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7 13:47:4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闭与保卫细胞内外侧细胞壁的厚薄有关,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外壁较厚,背气孔一侧的内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解答】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所以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保卫细胞。
故答案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3)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解答】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B不符合题意。
C.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C不符合题意。
D.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图示为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B符合题意。
C.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有水。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探究土壤里还有什么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还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能从溶液中吸收水分。反之则失水。
【解答】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甲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减少,液泡变小.乙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增加,液泡变大。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
C.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D.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生存。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A.根毛区中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根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C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如果根毛损伤,植物就不能正常吸水,因此很难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  )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 起不同的作用。根据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配制适宜的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 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好。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A.
7.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 B.气孔、筛管、根毛
C.根毛、筛管、气孔 D.气孔、导管、根毛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是导管,散失水分的是叶的气孔。
【解答】水分在环境与植物体间的循环途径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
故答案为A.
8.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两种类型。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和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化学污染。
故答案为C.
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A.氮、磷、钾 B.钾、磷、氮 C.磷、氮、钾 D.氮、钾、磷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因为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植株暗绿带红是因为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这是因为缺氮。
【解答】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是因为缺氮;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是因为缺钾;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是因为缺磷。
故答案为D.
10.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下列土壤中,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玉米适宜在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则排除B,而A水分太少,不适宜.
故答案为:C.
11.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相比(  )
A.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都有可能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当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时,萝卜细胞吸水。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萝卜条质量逐渐减小。b点时萝卜条质量变大,表明细胞在吸水。所以b点时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B.
12.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B.水分增加
C.空气含量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分和无机盐,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给土壤松土可增大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空气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C.
13.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闭与保卫细胞内外侧细胞壁的厚薄有关,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外壁较厚,背气孔一侧的内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2)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解答】A.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改变形状,控制气孔开闭。A不符合题意。
B.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B不符合题意。
C.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C符合题意。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在配制第二种营养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C.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实验中应该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所以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
【解答】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操作中要洗净有关器皿,配制中所需的水一定要用蒸馏水,以防止第一种液体污染第二种液体;而自来水中含有矿物质,含有营养元素,所以不能用自来水配制植物营养液。
故答案为B.
15.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根尖伸长区有导管形成
B.根吸收含磷的无机盐可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C.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生存。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A.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内部有导管,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不符合题意。
B.根吸收含钾的无机盐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B不符合题意。
C.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C符合题意。
D.伸长区细胞较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使根不断伸长,内部无导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气孔数远少于上表面。
【解答】由题意可知,该植物是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都要经过气孔从空气中获得,因此上表皮气孔数量远大于下表皮气孔数量。
故答案为C.
17.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的对照装置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乙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题图中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设置对照组,一盆有叶,另一盆无叶;同时为排除土壤中的水分干扰实验,塑料袋应扎在植物上。
故答案为B.
