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体液调节
重难点索引:
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
2.人体内的主要激素
3.血糖平衡的调节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6.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典例分析】
例1.小肠黏膜受到食物和胃酸的刺激后会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胰液的分泌与促胰液素发挥的催化功能有关
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
【答案】D
【解析】A、通过促胰液素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激素不能定向运输,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然后定向作用于胰腺细胞,C错误;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即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会被立即灭活,D正确。故选D。
例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沃泰默实验中存在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对照组
D.刮下小肠粘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答案】B
【解析】A、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A正确;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B错误;C、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C正确;D、刮下小肠粘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D正确。故选B。
分泌器官 激素名称 作用部位 化学本质 生理作用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脏 多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生长激素 全身 多肽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蛋白质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全身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城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全身 蛋白质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脏 多肽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全身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睾丸 雄激素 全身 固醇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特征
卵巢 雌激素 全身 固醇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特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孕激素 卵巢、乳腺 固醇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典例分析】
例3.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答案】C
【解析】A、 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肌糖原只供肌肉细胞利用,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B、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不进入血液,B错误;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C正确;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只作用于垂体使其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若该器官为垂体,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D错误。故选C。
例4.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可以从体内转化来
③酶都是有机物
④能产生酶的细胞,就能产生激素
⑤酶在新陈代谢中起着调控作用
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C
【解析】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①错误;②酶是由活细胞合成产生的,不能来源于食物,也不是转化而来的,②错误;③酶都是有机物,③正确;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是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④错误;⑤酶在新陈代谢中起着催化作用,⑤错误;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⑥正确;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适宜条件下酶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⑦正确。综上所述,③⑥⑦正确,即C正确。故选C。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血糖的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4.与血糖调节有关的三种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器官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肝脏、肌肉等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肝脏
肾上腺素 肾上腺 肝脏
【典例分析】
例5.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含量,无机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不大
B.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都生活在丙中
C.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甲中的
D.正常情况下,甲与乙中的物质都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
【答案】C
【解析】A、甲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无机盐和蛋白质,A错误;B、神经递质可释放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因此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B错误;C、进餐后不久,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髙,葡萄糖通过组织液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肝糖原;饥饿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补充血糖,因此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甲血浆中的,C正确;D、正常情况下,甲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到乙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C。
例6.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
C.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A、曲线ab段血糖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从消化道中吸收葡萄糖所致,则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无关,反而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A错误;B、曲线bc段血糖下降过程是血液中胰岛素升高所致,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类物质,B正确;C、肝糖原可以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浓度,而肌糖原不可以,C错误;D、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功能,两者表现为拮抗关系,D错误。故选B。
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3.分级调节:
(1)定义: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典例分析】
例7.如图表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
B.若结构 Y 受损,则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C.②在人体内只能运输到甲状腺
D.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为氨基酸类衍生物
【答案】C
【解析】A、据分析可知,图中结构X、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正确;B、若结构Y垂体受损,则②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升高,B正确;C、②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随着血液循环运输至全身各处,但是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能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为氨基酸类衍生物,D正确。故选C。
例8.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
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
D.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
【答案】C
【解析】A、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同关系,A错误;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B错误;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C正确;D、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C。
1.促性腺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2.促性腺激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激素具有微量高效、作用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和体液运输的特点。
4.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4)微量和高效。
【典例分析】
例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②胰岛素的分泌不仅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③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两激素相互拮抗
④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人体的生长
⑤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⑥激素,神经递质,酶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
A.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⑥
【答案】A
【解析】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依赖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突触小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①错误;②胰岛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一方面可由血糖浓度或胰高血糖素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②正确;③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③错误;④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④错误;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作用于垂体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方面具有拮抗作用,⑤正确;⑥酶是催化剂,在发生作用后一般不会被灭活,⑥错误。因此,正确的有②⑤,B、C、D错误,A正确。故选A。
例10.下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胃泌素与胃粘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C.胃粘膜壁细胞属于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的部分
