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3.1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21: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新课导入
如今,阿迪达斯的第一家制造供应商已经是越南,中国排名第三,第二是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尼西亚。从耐克的角度来看,一半的订单是由越南赢得的,而中国只有28%。
以越南为首的东南亚国家,是否有能力完全承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业,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中国工程”呢?
第三章 区域合作
第1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能结合材料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能认识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掌握全球三次产业转移。
3.能结合资料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01
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移动的现象。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产业承接区
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要素约束因素
政策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
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税负偏重
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
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资金、技术和经营上有了足够积累,拥有较强实力
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
实现转型升级、布局优化和协调发展
政策通过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
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收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企业
转出地
企业
转入地
“推力”
“拉力”
白色家电是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电器(如空调、电冰箱等)。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三大白色家电产业集群。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政策收紧等因素,这些家电产业集群调整布局,实施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优化升级。
阅读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中西部转移因素分析
1.完成教材P72探究。
探 究
(1)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韩国制鞋企业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3)通过韩国制鞋业出口额的变化,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政策等。
参考答案:一是韩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势减弱;二是我国沿海地区政策优势提升,相比韩国具备明显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优势,同时海运交通便利,方便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参考答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原料、劳动力、土地租金、科技、政策等因素发生改变时,当地的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2.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以“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为例,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推力主要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转入地(中西部地区)拉力主要有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
活 动
3.阅读教材P75活动2的材料,简述深圳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集聚多种功能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地理位置优越, 是多种交通运输线路的枢纽,海陆空交通运输便捷;
加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逐步完善;
提供优惠的招商与贸易政策。
活 动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参考答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较快,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再加上土地成本、运营成本较低,国际汽车企业为尽快占领中国市场将汽车产业链较低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转移到中国来。
活 动
参考答案:针对中国市场研发汽车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开拓中国市场做准备。
(1)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4.阅读教材P75活动3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0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劳动
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过渡到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低附加值
高附加值
第一次产业转移
美国
日本
欧洲
20世纪50一60年代。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
美国
日本
德国
拉丁美洲
亚洲
20世纪60一80年代。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化工、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电子、航空航天、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美国
日本
德国
拉丁美洲
亚洲
20世纪80一9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提升,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
第三次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路径
1.影响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分别有哪些
第一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资源;
第二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第三次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市场。
活 动
2.在过去的三次产业转移中,美国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的是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产业;德国和日本把纺织、服装等产业转移出去,国内留下了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电子等产业。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在三次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德国和日本转出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型产业,在国内重点发展的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是因为当时这些国家在产业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国内资金积累与技术创新条件满足产业升级要求,因此将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到资源与劳动力成本交低的地区,获取更大的利润。
活 动
3.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对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参考答案:在新的产业变革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与巨大消费市场,需要将成本优势转为以品牌、资本、技术、服务、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重视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产业,实现人才资本优先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活 动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03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对产业转出地来说
有利影响
主要是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即原有产业萎靡萧条,新兴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
不利影响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不利影响
对产业转入地来说
有利影响
促进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
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共同影响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的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参考答案: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吸引廉价的劳动力,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活 动
1.阅读教材P77活动1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不利的影响是: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活 动
(1)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活 动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读教材P78图3-6,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答案:
(1)发展中国家承接的是价值链中利润空间较小的加工和组装环节,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人第二产业,加快城市化进 程:但同时也存在利润空间小,资金积累慢,产业升级困难等不利影响。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同时注重转人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或销售营销环节,如果早期只能转人加工、组装环节,也必须加快培养技术人才,创立自主 品牌等,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减轻环境污染;
②减少资源消耗;
③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④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就业压力增大,
②失业人数增多。
①缓解就业压力;
②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③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①加重环境污染;
②增加资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