18.如图所示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装置中的水不蒸发),仅细管中部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
A.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植株吸收的水量 D.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株吸收的水量中,用于光合作用的约占1%,用于蒸腾作用的约占99%。
【解答】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因而气泡左移表示植物因蒸腾而吸收水的量。如果气泡右移则表明植物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的渗透失水量。图中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植株吸收的水量。
故答案为C.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一侧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加粗生长活动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温带地区生长的木本植物,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导致在木质茎的横切面上会呈现出年轮现象。植物生长一年一般形成一个年轮。当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时候,植物生长比较快,形成的年轮较疏松,颜色较浅(如春材)。反之,年轮较密,颜色较深(如秋材)。
【解答】对一棵树来说,两侧降水几乎是相同的,而向阳面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年轮较稀疏。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20.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而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植物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它有其积极的意义;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解答】A.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A不符合题意。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C符合题意。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21.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   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   污染。
【答案】化学;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故答案为:化学;生物
22.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   ;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   。
【答案】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以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使蒸腾作用减弱,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有利于水分吸收。
故答案为: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23.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如图所示是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   向上运输。水稻、小麦等植物没有   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
【答案】缠绕茎;导管;形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2)导管位于木质部,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由图可知该植物茎缠绕在外物上向上爬升,是缠绕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稻和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茎内无形成层。
故答案为:缠绕茎;导管;形成
24.如图所示,在甲烧杯内注入浓蔗糖水溶液,乙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各放入同样大小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内插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管内盛有等量清水。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图玻璃管内液面   了,这表明   。
(2)经过一段时间后,乙图玻璃管内的液面   了,这表明   。
【答案】(1)下降;植物失水
(2)上升;植物吸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1)甲烧杯中是浓蔗糖溶液,胡萝卜外侧细胞会失水,导致内测细胞液浓度大于外侧细胞液浓度,使得内侧细胞向外侧细胞失水,而玻璃管在胡萝卜内侧,管内是清水,清水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液浓度,内侧细胞因失水而吸玻璃管内的清水,所以水面下降。(2)乙烧杯中注入清水,外侧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外侧细胞会吸水,此时使得外侧细胞的细胞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浓度,内侧细胞会吸收外侧细胞的水,玻璃管在胡萝卜内侧,随着烧杯中的水因细胞吸水而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1)下降;植物失水;(2)上升;植物吸水
25.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散失到空气中。
【答案】(1)泥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
(2)二氧化碳、光照
(3)光合作用原料;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材料,可以得出答案。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9%以上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1)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2)二氧化碳、水分和光照都自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1)泥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2)二氧化碳、光照;(3)光合作用原料;蒸腾作用
26.如图所示,当植物放入   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A.吸水 B.失水
【答案】浓盐水(合理即可)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图表示细胞吸水,B图表示失水。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植物放入浓盐水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故答案为:浓盐水(合理即可)
27.如图是两段基本相同的枝条,上面各长有1个大小相同的果实,现将枝条A、B白色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1)伤口的    (填“上方”或“下方”)会形成瘤状物。
(2)两个果实中能继续发育长大的是枝条    (填“A”或“B”)上的果实。
【答案】(1)上方
(2)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解答】(1)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伤口处时受阻,所以枝条上方会出现明显肿胀。(2)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A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上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A果实,A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题图B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下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能送到B果实,B得到营养物质将继续发育。
故答案为:(1)上方;(2)B
28.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根据表回答:
生长阶段 平均每日耗水量/(米3/亩)
播种~出苗 0.55~0.75
出苗~开花 0.68~1.20
开花~结实 1.33~2.11
结荚~成熟 0.82~1.34
(1)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阶段。
(2)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其主要用于 (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开花结实
(3)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
【答案】(1)开花~结实
(2)C
(3)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不同的植物一生中需水量不同,一般细胞含水量大的植物,需水量也多,如蔬菜;细胞含水量少的,需水量也相应比较小。即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不同。
【解答】(1)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同一植物在不同的时期需水量不同,在接穗期需水多,在成熟期需水较少。据表中的数据可见:花生在开花-结实阶段平均每日耗水量最大,所以应注重花生灌溉的生育阶段是开花-结实阶段。(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四个生长阶段中平均每日耗水量是不同的,最多的是开花~结实期,最少的是播种~出苗期。但无论哪个时期,植物吸水量的99%都是用于蒸腾作用的。
故答案为:(1)开花~结实;(2)C;(3)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三、实验探究
29.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30.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饭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否
(3)D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根据题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两盆植株是否放蛋壳,可比较而得蛋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乙两组其他变量均应相同,比如实验前两株植物的长势。(3)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使根细胞无法呼吸而死亡。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根据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可以提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根据探究“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蛋壳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蛋壳是不同的,蛋壳有无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该实验就有了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因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3)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吊兰烂根死亡。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 否;(3)D
31.如图,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将叶片左边用黑纸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4小时,再取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下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再加碘液。
(1)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   。
(2)A,B,C三个圆片能变蓝色的是   。
(3)比较A,B,说明   。
(4)比较B、C,说明   
(5)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6)若要进一步证明此生理过程需要水,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答案】(1)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运走
(2)B
(3)光合作用需要光
(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淀粉
(6)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实验操作。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48h,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观察实验现象,在A、B、C三个圆片中,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遮光的A圆片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变蓝;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3)比较A、B,变量是有无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比较B、C,变量是有无叶绿素,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光合作用的产物遇碘变蓝,说明该产物是淀粉。(6)叶的叶脉内具有运输水的导管,如果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答案为:(1)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运走;(2)B;(3)光合作用需要光;(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淀粉;(6)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32.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   。
(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对照
(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A、B两植株在实验2中只有培养液质量分数不同,其他情况均相同,可以互为对照。(2)由于实验2的B植株培养液中添加了NaCl,使该培养液质量分数增大,进而导致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质量分数与培养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差变小,根细胞吸水速度变慢。
【解答】(1)分析实验1结果可知,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对照。(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1)对照;(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四、分析计算题
33.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保卫细胞 B.气孔 C.叶片 D.根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3.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  )
A.