D.胃泌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胃粘膜壁细胞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A错误;B、胃泌素与胃粘膜壁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B错误;C、由图可知,刺激→①→②→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胃酸,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胃粘膜壁细胞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因此胃粘膜壁细胞属于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的部分,C正确;D、胃泌素通过体液传送,不能定向运输至胃粘膜壁细胞,D错误。故选C。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其中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
2.体温的相对稳定与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有关,产热量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和汗腺等。
3.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4.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刺激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水盐平衡调节:
(1)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2)产生:下丘脑产生;
(3)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4)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5)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典例分析】
例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产生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产生的更少
B.当人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体温上升
C.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尿液减少
D.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B
【解析】A、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原因是在寒冷条件下,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恒定,机体通过减少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从而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B、当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并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B正确;C、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强,尿液减少,C错误;D、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没有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B。
例12.假如正常人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b2
C.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冷觉,A正确;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故b1>b2,B错误;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正确;D、当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立毛肌收缩,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个过程为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B。
【重难点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 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能量 ATP 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 Na +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Na+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醛甾酮诱导蛋白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答案】C
【解析】A、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内受体结合没有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错误;B、醛甾酮一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C、据题意分析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需要ATP供能,为主动运输,C正确;D、醛甾酮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醛甾酮诱导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D错误。故选C。
2.下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 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 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 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 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胰液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小肠肠腔
C.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D.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
【答案】B
【解析】A、由实验①②可知,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A正确;B、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B错误;CD、分析实验①②③④可知,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该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C项正确,D正确。故选B。
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C.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加法原理”
D.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答案】C
【解析】A、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实验组配制缺Mg的完全培养液,对照组配制完全培养液进行对照培养,利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人为的增加了不同的pH条件,属于“加法原理”,B正确;C、验证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将对照部分遮光处理,利用了“减法原理”,C错误;D、沃泰默切除通向狗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去除神经后观察显性,利用了“减法原理",D正确。故选C。
4.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萎缩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
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答案】A
【解析】A、由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在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能把胰岛素分解,导致实验失败,A正确;B、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经过很多科学家多次实验,不可能每次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都不含有胰岛,B错误;C、胰岛素合成并分泌后进入血液,失败的原因与研磨充分不充分无关,C错误;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不发生结合,D错误。故选A。
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⑧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③作用于神经系统
【答案】B
【解析】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B、图中③为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⑤为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等,⑧可以代表激素,即三者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B正确;
C、⑧可表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⑧分泌量减少,以减少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C错误;D、若⑧表示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激素可通过②作用于神经系统,进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D错误。故选B。
6.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
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
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若该图表示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A错误;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没有特异性,B错误;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B细胞, C错误;D、如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
7.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切除胰岛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作用相抗衡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答案】A
【解析】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和胰岛素,因此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从题图上看,本实验前后可形成自身对照,不需要再增添空白对照组,B错误;
C、单独注射生长素和胰岛素均会促进体重增加,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促进小鼠体重增加方面起协同作用,C错误;D、注射过多的胰岛素会使动物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A。
8.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鱼类养殖时,为了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可向亲鱼的饲料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C.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
【答案】B
【解析】A、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A正确;B、促性腺激素是多肽类激素,不能添加在饲料中口服,只能注射,B错误;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内激素含量是否相对稳定,判断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C正确;D、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减少,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D正确。故选B。
9.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合理的是( )
甲患者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ng/dL 10- 200 ng/dL T3 345.1 ng/dL 10- 200 ng/dL
T4 2.8 ug/dL 5.5- 12 ug/dL T4 15.8 ug/dL 5.5- 12 ug/dL
TSH 22.7 ulU/mL 0.2 - 7.0 ulU/mL TSH 0.1 ulU/mL 0.2 - 7.0 ul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从寒冷室外进入医院立即抽血,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中激素含量可知,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而TSH高于正常值),乙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A错误;B、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产热,寒冷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较高,进入医院立刻抽血体检,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指标偏高,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的TSH量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到一定程度,又会反过来抑制垂体的分泌,使TSH激素量减少,C正确;D、遇到紧急情况时肾上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C。
