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 (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件 (共4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21: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0世纪70—80年代初,家庭条件较好的青年男女结婚向往的“三转一响”。其主力是产自上海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上海”牌
“凤凰”牌
“蜜蜂”牌
假设有个外国友人对上海非常感兴趣想了解上海更多,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它?
新课导入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处,可谓全国的门户;
上海背靠富庶的苏南地区和杭嘉湖平原,可谓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上海北依长江,东滨东海,有黄浦江穿越其境,可谓得天独厚的水陆枢纽。上海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其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为其辐射带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探 究
探 究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能包括哪些地区
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和长江人海口,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包括与上海邻近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区以及其他长江下游地区。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1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1.理解区域空间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理论。
2.掌握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3.掌握上海大都市对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辐射
带动作用。
大都市的
集聚和辐射作用
PART
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大都市
中国香港
美国纽约
大都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过程:
大都市
人流
信息流
资本流
物流
大都市
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本流
集聚作用
辐射作用
区域空间结构:
是指一个地区各种要素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
Reading
阅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由区域核心、网络系统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的。
从城乡的角度来看
由乡村地域和城市地域共同组成的。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A
B
A
B
C
D
E
F
G
区域点轴空间发展示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a
b
d
c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人才集聚,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域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轴”指交通干线,形成区域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它会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在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一步开发就可以构成现代区域的空间开发结构,实行网络开发。网络开发可以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可以将区域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四周区域扩散,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组合。
Reading
阅读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集聚作用
产业基础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增长后,会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集聚。
有限度
一定规模
成本上升,利益下降
阻碍因素
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地价上升
生活质量下降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辐射带动
大都市
周边地区
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
各具特色的产业
梯度分工合理
各展所长、紧密合作
距离
关系
上海大都市的
辐射功能
PART
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汇处。
面积:土地面积6340平方千米。
人口:2020年2487万。
经济:地区生产总值约38700亿元。
地位: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亚太地区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上海
发达的教育科技
雄厚的综合实力
优越的地理位置
广阔的经济腹地
庞大的城市规模
便捷的交通运输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金融服务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产业带动功能
上海的辐射带动能力
以上海为核心,形成了汽车、造船、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庞大产业集群,不仅生产规模庞大,而且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强力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型窗口
上海设立领事馆国家达60多个
2018年11月上海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都市核心功能
中国进口博览会场馆
长江流域门户
拥有高效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通网络
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城市交通: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总共将建成综合交通枢纽145个。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占地26平方千米,距离市中心12千米。该枢纽具有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等枢纽换乘功能,集散客流量平均为48万人次/日,能够吸引大量商务和旅游客流,形成都市交通枢纽。
上海虹桥枢纽中心
上海港扼长江入海口,港区位于黄浦江两岸、长江入海口南岸和杭州湾口,年外贸吞吐量约占全国的1/5。
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除长江三角洲外,还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
上海港为综合性、多功能的世界级大港。
Reading
阅读
上海港
新建成的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浙江嵊泗列岛的崎岖列岛,由大、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是我国首个在海岛上建设的特大型智能化港口,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连接,已发展成具有全球意义的集装箱港区。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
中国上海虹桥机场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等。
上海是我国两大股票交易中心之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黄浦区、陆家嘴一带金融中介机构云集,许多世界级大银行在此设立了区域性总部或分程机构。
金融服务功能
中国(上海)自由贸试验区
上海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所,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
上海作为全国技术创新的排头兵,与发达国家和国内研发中心保持频繁的交流。
上海建有众多的高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国内广大地区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中国上海张江孵化器
活 动
完成教材P39活动。
1.想一想,上海在城区周围建设卫星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但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后,又可能会造成哪些新的问题
建设卫星城的积极作用:疏散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分担中心城区职能,减轻中心城区环境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卫星城与中心城区融合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加中心城区人口、交通、环境压力,人地矛盾加剧。
2.从21世纪开始,上海的城市空间发展从黄浦江拓展到长江,这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更好地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上海大都市的
辐射带动作用
PART
城市圈
发展带
上海
杭州
合肥
南京
上海市
沿












沿




沿





























西




徐州
宿迁
淮北
宿州
毫州
阜阳
蚌埠
淮南
淮安
连云港
盐城
滁州
六安
安庆
池州
铜陵
宣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常州
无锡
苏州
湖州
嘉兴
舟山
宁波
台州
丽水
温州
金华
衢州
绍兴
芜湖
马鞍山
南通
合肥城市圈
南京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宁波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上海
宁波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合肥城市圈
苏锡常城市圈
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沪杭金发展带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通过
南京城市圈
拉动
沿海发展带
强化
“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形成
形成
上海对周边辐射带动显著,周边形成上海龙头坚实支撑。
向江苏伸展,形成了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为支撑的沪宁产业带;
向浙江方向延伸,形成了以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为支撑的沪杭产业带;
沿着长江延伸,则形成了以南通、镇江、扬州、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为支撑的长江下游产业带。
苏州又称姑苏,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众多风景名胜。苏州又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工业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大宗。全市现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苏州、昆山两个高新区,张家港、昆山两个保税区。苏州港由张家港、常熟港和太仓港组成。苏州东邻上海,借助上海科技、教育、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城市经济与上海一体化发展,旅游服务业也与上海相得益彰。
苏州——新型工业强市
Reading
阅读
莫斯科
法兰克福
马德里
布鲁塞尔
圣保罗
多伦多
悉尼
墨尔本
雅加达
吉隆坡
曼谷
泰州
扬州
南通
镇江
常州
无锡
嘉兴
湖州
绍兴
舟山
合肥
安庆
芜湖
宁波
杭州
苏州
南京
巴黎
伦敦
纽约
东京
新加坡
香港
全球主要城市
区域一般城市
辐射区域腹地
上海作为中心城市
连接全球网络
上海大都市“两个扇面”对外影响示意
全球核心城市
区域主要城市
上海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对内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则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活 动
1.从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分析上海对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制造业产品技术的开发或应用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业链延伸较长。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其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拥有良好的加工工业基础及相对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利用与上海毗邻的区位优势,抓住上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积极承接上海现代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充分利用当地的生产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加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活 动
2.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发展联系,促进沿江产业转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成为共抓生态保护的示范者、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协调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对内对外开放的动力源、引领制度创新的排头兵;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重要节点、打造要素配置与服务重要枢纽,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在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对长江经济带沿岸省市的对口支援和产业转移;依靠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建设全球技创新中心、依靠创新合作带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活 动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特点、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在初期的同心圈规划基础上。逐渐规划发展形成以伦敦为核心,通过放射状的现代交通网络与周边职能各异的卫星城连接起来,构成分工明确的城市群体系。
3.完成教材P42活动3。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卫星城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提供就业岗位;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活 动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意义
疏散伦敦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缓解了人地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通过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为周边中小城市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引领伦敦都市圈的整体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