B.
C.
D.
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液泡 D.叶绿体
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
C.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D.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
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  )
A.无机盐 B.水 C.维生素 D.有机物
7.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 B.气孔、筛管、根毛
C.根毛、筛管、气孔 D.气孔、导管、根毛
8.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  )
A.氮、磷、钾 B.钾、磷、氮 C.磷、氮、钾 D.氮、钾、磷
10.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下列土壤中,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11.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相比(  )
A.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都有可能
12.种植庄稼时,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上述劳动还有一个目的是使土壤中的(  )
A.矿物质颗粒增加 B.水分增加
C.空气含量增加 D.以上三种成分都增加
13.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4.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在配制第二种营养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C.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15.下列有关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根尖伸长区有导管形成
B.根吸收含磷的无机盐可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C.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16.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
A. B. C. D.  
17.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的对照装置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乙
18.如图所示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装置中的水不蒸发),仅细管中部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
A.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植株吸收的水量 D.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如图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一侧
20.我市西瓜以品种齐全、味美质优而闻名,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二、填空题
21.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的   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对土壤产生   污染。
22.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   ;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   。
23.自然界中,植物的茎是千姿百态的。如图所示是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   向上运输。水稻、小麦等植物没有   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
24.如图所示,在甲烧杯内注入浓蔗糖水溶液,乙烧杯内注入清水,并各放入同样大小的胡萝卜。在胡萝卜内插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管,管内盛有等量清水。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后,甲图玻璃管内液面   了,这表明   。
(2)经过一段时间后,乙图玻璃管内的液面   了,这表明   。
25.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散失到空气中。
26.如图所示,当植物放入   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A.吸水 B.失水
27.如图是两段基本相同的枝条,上面各长有1个大小相同的果实,现将枝条A、B白色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1)伤口的    (填“上方”或“下方”)会形成瘤状物。
(2)两个果实中能继续发育长大的是枝条    (填“A”或“B”)上的果实。
28.下表是花生在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请根据表回答:
生长阶段 平均每日耗水量/(米3/亩)
播种~出苗 0.55~0.75
出苗~开花 0.68~1.20
开花~结实 1.33~2.11
结荚~成熟 0.82~1.34
(1)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是   阶段。
(2)花生的开花~结实阶段消耗水分最多,其主要用于 (填字母)。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开花结实
(3)从表中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
三、实验探究
29.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30.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饭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31.如图,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将叶片左边用黑纸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4小时,再取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下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再加碘液。
(1)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   。
(2)A,B,C三个圆片能变蓝色的是   。
(3)比较A,B,说明   。
(4)比较B、C,说明   
(5)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6)若要进一步证明此生理过程需要水,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32.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   。
(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四、分析计算题
33.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闭与保卫细胞内外侧细胞壁的厚薄有关,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外壁较厚,背气孔一侧的内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
【解答】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所以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保卫细胞。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3)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解答】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不符合题意。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B不符合题意。
C.除了肉眼可见的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C不符合题意。
D.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 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解答】A.图示为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B符合题意。
C.图示为探究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有水。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探究土壤里还有什么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土壤中还有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能从溶液中吸收水分。反之则失水。
【解答】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甲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减少,液泡变小.乙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增加,液泡变大。C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生存。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A.根毛区中的细胞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不符合题意。
C.根的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C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如果根毛损伤,植物就不能正常吸水,因此很难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 起不同的作用。根据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配制适宜的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就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地满足不同植物以及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 盐的需要,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好。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无机盐。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是导管,散失水分的是叶的气孔。
【解答】水分在环境与植物体间的循环途径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两种类型。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和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化学污染。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因为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植株暗绿带红是因为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这是因为缺氮。
【解答】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是因为缺氮;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是因为缺钾;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是因为缺磷。
故答案为D.