10.机体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称之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关于水中毒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人做B超检查需憋尿,空腹一次性喝了300毫升水,可能会发生水中毒
B.水中毒时下丘脑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C.发生水中毒必须立即停止水分摄入,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
D.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A、某人做B超检查需憋尿,水分不能排出,空腹一次性喝了300毫升水会造成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因此可能会发生水中毒,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垂体释放的,B错误;C、发生水中毒是由于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因此必须立即停止水分摄入,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缓解水中毒现象,C正确;D、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首先血浆渗透压发生改变引起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肾小管集合管,引起尿量发生变化,因此此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
11.糖尿病和甲亢都具有易饿、多食,体型消瘦的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和甲亢都是因为相关的内分泌腺分泌功能异常而导致的
B.糖尿病和甲亢患者体细胞内糖类氧化分解被促进是导致体型消瘦的原因
C.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即可确诊为糖尿病,碘元素缺乏是导致甲亢的常见原因
D.甲亢患者易怒说明激素调节可影响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A、糖尿病不一定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也可以是胰岛素受体异常导致,甲亢的种类也有很多,有的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B、糖尿病患者体细胞摄取、利用、储存糖类异常,所以细胞内的糖类氧化分解并没有被促进,B错误;C、正常人一次性大量摄入葡萄糖也能出现尿糖,但不是糖尿病,碘元素缺乏是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而得“大脖子病”,不会导致甲亢,C错误;D、“甲亢”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甲亢患者表现为容易激动、失眠、心跳加快等,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同时也说明了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正确。故选D。
12.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催化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
C.性激素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抗利尿激素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
【答案】A
【解析】A、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故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但激素只是调节功能,不能起催化作用,A错误;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分泌神经递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达靶细胞,即用方式②→①表示,B正确;C、性激素属于固醇,其受体位于细胞内,能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故可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的受体,D正确。故选A。
13.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血浆蛋白
B.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甲状腺、垂体、抗利尿激素
C.体温、产热、散热、运动状态、安静状态、骨骼肌产热
D.神经元、突起、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答案】A
【解析】A、a体液包括b细胞外液和c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d组织液、e血浆和淋巴等,其中血浆内分布的蛋白质即为f血浆蛋白,A正确;B、a内分泌系统包括b内分泌腺和c内分泌功能的细胞,d甲状腺、e垂体属于内分泌腺,但f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激素,不属于垂体直接分泌,B错误;
C、e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f骨骼肌产热主要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C错误;D、f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膨大的部分,不属于e树突,D错误。故选A。
14.某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浆的pH,Y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C.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答案】B
【解析】A、学生上午上完两节课后血糖浓度降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胰岛素降低,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符合图示曲线,A正确;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乳酸含量升高,导致血浆pH略微降低,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中的pH几乎保持不变,不符合图示曲线,B错误;C、饱餐半小时后,血糖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即糖原含量增多,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符合图示曲线,C正确;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液的量减少,符合图示曲线,D正确。故选B。
15.醛固酮是一种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正确的是( )
A.醛固酮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
B.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C.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D.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B
【解析】A、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的激素,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B正确;C、醛固酮是脂溶性物质,属于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C错误;D、由题意可知,醛固酮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醛固酮不能直接进入细胞核,D错误。故选B。
16.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
B.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
C.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D.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的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答案】D
【解析】A、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导致cAMP增加,促进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B正确;C、据图可知,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正确;D、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BAT细胞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外电位变成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使屈肌舒张。
(3)刺激图中的传入神经_______(会/不会)引起伸肌收缩的反射。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
(1)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 负电位
(2)(特异性或特定)受体 离子 电位变化
(3)不会
(4)下丘脑
【分析】
(1)据图可知,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Na+内流,使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即膜外电位变成负电位。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或特定)受体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相关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屈肌运动神经元被抑制,从而使屈肌舒张。
(3)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刺激图中的传入神经引起伸肌收缩,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由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因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下丘脑功能的指标之一。
18.法国学者沃泰默利用狗做实验,研究胰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实验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结果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乙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结果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丙组,先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结果会引起胰液的分泌。沃泰默认为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沃泰默的实验结果,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胰液的分泌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化学物质的调节,并验证了假设。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_,分泌该物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研究结果,请你提出所有胰液分泌可能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仅对沃泰默的三组实验进行改进,即可得出结论。简要说明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
【答案】
(1)排除盐酸的直接作用
(2)神经调节 促胰液素 小肠黏膜
(3)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沃泰默的三组实验的因变量需定量测定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设计乙组的目的是排除盐酸的直接作用。
(2)根据沃泰默的实验结果,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胰液的分泌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物质的调节,并验证了假设;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是促胰液素,该物质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3)根据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研究结果,可以提出仅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调节2种胰液分泌可能的调节机制,通过对沃泰默的三组实验的因变量需定量测定即可验证结论,若甲组与丙组的胰液量相同,说明仅激素调节,若丙组胰液量大于甲组,则说明除了激素调节还有神经调节。
19.如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1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
(3)激素b作用于肝脏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______细胞受损导致激素a分泌不足。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2)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⑥⑦⑧
