也不同,两相比对,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品格。 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确要求,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资料。 学生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点。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学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句子,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研读中领悟白杨树的精神及其象征意义。 了解文本的创作背景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切实感受、学习这些写作技巧。 启发学生将文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起来。 用视频资料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通过概念的形成,激发学生爱国之心,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信念。
作业布置 巩固本节课重点 基础性练习 2.以“你是我心中的白杨”为题,仿写课文,不少于600字。 学生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