10.【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玉米适宜在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则排除B,而A水分太少,不适宜.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当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时,萝卜细胞吸水。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溶液浓度增加,萝卜条质量逐渐减小。b点时萝卜条质量变大,表明细胞在吸水。所以b点时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分和无机盐,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
【解答】给土壤松土可增大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中耕松土、除草、施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防止杂草争肥,二是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空气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闭与保卫细胞内外侧细胞壁的厚薄有关,保卫细胞靠近气孔一侧的外壁较厚,背气孔一侧的内壁较薄,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2)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
【解答】A.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改变形状,控制气孔开闭。A不符合题意。
B.气孔的开闭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保卫细胞通过吸水与失水控制气孔开闭。B不符合题意。
C.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C符合题意。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保卫细胞失水收缩,内外壁逐渐拉直,气孔逐渐减小甚至关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实验中应该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所以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
【解答】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操作中要洗净有关器皿,配制中所需的水一定要用蒸馏水,以防止第一种液体污染第二种液体;而自来水中含有矿物质,含有营养元素,所以不能用自来水配制植物营养液。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对根起着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地生长;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分生区中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使根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伸长区中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能较快生长,因而能使根生存。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根毛伸入土壤颗粒的空隙内,增大了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A.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内部有导管,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不符合题意。
B.根吸收含钾的无机盐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B不符合题意。
C.根毛区中的细胞停止分裂,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不同长度的根毛,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C符合题意。
D.伸长区细胞较长,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使根不断伸长,内部无导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气孔数远少于上表面。
【解答】由题意可知,该植物是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都要经过气孔从空气中获得,因此上表皮气孔数量远大于下表皮气孔数量。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设置对照实验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题图中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所以设置对照组,一盆有叶,另一盆无叶;同时为排除土壤中的水分干扰实验,塑料袋应扎在植物上。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株吸收的水量中,用于光合作用的约占1%,用于蒸腾作用的约占99%。
【解答】植物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因而气泡左移表示植物因蒸腾而吸收水的量。如果气泡右移则表明植物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的渗透失水量。图中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植株吸收的水量。
故答案为C.
19.【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加粗生长活动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温带地区生长的木本植物,在气温、降水、光照等外界气候因素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下,导致在木质茎的横切面上会呈现出年轮现象。植物生长一年一般形成一个年轮。当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比较好的时候,植物生长比较快,形成的年轮较疏松,颜色较浅(如春材)。反之,年轮较密,颜色较深(如秋材)。
【解答】对一棵树来说,两侧降水几乎是相同的,而向阳面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年轮较稀疏。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答案为C.