(3)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4)胰岛B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分析】
(1)由图中可知,激素a使得血糖浓度下降,为胰岛素;激素b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为胰高血糖素。
(2)图1是血糖浓度引起胰岛分泌激素进行血糖调节的过程,为激素调节。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通过作用于肝脏细胞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抑制血糖的来源,使得血糖浓度降低。
(3)激素b(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激素a(胰岛素)分泌不足。若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最可能的病因是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异常(数量或结构异常),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20.下图是人体内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细胞C,使其分泌的_________增加;另一方面,由A通过神经调节来调控细胞C的分泌活动。由图可知。在上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C可识别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会在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激素能促进细胞C的分泌活动,但会抑制细胞B的分泌活动,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D的分泌活动,该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用文字、字母和“→”表示);此时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几乎不变”)。人体内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方式均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神经递质(答神经递质和血糖或神经递质和葡萄糖也给分。) 细胞B、C(或胰岛B、A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D 几乎不变
【分析】
(1)人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C,使其分泌活动加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③为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由下丘脑A通过神经调节来调控胰岛A细胞C的分泌活动,由此可知,血糖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在上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A细胞细胞C受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的调控,其接受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在饥饿时,人的交感神经也会兴奋,并且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物质能促进细胞D的分泌活动,却抑制细胞C的分泌活动,此现象说明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不同细胞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细胞B、C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寒冷环境下,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综合,将信号沿着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肾上腺,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则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D。无论寒冷还是炎热环境,人体体温保持不变,则体内酶活性几乎保持不变。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调节方式都为神经-体液调节。
重点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
重点2:人体内的主要激素
重点3:血糖平衡的调节
重点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重点5:激素调节的特点
重点6: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专题3 体液调节
重难点索引:
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
2.人体内的主要激素
3.血糖平衡的调节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6.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典例分析】
例1.小肠黏膜受到食物和胃酸的刺激后会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胰液的分泌与促胰液素发挥的催化功能有关
B.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细胞后就被灭活
例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沃泰默实验中存在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的对照组
D.刮下小肠粘膜并制成提取液可有效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分泌器官 激素名称 作用部位 化学本质 生理作用
下丘脑 促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蛋白质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的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脏 多肽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垂体 生长激素 全身 多肽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 性腺 蛋白质 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全身 氨基酸衍生物 促进新城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全身 蛋白质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肝脏 多肽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浓度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全身 氨基酸衍生物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睾丸 雄激素 全身 固醇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特征
卵巢 雌激素 全身 固醇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的第二性特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孕激素 卵巢、乳腺 固醇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典例分析】
例3.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则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例4.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是(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可以从体内转化来
③酶都是有机物
④能产生酶的细胞,就能产生激素
⑤酶在新陈代谢中起着调控作用
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2.血糖的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4.与血糖调节有关的三种激素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作用器官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肝脏、肌肉等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肝脏
肾上腺素 肾上腺 肝脏
【典例分析】
例5.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含量,无机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不大
B.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都生活在丙中
C.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甲中的
D.正常情况下,甲与乙中的物质都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
例6.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高
C.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3.分级调节:
(1)定义: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典例分析】
例7.如图表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
B.若结构 Y 受损,则①含量升高,②含量降低
C.②在人体内只能运输到甲状腺
D.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为氨基酸类衍生物
例8.下列对激素间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发育,二者作用相抗衡
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二者为协同关系
C.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
D.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二者为协同关系
1.促性腺激素的本质为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
2.促性腺激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激素具有微量高效、作用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和体液运输的特点。
4.激素调节的特点:
(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4)微量和高效。
【典例分析】
例9.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②胰岛素的分泌不仅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③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两激素相互拮抗
④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人体的生长
⑤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⑥激素,神经递质,酶在发挥生理作用后即被灭活
A.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⑥
例10.下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胃泌素与胃粘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C.胃粘膜壁细胞属于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的部分
D.胃泌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胃粘膜壁细胞传递信息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其中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血红蛋白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
2.体温的相对稳定与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有关,产热量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散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和汗腺等。
3.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4.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直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刺激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水盐平衡调节:
(1)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
(2)产生:下丘脑产生;
(3)释放:垂体后叶释放;
(4)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5)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典例分析】
例1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产生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产生的更少
B.当人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调节体温上升
C.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降低,尿液减少
D.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
