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第1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第1课时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3 22: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3.4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第1课时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我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我国自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重庆一杜伊斯堡)开行以来,成都、郑州、苏州、武汉、长沙、义乌、哈尔滨、长春、广州、青岛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到欧洲的国际贸易班列。到2018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1万列,运送货物约90万标箱,以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为经营特色,运输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广大区域。
1、“蓉欧快铁”东起成都,经宝鸡、兰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 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抵达波兰罗兹。货物到波兰罗兹后,再被快速分拨至 欧洲其他各地。说一说,与传统运输通道相比,“蓉欧快铁”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经过的国家少、路程短,效率高。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我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我国自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重庆一杜伊斯堡)开行以来,成都、郑州、苏州、武汉、长沙、义乌、哈尔滨、长春、广州、青岛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到欧洲的国际贸易班列。到2018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1万列,运送货物约90万标箱,以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为经营特色,运输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广大区域。
2.为什么说,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我国内陆地区从商贸末端变为开放前沿, 昔日的货运通道成为开放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内陆地区在中欧班列的影响下,距离欧洲市场更近,交通更加便捷,更有利于接受国家政策支持,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对外开放。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我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我国自2011年3月首列中欧班列(重庆一杜伊斯堡)开行以来,成都、郑州、苏州、武汉、长沙、义乌、哈尔滨、长春、广州、青岛等城市也陆续开行了到欧洲的国际贸易班列。到2018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逾1万列,运送货物约90万标箱,以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为经营特色,运输网络覆盖欧亚大陆广大区域。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欧班列主要运输哪些货物?议一议,其对加强国际合作有哪些意义
电子产品、机械制品、汽车零部件、橡胶、玻璃、医疗卫生产品、葡萄酒、咖啡豆、木材。有力支撑了沿线陆港区建设,大力推动了商贸物流业发展,深化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1.历史基础
(1)“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贸合作的通道与桥梁。
(2)唐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中国与这些地区久远浓厚的历史联系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2.基本概念
“一带一路”即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三大走向:
一是从中国西北、东北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
二是从中国西北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
三是从中国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大走向:
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自主探究
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①到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的距离短;
②陆上丝绸之路以铁路、公路为主,速度快、时间短;
③陆上运输更安全;
④经过的国家多,方便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缺点:①交通线路造价高;②货物运输量小;③交通线路修建受地形、地质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3.提出背景
世界背景——当今世界,争端频发,风险增多,增长乏力,动荡持续,“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局面正摆在全人类面前。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4)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根本宗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重点区域——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
合作原则——由大家共同商量,成果大家共享。
[情境材料]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希望相关各国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方式的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相关各国积极响应。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任务1 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了新的消费市场及产业转移目的地。
[情境材料]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希望相关各国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方式的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相关各国积极响应。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任务2 从能源安全和资源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我国能源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部分非能源矿产资源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扩大我国资源进口渠道,利于资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情境材料] 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希望相关各国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方式的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相关各国积极响应。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任务3 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意义。
①加强沿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②推动了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③加大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区的国际地位。④加快推动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⑤促进造船技术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4.“一带一路”的地理背景
(1)地缘上的联系性
“一带一路”国家地缘的临边性和联系性增强了沿线国家及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资源、资金、信息的流通,有效推动了国家间的协作发展。
途经地区地形、气候类型多样,自然地理环境差别较大,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等也存在空间分异,对国家及地区间的协作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2)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各国资源条件差异产生的供需矛盾,促使各国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4.“一带一路”的地理背景
(3)交通通信的连通性
交通运输与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是支撑国际合作的基础条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中俄和中缅石油管线的建成、昆曼公路和泛亚铁路国内段的通车,以及正在规划或建设中的中俄高铁、中俄天然气管道、中巴铁路、中缅印铁路、北斗卫星的全球覆盖等,有力地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
(4)经济发展的互助性
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共性问题。
沿线国家在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有利于国际经济合作。
一、“一带一路”的由来
5.“一带一路”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
和平之路:与相关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增进互信,扩大合作。
繁荣之路:聚焦发展,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开放之路: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商务合作。
创新之路:抓住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合作。
文明之路: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合作。
想一想,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当时世界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为人类文明 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比“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的差别。
项目 古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时代背景 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
范围 亚欧大陆和非洲
经济交流方式 商品输出
贸易方式 中转贸易
交通通信方式 人力、畜力、帆船
全球(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
商品和资本输出
直接贸易
现代交通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公路、铁路、航空、远洋航运)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亚欧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和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抵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所经线路,大部分是古代的“丝绸之路”,所以又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它全长10900千米,横贯欧亚大陆腹地,沿途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亚欧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缩短运距2000~2500千米,到达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新亚欧大陆桥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欧亚大陆的新纽带。
(1)说出新亚欧大陆桥沿途经过了哪些重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区。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哈萨克丘陵、东欧平原、波德平原。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亚欧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和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抵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所经线路,大部分是古代的“丝绸之路”,所以又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它全长10900千米,横贯欧亚大陆腹地,沿途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亚欧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缩短运距2000~2500千米,到达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新亚欧大陆桥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欧亚大陆的新纽带。
(2)与亚欧大陆桥相比,分析新亚欧大陆桥在气候、运距、辐射带动范围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①气候条件优越。避开了高寒地区,港口无封冻期,自然条件好,吞吐能力大,可以常年作业;
②运输距离短。陆上运距缩短 2000-2500千米,节约运输时间:
③辐射带动范围广。横贯亚欧大陆中部,辐射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亚欧大陆桥是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向欧洲各国,最后到荷兰鹿特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向西经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和北疆铁路,由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抵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所经线路,大部分是古代的“丝绸之路”,所以又称其为现代“丝绸之路”。它全长10900千米,横贯欧亚大陆腹地,沿途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亚欧大陆桥相比,新亚欧大陆桥缩短运距2000~2500千米,到达中亚、西亚各国,优势更为突出。新亚欧大陆桥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联结欧亚大陆的新纽带。
(3)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新亚欧大陆桥对我国区域均衡发展和对外开放有何重要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使得西部地区可以向东、西方开放,更有效的加快资源开发,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出口效益,引进资金和技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开拓中亚各国市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新亚欧大陆桥的发展,促使中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沿铁路桥地带延伸,对于加快沿桥地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陆桥经济带的崛起,促进我国南方与北方、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此完成下题。
1、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的重要意义是
(  )
A. 有利于巩固国防 B. 开辟海外能源采购地
C. 加速对外开放进程 D.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B
课堂练习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沿途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此完成下题。
2、与传统航道相比,“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
(  )
A. 顺风顺水 B. 沿途补给便利
C. 缩短航程 D. 贸易市场较大结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