20.【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植物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它有其积极的意义;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
【解答】A.西瓜籽是种子,由胚珠发育成,受精卵发育成的是胚。A不符合题意。
B.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C符合题意。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而有机物则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答案】化学;生物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解答】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故答案为:化学;生物
22.【答案】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以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使蒸腾作用减弱,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有利于水分吸收。
故答案为: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23.【答案】缠绕茎;导管;形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毛竹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加粗。(2)导管位于木质部,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由图可知该植物茎缠绕在外物上向上爬升,是缠绕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稻和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茎内无形成层。
故答案为:缠绕茎;导管;形成
24.【答案】(1)下降;植物失水
(2)上升;植物吸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1)甲烧杯中是浓蔗糖溶液,胡萝卜外侧细胞会失水,导致内测细胞液浓度大于外侧细胞液浓度,使得内侧细胞向外侧细胞失水,而玻璃管在胡萝卜内侧,管内是清水,清水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液浓度,内侧细胞因失水而吸玻璃管内的清水,所以水面下降。(2)乙烧杯中注入清水,外侧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外侧细胞会吸水,此时使得外侧细胞的细胞浓度小于内侧细胞浓度,内侧细胞会吸收外侧细胞的水,玻璃管在胡萝卜内侧,随着烧杯中的水因细胞吸水而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1)下降;植物失水;(2)上升;植物吸水
25.【答案】(1)泥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
(2)二氧化碳、光照
(3)光合作用原料;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材料,可以得出答案。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99%以上的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1)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2)二氧化碳、水分和光照都自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1)泥土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2)二氧化碳、光照;(3)光合作用原料;蒸腾作用
26.【答案】浓盐水(合理即可)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图表示细胞吸水,B图表示失水。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植物放入浓盐水中时,植物细胞会发生B图的状况,导致植物萎蔫。
故答案为:浓盐水(合理即可)
27.【答案】(1)上方
(2)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
【解答】(1)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伤口处时受阻,所以枝条上方会出现明显肿胀。(2)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A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上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A果实,A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题图B中可以看出在果实下端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能送到B果实,B得到营养物质将继续发育。
故答案为:(1)上方;(2)B
28.【答案】(1)开花~结实
(2)C
(3)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不同的植物一生中需水量不同,一般细胞含水量大的植物,需水量也多,如蔬菜;细胞含水量少的,需水量也相应比较小。即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消耗的水量也不同。
【解答】(1)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同一植物在不同的时期需水量不同,在接穗期需水多,在成熟期需水较少。据表中的数据可见:花生在开花-结实阶段平均每日耗水量最大,所以应注重花生灌溉的生育阶段是开花-结实阶段。(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四个生长阶段中平均每日耗水量是不同的,最多的是开花~结实期,最少的是播种~出苗期。但无论哪个时期,植物吸水量的99%都是用于蒸腾作用的。
故答案为:(1)开花~结实;(2)C;(3)花生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29.【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30.【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否
(3)D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根据题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两盆植株是否放蛋壳,可比较而得蛋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乙两组其他变量均应相同,比如实验前两株植物的长势。(3)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使根细胞无法呼吸而死亡。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根据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可以提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根据探究“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蛋壳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蛋壳是不同的,蛋壳有无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该实验就有了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因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3)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吊兰烂根死亡。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 否;(3)D
31.【答案】(1)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运走
(2)B
(3)光合作用需要光
(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淀粉
(6)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实验操作。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48h,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观察实验现象,在A、B、C三个圆片中,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遮光的A圆片因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没有变蓝;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3)比较A、B,变量是有无光,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4)比较B、C,变量是有无叶绿素,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光合作用的产物遇碘变蓝,说明该产物是淀粉。(6)叶的叶脉内具有运输水的导管,如果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故答案为:(1)使植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运走;(2)B;(3)光合作用需要光;(4)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淀粉;(6)切断叶片部分叶脉与其他部分进行比较
32.【答案】(1)对照
(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A、B两植株在实验2中只有培养液质量分数不同,其他情况均相同,可以互为对照。(2)由于实验2的B植株培养液中添加了NaCl,使该培养液质量分数增大,进而导致植物根毛细胞细胞液质量分数与培养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差变小,根细胞吸水速度变慢。
【解答】(1)分析实验1结果可知,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对照。(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答案为:(1)对照;(2)外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3.【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1 / 1