例12.假如正常人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b2
C.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重难点突破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甾酮是一种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蛋白结合,结合物进入细胞核,启动相关核基因的表达,生成醛甾酮诱导蛋白(AIP),AIP 可通过促进细胞呼吸,促进细胞能量 ATP 的产生,以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 Na +的重吸收。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醛甾酮的作用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醛甾酮-受体结合物进入细胞核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Na+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醛甾酮诱导蛋白在肾上腺皮质细胞的核糖体合成
2.下表是促胰液素发现过程中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 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 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 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 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胰液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小肠肠腔
C.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调节
D.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
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
C.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加法原理”
D.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用稀盐酸刺激小肠探究胰液分泌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
4.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萎缩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 )
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白酶把胰岛素分解了
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
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
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
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⑧表示甲状腺激素,可通过③作用于神经系统
6.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载体蛋白
B.若该图表示激素调节的过程,则E选择性运输至Ⅱ并作用于Ⅱ
C.若该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若该图表示E与F结合后,促使Ⅱ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减少,则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7.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切除胰岛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作用相抗衡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8.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鱼类养殖时,为了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可向亲鱼的饲料中添加促性腺激素
C.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
9.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分析合理的是( )
甲患者 乙患者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T3 4.1 ng/dL 10- 200 ng/dL T3 345.1 ng/dL 10- 200 ng/dL
T4 2.8 ug/dL 5.5- 12 ug/dL T4 15.8 ug/dL 5.5- 12 ug/dL
TSH 22.7 ulU/mL 0.2 - 7.0 ulU/mL TSH 0.1 ulU/mL 0.2 - 7.0 ulU/mL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从寒冷室外进入医院立即抽血,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10.机体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以致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称之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关于水中毒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人做B超检查需憋尿,空腹一次性喝了300毫升水,可能会发生水中毒
B.水中毒时下丘脑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C.发生水中毒必须立即停止水分摄入,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
D.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11.糖尿病和甲亢都具有易饿、多食,体型消瘦的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和甲亢都是因为相关的内分泌腺分泌功能异常而导致的
B.糖尿病和甲亢患者体细胞内糖类氧化分解被促进是导致体型消瘦的原因
C.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即可确诊为糖尿病,碘元素缺乏是导致甲亢的常见原因
D.甲亢患者易怒说明激素调节可影响神经调节
12.如图①、②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常见的两种方式;③、④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催化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可用方式①和③表示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到达靶细胞的过程可用方式②→①表示
C.性激素通过④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D.抗利尿激素通过③的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
13.下列概念图中,a、b、c、d、e、f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
A.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血浆蛋白
B.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内分泌功能的细胞、甲状腺、垂体、抗利尿激素
C.体温、产热、散热、运动状态、安静状态、骨骼肌产热
D.神经元、突起、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
14.某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浆的pH,Y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
C.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时,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15.醛固酮是一种脂溶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它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再进入细胞核,经过一系列反应,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肾小管腔中Na+的重吸收。正确的是( )
A.醛固酮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激素
B.醛固酮的分泌过程存在反馈调节
C.醛固酮在肾上腺皮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D.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的表达
16.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去甲肾上腺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
B.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
C.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D.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的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每空2分,共52分)17.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外电位变成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结合,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使屈肌舒张。
(3)刺激图中的传入神经_______(会/不会)引起伸肌收缩的反射。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18.法国学者沃泰默利用狗做实验,研究胰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实验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结果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乙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结果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丙组,先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结果会引起胰液的分泌。沃泰默认为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乙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沃泰默的实验结果,斯他林和贝利斯认为胰液的分泌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化学物质的调节,并验证了假设。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是_____________,分泌该物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的研究结果,请你提出所有胰液分泌可能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仅对沃泰默的三组实验进行改进,即可得出结论。简要说明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
19.如图1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a信息传递的一种机制。请回答:
(1)由图中可知,激素a和激素b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1血糖调节的调节方式是______。当血糖升高时,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它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促进血糖的去路;二是主要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
(3)激素b作用于肝脏细胞,使其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______细胞受损导致激素a分泌不足。现有一个糖尿病患者体内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图2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该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图是人体内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刺激细胞C,使其分泌的_________增加;另一方面,由A通过神经调节来调控细胞C的分泌活动。由图可知。在上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细胞C可识别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会在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激素能促进细胞C的分泌活动,但会抑制细胞B的分泌活动,直接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D的分泌活动,该过程的反射弧是_______(用文字、字母和“→”表示);此时人体细胞中酶的活性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几乎不变”)。人体内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方式均为神经一体液调节。
重点1:激素调节的发现历程及相关实验分析
重点2:人体内的主要激素
重点3:血糖平衡的调节
重点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重点5:激素调节的特点
重点6: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